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5007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下列各组物质中,X是主体物质,Y是少量杂质,Z是要除去杂质而加入的试剂,其中正确的组别是()

【答案】B

【解析】铝与NaOH溶液反应溶解,而铁粉与NaOH溶液不反应,再过滤,即可分离,故选B。

2、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200mL1.5mol·L﹣1的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

乙=2:

3,则加入铝粉质量为(  )

A.6.75gB.4.05gC.2.70gD.1.80g

【答案】B

【解析】解:

n(HCl)=n(NaOH)=0.2L×1.5mol/L=0.3mol,

又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

乙=2:

3,

设铝与酸反应时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

则2Al+6HCl═2AlCl3+3H2↑

63

0.3molx

x=

=0.15mol,

一定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

则碱与金属铝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5mol×

=0.225mol,

碱与金属铝反应时铝完全反应,设与碱反应的铝的物质的量为y,

则2Al+2NaOH+2H2O═2NaAlO2+3H2↑

23

y0.225mol

y=

=0.15mol,

则Al的质量为0.15mol×27g/mol=4.05g,

故选B.

3、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为防止钠与水反应时燃烧,可将该反应置于试管中进行,以减少与氧气的接触

B.钠着火时应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C.钠在空气中受热时,熔化为银白色的小球,产生黄色的火焰,生成白色粉末

D.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主要生成物为过氧化钠

【答案】B

【解析】

4、不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的是()

A.铜B.硫C.钠D.碳

【答案】A

【解析】

5、下列物质的制备合理的是()

①将氯化铝溶液与硫化钾溶液混和后过滤来制备硫化铝

②将过量的铁与氯气加热反应制备氯化亚铁

③在配制FeSO4溶液时常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和稀硫酸

④铜先氧化成氧化铜,再与硫酸反应来制取硫酸铜

⑤将45mL水加入到盛有5gNaCl的烧杯中,搅拌溶解来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A.①④B.②③C.③④D.全部

【答案】C

【解析】

6、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Ca(OH)2②Al2O3 ③Ca(HCO3)2 ④Al(OH)3⑤NaHSO4 ⑥Al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iO2和A12O3都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B.硫化钠溶于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2H2O

H2S+2OH–

C.3.2gCu与5.5mLl8.4mol·L–1的浓H2SO4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2

D.由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Cl–、HCO3-、NO3-、NH4+能大量共存

【答案】A

【解析】

8、A、B、C、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图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为Fe,则C可能为Fe(NO3)2

B.若X为KOH溶液,则A可能为Al

C.若A、B、C均为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化合物,则X一定为CO2

D.若X为O2,则A可为有机物乙醇,也可为非金属单质硫

【答案】A

【解析】A项,若X为Fe,A为HNO3,则B为Fe(NO3)3,C为Fe(NO3)2;B项,若X为KOH溶液,A为Al,则B为KAlO2,但B不能与X反应转化为C;C项,若A、B、C为钠的化合物,X为SO2时也符合转化关系;D项,若X为O2,则A可为有机物乙醇,但不能为单质硫,单质硫与氧气反应不能生成三氧化硫。

9、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描述是

①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④⑤D.④⑤

【答案】C

【解析】钠在空气中燃烧,先熔化、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所以描述正确的为①④⑤。

10、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①Si;②Al(OH)3;③NaHCO3;④Al2O3;⑤Na2CO3

A.全部B.①②④C.②④⑤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A、①只与氢氧化钠反应,⑤只与盐酸反应,错误;B、①只与氢氧化钠反应,错误;C、⑤只与盐酸反应,错误;D、②③④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D。

11、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

的盐酸和

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V(甲):

V(乙)=1:

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5.4gB.3.6gC.2.7gD.1.8g

【答案】A

【解析】

(1)假设铝都不足,按照铝来计算,则产生的H2之比为1:

1不符合

(2)假设铝都过量,按照盐酸和氢氧化钠来计算,则产生的H2之比1:

3不符合

(3)1个反应铝过量,1个反应铝不足。

按照反应2Al-----6HCl----3H22Al---2NaOH------3H2盐酸消耗的多的多,所以,盐酸中铝过量,按照盐酸来算,,氢氧化钠中铝不足,按照铝来计算。

2Al-----6HCl----3H22Al---2NaOH------3H2

6323

0.60.3x0.6

计算得x=0.4质量=0.4×27=10.8g,故选A正确。

12、将2.3g金属钠放入100g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

100%      B.

100%

    C.

100%       D.

100%

【答案】D

【解析】2.3g钠与100g水完全反应后生成4gNaOH,同时放出0.1gH2,故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NaOH)=

100%。

13、以包列科学家DaniciShcchtman因发现准晶体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人们在自然界中也找到了组成为Al63Cu24Fe13的天然准晶体.将相同质量的此准晶体分别与足量的盐酸、烧碱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为(  )

A.n(烧碱)<n(稀硝酸)<n(盐酸)

B.n(烧碱)<n(盐酸)<n(稀硝酸)

C.n(稀硝酸)<n(烧碱)<n(盐酸)

D.n(盐酸)<n(稀硝酸)<n(烧碱)

【答案】C

【解析】该合金中只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铁和铝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加入盐酸放出的气体体积大于氢氧化钠溶液,

铁、铝和铜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气体,

为便于计算,可设Al63Cu24Fe13为1mol,

根据金属和生成气体之间的关系式得生成气体体积分别为:

与HCl反应时:

n(H2)=13+63×1.5=107.5mol,

与NaOH反应时:

n(H2)=63×1.5=94.5mol,

与HNO3反应时:

n(NO)=63+13+24×=92mol,

所以生成气体体积大小顺序是n(稀硝酸)<n(烧碱)<n(盐酸),

故选C.

14、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共存的是()

A.NH4+NO3-CO32-Na+

B.Na+Ba2+Mg2+HCO3-

C.NO3-K+AlO2-OH-

D.NO3-Ca2+K+Cl-

【答案】C

【解析】加Al放出H2的溶液可能为强酸性也可能为强碱性溶液,A项中NH与OH-不共存,H+、NO3-与Al不生成H2;B项中HCO3-与H+、OH-都不能大量共存,D项中Ca2+与OH-不能大量共存,H+、NO3-与Al反应生成H2。

15、从利用金属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

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有关的是(  )

①地壳中金属的含量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③金属的导电性

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⑤金属的延展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⑤D.③⑤

【答案】B

【解析】从金属活动性顺序:

Al>Fe>Cu,铝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其离子最难被还原,冶炼相对困难,故正确答案为B。

16、.在进行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有如下操作和实验现象,请根据钠的性质解释说明。

(1)刚用小刀切开的金属钠断面呈_______色,在空气中放置几分钟后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

(2)切下来的金属钠块要用滤纸擦净后方可放入水中实验,这是因为__________。

(3)金属钠块必须用_______夹取,而不能用手拿取,理由是___________。

(4)金属钠块投入水中后,钠很快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浮于水面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5)钠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容器的上方弥漫着“白色物”,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水中在未加钠之前已滴入酚酞试溶,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银白 变暗 这是因为钠与氧气反应,在钠的表面生成了一薄层氧化物所致

(2)用滤纸吸干钠块表面煤油,防止钠与水反应放热,引起煤油燃烧

(3)镊子 手指表面有水份,能跟钠块反应生成强碱NaOH腐蚀皮肤

(4)钠的密度比水小,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形成银白色小球

(5)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推动钠球在水面上运动 钠与水反应放热使与钠球接触的水蒸发,在容器上方凝聚而形成白雾。

(6)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使酚酞变红

【解析】本题采用估算法。

2.3g钠跟水反应生成4.0gNaOH,而溶液质量为(100g+2.3g-0.1g)=102.2g,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在2.3%~4%之间。

17、

(1)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盛有滴加酚酞的冷水的烧杯中可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对课本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要求你所改进的实验装置在进行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能够将气体富集后用于检验(点燃)。

【答案】钠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H2,同时生成强碱NaOH。

(2)如下所示图

(1)是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略作改进,在塑料瓶的橡皮塞口上加了一尖嘴管和固定一根大头针,钠块扎在大头针上正好接触水面。

反应后在尖嘴管处点燃气体;

利用图

(2)装置进行实验时,将钠块用铝箔包好后再用铜网裹住(防止钠块浮起),置于倒扣的漏斗内,即可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用于点燃;

利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时,将广口瓶中盛满水,在胶塞上固定一根大头针,将钠块扎在大头针上,迅速用胶塞塞住瓶口,产生的气体将水压入长颈漏斗中,反应结束后,打开弹簧夹或挤压玻璃珠即可在尖嘴管处点燃气体;

图(4)的原理类同于图(3),产生的气体将水压入普通漏斗中,反应结束后,打开弹簧夹或挤压玻璃珠也可在尖嘴管处点燃气体。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属钠元素的性质及其应用。

18、铁粉和氧化亚铁粉末的混合物共9.2克,加入到150毫升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氢气2.24升(标准状况)。

求:

(1)混合物中铁和氧化亚铁的质量?

(2)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

(1)Fe5.6gFeO3.6g

(2)1mol/L

【解析】依据氢气的量求出铁粉质量,再求出氧化亚铁质量,最后将铁、氧化亚铁的消耗硫酸相加。

19、现有甲、乙、丙、丁四种元素,已知:

甲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乙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丙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焰色反应都显黄色;氢气在丁元素单质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

(1)试推断并写出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写出上述元素两两化合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答案】

(1)甲:

氧元素 O;乙:

钙元素 Ca;丙:

钠元素 Na;丁:

氯元素 Cl。

(2)两两化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Na2O2、CaO、NaCl、CaCl2。

【解析】

20、已知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E,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利用B和D制备E的实验中,若用1molB和1molD充分反应,能否生成1molE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4)若184gB和120gD反应能生成106gE,则该反应的产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羟基、羧基

(2)②2CH3CH2OH+O2

2CH3CHO+2H2O氧化反应

④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取代反应(酯化反应)

(3)不能。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完全转化

(4)60.2%

【解析】由于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所以A是乙烯C2H4;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产生B:

乙醇CH3CH2OH;乙醇催化氧化得到C:

乙醛CH3CHO;乙醛催化氧化得到D:

乙酸CH3COOH;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得到E:

乙酸乙酯CH3COOCH2CH3和水。

(1)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羟基、羧基;

(2)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OH+O2

2CH3CHO+2H2O,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也叫酯化反应);(3)由于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反应互为可逆反应,所以在实验室利用B和D制备E的实验中,若用1molB和1molD充分反应,不能生成1molE。

(4)184g乙醇的物质的量是184g÷46g/mol=4mol;120g乙酸的物质的量是120g÷60g/mol=2mol,由于乙醇过量所以反应产生的乙酸乙酯应该按照乙酸来计算,理论上应该产生乙酸乙酯的质量是2mol×88g/mol=196g.实际反应能生成106gE,则该反应的产率(106g÷176g)×100%=60.2%。

21、有机物丙(C13H18O2)是一种香料,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

质谱法测得为56,它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两组峰;D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在催化

剂存在条件下1molD与2molH2反应可以生成乙;丙中含有两个—CH3。

(1)A的结构简式为;乙的分子式为。

(2)C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D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与

其所含官能团相同的同分异构体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4)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ⅰ与乙互为同分异构体;ⅱ遇FeCl3溶液显紫色;ⅲ苯环上有两个支链且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

【答案】

(1)(CH3)2C=CH2C9H12O

(2)(CH3)2CHCHO+2Cu(OH)2+NaOH

(CH3)2CHCOONa+Cu2O↓+3H2O

(3)碳碳双键、醛基4

(4)(CH3)2CHCOOH+

+H2O

(5)

【解析】

(1)根据已知信息,A是烯烃,再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是56,可知A的分子式为C4H8,分子中有2种等效氢,则A是2-甲基丙烯,结构简式为(CH3)2C=CH2;则甲是2-甲基丙酸,所以乙属于醇类,根据丙的分子式,可知乙的分子式=丙+H2O-甲=C9H12O;

(2)C是2-甲基丙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2CHCHO+2Cu(OH)2+NaOH

(CH3)2CHCOONa+Cu2O↓+3H2O;

(3)D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1molD与2molH2反应可以生成乙,D能发生银镜反应,所以D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丙中含有两个—CH3,而甲中已有2个甲基,所以乙中不含甲基,所以D可推知D为

,乙为

,其中与其所含官能团相同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侧链可以为-C(CHO)=CH2,也可以为-CHO、-CH=CH2,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关系,故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

(4)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2CHCOOH+

+H2O,

(5)乙为

,其同分异构体符合条件:

遇FeCl3溶液显紫色,含有酚羟基;其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只能有2个侧链,另外侧链为-CH2CH2CH3或-CH(CH3)2,且处于对位,故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22、高纯碳酸锰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是制造高性能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

新工艺采用工业冶铜后的废气SO2进行湿法浸取软锰矿(主要含MnO2,同时含有少量SiO2、Fe2O3、Al2O3)来制备。

(已知亚硫酸酸性强于碳酸)

①将过量的S02气体通入软锰矿浆中进行“浸锰”操作,并控制温度加热反应;

②向浸锰结束后的滤液中加入MnO2、同时通入空气,再用Na2CO3,溶液调节pH为3.7后

过滤分离;

③调节滤液pH值为6.5~7.2,控制温度为60~70℃,然后加入NH4HC03,有浅红色的沉淀生成,过滤洗涤干燥后就可以得到高纯碳酸锰。

工业流程图如下:

请根据题中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浸锰”时MnO2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浸锰”后所得混合液中主要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副反应MnS04+SO2

MnS206的△H__________0(填>、<或=),为减少MnS2O6

的生成,“浸锰”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加入MnO2和通入空气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传统的电解法制MnC03工艺相比较,新工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答案】

(1)MnO2+SO2=MnS04,Mn2+、Fe2+、Al3+

(2)<:

150℃

(3)通入空气将Fe2+氧化成Fe3+便于后来加碳酸钠除去:

加入MnO2是为了除去过量的SO2

(4)综合利用了尾气SO2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

【解析】结合降低副反应的产率来考虑,为150摄氏度。

23、将0.1mol的镁铝混合物溶于100mL2mol·L-1的H2SO4中,然后再滴加1mol·L-1的NaOH溶液。

请回答:

(1)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质量m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如图所示。

当V1=160mL时,则金属粉末中,n(Mg)=________mol,V2=________mL。

(2)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V(NaOH)=________mL。

(3)若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1mol,其中Mg的物质的量分数是a,用100mL2mol/L硫酸溶解该混合物后,再加入450mL1mol/LNaOH溶液,所得沉淀中无Al(OH)3,满足此条件的a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06 440 

(2)400 

(3)1>a≥0.5

【解析】

Al2(SO4)3

H2SO4O点

MgSO4

Al2(SO4)3

Na2SO4A点

Mg(OH)2

Al(OH)3

Na2SO4B点

Mg(OH)2

NaAlO2

Na2SO4C点

(1)设Mg的物质的量是xmol,Al的物质的量是ymol。

Mg+H2SO4===MgSO4+H2↑

x   x     x

2Al+3H2SO4===Al2(SO4)3+3H2↑

y   1.5y    0.5y

2NaOH + H2SO4===Na2SO4+H2O

0.16mol  0.08mol

V2时,MgSO4+2NaOH===Na2SO4+Mg(OH)2↓

 0.06mol 0.12mol

Al2(SO4)3+8NaOH===3Na2SO4+2NaAlO2+4H2O

0.02mol  0.16mol

消耗的NaOH0.28mol,占280mL,V2=280mL+160mL=440mL。

(2)B点,Al2(SO4)3+6NaOH===3Na2SO4+2Al(OH)3↓

0.02mol 0.12mol

消耗的NaOH0.24mol,占240mL,共400mL溶液。

(3)Mg0.1amol,Al0.1(1-a)mol。

Mg+H2SO4===MgSO4+H2↑

0.1a 0.1a   0.1a

 2Al  +  3H2SO4===Al2(SO4)3+3H2↑

0.1(1-a)  0.15(1-a) 0.05(1-a)

2NaOH + H2SO4===Na2SO4+H2O

0.3-0.1a 0.15-0.05a

MgSO4+2NaOH===Na2SO4+Mg(OH)2↓

0.1a  0.2a

Al2(SO4)3+8NaOH===3Na2SO4+2NaAlO2+4H2O

0.05(1-a) 0.4(1-a)

0.3-0.1a+0.2a+0.4(1-a)≤0.45,a≥0.5,即1>a≥0.5。

解析二:

(1)设Mg的物质的量是xmol,Al的物质的量是ymol,则x+y=0.1。

A点,依据SO42—量,x+1.5y+0.08=0.2,x=0.06,y=0.04,n(Mg)=0.06mol,n(Al)=0.04mol(其余同解析一)。

(2)B点,n(Na+)=2n(SO42—)=0.4mol,V(NaOH)=400mL。

(3)Mg0.1amol,Al0.1(1-a)mol,只要NaOH恰好或有剩余,则Al(OH)3不能在沉淀中存在。

依据C点的溶液组成,n(NaOH)≥2n(SO42—)+n(Al),0.45≥0.4+0.1(1-a),a≥0.5,即1>a≥0.5。

24、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擦干其表面的煤油,然后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钠在溶液中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