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调整班级学生的不良情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507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如何调整班级学生的不良情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班主任如何调整班级学生的不良情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班主任如何调整班级学生的不良情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班主任如何调整班级学生的不良情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班主任如何调整班级学生的不良情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班主任如何调整班级学生的不良情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班主任如何调整班级学生的不良情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班主任如何调整班级学生的不良情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班主任如何调整班级学生的不良情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班主任如何调整班级学生的不良情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如何调整班级学生的不良情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班主任如何调整班级学生的不良情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如何调整班级学生的不良情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班主任如何调整班级学生的不良情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有些学生还会出现腹泻、腹痛,甚至因为害怕考试而出现逃学现象。

个别学生由于考试不理想,经受不了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而离家出走,甚至轻生。

学生忍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身心健康遭到损害,严重时还会造成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这些都是学习紧张症带来的后果。

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和消除这些因学习问题带来的紧张情绪十分重要。

(二)情绪性紧张的一般指导

1、树立全面的教学观,发展重素质,学习重乐趣。

造成学生学习紧张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给学生施加升学压力太大,学习成了学生沉重的包袱,稚嫩的学生承受不了这样沉重的压力,因而要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不要让他们将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学校要树立全面的教学观,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启发性为教育指导思想,以愉快教育为基本原则,努力改进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影响;

要宣传动员社会和家庭转变思想观念,确信现代青年成材之路千万条,不一定非挤高考这条路;

要帮助学生认识学习不是发展自我的唯一途径;

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份内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这们,学习气氛才能活跃、轻松,学生才能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中获得全面发展。

2、调整自我成就的期望

学生的成就动机、自我期望值太高是导致情绪紧张的原因之一。

许多学生,从小便生活在一片赞扬声中,久之,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就脱离了实际,认为他们在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有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是“尖子”,是家长的好孩子、老师的好学生、同学的好榜样。

到了高中以后,在众多的“尖子”竞争中,难免会出现成绩平平,不顾精力和脑力,去拼命学习,以便重新获得社会的赞许、别人的尊敬和羡慕等。

于是,常常自造一些紧张气氛,产生了紧张情绪患得患失,身心俱损。

因此,对这些学生的指导,关键是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注意保持适当的成就期望值。

3、建立紧张释放机制,学会放松训练

紧张和压抑是两种有害的情绪状态,而愉快则有益于身心健康。

快乐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目标和责任使学生不停歇地前进,并不可避免地带来苦恼、忧虑等额外负担。

快乐体验对紧张和和压抑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快乐体验使个体处于充满信心的意识状态,在富于满意感和满足感的状态中,个体容易对外界产生亲切感,更易于接受和接近外部环境,容易与人处在和谐的关系中。

快乐体验还具有超越的自由感,使人处于活跃、主动和摆脱束缚的状态,享受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因此,愉快状态能使人从紧张中得到间歇,是使人精神放松的调节剂。

精神放松训练也是紧张释放的有效手段。

精神放松包括生活节律的重新调整,把该有的文体活动加进去,做到玩就是玩,乐就是乐,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

灵活对待事物和人际关系,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不必太过于认真和计较,以平和的心情对待事物和人际关系的自然发展,用转移注意的方法淡化某种情境引起的紧张。

精神放松训练也可以通过积极自我暗示和自我行为训练来进行,如清晨起床时对自己说:

“今天真好”、“我很轻松”、“我很快乐”等积极的暗示语,并到室外去跑跑步、打打球等。

也可以在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下学会自我放松训练,使紧张情绪得到释放。

二、焦虑

(一)焦虑及其表现

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当人预料或意识到自己的某些基本要求可能受到威胁而无法满足时,人际关系上将遇到困难,学习、工作上的成败难以把握或担心产生不良后果时,就会感到烦躁不安、忧心忡忡,这种情绪被称为“焦虑”。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最常出现的不良情绪就是焦虑。

如,他们为明天答不好教师的提问而焦虑,为考试的可能失败而焦虑,为处理不好同老师、同学、集体的关系而焦虑,为没有把握完成集体的委托(如代表参加比赛)而焦虑,为社会比较(亲朋、邻里、家长夸奖某人聪明、成绩优秀等等)的压力而焦虑等等。

有焦虑心理障碍的学生常表现为心焦、烦躁、恐惧不安、爱发愁、爱抱怨等。

对那些有学习焦虑的和考试焦虑的学生来说,总觉得自己有很多题没有做,很多书没有看,很多事没有办,总是埋怨自己笨、学习效率低。

每当考试来临,情绪就会烦躁不安,担心自己考不好,结果由于长期焦虑造成学习不能专心、成绩下降;

有的还表

现为因心焦而讨厌周围的人,爱生气,常发脾气,不爱听别人讲话,看不惯别人做的事,有时与家长、老师顶嘴,甚至和自己过不去;

有的还常常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忧,担心考不上好学校没前途,担心没有好工作,担心自己的相貌平庸、能力不强会影响今后与异性交往,以后不会有幸福等等。

因此,常喜欢看手相、算命来占卜未来。

当听到几句赞美和祝福的话语,心里就感到很高兴,很舒服。

这些现象女生较男生表现更突出。

实际上,这是他们渴望摆脱忧虑的一种方式。

有的学生甚至因焦虑长期得不到排解而出现离家出走、自杀等消极的念头。

一些学生,每临近考试,就心情焦急:

不能入睡,心慌头晕;

上课常常走神;

看书不能集中注意力;

总是烦躁不安,总觉得没有高兴的时候,偶尔和同学们说笑,挺愉快,但脑子里突然冒出要考试的念头,瞬时就像有块大石头压在心上,再也打不起精神来。

考试时,紧张得呼吸加快,手指颤抖,脑中一片空白,无法回忆出熟记的内容。

常常在交卷后,又把考试内容全部回忆起来,后悔不已。

这种症状属于考试焦虑综合症,即考试阶段经常出现情绪紧张,影响考试水平的发挥。

出现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压力过重,产生心理性适应障碍,大脑过度紧张,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失去平衡,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造成考试焦虑的心理压力一般来自家庭的最大,家长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施加压力,以期对孩子产生刺激,使他们获得学习动力。

这种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和极为有害的。

考试焦虑只能对考生产生压抑,而不会有多少积极的帮助。

(二)焦虑的控制与调节

中学生的焦虑不要与日常的学习生活有关,焦虑对学生的影响也主要在学习方面表现明显。

目前,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轻微的学习焦虑只是一种轻度的紧张感,对学习来说,应该是有利的。

这种轻度紧张感可以起到一种兴奋作用,使学生集中注意,充分调动思维,并努力镇定自己的行为以保证学习的成功。

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处在高度焦虑状态,就会经常表现出紧张过度、心慌意乱、恐惧、思维混乱和行为失常等不正常的现象。

这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将造成危害,影响他们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逃学、离校出走等严重事故。

因此,应当保持和发展“适当水平的焦虑”,而对过低或过高的焦虑,则应进行控制和调节。

控制和调节焦虑的方法很多,心理咨询中的许多方法都适用,这里简单介绍运用默想、颜色、音乐和倾诉等方法来控制焦虑。

1、用默想来解除焦虑

默想是一种鼓励个体运用自己的想象力(通过默想或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良好愿望,其实施原则是:

“闭上您的眼睛,并且去体察您身上的紧张所在。

用一种符号来代表您所体验到的紧张和痛楚;

用另一种符号来代表放松的情感;

让两种符号相互作用,以消除紧张。

”例如,您可以把疼痛想象为一块冰,而把放松想象为太阳,慢慢地使冰块融化。

又如,有的癌症患通过绘画想象把白细胞画成有牙齿,表示对癌细胞的愤怒与敌意;

把联合化疗的抗癌药物画成箭,均集中向癌细胞发动攻击。

2、用色彩来减轻焦虑

色彩可以影响人的心理,例如,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将狂躁的受管制儿童送进四壁刷成粉红色的小屋内,就可使其神经松弛。

此外,还有用红色增进食欲,紫色促进儿童智力等。

尽管对其机制还存在着争议,但颜色能够影响人的情绪,从而影响健康的观点基本得到大家的认可。

此外,除了创造一定的色彩环境外,还可以采用默想色彩的方法来减轻焦虑。

具体的做法是:

“闭上双眼,想象您的身体受到光线照耀,以红色光代表紧张与疼痛,用蓝色光线代表松弛的体验;

再想象红光与蓝光在您身上的不同部位交替更迭。

”随着想象的产生,集中注意自身的感受。

达到这个意境后,就把想象的光线全部转为蓝色,即可体验到全身的松弛。

3、用音乐消除焦虑

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是尽人皆知的。

但是,音乐的作用常因个体的感性、文化程度和音乐素养而异。

因此,实施的方法是:

“选择您认为是柔和、宁静的音乐,录成半小时的磁带。

抽出一段完整的时间,选择一个舒适的环境,闭上您的双眼来聆听这段录音。

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尽量放松。

等音乐终止,自我对比聆听前、后的心身状态。

”如此反复进行,可以减轻和消除焦虑。

4、倾诉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人逢焦虑情境常有“剪不断,理还乱”的体验。

此情此景下,倾诉常可使焦虑的情感得以宣泄而减轻。

口头的倾诉还可以得到对方的支持,其效果当然是最好的。

若独处,无人听取倾诉时,可以采用书面倾诉的方式,将无处诉说的苦恼全部通过笔尖倾泄于纸上(这种信不必发出),就可达到宣泄情感、减轻焦虑的目的。

其实,倾诉的方式不限于说、写。

广义的说,唱歌、吟诗、写字、作画,各人自有其最适合的倾诉方式。

5、社会调整(或者说是社会适应)

即指人们通过自身行为的调整来顺应或应付所处环境的要求。

对社会要求的适应不良是现代社会中生活的人们产生焦虑的原因之一。

这种社会强调或适应的能力是与个体的社会经历与学习密切相关的。

因此,调整能力主要靠自身的努力来增长。

社会心理学家曾提出多种建议来提高个体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这里提供几点作为预防和处理焦虑的手段。

(1)改造自已的性格。

焦虑大多与个体的性格有关,尤其是在当今讲究竞争与高效的社会中,时时处处均会惹人焦虑或紧张。

人的性格主要在长期社会实践养成的。

因此,它就具有可改造性。

改造性格不是抹杀个性,而是要把自己的性格塑造成有适应能力的特色。

(2)要有心理预期。

“凡事预则立”。

这就是说,对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可能性估计,这样就会较少发生“出乎意料”、“措手不及”的情境。

我们常说的“有思想准备”就是对要发生的事件有适当的心理预期,这样就可以减少焦虑的发生,至少也可以减轻其发生的程度。

(3)要学会当“多面手”。

在现代社会中,从各项工作到日常生活,都会接触各种人物,遇到各种问题。

如果知识面太窄,动手能力又不强,则会时刻处于紧张状态之中,焦虑就极难避免。

如今教育界提倡“通才教育”,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实际上是培养了自我调整能力。

(4)自制、自慰与自我解脱。

人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之中,并不能处处事事都“一帆风顺”,而恰恰相反的是“不如意者常八九”。

一旦遇到挫折与威胁情境,就会导致焦虑、紧张。

自制就是降低感受性,不为那些应激事件所激动;

自慰是指从不同角度去看某一事件,这样做可以宽慰自己,摆脱烦恼;

自我解脱,则是采用超然态度去对待挫折。

三、抑郁

(一)抑郁及其表现

抑郁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情绪体验。

因此,抑郁可属正常情绪范围。

然而在持久和严重的情况下,抑郁可能转化为病态情绪。

有此心理障碍者常表现为感情脆弱,多愁善感;

孤寂,易受到刺激;

既不能信任他人,又缺乏自信,对自己总是不满意;

爱从消极悲观方面观察人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无望,认为自己是个不幸的人,并为之痛苦发愁。

有抑郁心理障碍者爱哭,严重时可能想到自杀。

忧郁、寡欢、沉默、悲伤、绝望、孤独和自卑、自责是这种障碍的主要特征。

某中学生,在小学是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她能唱、能跳、还会吹笛子,老师夸她是一个不用操心的好学生,家长说她是个安分守已的好孩子。

但最近却常常低头不语,双眉紧锁,脸上布满了愁云。

平时情绪压抑,紧张焦虑,常有心闷和心悸现象,总怕老师蔑视她,怕同学讥笑她,怕别人说她笨。

她的学习成绩日趋下降,自我评价很低,常常觉得自己很孤独、自卑,对自己前面的路感到迷惘。

经了解,原来在六年级时,她有一次忘了带数学作业本,老师严厉批评了她,而且留校到很晚。

她害怕极了,哭了很久。

这件事给了她强烈的刺激。

从此她就开始心理紧张,每天反复检查书包,唯恐遗忘什么。

进入中学以后,开始还有信心,但发现自己不如别人,遇到考试就紧张,继而感到“自己不得”,“我是一个失败者”,看见家长就心慌,常常自责、内疚,觉得自己愧对父母,对不起老师……于是经常处于一种压抑、忧郁、紧张、自愧的情绪状态,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义,常有自杀的念头。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抑郁症。

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很多。

一般地讲,任何引起“失落感”的事件,都有可能导致抑郁。

失去亲人、失去已有的荣誉和尊严、失去社会的承认和支持,都可能成为抑郁的原因。

抑郁患者对抛弃他的对象产生愤怒,又由于怕失去对方而压抑愤怒,或由于不敢暴露自身的愤怒与忌妒而使愤怒内化,从而归咎于自己的无能和自责,这就会加重抑郁的程度。

由于自责和推动信心的威胁而心存恐惧与担忧,自我感到无力应付而心理处于僵化状态,从而引起退缩行为,削弱了面对威胁而敢于改善自身处境的勇气。

同时还可能伴有较严重的悔恨和自卑感。

这些负性情绪成分固着于自我而无力争脱,过度疑虑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而不能恰当对待,从而加重郁闷和回避倾向,表现为社会交往适应不良现象。

并且常以扭曲的眼光和偏见来判断自己,倾向于自我低估和自我责备,对前途倾向于产生无能为力的预感,从而导致意愿麻痹和愿望丧失。

(二)情绪抑郁的一般指导

当情绪抑郁的学生还没有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时,可采取以下一些指导措施,帮助当事人克服抑郁情绪。

1、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就不同。

有些人把个人的名利地位和物质利益看得太重,就可能经常产生不安全感。

当这些受到威胁时,会以为一切都完了,惊恐万分,难于自持。

“无私才能无畏”,只有以天下为已任,把个人融化在人民之中的人,才能始终抱着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

对于生活中出现的某些困难和挫折,应勇于正视并把它当作锻炼意志、性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机遇。

2、变换环境,调节情绪

抑郁的产生是因为自己在感情上套上了枷锁。

如若实在无法自我排除,就应毅然走到新的环境中去。

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自觉地运用变换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办法来调节情绪,摆脱心理压力。

当你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要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可进厨房帮家人干干活,做做游戏,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或者串串门、聊聊天,有意识地变换一下生活环境及时分散或消除不愉快的心理,从而受到一些自我开导性的启发,使情绪稳定下来。

当你和家人发生争执时,不要呆在家庭这块小天地里“钻牛角尖”,可以走出去与朋友谈谈心、散散步,环境的改变往往使自己的抑郁心境得到改善,会觉得心情轻松一些。

3、合理的宣泄调节法

宣泄是指通过特有的形式,将积聚在心里的痛苦、忧愁、委屈等发泄出来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

一般有痛哭、倾诉、书面表达等三种方式。

(1)痛哭。

哭是人们不愉快情绪的直接外露。

当我们看到孩子因父母离异、失去亲人而十分痛苦时,常劝他们痛哭一场,不要闷在心里。

就是让他们把过分的悲伤,通过声音、眼泪和表情释放出来,把由不幸而在身体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排泄出去,以达到维护心理平衡的作用。

(2)倾诉。

通过谈话,让情绪抑郁的苦闷、痛苦、委屈,向老师、朋友、亲人尽情地诉说出来。

我们都有这们的体会,把憋在心里的苦闷,尽情地说出来以后,就会感到精神上轻松了很多。

俗话说:

“快乐有人分享,是更大的快乐;

痛苦有人分担,就可以减轻痛苦。

”更何况,向别人倾诉了自已的苦闷后,不仅可以得到应有的理解、同情和安慰,还可以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由此可见,倾诉是一种避免心理损伤、消除忧郁的有效宣泄方法。

(3)书面表达。

把自己的痛苦、消极念头写在纸上,不要把它们闷在心里。

写在纸上,然后坐下来读几遍,想想是否合理。

若认为不合理,再写上几句批评语。

也可以给其他人写信,但不见得要邮寄出去。

当消极的念头在一觉之后淡化了,再把昨天写的东西拿出来看两遍,自然会觉得可笑、幼稚,心里自然就轻松多了。

(4)肌肉松弛法

心情抑郁的人行走的姿态,包括手臂、步法、躯干都呈现一种萎缩状态。

如果在体势上改变这种状态,抑郁就会减轻。

抑郁者每天可进行一、二次放松练习。

方法是:

静静地躺在床上,伸直腿,闭上眼,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注意空气从鼻腔、口腔、喉部进入的过程,让全身处于松弛状态。

默默体验骨肉放松时的愉快感。

之后试着在走路时放松四肢,慢慢过渡到昂首阔步及至大步流星地走一段。

这样,心境就会逐渐开朗起来。

也可以练习专门的骨肉放松法。

四、羞怯情绪

(一)羞怯情绪及其表现

羞怯是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于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造成自己精神上的负担和压抑,更不利于人格的完善。

主要表现为爱低头,或东张西望,不敢正视别人,说话吞吐不清,严重时心跳加快,鼻尖渗汗,面红耳赤,表现出一种不自然的难为情状态。

尤其是在陌生场合、公其场所或者有长者和异性在场时更显得手足无措、慌里慌张。

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喜欢独自一人做事等。

总之,怕羞、怕见人、怕公开讲话、怕在人多的场合露面是有羞怯情绪学生的表现特征。

羞怯心理障碍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卑性羞怯。

因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感到自卑。

在交往和活动中产生羞怯心理障碍;

(2)敏感性羞怯。

由于渴望获得别人的好评而过分注重外界对自己的评价,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所形成的心理障碍;

(3)习惯性羞怯。

从小就怕羞,后来没有注意锻炼,形成一种心理定式;

(4)挫折性羞怯。

往往是遇到挫折而吸取消极“教训”所引起的心理障碍。

羞怯心理的产生可以溯源到古代人类对自然的恐惧和对人类自身信心的不足。

现代中学生产生羞怯情绪的原因主要与自我觉醒有关。

进入青春期后,人的自我意识、自尊心逐渐增强,开始注意自我,注意自己在外界的形象。

由于过分注重自我,生怕自己的言行失当招致别人的不敬和耻笑,说话、做事没有绝对把握就不说不做,求全心理慎重。

因而总是受环境因素支配,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便羞于和别人接触,羞于抛头露面。

尤其是那些自卑感强的人、内向性格或抑郁型气质的人,他们更加重视别人对自己言行的评价,怕丢面子、怕出丑,产生紧张感、羞怯感,甚至被恐惧情绪所控制。

久而久之,便产生情绪低落、抑郁寡欢,造成心理情绪上的恶性循环。

(二)控制和调节羞怯情绪的方法

羞怯虽与人的神经活动类型、人的心理发展成熟有关,但主要因后天环境的影响所致。

因此,羞怯情绪可以通过自我意识的控制、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来排除。

1、要解放思想

应使学生懂得羞怯情绪是人皆有之的心理表现,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不是不治之症,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最终消除的。

只要你牢记自己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你就可以摆脱羞怯情绪的纠缠。

2、要淡化自我意识

害羞者总是担心自己被否定,总认为自己的言行都在被别人注意、评价,因而和周围人在一起就会感到拘谨。

事实上这是不必要的,也是一种误解。

一般说来,别人并不会对你自己的任何举动都那么关心,而且你大可不必考虑别人会怎么看。

要学会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忽略自我,忘却自我,学会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众人身上。

3、要自信,克服自卑感,去除求全心理

要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看到自己的力量,并相信自己的力量。

要懂得,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不过,羞怯者也要努力克服纠正自己个性中的消极因素。

4、保持冷静的头脑

羞怯者往往比较容易激动,因激动引起脸红,心跳加快。

所以,有些事情可以预先做些准备。

如给朋友打电话之前,可以预先打个腹稿;

参加社交活动时,事先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怎样应付的办法等。

5、采取脱敏疗法

害羞者要战胜羞怯,必须要正视现实,而不是逃避,要勇敢地介入社会生活中去。

如有意识地多参加社交集体活动,多接触和了解异性,找机会多在公共场合发言谈话,多接触陌生人、长辈和名人。

通过积极的尝试锻炼,渐渐有了经验,就会逐渐克服不自然的拘束。

并且还能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弱者,在某些方面也是生活的强者,逐步培养起自己对生活、学习和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