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823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6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文档格式.docx

620

30

4

新港三路

420

5

赤壁大道

明珠大道至沿河西路

710

6

沿河西路

东门路至新港二路

3520

道路排水管网工程

7

赤壁三路

东门路至赤壁大道

700

8

望湖路

连心桥至某大道

650

9

桃园大道

江堤至某职院校门

780

36

10

西湖四路

沿江大道至某大道

1520

11

城东片区

东方广场至南湖路

5830

12

排水涵洞

合计

18150

1.1.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9105.2万元。

其中:

市政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投资7716.6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734.52万元;

基本预备费422.56万元;

涨价预备费231.50万元。

项目资金筹措:

争取中央预算专项资金4500万元,由企业自筹4605.2万元。

1.1.6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工期16个月。

1.2编制依据

1.《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国建设部2007);

3、《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

4、《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2007)

5、某市城区排水管网建设方案

6、《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7、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书

1.3采用的主要标准和规

《城市道路设计规》(CJJ37-90)

《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JJGF40-2004)

《公路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规》(JTGF30-2003)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JTJ034-2000)

《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97)

《给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GB50069-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JTJ50-2001)

1.4编制原则

1.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及标准,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规及标准,突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

2.从某城区的实际出发,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采取分期实施、分段实施,使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既保障城市排水需求,又最大程度发挥工程效益。

3.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环境规划、各专业规划为指导,充分利用已有的工程设施,根据地方经济实力、技术管理水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分步实施;

4.在保证排水管线合理、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

5.充分考虑与现有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之间的衔接。

1.5研究围

1.调查研究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现状、建设条件及道路与排水管网现状;

2.综合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工程建设规模、建设容及建设方案;

4.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5.确定工程建设进度计划安排;

6.计算主要工程量,提出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7.进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及评价。

1.6结论

1、本项目的建设可完善某市基础配套设施,对城市的综合服务和管理功能产生联动作用,有效促进某市城市化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2、项目的建设符合某市城市发展规划,项目社会效益良好。

3、本项目建设区域自然及交通等外部配套条件较好,有利于项目的实施,可完善某市排水管网系统。

总之,该项目的实施是城市排水规划的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本项目建设的实施,能改善某市区的排水状况,满足城市发展要求,提高城市形象,为创建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教育城市、旅游城市、文明城市提供基础条件,有利于排水结构的优化升级,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根据某市交通及发展规划,本项目建设容合理、规模适当、建设任务紧迫,项目资金来源有保证。

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区域概况

2.1.1城市概况

某区位于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是某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市隔江相望,距市仅1个小时车程。

全区现辖3镇1乡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8万人,版图面积353平方公里。

三面环水,北靠山区。

地势为东北部高,西部南部低,为江河冲积地带,以平原为主,丘陵岗地兼有,境多湖泊。

拥有蔡家潭、余家潭、白潭湖、遗爱湖、幸福水库等大小湖泊、水库20多个。

2.1.2自然条件

某市地处东经114°

24’至116°

07’,北纬29°

45’至31°

40’,位于北亚热带中段,属副热带东亚季风区。

境地貌类型多样,光、热、水、土的组合优势十分突出。

农业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境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16-1409毫米,年平均气温15.7℃-16.9℃,累年绝对最低气温-12.2℃,累年绝对最高气温40.3℃,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

常年主导风向为冬季北风,夏季东南风,累年风向频率N13、ESE12。

省地震烈度颁图显示,某城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级。

某区地形地貌比较单一,海拔高程线14.2米至81.8米,相对高差小,相对高差10米至30米,区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为低丘陵岗地,西南部为平原湖区,整个地形如同一只大海星栖卧在长江与巴河交汇的三角处,全区地貌可分为平原,低丘岗地两种类型。

2.1.3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近年来某市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2亿元,年均增长14.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1亿元,年均增长3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0亿元,年均增长3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7亿元,年均增长21.1%。

全口径财政收入133.3亿元,年均增长31.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9亿元,年均增长27.6%。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58亿元和465亿元,年均增长21.1%和15.6%。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通过搭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200多亿元,建成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34个,引进项目457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49个;

初步形成产业集群31个,其中7个进入全省重点行列。

五大支柱产业年总产值都突破了100亿元,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72家。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60亿元,年均增长33.2%。

建筑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二,3家企业名列全省20强。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粮食增产4.3亿公斤,达到32.7亿公斤,实现“八连增”,油料、畜禽、水产、板栗、茶叶等主要农产品全面增长。

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6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756家,土地流转面积61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58%。

建成全省最大的奶牛和小龙虾养殖基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个,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旅游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建成4A级景区8个,年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

商贸、物流、金融、保险、通信、石油、烟草、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兴起。

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县域经济在激励竞争中加快成长,6个县市区生产总值过100亿元,6个县市财政收入过10亿元。

2.1.4人口规模

据某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全市户籍人口为744.2万人(含户口待定的人),全市常住人口为616.2万人,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

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

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全市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1770427户,家庭户人口为576590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6人。

2.2建设区域现状分析

2.2.1排水管网现状

某市市区现有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制,为早期建设道路时铺设的d300-d1200的钢筋混凝土管线,通过各管线对服务区域雨水、污水进行收集,经排水口就近排放入三台河、余家潭和遗爱湖等,部分区域仍依靠明渠排水。

由于城区所处位置,区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形地貌比较单一,海拔高程线14.2米至81.8米,相对高差小,不利于暴雨过后的迅速排涝。

造成城市滞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设计排水管网依靠的数据难以跟上灾害天气的变化;

二是地面硬化等人类活动,使原本可以依靠土壤、沟渠湖泊、地下河等吸纳的水,现在只能依靠管网收集,而水域面积又在不断减少;

三是老城区排水管网很多居民小区的支网没有雨水收集系统,妨碍系统排水能力的发挥;

四是城市面积在扩大,新城区排水管网必须同时建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城市排涝规划建设存在限量,应当允许特大暴雨有一定的排水时间。

对于某城区来讲,暴雨之后的街面积水,在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排完是正常的。

在某城东新区建设时,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充分考虑到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已经制定规划,对管网、箱涵等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加大暴雨之后的排水分流量。

2.2.2存在问题

1、排水管网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

随着城市扩、人口规模扩大,某城区排水系统的管网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

很多城市都存在这个现象,如管网、箱涵等排水系统的口径还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建的,没有实行“雨污分流”。

目前某城区很多暴雨之后涝严重的小区,都是因为管网设计量过小或者没有定期清污造成的。

2、合流制排水系统不符合城市排水要求。

合流制不符合污水处理的要求,明渠排水不适宜城市的开发建设。

若遇连降暴雨将导致某城区幸材城、宝塔公园、江家湾、八一路、西湖一路等低洼地段发生严重涝渍水。

一些地方一下雨就被渍,小雨小渍,大雨大渍,给人民群众的生活、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

一遇到大雨,某城区个别地段就发生涝,成为“漂在水上的城市”,且程度一年比一年严重。

3、排水设施落后,污水收集困难,环境污染严重。

4、工业、生活污水未做处理,就直接排入三台河、遗爱湖等自然水体,造成三台河、遗爱湖水体污染严重,并对下游生态和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本项目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需要

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建立是随着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产业的不断调整,新开发区的建立,城市道路不断修建,旧城区的改扩建等,排水系统也应迅速建立,以跟上城市发展的节奏。

目前某城区排水管网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体污染,排水体制的不确定性等,暴雨过后城区涝严重,熟悉的城市在瞬间变成“水城”,交通中断、出行不便、财产损失,各种问题逐步显现,看似“现代化”的城区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了诸多不足。

这也让一度埋在地下的城市排水系统问题浮出水面。

项目涉及区域的排水管网建成后,可以缓解雨天城市涝的情况,可以有足够的能力收集并输送道路上的积水,使区域和整个城市经济发展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不断改善,对城市整体发展、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3.2本项目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具备硬、软两种环境,如果硬件设施搞不好,将严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

某市市区排水管网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变了某市市区现有污水、雨水收集能力不足、排水体制不合理的问题,也从根本上解决了远期经济发展而带来得的污水排放量增加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使某市市区能够以更好的面貌和基础设施条件来发展,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3本项目建设是国家环保政策的需要

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本工程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能够改善某市市区的水环境,符合了国家的环保政策,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础。

某是某市的中心城区,但目前某市市区的部分区雨水收集系统并不完善。

为把某市市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区,同时保护城区三台河、遗爱湖等自然水体,提高市区人民生活质量,促进新区快速发展,兴建某市市区排水管网工程是必要的。

同时,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同步进行排水管网工程建设也是及时的。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区面积的扩大,城区排水愈来愈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符合某市的发展规划,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促进某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完善现有的排水网络,而且对城市经济的建设必将产生强劲的拉动作用。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工程方案

3.1工程方案设计原则及依据

3.1.1设计原则

1)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

2)根据总体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原有污水排水设施及处理情况、水环境容量、地形、气候等条件确定排水体制类型。

3)结合地形地貌,合理确定管线的控制点、主干管、支管的分布与走向,尽量减少土方开挖量,以利于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4)根据城区总体规划中排水工程规划的要求,并结合该区域雨污分流工程情况,设计雨、污分流制,雨、污水主干管均位于人行道下。

3.1.2设计依据

1.《某市市区市政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

2.《某城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某市城东片区雨污分流工程》

4.某市勘测院提供1:

1000地形图及纵横断面高程(2009、08)

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GB50318-2000)

6.《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7)

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GB500332-2002)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1)

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78-2008)

10.《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验收规》(GB50141-2008)

11.《砌体结构设计规》(GB50003-2001)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1)

3.1.3采用的标准图集

雨水管道基础及接口采用04S516-5.18,检查井采用02S515,所有检查井井座、井盖均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采重型井盖井座,承载能力240KN。

位于人行道处检查井井盖经座采用普通型的井座井盖,承载能力120KN。

井座井盖与所处路面颜色一致。

井盖上标出雨水、污水字样。

3.2排水体制类型

根据总体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利用处理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环境容量、地形、气候等条件,从全局出发,经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分流制排水系统,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雨水排入河道,只在少量合流管渠设截流管。

本工程排水体制拟采用两个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

合流制

合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统一收集并排放。

在合流制污水系统设计中除考虑污水的收集外,雨季要考虑一定雨水截流倍数,使排水管道及截流干管截面增大。

在污水处理上,雨季污水混入,致使污水处理厂水质变化较大,不利于污水处理,同时部分污水仍排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

合流制排水管线一般常用于旧城区的原有管线。

方案二:

分流制

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和雨水分别收集在独立的管渠中排放。

分流制可克服合流制的一些缺点。

分流制具有以下优点:

1、管水量较稳定,水力条件好;

2、截流干管规格较小,投资较省;

3、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流量和水质比较稳定,易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及管理;

4、雨、污分流不会出现污水溢流对江河造成污染的现象。

分流制也存在以下缺点:

如果雨、污双管同时建设,工程总投资高;

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同时根据污水体制的优缺点比较及根据城市规划,本工程采用方案二作为本项目的排水体制。

3.3排水管道设计方案

3.3.1方案设计

(1)划分设计管段及汇水面积

根据设计管段的定义和划分方法,将各干管和主干管中有本段流量进入点,集中流量进入点及旁侧管进入的点,作为设计管段的起点的检查井并编上。

(2)管道布置

管道系统定线:

依次确定主干管、次干管的位置和走向

(3)管径计算:

根据排水规模、截流倍数及雨水口的流量,设计各段截流干管管径。

(4)确定管道坡度和埋深:

根据雨水口底标高和地面标高,确定截流干管的坡度和埋深。

(5)最小设计坡度

最小设计坡度

3.3.2污水管线设计

1、污水规模确定

1)给水量预测

(1)人口

根据《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某中心城区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63平方公里,远景规划中心城区人口100-150万人,用地120-180平方公里。

(2)工业产值

根据《某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某市大力推进百亿园区、百亿产业、百亿企业“三个一百”工程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产值过百亿园区达到5个,产值过百亿的重点产业10个,产值过百亿的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到“十二五”末,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

(3)给水量预测方法

给水量预测采用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法,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主要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GB50013-2006)和现状用水量指标等进行确定。

(4)给水量预测

需水量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公建用水、工业用水。

居民生活需水量

1)城市用水区人口数的确定

2020年人口为60万人

2030年人口为100万人

2)用水普及率的确定

中心城区大力发展供水水源工程,供水量大量增加,配水管网覆盖面积显著增大,城镇用水普及率将很大提高。

根据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用水普及率近期2020年为100%,远期2030年为100%。

3)需水量确定

①居民需水量

本设计居民生活用水最高日用水综合标准定为:

近期230L/d·

cap,远期260L/d·

cap,日变化系数为1.3。

居民需水量预测计算表

近期(2020年)

远期(2030年)

人口(万人)

60

100

用水量标准(L/d·

cap)

230

260

供水普及率(%)

日均用水量(万m³

/d)

13.8

26.0

由于在污水管道的设计时,预测给水量只考虑平均日居民综合生活用水量,所以近期2020年平均日居民综合生活需水量为13.8万m³

/d÷

1.3=10.6万m³

/d;

远期2030年平均日居民综合生活需水量为26.0万m³

1.3=20.0万m³

/d。

②工业用水量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完善,工业用水重复用比率也将大幅度提高,2020年工业产值为600亿元,到2030年工业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

工业用水量预测计算表

水量

2020年

2030年

工业产值(亿元/年)

600

1200

万元产值用水定额(m³

/万元)

40

重复利用率%

20

日均需水量(万m³

53.3

69.0

日均需水量预测计算表

居民生活用水量(万m³

工业用水(万m³

53.3

小计(万m³

67.1

95.0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近期2020年平均日需水量为67.1万m³

远期2030年平均日需水量为95.0万m³

2)给水规模

近期2020年供水规模为67.1万m³

/d,远期2030年供水规模为95.0万m³

3)污水量预测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3-2006)和《某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污水排放系数近期取0.8,远期取0.85;

污水管网普及率近期取85%、远期取95%,地下水渗入量为污水总量得10%,则:

近期:

Q近=(67.1万m³

/d×

0.8×

85%)10%+67.1万m³

85%=50.2万m³

/d

远期:

Q远=(95.0万m³

0.85×

95%)*10%+95.0万m³

95%=84.4万m³

4)工程规模确定

根据污水量预测,确定某城区污水规模近期2020年为50.2万m³

远期污水规模2030年为84.4万m³

2、污水工程系统计算说明

城市污水量由城市给水工程供水用户排出的城市综合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组成,根据城市平均用水量乘以城市污水排放系数确定,拟确定近期本地区的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为0.8。

污水总变化系数取1.5,各管段流量用单位建设用地面积法计算确定。

3、污水工程水力计算

1)计算公式及参数

(1)平均流量:

式中:

A——设计管段服务面积(104㎡)

qo——比流量(L/(S·

104㎡))

(2)设计流量:

Qmax=Qs×

k

Qmax—污水干管设计流量(L/s)

Qs——污水平均日流量(L/s)

K——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3)设计流量与管道设计流速的计算公式

目前在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中仍采用均匀流公式,常用的均匀流基本公式有:

设计流量公式:

Qmax=W×

V

Q—流量(m³

/s)

W—管渠过水断面面积(㎡)

V—流速(m/s)

设计流速公式:

V—流速(m/s)

R—水力半径(过水断面面积与湿周的比值)(m)

I—水力坡度(即水面坡度,等于管底坡度)

C—流速系数或称谢才系数

C值一般按曼宁公式计算即:

n—管壁粗糙系数。

高密度聚乙烯管的n=0.009。

综合上述公式得:

设计流速公式:

设计流量公式:

2)主要计算参数

(1)管道设计流速V:

——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的最小流速为Vmin=0.60m/s;

非金属污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Vmax=5m/s。

本规划区地势比较平坦,考虑到污水管道按远期规模铺设,为保证近期污水流量较少时管不发生淤积和沉淀,污水主干管的管径计算按近期平均流量时的设计流速进行校核,使其最小流速不低于0.60m/s。

(2)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

最小管径为300mm,相应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

(3)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参见下表。

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

管径(mm)

最大设计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