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5120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综合检测有答案

期中综合检测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C )

A.春眠不觉晓

B.处处闻啼鸟

C.夜来风雨声

D.花落知多少

解析:

“夜来风雨声”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

2.(20**怀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一基本特征( C )

A.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

D.能进行呼吸

解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描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3.(20**绵阳)探究光照强度对蚯蚓分布的影响,宜采用哪种科学研究方法( A )

A.实验法B.观察法

C.调查法D.资料分析法

解析:

要想探究光照强度对蚯蚓分布的影响,就需要以光照强度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通过观察蚯蚓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分布情况,来说明光照强度对蚯蚓分布的影响。

4.在调查校园里的生物过程中,下面四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D )

A.李华发现一只毛毛虫,觉得太恶心了,不记录

B.王强抓到一只不认识的鸟,于是把它带回家探究后当食物

C.陈明的调查记录中有菊花,后来他发现其他同学都没有,就把它删掉

D.张平在校园内发现一只蟋蟀,它很快就蹦到校园外面去,但他同样记录下来

解析:

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不能因为其他同学都没有,就把它删掉。

5.受低温、多雨、寡照天气影响,导致合江荔枝大幅度减产。

这说明影响荔枝生长的环境因素是( D )

A.温度B.水分

C.阳光D.以上都是

解析:

合江荔枝大幅度减产是受低温、多雨、寡照天气的影响。

这说明影响荔枝生长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水分、阳光等非生物因素。

6.下列不能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 )

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

B.兰花螳螂形似兰花

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D.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解析:

在高原、高山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导致人体缺氧,因此出现高原反应,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兰花螳螂的拟态、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草蜥遇到敌害后自动断尾吸引天敌注意,掩护自己伺机逃脱,都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7.(20**十堰)关于谚语、俗语所蕴涵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说明植物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

B.“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蕴涵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解析: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蕴涵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

8.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蜘蛛和鼠等均以这棵朽木为生。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C )

A.食物链B.食物网

C.生态系统D.生物因素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题中有植物、动物、真菌等生物,还有腐烂木头、温度、水、无机盐、光等非生物部分,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整体,因此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9.下图是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B )

解析:

B向日葵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

10.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甲、乙、丙三者中能量最多的是乙。

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B )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乙→甲D.甲→丙→乙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

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的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生物的相对数量越多。

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乙、丙、甲,因此,这些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乙→丙→甲。

11.(20**东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环境

D.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

解析: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不是整个地球。

12.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相符的是( D )

A.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

B.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升降镜筒

C.转动凹面镜——调节视野亮度

D.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向左上方移动

解析:

物像与装片移动方向相反,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应向右下方移动。

13.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光线很强,应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依次是( C )

A.较大的光圈,平面镜

B.较大的光圈,凹面镜

C.较小的光圈,平面镜

D.较小的光圈,凹面镜

解析:

在显微镜中调节光线强弱的有遮光器和反光镜,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14.如图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实验步骤,描述不合理的是( C )

A.①盖上盖玻片

B.②展平(展平材料,排出气泡)

C.③滴一滴碘液

D.④取材(撕取一小块内表皮)

解析:

③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可见C项描述不合理。

15.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由于在试管婴儿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而获得20**年诺贝尔奖。

试管婴儿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是一个( B )

A.组织B.细胞

C.器官D.系统

解析:

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的一个细胞。

16.细胞内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

下列结构与功能连接不正确的是( D )

A.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B.叶绿体→使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C.线粒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细胞核→保护细胞内部

解析:

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17.已知某植株具有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也具有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

上述哪些器官的细胞具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功能( C )

A.仅生殖器官才有

B.仅营养器官才有

C.所有器官皆具有

D.除叶以外的器官皆具有

解析:

植物细胞各器官中都含有线粒体。

线粒体能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8.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人体皮肤属于上皮组织

B.杜鹃花和杜鹃鸟的结构层次相同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所有的植物体都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

解析:

皮肤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杜鹃花是绿色开花植物,而杜鹃鸟属于动物,通过比较两者的区别是杜鹃花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病毒除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如藻类植物就不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D错误。

19.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再分裂

B.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C.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

D.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遗传物质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

解析: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一样,因此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20.中风病人常出现半身不遂,这是因为他的什么组织出现了功能丧失( D )

A.结缔组织B.上皮组织

C.肌肉组织D.神经组织

解析: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使人体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灵敏的反应。

可见,中风病人常出现半边的肢体失去知觉,行动不便,不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灵敏的反应,这主要是与神经组织的功能丧失有关。

2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根尖某部位的细胞,发现该部位细胞小、壁薄、核大,根据这些特点,你可以判断该细胞属于的组织是( B )

A.保护组织B.分生组织

C.营养组织D.输导组织

解析: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22.下表是刘佳同学对“心脏、唾液腺等器官主要是由哪一类组织构成的?

”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其中正确的是( D )

编号

器官名称

心脏

唾液腺

脊髓

股骨

主要组织

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结缔组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①心脏能不断地收缩和舒张,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②唾液腺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③脊髓属于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④股骨是具有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等功能的器官,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故D正确。

23.下列关于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南瓜子属于组织

C.南瓜皮属于器官

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解析:

南瓜子是种子,属于生殖器官;南瓜皮属于保护组织;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只有A正确。

24.如果用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以下各图。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视野最暗的是②

B.正常观察顺序是③→①→②

C.观察③图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D.正常观察顺序是①→②→③

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遵循先低倍后高倍的原则,低倍镜的视野大,方便寻找目标,但换为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物像会变模糊,需要调节光圈和细准焦螺旋才可仔细观察。

所以视野最暗的是③,A错误;正确观察顺序是②①③,B、D错误;观察③图时,物像会变模糊,只需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即可,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否则会使镜筒升降范围过大,找不到物像。

25.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下列关于草履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草履虫通过表膜摄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B.草履虫体内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C.草履虫消化食物的场所是细胞质

D.草履虫对污水有净化作用

解析:

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草履虫体内,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所以草履虫消化食物的场所是食物泡。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20**威海)(8分)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为食。

有人针对此现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

(1)你对这一问题做出的假设是 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 ,依据是 蚂蚁以金合欢嫩叶尖端为食 。

 

(2)如表是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探究的结果。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

没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

有蚂蚁栖息的金合欢

10个月中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

5月25日~

6月16日

0→6.2

0→31.0

6月17日~

8月3日

6.2→10.2

31.0→72.9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变量是 有无蚂蚁栖居 ;研究人员选择的两个观测点是 金合欢幼苗10个月的存活率 、 金合欢幼苗生长的高度 。

 

(3)分析表中记录的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利 。

 

(4)该实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 相互依赖(或相互影响) 的关系。

 

解析:

(1)对这一问题作出的假设是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依据是蚂蚁以金合欢嫩叶尖端为食。

(2)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蚂蚁栖居;研究人员选择的两个观测点是金合欢幼苗10个月的存活率、金合欢幼苗生长的高度。

(3)分析表中记录的数据,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10个月中的存活率高,而且幼苗生长的高度也高,因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利。

(4)该实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或相互影响)的关系。

27.(10分)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生产者是 草 ;食草昆虫属于 消费者 ;图中没有标出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

 

(2)若此生态系统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图中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猫头鹰 ,原因是 营养级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

 

(3)假如在某一时期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在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显著增加的生物是 青蛙 。

过一段时间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又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 能力。

生态系统成分越 多 ,上述这种能力越强。

 

(4)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

 

解析:

(1)绿色植物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供给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食草昆虫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图中没有标出的生物是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随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尾端的动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

因此该生态系统中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猫头鹰。

(3)蛇以青蛙为食,如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青蛙就会因失去天敌而数量大增。

过一段时间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又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而且生态系统成分越多,营养级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4)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28.(10分)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 甲 ,因为它具有①⑥⑦(填序号)。

 

(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②(填序号)中。

 

(3)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含钙的无机盐较多,而对含硅的无机盐吸收却很少,这主要与甲图中哪个结构有关?

⑤(填序号)。

 

(4)洋葱通常呈紫色,紫色物质存在于①(填序号)中。

 

(5)甲图中的⑥对细胞起 保护 和 支持 作用。

 

(6)若没有甲图中的⑦(填序号)叶绿体,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1)甲图中有①液泡、⑥细胞壁、⑦叶绿体,乙图中没有。

因此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甲,因为它具有①⑥⑦。

(2)②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因此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②细胞核中。

(3)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因此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含钙的无机盐较多,而对含硅的无机盐吸收却很少,这主要与甲图中的结构⑤细胞膜有关。

(4)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洋葱紫色物质存在于①液泡中。

(5)甲图中的⑥细胞壁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6)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若没有甲图中的⑦叶绿体,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29.(12分)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如图表示玉米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A细胞经过a过程形成B1~B5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则a过程为 细胞分化 。

 

(2)根据各种细胞的形态可以推测,B2属于 输导 组织; B5属于机械组织,其细胞壁增厚,对植物体起支撑和 保护 作用。

 

(3)若C表示我们食用的玉米粒,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器官 。

 

(4)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玉米植株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系统 。

 

解析:

(1)细胞经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新形成的细胞不断长大,一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开始分化,形成了在形态和结构及功能上都相同的细胞群即组织。

由此可见a过程是细胞分化。

(2)B2由管状的导管和筛管组成,因此是输导组织,具有输送物质的功能,主要分布在根、茎、叶中。

B5细胞壁增厚,是机械组织,对植物体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3)玉米粒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等不同的组织构成的,玉米粒与繁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

(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可见,玉米少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30.(20**福建)(10分)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 气泡 。

 

(2)盖好盖玻片后,进行染色时应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 一侧 。

 

(3)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

①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B、D、A 。

 

②从A→C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细准焦螺旋 (填结构名称)。

 

③在视野C中,细胞内着色较深的结构是 细胞核 。

 

解析:

(1)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轻轻盖上,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

(2)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3)①在显微镜下首先看到的是B。

题干中B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方,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即出现图D所示,此时图中细胞结构不清楚,要放大物像,应选用放大倍数较大的物镜,即出现A所示图像,细胞体积放大了,但是图像模糊,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即图C。

②从A→C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③细胞核中含有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因此在视野C中,细胞内着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