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5425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docx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

——对最优退休年龄选择的定量分析

指导老师:

陈晓光

作者:

冷柯静 41291013

汪小宇 41291034

学院:

财政金融学院

系别:

财政系

        

 

摘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使得推迟退休年龄成为人们谈论热点,而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基金结余、劳动力市场供给无疑会造成巨大影响。

本文分别考虑了当推迟退休1,2,3,…,10年时,定量地分析了养老金市场的养老金结余及劳动力市场上待业人员就业机会的未来变化。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养老金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赋予不同权重,进一步分析各退休年龄方案中,推迟退休年龄的对养老金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总体影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字:

推迟退休年龄、养老基金结余、劳动力市场、托达罗模型、就业机会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

——对最优退休年龄选择的定量分析

 

摘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使得推迟退休年龄成为人们谈论热点,而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基金结余、劳动力市场供给无疑会造成巨大影响。

本文分别考虑了当推迟退休1,2,3,…,10年时,定量地分析了养老金市场的养老金结余及劳动力市场上待业人员就业机会的未来变化。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养老金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赋予不同权重,进一步分析各退休年龄方案中,推迟退休年龄的对养老金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总体影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字:

推迟退休年龄、养老基金结余、劳动力市场、托达罗模型、就业机会

 

目 录

一 导言4

二 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的影响5

1 定性分析5

2 定量分析延缓退休年龄对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影响5

(1)对人均养老金结余的计算5

(2)考虑老年人口动态变化后,总体养老基金结余计算6

三 推迟退休年龄对劳动力市场影响5

1 目前劳动力市场现状8

(1)劳动力需求9

(2)劳动力供给9

2 数据分析9

(1)劳动力需求、求职人员数据处理9

(2)推迟退休年龄为1-10年时劳动力需求减少分析10

3 结果分析11

分析111

分析212

分析313

四 结论-关于最优退休年龄的分析13

 

论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及就业市场的影响

——对最优退休年龄选择的定量分析

摘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使得推迟退休年龄成为人们谈论热点,而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基金结余、劳动力市场供给无疑会造成巨大影响。

本文分别考虑了当推迟退休1,2,3,…,10年时,定量地分析了养老金市场的养老金结余及劳动力市场上待业人员就业机会的未来变化。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养老金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赋予不同权重,进一步分析各退休年龄方案中,推迟退休年龄的对养老金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总体影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字:

推迟退休年龄、养老基金结余、劳动力市场、托达罗模型、就业机会

 

一 导言

中国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源于1951年,当时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中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为50周岁;1953年修改后的《劳动保险条例》未做变动;1955年颁布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中,把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提高到55周岁,这一法定退休年龄一直沿用至今。

达到工龄年限(连续工龄满10年)和身体健康状况的条件,即可以申请退休。

从批准退休的第二个月开始,停发工资,按照工龄及其他条件支付个人工资一定比例的退休金,直至退休人员死亡。

另外,还对特殊情况下的退休年龄做了规定:

连续工龄满10年,经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企业职工尚需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男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可以退休;高级知识分子以及少数高级专家、确因工作需要、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征得本人同意,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延长5-10年退休。

中国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来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实际情况:

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40岁,女性为42.3岁。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医疗技术进步等因素,到200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和女性分别增长到69岁和72.4岁,中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均工作余命大幅提高。

这给中国养老保险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是否应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成为学术讨论得热点话题。

但是考虑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会加剧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针对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对不同领域所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本文分别假设了推迟退休年数为1,2,…,10年的10种情况,在养老基金这一方面,定量模拟计算在不同退休方案下,其对养老基金收支平衡的正面影响;同时,从劳动力就业概率这一视角,定量计算出10种方案下对就业概率产生的负面影响。

最后,利用上面分析得到的结果,我们通过赋予劳动力市场和养老金市场不同权重的方法,来分析各个推迟退休年龄方案对两个市场造成的总体影响,试提出最优退休年龄方案。

二 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1 定性分析

人口老龄化使我国的退休负担不断加重,城镇公有制企业在职职工人数与离退休职工人数之比,1978年为30.1:

1,1980年为12.8:

1,1990年为6.11,1995年为4.8:

1,1999年则为4.8:

1。

随着世界范围内老龄化进程的逼近,赡养率将不断提升:

今年5月,世界银行公布了一份关于中国未来养老金收支缺口的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按照目前的制度模式,2001年到2075年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

提高缴费率,降低养老金替代率和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是许多国家为了维持养老金基金的可持续性的几种方法。

但是,缴费率在我国已经没有多大的提高空间,新制度规定的企业缴费率达到20%,如果再提高,那么企业的负担势必更为沉重,使企业不堪重负,进一步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提高缴费率,劳动成本提高,将导致相当多企业利润空间压缩,甚至导致企业倒闭。

“在开放的经济中,提高企业交费率将影响到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缴费率的提高又受到到国际间竞争的制约。

对每个OECD国家的竞争力等级得分与关于每个国家社会保障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和雇主交费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每个变量的平均值,雇主缴费率每增加10%,就会使国家的竞争力减少2.5%”。

提高养老金缴费率这一措施是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而换取养老保险制度暂时的偿付能力,显然得不偿失。

再者,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降低养老金替代率又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养老金刚性向上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替代水平过低会使一部分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活需要。

因此,要维持原有缴费率水平,只有考虑法定退休年龄这一变量。

法定退休年龄直接关系到退休金制度负担问题,因为它影响到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两面。

法定退休年龄的提高,则在职职工(即缴费者)人数增多,退休职工(即领取养老金者)人数减少,赡养比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减轻,养老保险收支平衡比较容易实现。

2 定量分析延缓退休年龄对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影响

1997年7月16日《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中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选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

在该制度下,社会统筹采用的是现收现付模式发放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采用完全积累式发放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的累积额用于退休后平均余寿期间的养老金支付,超过平均余寿期间的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

(1)对人均养老金结余的计算

本文设计了在职职工推迟退休一至十年10种方案,测算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对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影响。

基本假设:

不考虑人口迁移对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

因为相对于我国的人口总量,人口的迁入和迁出数量的相对值是非常小的,故可以忽略不计。

即假定没有人口迁移现象的发生或者人口迁入迁出的效应相互抵消。

在职职工工资年均增长率7.88%(根据1986-2005年历史数据计算),离退休工养老金调整为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的80%,银行利率为2.52%,职工退休时平均余命为16年,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费率为个人工资的8%,现行退休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为60%。

2005年养老保险覆盖为23%,每年递增6%。

就业增长率为1.1%,新增退休人员增长率8.1%,2005年平均发放养老金数额为9160元。

数学模型为养老金积累=按照现行退休制度享受e年养老金待遇的现值-退休年龄延长i年是企业应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现值和个人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现值-按照新退休制度退休后享受的(e-i)年养老金待遇的现值。

数学公式表示为:

s=w*60%*

(1+rwr)

-w*20%*

(1+wr)-w*8%*

(1+wr)

-w*(80%-i%)*d

(1+wr)

*

(1+rwr)

                        (1)        

其中,w为职工退休当年工资,rwr为退休费增长率,wr为职工工资增长率,e为退休职工平均余命,s为个人养老金积累,i为延期退休的年数,d为贴现率,r为银行利率。

根据

(1)式得到预测如下:

表1延长退休年龄后人均养老基金结余单位: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1

4980.187

27288.02

51353.72

77315.79

105323.7

135538.6

326308.3

605057.8

1012362

1607508

2477125

3747796

2

10495.68

32803.51

56869.21

82831.28

110839.2

141054.1

326308.3

610573.3

1017877

1613023

2482641

3753311

3

16563.68

38871.51

62937.21

88899.28

116907.2

147122.1

326308.3

616641.3

1023945

1619091

2488709

3759379

4

23201.16

45508.99

69574.68

95536.75

123544.6

153759.5

326308.3

623278.8

1030583

1625729

2495346

3766017

5

30424.77

52732.6

76798.3

102760.4

130768.2

160983.1

326308.3

630502.4

1037807

1632953

2502570

3773240

6

67079

89386.84

113452.5

139414.6

167422.5

197637.4

326308.3

667156.6

1074461

1669607

2539224

3809894

7

77398.46

99706.29

123772

149734.1

177741.9

207956.8

326308.3

677476.1

1084780

1679926

2549544

3820214

8

87407.18

109715

133780.7

159742.8

187750.7

217965.6

326308.3

687484.8

1094789

1689935

2559552

3830223

9

97077.87

119385.7

143451.4

169413.5

197421.3

227636.2

326308.3

697155.5

1104460

1699606

2569223

3839893

10

106381.8

128689.6

152755.3

178717.4

206725.2

236940.1

326308.3

706459.4

1113764

1708910

2578527

3849197

由上表可以看出,推迟年数为1年时,2007年预测人均养老金结余51353.72元,至2040年人均养老金结余将达到3747796元;当推迟年数延长至10年时,2007年预测人均养老金结余152755.3元,至2040年将达到3849197元。

因此可得如下结论:

随着退休年龄的延长和时间的推移,人均养老金结余也将越多。

(2)考虑老年人口动态变化后,总体养老基金结余计算

由于总体养老金结余是人均养老金结余与参保人数之积,但同时考虑到退休人员的年增长率,因此要从总体养老金结余扣除对新增退休人员发放的养老金。

数学公式表达为:

S=N*a(1+f)

*s-M(1+h)

*D(1+rwr)

(2)

其中S为养老基金结余,N为就业人数,b为就业增长率,a为养老基金参保率,f为养老基金参保率的年增长率,M为2005新增退休人员,h为新增退休人员年增长率,D为2005年平均发放养老金数额。

又考虑到是短期预测,因而假定在短期内人口结构没有变动,即认为在现有退休制度下,就业率以固定比例增长。

所以就业人数考虑为是现有退休制度下的就业人数与延长退休年龄后应该在现有退休年龄下退休而仍然在职职工人数之和。

根据周渭兵以分要素预测法对全国人口的测算得到2005至2010年61到65岁的人口数

表2:

2005至2010年61至65岁的人口数                单位:

千人

年龄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61

9713

10084

10676

12456

11239

13089

16951

12003

21123

21971

18198

14889

62

9131

9550

9915

10497

12250

11050

15307

15473

23908

22546

19299

12959

63

9118

8964

9374

9733

10303

12027

15521

17035

16647

18853

19806

12874

64

8979

8939

8785

9187

9539

10098

12899

15007

9513

20266

20154

13864

65

8349

7795

8731

8584

8976

9321

12353

15844

12251

19688

21107

14446

66

7795

8419

8562

8521

8380

8761

11798

15305

10831

19065

19832

16429

67

8425

7589

7933

8335

8296

8158

9865

13676

13819

21359

20150

17257

68

8418

8177

7366

7699

8089

8051

10638

13716

15042

14702

16663

17506

69

7684

8142

7910

7126

7447

7824

8802

11251

13084

8301

17680

17591

70

7148

7395

7835

7612

6858

7167

8005

10604

13607

10525

16911

16938

数据来源:

周渭兵,《社会养老保险精算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以2005年城乡登记失业率4.2%为基准,结合表2,计算得到61-65岁就业人口数,见表3

表3:

61-65岁就业人口数     单位:

千人

年龄

2007

2008

2009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61

1022.761

1193.285

1076.696

1253.926

1623.906

1149.887

2023.5834

2104.822

1743.368

1426.366

62

949.857

1005.613

1173.55

1058.59

1466.411

1482.313

2290.3864

2159.907

1848.844

1241.472

63

898.0292

932.4214

987.0274

1152.187

1486.912

1631.953

1594.7826

1806.117

1897.415

1233.329

64

841.603

880.1146

913.8362

967.3884

1235.724

1437.671

911.3454

1941.483

1930.753

1328.171

65

836.4298

822.3472

859.9008

892.9518

1183.417

1517.855

1173.6458

1886.11

2022.051

1383.927

66

820.2396

816.3118

802.804

839.3038

1130.248

1466.219

1037.6098

1826.427

1899.906

1573.898

67

759.9814

798.493

794.7568

781.5364

945.067

1310.161

1323.8602

2046.192

1930.37

1653.221

68

705.6628

737.5642

774.9262

771.2858

1019.12

1313.993

1441.0236

1408.452

1596.315

1677.075

69

757.778

682.6708

713.4226

749.5392

843.2316

1077.846

1253.4472

795.2358

1693.744

1685.218

70

750.593

729.2296

656.9964

686.5986

766.879

1015.863

1303.5506

1008.295

1620.074

1622.66

为计算总体养老金结余,需运用(3)式计算出推迟退休年龄以后的新增就业人口数,即P(e),数据由表3得到。

P(e)=

P

                          (3) N=N

(1+b)

+P(e)(n=0,1,2,3,4,5;e=1,2,3,4,5)             (4)

由(3)(4)式可以推出:

N=N

(1+b)

+

P

               (5)

P(e)表示退休年龄推迟e岁所增加的在现有退休年龄下退休而仍然在职职工人数,P

表示t年X岁的在职职工数。

根据(5)式得到延长退休年龄后养老基金结余预测如下:

表4延长退休年龄后养老基金结余      单位:

亿元

推迟

年龄

2007

2008

2009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0

7817.73

10873.68

15124.2

21036.25

109508.5

570069

2967611

15448508

80420369.5

418644702.2

1

101484.3

162545.7

234529.9

320803.7

1039782

2564924

5808939

12357284

19197473.6

28918583.12

2

113833.8

176463.9

250622.9

338484.7

1059491

2638214

6012580

12743627

19699257.97

29427154.17

3

127494.2

191704

267730.1

358295.8

1079476

2719925

6168905

13080263

20219659.61

29938438.83

4

142506.2

208363.4

286246.2

379072.6

1096084

2798619

6278203

13445492

20755421.8

30491548.38

5

159014.1

226476.2

306286.4

401341.2

1111990

2883832

6412086

13809303

21321587.32

31072287.7

6

237552.8

310581.8

396225.3

497999.3

1127181

3105535

6720950

14420489

22116557.19

31974097.47

7

261636.8

336888.8

424789.8

529043.5

1139883

3202532

6891475

14848994

22698665.34

32692359.04

8

285274.1

362673.4

452971.5

559716.3

1153581

3299672

7071472

15172470

23196426.04

33420456.13

9

308741.4

387832.3

480426.8

589834.8

1164914

3387539

7236094

15392764

23719294

34152027.96

10

331761.2

412733

507042.6

618980.3

1175221

3472337

7404183

15647165

24222991.02

34859452.38

由上表可知,延长退休年龄,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增多,且退休年龄推迟越多,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也越多。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每种方案养老基金结余都将会增加越多,对比10种方案,方案10可以得到最多的养老基金结余。

为了得到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的确切影响,我们计算出在不同退休年龄方案下,推迟退休年龄后养老金结余与未推迟时养老金结余的平均影响百分比,见表5

表5:

各推迟年龄方案对养老金结余影响平均百分比

推迟年龄

数据处理后推迟年龄对养老金结余平均影响

1

0.102234

2

0.095194

3

0.099436

4

0.103647

5

0.107883

6

0.123654

7

0.127726

8

0.131534

9

0.135012

10

0.115973

三 推迟退休年龄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延长退休年龄,意味着有一批年长者要推迟退出他们的劳动生涯。

但是在整个社会的某些部门工作岗位吃紧的前提下,这同时是否也意味着有一批年轻人相应地不能得到工作岗位?

尤其是对日益增长的毕业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