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5769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docx

煤矿顶板管理教案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及板书设计

附记

1、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概念

自救:

就是井下发生意外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内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互救:

是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基础上,去救护灾区内受伤人员的方法。

自救、互救及避灾的重要意义

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能有效的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的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2、每个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并掌握的基本常识:

1、每个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并掌握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掌握发生各种灾害事故的预兆、性质、特点和避灾方法;

火灾事故预兆:

支架发出爆裂声,出现折断;顶板岩石发出破裂,撞击声;顶板有岩石碎块掉落;涌水,淋水增大;支护变形。

水灾事故预兆:

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声;顶板淋水增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水色发浑,有臭味;采掘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火灾事故预兆:

火灾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外因火灾一般是突发性的,没有明显预兆。

内因火灾预兆为:

巷道中温度升高,湿度增加,出现雾气,巷道壁出现水珠;

煤在自然过程中,使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并释放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会引起人头痛,疲乏,慢性中毒;

巷道中出现煤油味,汽油味,松节油味或燃煤气味,表明已发展为自然阶段晚期,很快就会出现烟雾和明火。

瓦斯爆炸事故预兆:

瓦斯爆炸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

瓦斯爆炸时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会使周围的空气瞬间流向爆炸点。

因此据亲身经历过瓦斯爆炸的同志回忆,爆炸前,在附近可以感到空气的流动和颤动,有时还发出“咝咝”空气流动声,这也许是爆前爆源需要大量氧气所致。

瓦斯突出预兆:

(1)有声预兆:

①响煤炮。

在煤层内发出像机关枪、鞭炮声、闷雷声等声音。

②突然压力增大。

支柱来劲,发出咔咔的响声,木支架产生断裂声、煤壁震动、开裂声等,手摸煤壁能感到冲击和震动。

(2)无声预兆:

①压力增大。

顶板来压,片帮、掉渣、煤壁向外鼓,煤岩自行剥落。

②煤层发生变化。

层理紊乱、变软,暗淡无光,煤层粉碎,煤质干燥。

(3)瓦斯及温度变化。

瓦斯涌出异常,忽大忽小,煤尘增大;煤壁发冷,气温下降等。

什么是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

冲击地压是世界范围内煤矿矿井中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发生前一般没有宏观预兆,而是以突然、急剧、猛烈的形式将煤岩体抛出,造成支架损坏、片帮冒顶、巷道堵塞、伤及人员,导致施工人员被砸伤、摔伤、挤伤,甚至由于巷道堵塞窒息死亡。

目前,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灾害呈现越来越严重的发展态势,给煤矿安全生产和广大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预防冲击地压措施:

冲击地压危险的采掘工作面,供电,供液等设备应当放置在采动应力集中影响区外。

对危险区域内的设备、管线、物品等应当采取固定措施,管路应当吊挂在巷道腰线下。

进入严重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人员,必须采取特殊的个体防护措施。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巷道必须加强支护,严重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必须采取防底鼓措施。

执行冲击地压措施爆破时,起爆点到爆破地点的距离不得小于300m。

2、了解自救器的性能并熟练地使用自救器;

3、熟悉作业区域的通风系统状况,了解通风设施

的作用;

4、正确地选择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

选择避灾路线的方法:

火灾,瓦斯及大面积停电时的避灾原则为迎着新鲜风流走,水灾避灾原则为就高就近。

5、熟悉抢救灾区受伤人员的基本方法以及学会最基本的现场急救操作技术。

三、发生事故时在场人员的行动原则

1、及时报告灾情

发生灾变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

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

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烟、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不能凭主观想象判定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这方面我国煤矿救灾中是有沉痛教训的。

2、积极抢救

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

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用水直接灭火应注意的事项:

①要有足够的水源和水量。

②用水灭火时,灭火人员一定要站在火源的上风侧,并保持正常通风。

③喷射水流由火源的边缘逐渐向中心推进。

④不能用水直接扑灭带电的电气设备火灾,防止救火人员触电。

⑤不宜用水扑灭油类火灾。

⑥注意检查火灾附近的顶板、瓦斯、一氧化碳、煤尘及其它有害气体和风流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安全撤离

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已的风格,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照料好伤员和年老体弱者;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灾区人员撤出路线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自救的成败。

实例一:

某矿某井东翼运输大巷发生外因火灾,如图1所示。

东翼大巷总入风量足,风速大,火势发展迅速。

火烟、有毒有害气体随着风流波及到420采区,严重威胁着采区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矿井主要通风机无反风设施的紧要关头,矿总工程师指挥派遣2个救护小队进入灾区救助引导420采区人员,沿避灾路线1→2→3→4→120井安全脱离灾区升井,避免了一起多人重大死亡事故的发生。

瓦斯爆炸后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沿十六层上山进入采煤工作面,威胁着工作面人员的生命安全。

这时,矿调度室指挥灾区人员沿工作面上出口回风巷进入西总回风巷,经西风井撤出矿井。

但是,人员撤退时,在西总回风巷至西风井风门以里,沿途中毒倒下10余人。

由于抢救及时才避免了伤亡。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由此看来,沿这条避灾路线撤退是极为错误的,矿调度室的指挥属违章指挥。

而正确的避灾路线应该是:

由工作面上安全出口→西总回风巷→打开A点调节风门→十七层上山下行至一水平大巷,脱离灾区。

4、妥善避灾

如无法撤退(通路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动。

事故现场实例表明:

遇险人员在采取合适的自救措施后,是能够坚持较长时间而遇救的。

所有煤矿必须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

井工煤矿企业应当设立矿山救护队,不具备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煤矿企业,所属煤矿应当设立兼职救护队,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否则,不得生产。

矿山救护队到达服务煤矿的时间应当不超过30min。

矿山救护队在接到事故报告电话、值班人员发出警报后,必须在1min内出动救援。

各工区救护队机构:

组长:

区长副组长:

书记

成员:

各职业副区长,队长,副队长,技术员。

四、矿工互救

矿工互救应遵循三先三后的原则:

对于窒息的伤员,要先复苏,后搬运;

对于出血的伤员,要先止血,后搬运;

对于骨折的伤员,要先固定,后搬运。

五、自救器、避难硐室和矿工自救系统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在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必须设有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并设置有供给压缩空气设施的避难硐室或压风自救系统。

工作面回风系统中有人作业的地点,也应设置压风自救系统”。

㈠自救器

自救器是一种轻便、体积小、便于携带,带用迅速、作用时间短的个人呼吸保护装备。

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和瓦斯突出等事故时,供人员佩戴免于中毒或窒息之用。

从国内外事故教训来看,不少遇难者当时如果佩戴自救器是完全可以避免死亡的。

例如,美国1950~1973年事故统计中,由于火灾和瓦斯事故死亡的728人中,就有140人死于无自救器。

我国在1978年~1979年内的6起大事故中也有81%的人死于无自救器。

所以,《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自救器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类

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ZH-30(C)佩戴方法

揭开扳手粘贴,扳断封印条,扔掉封口带。

揭开上外壳扔掉,用手指拉住拉环,拔掉初期生氧装置启动针。

套上脖带,注意隔热垫应靠身体。

拔掉口具塞。

将口具放入唇齿间,上下齿咬住口具咬口,紧闭嘴唇。

若气囊未鼓,应迅速向自救器内吹气,将气囊吹鼓。

拉开鼻夹,夹住鼻子。

 佩戴完毕后,戴好安全帽,匀速撤离灾区。

怎样佩戴过滤式自救器

将口具放入口中,咬住牙垫,嘴唇紧贴口具,使口部密封,与外界隔绝。

两手拉开鼻夹弹簧,正确地夹住鼻子,封住鼻孔,用嘴呼吸。

取下安全帽,把头带戴在头上。

戴上安全帽,立即撤离灾区。

1、过滤式自救器

它是利用装有化学氧化剂的滤毒装置将有毒空气氧化成无毒空气供佩戴者呼吸用的呼吸保护器。

仅能防护一氧化碳一种气体。

为确保防护性能,必须定期进行性能检验。

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过滤式自救器是1924年由美国MSA公司生产并在美国煤矿使用的BM1402型自救器。

我国使用的第一批过滤式自救器于1958年由抚顺煤矿安全仪器制造厂生产,并于1980年由煤炭工业部下令在全国煤矿推广。

由于佩戴过滤式自救器后人员呼吸所需的氧仍来源于外界空气中,且装置中的氧化剂(触媒剂)的数量有限,因而其使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

我国生产有AZL和MZ等系列过滤式自救器,它仅用于氧浓度不低于18%和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1.5%的环境中。

目前AZL系列应用较普遍。

随着隔离式自救器的开发,美国于1981年开始、苏联于1990年开始停止过滤式自救器在矿井中使用,而用隔离式自救器代替。

2、化学氧自救器

它是利用化学生氧物质产生氧气,供矿工从灾区撤退脱险用的呼吸保护器,为隔离式自救器的一种。

用于灾区环境大气中缺氧的条件下。

有碱金属超氧化物型和氯酸盐氧烛型两类。

世界上第1台化学氧自救器由德国倍姆柏克(Bamberger)博士发明,是利用过氧化钠等化合物与人呼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作用生氧的仪器。

我国第1代化学氧自救器为AZG-40型,于1986年研制成功;第3代为OSR系列,于1993年研制成功。

为确保自救器的防护功能,应定期对自救器进行性能检验。

3、压缩氧自救器

它是为防止有毒气体对人身的侵害,利用压缩氧供氧的隔离式呼吸保护器。

是一种可反复多次使用的救器,每次使用后只需要更换新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钙吸收剂和重新充装氧可重复使用。

用于有毒气体环境或缺氧环境中的作业人员自救逃生或进行必要的工作时使用,还可作为压风自救系统的配套装备。

4、佩戴自救器的注意事项

⑴戴上自救器后,外壳逐渐变热,吸气温度逐渐升高,表明自救器工作正常。

绝不能因为吸气干热而把自救器拿掉。

⑵化学氧自救器佩戴初期生氧剂放氧速度慢,如果

条件允许(没有被炸、被烧、被埋及被堵的危险时),应尽量缓慢行走,等氧足够呼吸时再加快速度。

撤退时最好按每小时4km~5km速度行走,呼吸要均匀,千万不要跑。

⑶佩戴过程中口腔产生的唾液,可以咽下,也可任

其自然流入口水盒降温器,决不可拿下口具往外吐。

⑷在未达到可靠的安全地点前,严禁取下鼻夹和口

具,以防有害气体毒害。

5、自救器的选用原则

对于流动性较大,可能会遇到各种灾害威胁的人员(测风员、瓦斯检查员)应选用隔离式自救器。

就地点而言,在有煤和瓦斯突出矿井或突出区域的采掘工作面和瓦斯矿井的掘进工作面,应选用隔离式自救器(因这些地点发生事故后往往是空气中O2浓度过低或CO浓度过高)。

其他情况下,一般可选用过滤式自救器。

㈡避难硐室

避难硐室是供矿工在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设施,分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2种。

永久避难硐室事先设在井底车场附近或采区工作地点安全出口的路线上。

对其要求是:

设有与矿调度室直通电话,构筑坚固,净高不低于2m,严密不透气或采用正压排风,并备有供避难者呼吸的供气设备(充满氧气的氧气瓶或压气管和减压装置)、隔离式自救器、药品和饮水等。

设在采区安全出口路线上的避难硐室,距人员集中工作地点应不超过500m,其大小应能容纳采区全体人员。

临时避难硐室是利用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由避灾人员临时修建的。

所以,应在这些地点事先准备好所需的木板、木桩、粘土、砂子或砖等材料,还应装有带阀门的压气管。

若无上述材料时,避灾人员就用衣服和身边现有的材料临时构筑,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侵入。

临时避难硐室机动灵活,修筑方便,正确地利用它,往往能发挥很好的救护作用。

在避难硐室内避难时的注意事项:

⑴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有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队发现。

⑵待避时应保持安静,不急躁,尽量俯卧于巷道底部,以保持精力、减少氧气消耗,并避免吸入更多的有毒气体。

⑶硐室内只留一盏矿灯照明,其余矿灯全部关闭,以备再次撤退时使用。

⑷间断敲打铁器或岩石等发出呼救信号。

⑸全体避灾人员要团结互助、坚定信心。

⑹被水堵在上山时,不要向下跑出探望。

水被排走露出棚顶时,也不要急于出来以防CO2、H2S等气体中毒。

⑺看到救护人员后,不要过分激动,以防血管破裂。

⑻待避时间过长遇救后,不要过多饮用食品和见到强光,以防损伤消化系统和眼睛。

㈢矿工自救系统

又称矿工三级生命保障系统。

它是集合多级防护手段,保护矿工在有毒有害大气中进行自救和避难脱险的综合性设备,包括:

一级工作面应急自救器;二级大巷或采煤、掘进工作面的矿工集体供氧和换戴自救器装置;三级井底车场常设救护装备。

六、各类灾害事故时避灾自救措施

㈠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1、防止瓦斯爆炸时遭受伤害的措施

据亲身经历过瓦斯爆炸的人员回忆,瓦斯爆炸前感觉到附近空气有颤动的现象发生,有时还发出咝咝的空气流动声,一般被认为是瓦斯爆炸前的预兆。

井下人员一旦发现这种情况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措施进行自救。

具体方法是:

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

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肉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

爆炸后,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弄清方向,沿着避灾路线,赶快撤退到新鲜风流中。

若巷道破坏严重,不知撤退是否安全时,可以到棚子较完整的地点躲避等待救护。

为什么遇到爆炸预兆要立即卧倒?

还要强调用衣物好身体呢?

⑴卧倒能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减少危险。

如某矿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

第一次爆炸后,放炮员和其他人被从工具箱上抛了下来。

他和其他人立即向外撤出。

正走间,他看到前边几十米远的顶板处一片火光,预感到要再次爆炸,就立即卧倒在地,接着就听到轰的一声巨响,身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碎矸石,当他从地上爬起后,看到和他一起外撤没有及时卧倒的几个人都牺牲了。

⑵用衣物护好身体,能避免烧伤。

发生爆炸事故,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对皮肤的烧伤是相当严重的。

但由于是瞬间即逝,所以,凡是被衣裤、手套、胶靴等保护用品穿戴好,对保证矿工的安全是很重要的。

2、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如发生小型爆炸,掘进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矿工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佩戴好后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

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其佩戴好自救器。

帮助撤出危险区。

不能行走的伤员,在靠近新鲜风流30m~50m范围内,要设法抬运到新风中;如距离远,则只能为其佩戴自救器,不可抬运。

撤出灾区后,要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

如发生大型爆炸,掘进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阻,但遇险矿工受伤不重时,应佩戴好自救器,千方百计疏通巷道,尽快撤到新鲜风流中。

如巷道难以疏通,应坐在支护良好的棚子下面,或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相互安慰、稳定情绪,等待救助,并有规律的发出呼救信号,对于受伤严重的矿工也要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使其静卧待救。

利用压风管道、风筒等改善避难地点的生存条件。

3、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如果时回风巷道没有垮落堵死,通风系统破坏不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较易被排除。

这种情况下,采煤工作面进风侧的人员一般不会受到严重伤害,回风侧的人员要迅速佩用自救器,经最近的路程进入进风侧。

如果爆炸造成严重的塌落冒顶,通风系统被破坏,爆源的进、回风侧都会聚积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该范所有人员都有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

为此,在爆炸后,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员,要立即打开自救器佩用好。

在进风侧的人员要逆风撤出,在回风侧的人员要设法经最短路线,撤退到新鲜风流中。

如果由于冒顶严重撤不出来时,首先要把自救器佩用好,并协助重伤员在较安全地点待救。

附近有独头巷道时,也可进入暂避,并尽可能用木料、风筒等设立临时避难场所,并把矿灯、衣物等明显的标识物,挂在避难场所外

面明显的地方,然后进入室内静卧待救。

㈡煤与瓦斯突出时的自救与互救

1、发现突出预兆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⑴矿工在采煤工作面发现有突出预兆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人员迅速向进风侧撤离。

撤离中快速打开隔

离式自救器并佩用好,迎着新鲜风流继续外撤。

如果距

离新鲜风流太远时,应首先到避难所、或利用压风自救

系统进行自救。

⑵掘进工作面发现煤和瓦斯突出的预兆时,必须向外迅速撤至防突反向风门之外后,把防突风门关好,然后继续外撤。

如自救器发生故障或佩用自救器不能安全到达新鲜风流时,应在撤出途中到避难所、或利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自救,等待救护队援救。

⑶注意延期突出:

有些矿井,出现了煤与瓦斯突出的某些预兆,但并不立即发生突出。

延期突出容易使人产生麻痹,危害更大,对此,千万不能粗心大意,必须随时提高警惕。

如一旦突然发生了煤与瓦斯延期突出,会造成多人遇险。

因此遇到煤与瓦斯突出预兆,必须立即撤出,并佩用好自救器,决不要犹豫不决。

2、发生突出事故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矿工要把自己的隔离式自救器带在身上,一旦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立即打开外壳佩戴好,迅速外撤。

矿工在撤退途中,如果退路被堵,可到矿井专门设置的井下避难所暂避,也可寻找有压缩空气管路或铁风管的巷道、硐室躲避。

这时要把管子的螺丝接头卸开,形成正压通风,延长避难时间,并设法与外界保持联系。

㈢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⑴首先要尽最大的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

⑵撤退时,任何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不能狂奔乱跑。

应在现场负责人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

⑶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

⑷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去或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如果距火源较近而且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也可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侧。

⑸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在设有储存备用自救器的硐室换用自救器后再行撤退,或是寻找有压风管路系统的地点,以压缩空气供呼吸之用。

⑹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又要快而不乱。

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联通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立逆转。

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照应,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⑺如果无论是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则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没有避难硐室时应在烟气袭来之前,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⑻逆烟撤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一般情况下不要这样做。

除非是在附近有脱离危险区的通道出口,而且又有脱离危险区的把握时;或是只有逆烟撤退才有争取生存的希望时,才采取这种撤退方法。

⑼撤退途中,如果有平行并列巷道或交叉巷道时,应靠有平行并列巷道和交叉巷口的一侧撤退,并随时注意这些出口听位置,尽快寻找脱险出路。

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要摸着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联通出口。

⑽当烟雾在巷道里流动时,一般巷道空间的上部烟雾浓度大、温度高、能见度低,对人的危害也严重,而靠近巷道底板情况要好一些,有时巷道底部还有比较新鲜的低温空气流动。

为此,在有烟雾的巷道里撤退时,在烟雾不严重的情况下,即使为了加快速度也不应直立奔跑,而应尽量躬身弯腰,低着头快速前进。

如烟雾大、视线不清或温度高时,则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和巷壁,摸着铁道或管道等爬行撤退。

⑾在高温浓烟的巷道撤退还应注意利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办法进行降温,改善自己的感觉,或是利用随身物件等遮挡头面部,以防高温烟气的刺激等。

⑿在撤退过程中,当发现有发生爆炸的前兆时(当爆炸发生时,巷道内的风流会有短暂的停顿或颤动,应当注意的是这与火风压可能引起的风流逆转的前兆有些相似),有可能的话要立即避开爆炸的正面巷道,进入旁侧巷道,或进入巷道内的躲避硐室;如果情况紧急,应迅速背向爆源,靠巷道的一帮就地顺着巷道爬卧,面部朝下紧贴巷道底板,用双臂护住头面部并尽量减少皮肤的外露部分;如果巷道内有水坑或水沟,则应顺势爬入水中。

在爆炸发生的瞬间,要尽力屏住呼吸或是闭气

将头面浸入水中,防止吸入爆炸火焰及高温有害气体,同时要以最快的动作戴好自救器。

爆炸过后,应稍事观察,待没有异常变化迹象,就要辨明情况和方向,沿着安全避灾路线,尽快离开灾区,转入有新鲜风流的安全地带。

㈣矿井透水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1、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

⑴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根据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⑵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

⑶如透水后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⑷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⑸人员撤退到竖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

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⑹如惟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的在独头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的营救。

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某地方煤矿发生突水事故后,井下的7名矿工一同向灾区外撤退。

当走到下山底车场时,发现积水已将去路淹没。

这时,一名青年工人急于脱险,自认为水性好,巷道情况熟悉,而不顾其他同志的劝阻,贸然潜入水中,企图脱离灾区。

结果,因在水中迷失方向和被杂物缠绕而溺水身亡。

而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