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5819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学目标

了解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篆刻分类

教学方法

1.研究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结合;

2.过程与方法结合;

3.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

教学手段

板书、板图、教材图例分析,实物投影辅助教学、学习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叙:

印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问:

同学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印章?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成绩报告单、发票、书画„„

问:

有谁知道印章起源于什么时候?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叙述:

我国的印章艺术历史悠久,早在三千七百年前的殷代就在龟甲、兽骨上刻文字记载事迹,据有关资料记载印章起源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则被广泛使用。

之后则有了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

二、讲授新课

印章的发展从古到今,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种类与用途也多种多样。

简介印章的分类与用途:

(1)封泥:

古人将文字书写在竹木片上,再将这些竹木片编联在一起,写好的公文或书信用绳子栓好,为了保密,在绳子结上加一块轻泥,再在泥面上盖印,泥面上出现凹凸的字,人们把这种盖有印的泥称为“封泥”。

(2)古玺:

秦代以前的印章称作“玺”,因距今久远称为“古玺”,到汉代只有皇帝、皇后的印章才称“玺”。

(3)秦汉印:

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经济昌盛,印章空前发展起来,多以小篆、缪篆入印,达到了印章艺术历史的高峰,这时期的印章称为“秦汉印”。

(4)官印:

此种印区别于私印,印面多用“印”、“章”等文字,多为年俸禄两百石以上的高官所用,汉代流行。

(5)私印:

区别于官印的私人用印,印面多为“信印”、“私印”字样,以汉代最为流行。

(6)肖形印:

以图像入印的印章。

(7)闲章:

从隋唐时期的“闲印”开始,唐太宗有以年号为印文的联珠印“贞观”,印章转入游艺性质并作为艺术作品的补充后,这类印章称为“闲章”。

(8)边款:

在印章的边侧刻上作者姓名、制作年月、地点或记叙与印章内容有关的文字,因其位置在印之边壁,称为“边款”。

(9)藏书章:

唐太宗曾把联珠印“贞观”盖在御藏书画上,后人效仿,文学家苏东坡有“赵郡苏轼图籍”的印章。

明清以后这类印章越来越多,大体分为收藏类、鉴赏类、校订类。

三、欣赏与评价 

1、习作展示。

2、评价。

第三课篆刻欣赏

教学目标:

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难点:

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材料:

制印材料、汉印图片、部分学生篆刻实物 

教学过程:

一、学生观赏汉印图片,教师指导 

二、观看制印材料。

笔墨纸砚 

三、学生观赏篆刻实物。

第四课 

了解篆刻

一、导入

篆刻, 

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 

历经了十余个朝代。

二、新授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

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

篆刻发到 

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 

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

这种形势到了元未出现了转机, 

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

三、建议

学习篆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故一定要有非凡的毅力才行。

初学者不易直接操刀,应该循序渐进,必须!

先学好篆书,但学习篆书(书法)一定要先学习理论。

其次才是执笔,强烈建议找个老师引导,否则极容易走弯路!

第五课 

什么时候学习篆刻

1.了解印章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和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了解什么时间学习篆刻。

什么时间学习篆刻

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

就儿童开始学习篆刻的时间而言,以6~7 

岁为宜。

因为在这个时候,儿童对文字已经有一定的概念、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动力,且在校课业并不繁重,在学习时间上有保证——盖此三者,缺一不可。

学生自读。

三、总结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身为奸佞小人,甚至是祸国殃民的巨奸大蠹,而篆刻却是一流者,大有人在。

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

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盖艺术之为物,以人感人,以精神相应者也。

有此感想,有此精神,然后能感人而能自感也。

第六课 

篆刻所用工具及材料

一、教学目标

通过介绍各个历史时期印章使用的材质了解印章常用的材料的特性以及适合表现的印章风格。

藉此了解篆刻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优秀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感受到我国先民的伟大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介绍各个时期印章常用的材料。

分析各种印材所表现的印章风格的差异。

三、教学用具

教具:

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多媒体课件等演示用具。

学具:

刻刀、毛笔、墨、青田石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四、教学方法

讲授、鉴赏、情景体验、演示。

学习方法欣赏、情景体验、动手实践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及名家篆刻作品。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不论我们从何种艺术创作工具材料是首先必备的。

导入课题:

良工巨斧在刀与石——篆刻的工具与材料

一、古代印章所用印材屏幕展示。

古代用于印章的材料有金、玉、铜、象牙、陶、骨、石等。

金属材质的玺印多数是连同印文一起铸造而成统称之为“铸印”。

展示:

金、玉、铜、石等不同的印章。

师:

王冕是第一位用花乳石刻印的人。

王冕之后,开篆刻风气的人是文彭。

他无意中购得四筐冻石便用来自写自刻所刻印章文字流丽浑朴大气从此冻石便名扬四海。

二、学习篆刻用到的工具材料

屏幕展示一组篆刻用的工具材料。

1、刻刀是篆刻的主要工具,通常选用平口刀。

2、笔、墨、砚,准备一到两支小狼豪笔用来摹印、起稿和拓边款时蘸清水。

3、砂纸、镜子、刷子、拓包

4、印石

印石品种繁多,各个产地的石质差别很大,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青田石

产于浙江青田石质温润细腻、不燥硬,颜色有黄、青、白、绿、黑等。

灯光冻、鱼脑冻是青田石里的名品。

普通青田石物美价廉易于够买是学习篆刻艺术的理想印材。

(2)、寿山石

产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寿山其中的“田黄”最为珍贵。

印石中的“三大名品”是指寿山石中的田黄石、青田石中的灯光冻石、昌化石中的鸡血石。

还有浙江的昌化石、内蒙古的赤峰石等。

5、纸张

写印纸、拷贝纸、连史纸、吸水纸等。

6、印泥

一般选择上海、苏杭等地产的朱砂、朱磦印泥。

三、知识链接

王冕题《墨梅图》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意蕴。

四、课堂拓展

1、印石简介

1、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有紫种洞、官洪洞、天白洞等,以官洪洞产石最佳,色暗而透明,映着灯光照看,呈红黄色、晶莹鲜亮叫做灯光冻,这种石材早已绝产。

青田石石质细腻、温润、不硬不燥。

易于镌刻。

颜色有黄、白、青、绿、黑、灰等,即石质呈半透明状,如灯光冻、鱼脑冻、封门青等。

一般青田石虽不如冻石洼妙,但亦可称为印材中之佳品。

为学习篆刻的理想材料。

2、寿山石出产于福建福州郊区之寿山。

石质铰青田石微腻受刀,不如青田石爽决,但细润光洁,亦为印材中之佳品。

色彩较丰富、有黄、白、红、蓝、青等。

其中田坑所产较珍贵的黄色透明石材叫“田黄”是寿山石的极品。

寿山石中以冻石最多有水晶冻、天蓝东、桃花冻、玛瑙冻、牛角冻等。

3、昌化石产于浙江省昌化县。

采石用火药炸取。

色多呈储、黑、黄、自等杂色质地温润可刻。

但略有腻涩、走刀不如青田石爽诀。

最著名的是鸡血红以血得多少、鲜艳与否、底地的好坏而定优劣,俗称为鸡血石,最为名贵。

一般底色较燥多砂钉与石筋,石质坚硬刀不可人。

4赤峰石产于内蒙赤峰

为近年来所发现,石质与寿山、昌化石类似。

尚可刻。

其中有的红似鸡血,有商贾冒充鸡血石的。

2、想想身边还能找到哪些有意思的材料可以用来刻印

五、小结

第七课 

篆刻规则

通过介绍篆刻规则。

藉此了解篆刻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优秀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感受到我国先民的伟大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

刻刀等。

六、教学过程

1、章法篇

(1)历代印章的布局。

(2)篆刻的章法。

2、刻法篇

(1)刀法概论。

(2)刻刀的选用。

(3)刀法介绍。

(4)用刀琐谈。

(5)历代玺印用刀简析。

(6)明清流派印章。

3、款识篇

(1)边款技法。

(2)明清名家印跋例话。

(3)近代名家印款。

4、欣赏篇

(1)疏如晨星密若潭雨――篆刻艺术的章法美。

(2)昆刀截玉露泥痕――篆刻艺术的刀法美。

(3)古印有笔尤有墨――篆刻艺术的书法美。

(4)百般红紫斗芳菲――篆刻艺术的字法美。

(5)战国秦汉各代异――篆刻艺术的时代美。

(6)一家横割一江山――篆刻艺术的流派美。

(7)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篆刻艺术的意境美。

(8)浓妆淡抹总相宜――篆刻艺术的款式美。

(9)神州万象虎龙姿――篆刻艺术的形象美。

(10)篆刻边款天地宽――篆刻艺术的边款美。

(11)龙腾虎跃千姿百态――篆刻艺术的钮首美。

(12)自然文理属天功――篆刻艺术的材料美结语。

第八课印章上怎样写反体篆字

通过介绍印章基本知识。

印章上怎样写反体篆字。

了解印章风格的差异。

1、反书上石:

直接用笔在石头上写反体的篆字,这个需要篆刻者对篆字结构有相当的了解,有一定的书写技术。

2、看镜临写:

先设计好正写的,然后映在镜子中,看着镜子中的方法写到石面上。

3、水印上石:

设计好印稿(和所要刻的印章印面一样大小),需要注意的是要用浓墨书写。

然后把印石印面朝上,印稿朝下覆到石面上,按紧在纸上刷一层水,在覆吸水纸,然后用笔后端或其他圆头而小的东西挤按,印稿上的墨迹就会反印到石面上,水如果刷的太多墨容易跑或洇,吸水纸可以依照水的多少多加几层。

有技术高超的篆刻家不用书写文字到印石上就刻的,操作方法是:

用墨直接把印面涂黑,拿刻刀直接在印石上面刻,印稿全部在心中。

七、总结

第九课 

篆刻分几个步骤

一、教学目的 

1、通过书法和篆刻教案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难点:

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重点: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 

1、教具:

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

2、学具:

刻刀、毛笔、墨、青田石等。

四、教学方法:

讲解、欣赏和学生刻印练习相结合。

五、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①书法艺术,在字体上可分为几类?

②什么是朱文印,什么是白文印,篆刻分为几类?

(提问学生,简略回答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课:

篆刻的刻印步骤(分段进行教学,教师示范) 

①写印稿:

选用毛边纸或其它薄而能吸水的纸,盖在用砂纸磨平的石章面上,按下石的轮廓,在轮廓内,用小楷笔蘸上浓墨(是墨汁而不是碳素墨水)写印稿.根据已设计好的印稿,反复多写几次,最后选一张配篆、章法满意的。

②印稿上石(渡稿):

待印稿墨迹干后,再对准所刻的印面将稿纸反复在上面,固定好四边,把稿纸涂上清水,再用有吸水性能的纸,迅速吸掉浮在上面的余水。

然后用四层毛边纸或宣纸盖于其上,用指甲在上面均匀地揉磨,于是墨稿便复印在章面上了。

若揭下印稿发现个别的笔画未印清晰,可用墨笔再勾描清晰,便可运刀锲刻了。

③运用刀法:

冲刀法——包括横冲、竖冲、逆冲三种姿式。

初学者可先掌握由右向左的横冲刀法,刻竖画时可将印章转过来一律横刻,执刀如执笔,刀杆应向右倾斜,并用无名指抵住印面右侧边线用力,控制冲刀速度,避免打滑。

刻字的方法:

在刻字运用时,无论是刻“白文”或“朱文”印线条,运刀的方向都要由右(外)向左(内)或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锲刻。

在刻弧形的线条时要石随刀转,转石不转刀,采用“双刀”刻字,应先刻完笔画的一边后,将石章调转达180度,再锲刻未完成的另一边。

要求印面的凹处呈倒梯形,这样处理,盖印文的线条显得变化,浑厚而不扁薄,求得金石气息。

④修改:

印章刻好后不应急于盖印,须从整体章法上审查,将小镜照印面,细察印面效果,可补刀修饰。

最后用牙刷刷去石屑,摁印泥盖在白纸上。

三、巡回辅导,课堂总结 

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做法,当场演示,以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

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

四、教学后记 

本课时量安排较紧,第一课时内容较多,但必须讲透彻,一定要布置学生课后设计印稿,可用工具书帮学生查找字体,这样便于第二课时的完成。

本课学生积极性很高,最好统一帮学生购买刻刀和石章,每人一元多钱就可购齐,学生也很乐意,效果也比较好,有兴趣的学生可鼓励课后多练习,并适当给予指导。

第十课篆刻技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正确使用篆字的原则,能够根据创作的需要,掌握简单的字形变通和改造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过程的实践,掌握篆刻的章法布局,能够对印章的文字和设计安排有一定的构思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篆刻章法练习,感受篆刻章法的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篆刻技法,合理安排篆刻内容。

【难点】保证篆字体势的统一协调,稳妥将字安排在印面中。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示范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教材、篆刻刀、印章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篆刻分几个步骤。

思考篆字安排与布局怎样安排?

通过本节课一探究竟,导入新课——《篆刻技法》。

(二)交流讨论,初步感知

出示篆刻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字与字之间有没有特定关系?

这种关系又可以叫做什么?

(三)深入了解,夯实基础

教师出示汉印图片。

观察字里行间微妙变化,运用书法字体学习的内容思考,作品有什么特点?

进一步思考章法构成规律以及审美特征是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

教师总结:

汉初官印作为当时官方的法物,所用的文字均为小篆结构,结体方正平直,不做任何增损处理,以示严肃。

这类文字,笔画都比秦官印文字粗壮。

它们被用在带框格的布局中,整体显得庄重浑穆,平整规矩。

(四)教师演示,直观感知

1、 

边款知识和钤印法。

2、怎样临刻边款 

3、怎样拓边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秦代二字印的章法较为多见的处理手法是印面有分界和边栏,字也有参差错落的变化。

三字印的章法处理手法是右边一字左边两字。

(五)激励想象,鼓励创新

通过一系列的作品欣赏,了解了篆刻技法的内容,基于此基础之上进行练习创作。

作业要求:

运用技法规律进行自由创作。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指出学生的易错点。

分享成就,促进成长。

作业完成后,展开交流会,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六)拓展思维,小结课程

篆刻艺术作品风格千变万化核心因素就是篆刻技法的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篆刻内容的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

六、板书设计

篆刻技法

技法:

2、怎样临刻边款

3、怎样拓边款

第十一课 

学习篆刻易进入的误区

【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印章的文字和设计安排有一定的构思能力。

【重点】了解篆刻误区。

【难点】如何防止进入误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认识并喜欢上了篆刻这门将书法与雕刻高度合而为一的古老艺术,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由老中青互为组合的篆刻人才梯队。

老一辈篆刻家现今在世的年事已高,稍年轻一些的在印坛依然很活跃, 

再年轻的可谓众星闪烁,举不胜举。

时下年轻一代已经成为活跃于当代印坛的一支劲旅。

然而,毕竟还有很多喜欢篆刻艺术的爱好者因为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学习环境比较艰苦,而且缺乏名师指点,进步十分缓慢。

很多篆刻爱好者在学习当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分析认为,初学篆刻的爱好者很容易进入误区。

仅凭兴趣,茫无目的。

2、 

不知秦汉,见什么刻什么。

3、 

一味跟风,丧失自我。

4、 

只刻不书,不重理论。

综上所述,尽管篆刻爱好者和书法爱好者相比起来要少得多, 

但不可否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爱好篆刻学习篆刻的行列。

书法界特别是篆刻家们应当对那些徘徊于篆刻艺术大门之外的初级爱好者们多多给与关心,能够撰写一些比较基础的篆刻入门讲解文章对他们加以必要的引导,以便帮助他们尽早进入较为正规的篆刻学习状态。

板书: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