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588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题序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俨然(yǎn)  溯洄(shù)  器皿(mǐn)  豁然开朗(huò)

B.垂髫(tiáo)佁然(yǐ)箬篷(ruò)袒胸露乳(tǎn)

C.窈窕(tiǎo)阡陌(xiān)参差(cī)辗转反侧(zhǎn)

D.俶尔(chù)好逑(qiú)篆章(zhuàn)落英缤纷(bīng)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欣然规往(规:

打算,计划)

B.心乐之(乐:

以……为乐)

C.神情与苏、黄不属(属:

属于)

D.溯洄从之(溯洄:

逆流而上)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才通人/卿今者才略

B.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C.便扶向路/济困扶危

D.乃记之而去/桃花源记

4.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6.古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6分)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5分)

(1)《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________________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________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2分)

(2)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

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上面文段选自《____________》,请结合课外阅读积累,说说在这封信中,傅雷告诫儿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起伏。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7分)

央视举办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比赛活动圆满结束,这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热议,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活动一】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

下面月亮组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4分)

诗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诗二:

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

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

——戴叔伦《关山月》

诗三: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

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光明中学开展了中学生课内古诗词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活动,从以下的问卷调查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3分)

A.你积累古诗词的原因是什么?

答:

为了应付考试。

B.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效果怎样?

答:

会背但不知道它的意思。

C.你是否经常摘抄主动积累古诗词名句?

答:

在老师提醒下积累。

D.在解答古诗词赏析过程中你遇到怎样的困难?

答:

理解题意。

E.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积累诵读古诗词?

答:

老师要求。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2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1)水尤清冽_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

(3)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

(4)悄怆幽邃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游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

“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对曰:

“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

又戒曰:

“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康与之《昨梦录》)

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

(2)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

(3)麻枲之属____________

(4)迫暮____________

14.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文中的“渔人”没有留在桃花源,最终是离开了。

那么乙文中的“杨氏”是否要定居穴中?

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两篇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8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17.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1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_

(2)舟尾横卧一楫____________

19.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

(2分)

(1)苏东坡——________________(肖像特征)

(2)佛印——________________(神态特征)

20.“嘻,技亦灵怪矣哉!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6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尝与诸小儿游______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____________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王戎能够判断出“此必苦李”,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五)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4分)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4.这首诗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展示(5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条鱼,一直很想了解陆地上的事情,却因为只能在水中生活而无法实现。

他与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青蛙后,便跳上了陆地。

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讲述了他的见闻。

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事物,鱼根据青蛙的描述进行了想象,但所想象的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

人被想象成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牛是头上长角的鱼……

其实,人何尝不是这样?

我们对新事物的认知,离不开已有的经验,又常受制于已有的经验。

所以,要想真正认知新事物,就必须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经验。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

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

1.B(A.shù—sù;C.xiān—qiān;D.bīng—bīn)

2.C(属:

类似)

3.B(可以,能够;A.仅仅,只/才干;C.沿、顺着/扶助;D.题,写/古代一种文体)

4.B(其岸势/犬牙差互)

5.B(欧阳修是宋代的)

6.

(1)悠悠我心 

(2)天涯若比邻 (3)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4)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7.

(1)乔斯坦·贾德 苏菲 

(2)傅雷家书 对一切泰然处之、用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

8.

(1)示例:

①表达亲人或友人的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寄寓着人们团聚的心愿与期待;③传递孤独的感伤之美,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渺小。

(2)示例:

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对古诗词难于理解。

9.

(1)格外 

(2)大约 (3)像狗的牙齿那样 (4)深

10.

(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

11.C(还写了潭水的清澈见底)

12.心情:

孤凄悲凉。

原因:

①周围的环境凄清,令作者顿生悲情;②作者当时处于被贬的状态,心中自然抑郁。

13.

(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对……感到惊异 (3)类 (4)将近

14.

(1)这个人把自己听到的事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全都感叹惋惜。

(2)这个人想来这里住,能够容留他吗?

15.是。

从“杨谢而从之”可以看出。

16.社会安定、和平、人人平等、民风淳朴,人们过着自由快乐、自给自足的生活。

【乙译文】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鸡和狗都很高兴的样子,人们都在一起住。

到了一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

“这个人想来这里住,能够容留他吗?

”(穴中人)回答说:

“你既然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有贤能的人。

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

你真的要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精美丝织品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

只是按照各家的人数分给他们土地,用来耕地养蚕,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食物或白吃人家的。

”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

(穴中人)又告诫道:

“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

”将近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

17.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18.

(1)靠近 

(2)船桨

19.

(1)峨冠多髯 

(2)绝类弥勒(矫首昂视)

20.对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叹。

21.

(1)曾经 

(2)跑

22.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23.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

“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24.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25.

(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

(2)增强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26.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检测卷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题序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绚丽(xuàn)   诬蔑   襁褓(qiánɡ)  出类拔萃

B.缅怀(miàn)荣誉剥削(xuē)不知所错

C.拙劣(zhuō)枯燥萦绕(yín)不修边幅

D.埋没(mò)关键挚爱(zhì)相辅相成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当大家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而不知所措时,他挺身而出救了大家。

B.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出类拔萃的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C.黄昏时,只有红光能直达地面,蓝光则被大气散射得分崩离析,出现了令无数情侣陶醉的红日倚山的美景。

D.只要是和人密切接触的工作,都需要有亲和力的人,平易近人是事业起步的必备条件和优势。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B.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C.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

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

D.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4.下列汉语基础知识判断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浮桥河国家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景观。

”这个句子中“浮桥河”“丰富”依次是主语、定语。

B.演讲稿的结构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C.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D.“每个人都埋怨自己的记忆力,却无人埋怨自己的判断力。

”从复句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转折复句。

5.下面一段文字选自围棋世界冠军柯洁在《开学第一课》中的演讲,为了考查同学们的纠错能力,老师故意将演讲稿设置了几个错误,请你找出来并修改。

(3分)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有一段很特殊的经历,那就是与AlphaGo的较量。

2016年,AlphaGo横空出世,①并且以4比1的成绩大败韩国围棋名将李世石。

②这是人类顶尖棋手首次第一次在与人工智能较量中以大比分落败,那一刻,③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前所未有的对手站在我面前。

(1)语句①前后矛盾,修改意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句②语义重复,修改意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句③语序不当,修改意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3分)

倾听是心灵的水珠,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词默写。

(共8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2)________________,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______________,幼有所长。

(3)《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