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课时练习题 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6094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课时练习题 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课时练习题 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课时练习题 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课时练习题 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课时练习题 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课时练习题 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课时练习题 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课时练习题 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课时练习题 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课时练习题 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课时练习题 九.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课时练习题 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课时练习题 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课时练习题 九.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课时练习题九

2019年秋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三国鼎立》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首词描写的英雄人物出现在

A.桂陵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官渡之战

2.有一段评书是这么说的:

“这些火船往哪儿开呀?

曹营啊。

那东风这么一鼓啊,鼓动帆蓬,这船都像飞起来一样,火船就奔曹操的水寨来了。

”它讲的是

A.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

B.长平之战,蜀吴联合抗曹

C.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奠定

D.赤壁之战,刘备、孙权统一北方

3.鲁迅先生曾说:

“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易中天也评价说曹操是一个奸雄,下列哪个不是有关这位英雄的历史活动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挟持汉献帝

D.建立魏国

4.下图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的一部分,相应空格内应填入(  )

……秦→汉→□→两晋……唐……→□→明→清

A.三国 五代B.隋 五代

C.隋 元D.三国 元

5.历史活动中,老师列出“官渡之战”“十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样一些历史资料进行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武并汉秦一帝;对酒当歌,登高必赋,文开魏晋先河”。

对联中描述的这位历史人物()

A.生活在三国时期B.完成了国家统一C.开运河沟通南北D.官渡之战取得胜利

7.“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

从“魏武王”的谥号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团,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  )

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C.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8.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①②③④⑤

9.XX词条对东汉某年的某场战役做了如下解释:

“此战役是指孙权、刘备联军于公元208年在长江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并由此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据此判断,该战役为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夷陵之战

D.淝水之战

10.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的形成影响最大?

A.三顾茅庐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八王之乱

11.历史上的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取得某次战役的胜利,迅速统一北方。

这次战役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淝水之战

1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其中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

A.派卫温到达夷洲B.实行屯田制

C.发达的造船业D.改善了民族关系

二、综合题

13.材料:

今曹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诸葛亮说给谁的建议?

(2)“曹”与“天子”各指谁?

(3)“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作用

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三国鼎立

材料二:

西晋末年以来,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人民南迁,政府专门为南迁流民建立侨郡县,给予流民户籍、免除税役等优厚政策。

…江南许多地方已是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材料三: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彼北方(北魏),目睹了洛阳的繁盛景象,感慨地说:

以前以为大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1)哪一战役奠定了材料一中三国鼎立的局面?

(2)阅读材料二,说说当时南北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迁?

分析“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知,这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句,它描述的是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故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与题干中“公瑾”“小乔”“羽扇纶巾”不符,故选B。

【点睛】

解此题应从诗句中提取有效信息,如“公瑾”“小乔”“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等可知这场战役是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2.C

【解析】

【详解】

由题干中“这些火船往哪儿开呀?

曹营啊。

那东风这么一鼓啊,鼓动帆蓬,这船都像飞起来一样,火船就奔曹操的水寨来了。

”判断是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军南下,想要统一全国,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大战,孙刘联军采用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元气大伤,狼狈退回北方,从而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故本题选C。

3.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在东汉末年的诸侯之中,曹操起身并不算显赫。

然而他礼贤下士,博采众长,终于在群雄逐鹿中胜出,成为国家最有实权的人。

曹操狭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但是赤壁之战却失败了。

魏国是曹丕建立的,不是曹操,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4.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西晋和东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5.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0年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合称为“五胡”,他们所建立的十六个政权合称为十六国;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探究的主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此时我国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历史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故B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6.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是对曹操的评价,“对酒当歌”是曹操的诗句,所以对联所涉的是曹操。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D项符合题意。

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A项不符合题意;曹操没有完成国家统一,B项不符合题意;开运河沟通南北是隋炀帝,C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依据题干信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判断出对联是对曹操的描述,再结合选项内容判断哪项与曹操有关,由此得出是官渡之战。

7.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AB表述具有片面性;D表述错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研究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史料基础上,而不是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C说法最全面,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描述的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体现的是秦朝统一六国;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体现的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体现的是南宋时期。

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反映的是统一蒙古各部的成吉思汗,故②③①④⑤顺序正确,B项正确。

ACD顺序错误,排除,故选B。

【点睛】

本题通过诗词切入试题,结合诗词反映的时代背景分析先后顺序,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9.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孙权、刘备联军、208年、以少胜多”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赤壁之战。

208年孙刘联军与曹操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曹操,曹操败逃回北方,从此不敢南下。

赤壁之战后魏蜀吴实力相对均势,谁都没有统一全国的实力,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故B符合题意;200年官渡之战,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不合题意;221年夷陵之战,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不合题意;383年淝水之战,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孙权、刘备联军、208年、以少胜多”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0.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攻,占领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选项B符合题意;三顾茅庐是刘备请诸葛亮;官渡之战是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八王之乱发生西晋时期;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战役不是迅速统一北方的战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成就是”,派卫温到达夷洲的是吴国国主孙权,故A不符合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实行屯田制的是北方曹魏,故B不符合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发达的造船业是指三国中的东吴,故C不符合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综合题

13.

(1)刘备。

(2)“曹”指的是曹操,“天子”是指汉献帝。

(3)曹操利用天子的威望号令诸侯,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势力。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今曹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知,这是诸葛亮说给刘备的建议。

(2)由“今曹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可知,材料中的“曹”指的是曹操,“天子”是指汉献帝。

(3)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使曹操利用天子的威望号令诸侯,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势力。

【点睛】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三国历史的相关知识。

14.

(1)赤壁之战。

(2)大量人民南迁,南方人口增加;原因:

北方连年哉乱,人民纷纷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相对比较安定;南方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农业生产等。

(3)今天的现代化建设霱要稳定的政治环境;建设者要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具有不畏辛劳的奉献精神;青少年学生需要发奋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根据材料二“西晋末年以来,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人民南迁,政府专门为南迁流民建立侨郡县,给予流民户籍、免除税役等优厚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以来,大量人民南迁,南方人口增加。

依据所学,“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北方连年战乱,人民纷纷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相对比较安定;南方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农业生产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是,现代化建设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建设者要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具有不畏辛劳的奉献精神;青少年学生需要发奋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解答第三问需要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