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6123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部沿海经济区 文档讲解.docx

东部沿海经济区文档讲解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项目训练

东南沿海综合经济区项目报告

班级物流141

项目小组7

姓名刘一慧学号14055008

姓名王子良学号14055014

姓名杨杰学号14055020

 

指导教师方娇

2016年5月8日

1.区域概况…………………………………………………………………………1

1.1自然资源状况………………………………………………………………1

1.2交通设施状况………………………………………………………………1

2.区域所包含的主要省、市、自治区介绍………………………………………1

2.1江苏省简介………………………………………………………………2

2.2浙江省简介………………………………………………………………3

2.3上海简介…………………………………………………………………4

3.区域经济发展状况………………………………………………………………5

4.区域物流状况……………………………………………………………………6

4.1上海…………………………………………………………………………6

4.2江苏…………………………………………………………………………6

4.3浙江…………………………………………………………………………6

5.区域内各类型物流企业介绍……………………………………………………7

5.1江苏振邦物流………………………………………………………………7

5.2浙江传化物流基地………………………………………………………7

5.3上海家化企业整体外包物流………………………………………………8

6.江浙沪包邮的秘密………………………………………………………………9

7.东部沿海经济区物流发展swot分析…………………………………………11

7.1优势………………………………………………………………………11

7.2劣势………………………………………………………………………11

7.3机遇…………………………………………………………………………12

7.4挑战…………………………………………………………………………12

8.“十三五”物流发展七大重点…………………………………………………12

9.总结………………………………………………………………………………13

 

1.区域概况

范围主要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733万人地形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

1.1自然资源状况

1)生物资源:

植物、水生动物品类繁多,水产渔业资源丰富。

2)土地资源:

耕地面积广阔,沿海滩涂也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

3)矿产资源:

分布广泛、品种较多。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良好。

4)农业:

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之一。

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

5)林业:

经济林、竹林资源丰富,毛竹产量居全国前列。

树种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9.4%。

浙江素有中国“东南植物宝库”之称。

1.2交通设施状况

1)上海市:

公交线路、车辆、载客量均居全国第一,已形成了由地面道路、高架道路、越江隧道和大桥以及地铁、高架式轨道交通组成的立体型市内交通网络。

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枢纽港。

2)江苏省:

“四纵四横四联”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全面建成、九个机场投入使用。

此外,桥梁、长江隧道、轨道交通也是其重要的交通设施。

3)浙江省:

沪杭、浙赣铁路纵贯省境,与杭甬、甬温构成交通主干线。

钱塘江大桥是国内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至今仍是浙赣线之咽喉。

钱江二桥、三桥已建成通车。

全省有6条国道和66条省级干线公路,所有乡镇已通公路。

2.主要省、市、自治区介绍

2.1江苏省简介

1)地理位置:

江苏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跨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

内陆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1.12%。

长江横贯东西425千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718千米,海岸线长954千米

2)地形地貌

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省面积的70%以上,比例居中国各省首位,主要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

江苏地势低平,河湖较多,平原、水面所占比例占江苏省的90%以上,比例仍居中国各省首位,这是江苏的地理特点。

3)资源分布

水资源:

境内降雨年径流深在150~400毫米之间,且地下水源丰富。

矿产资源:

江苏矿产资源发现的有133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67种,有色金属类、建材类、膏盐类、特种非金属类矿产构成了江苏矿产资源的特色和优势,铌钽矿、含钾砂页岩、凹凸棒石粘土、云母等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列中国前列。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丰富,约有850多种,尚有可利用和开发前途的野生植物资源600多种。

水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东部沿海渔场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

江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

4)交通情况

•公路:

截至2015年10月底,江苏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600公里,密度中国居首。

江苏省将建成19条主骨架高速公路和11条过江通道,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5200公里。

•航空:

江苏省共有民用机场十二个。

•铁路:

江苏铁路交通发达,现已覆盖全省,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两条铁路干线经过境内,京沪铁路主要呈东西向穿越江苏的南部,陇海铁路也呈东西向经过江苏的最北部,徐州则为两大干线交汇的枢纽。

京沪铁路南京至上海段为中国最繁忙的铁路之一,高峰时段平均每5分钟就有列车通过。

除此之外,还有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宁西铁路、宁杭城际和宁安城际客运专线。

2.2浙江省简介

1)地理位置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

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浙江土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10%,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2)浙江地形

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3)水运

•宁波港

•沿海的宁波、上海与舟山群岛之间每天都有多班客轮往返,形成了中国最为繁忙的海上客运“金三角”。

京杭大运河的杭州—苏州、杭州—无锡区段每天尚存一班夕发朝至的游船对开。

•2014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9亿吨,比上年增长0.7%,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0.8亿吨,增长7.5%;内河港口完成3.1亿吨,下降17.5%。

[3] 

•浙江的主要沿海港口有:

宁波港、舟山港、台州港、乍浦港、温州港;主要内河港口有:

杭州港、嘉兴港、湖州港、绍兴港。

2.3上海市简介

1)位置境域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至122°12′,北纬30°40′至31°53′之间,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

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

2)地形地貌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

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

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佘山岛、小洋山岛等岩岛。

在上海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

崇明岛为中国第三大岛,由长江挟带下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

长兴岛面积88.54平方公里,横沙岛面积55.74平方公里。

3)交通

上海已形成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轨道等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具有超大规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枢纽港之一,共有35个客运站,长途班线1611条,可抵达全国14个省市的660个地方。

上海市已形成了由地面道路、高架道路、越江隧道和大桥以及地铁、高架式轨道交通组成的立体型市内交通网络。

[34]  湘桂高铁、贵广高速铁路通车后,上海的高铁将直接连通到桂林、贵阳、广州、南宁。

3.经济发展状况

1)国内生产总值:

每年可实现生产总值上万亿元,比上年增长可达10%左右。

2)财政收入:

全年可实现上千亿元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高达20%左右。

3)外贸状况:

全年实现进出口商品总额上千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30%,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市化率已达55.6%。

2010年,对外投资总额40.2亿美元,其中实际对外直接投资为26.2亿美元,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4)产业分布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下降,对GDP增长的贡献仅约0.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先进制造业水平提升,全年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上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左右;

•第三产业增长加快、比重不断上升,现代服务业亦实现上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约40%。

支柱产业

•上海市:

汽车制造业、通信信息设备制造业、电站成套设备及大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加工业、钢铁工业和家用电器制造业等;

•江苏省:

机械、电子、石油、汽车产业;

•浙江省:

纺织业、服装业、皮革业、机械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石油、医药业等。

4.区域物流状况

4.1物流产业及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上海市

1)重点发展和建成了4个大规模现代物流园区:

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浦东空港物流园区、洋山深水物流园区;

2)陆上货运交易中心已经正式成立并投入使用、物流信息交流平台网站已建成;

3)“大通关”办理点不断增多,浦港站和军工路港站实现了路港业务“一个窗口,一票结算”,海铁联运一体化经营;

4)积极发展同浙江和江苏的合作,与浙江省合作进行深水港的建设,与江苏省合作开辟长江入海口深水航道。

4.2物流产业及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江苏省

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基地初步形成,省内已有批准成立的物流保税园区1个,国家海关总署批准设立的B型保税物流中心3个,省级重点物流基地12家;具有现代物流经营理念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初露头角,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模式:

①以运输为主功能的物流企业②以仓储为主功能的物流企业③以货代为主功能的物流企业④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市场逐渐形成,一些生产制造企业与商贸流通企业的自营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4.3物流产业及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浙江省

港口物流不断提升,发挥宁波、舟山深水良港优势,重点建设港口型物流中心。

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商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等新型流通业态快速发展,连锁经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粮食物流正在推进,省内宁波、温州、舟山、嘉兴等港口是全国粮食物流集散地。

企业物流设施建设加快,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实施ERP工程,并采用立体仓库投入企业物流管理

5.区域内各类型物流企业介绍

5.1江苏振邦物流

江苏振邦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公司以综合物流、临港物流为发展基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健全公司组织结构,历经十余年发展逐步形成物流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布局。

公司始终以网络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为企业发展方向,在沿江沿海设立张家港、太仓、营口、天津、泉州、广州、东莞等分支机构。

公司建立自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办公系统,涵盖OA系统、国内货代操作、国际货代操作系统、短信平台、电子订舱、手持终端、车联网、办公自动化系统、RSQAS体系平台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信息增值服务。

经营业务涵盖:

项目合同综合物流、化工物流(危险化学品)、冷链物流、海运散杂货、集装箱班轮运输、集装箱堆场运营、临港物流基地开发(物流地产)、仓库运营、国际货运代理、ISOTANK箱运营、供应链金融与管理等。

2013年营业额突破亿元。

5.2浙江传化物流基地

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是传化公路港物流首个成功运营的物流基地,位于杭州钱江二桥萧山出口处,2002年始建,2003年4月正式营业。

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定位于“物流平台整合运营商”,在“与您共同成就事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营理念指导下,致力于整合“物流服务、物流载体和物流需求”三大资源,为众多物流企业提供“信息交易、商务配套和物业”等系统服务

针对这一行业现状,浙江传化物流基地创造性地扮演“物流平台整合运营商”角色的实践,搭建了高效的物流运营平台,建立了物流企业资源聚集区,赋予了公路运输板块高效低耗、集成化、信息化管理的时代特征,从而在海港、航空港之后,以全新的“公路港”途途物流模式,拉伸了公路物流短板,助推了中国物流业完成现代物流集海、陆、空于一体的完整体系构建。

5.3上海家化企业整体外包物流

1)实行物流整体外包前:

物流状况:

1.庞大的企业物流管理团队、同营销网络相匹配的仓储运输网络;2、已有的物流设施比较齐全;3、物流供应商众多、仓储系统比较分散;4、物流部门同制造部门、采购部门职能不够明晰,协调管理成本高、难度大

导致结果:

1、市场反应过缓,影响销售工作;2、运作环节多,信息沟通不畅;3、总体物流运作成本较高

建议:

1、减少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供应商,整合资源,降低管理成本;2、改变物流配送模式,采取仓库集中管理、统一配送模式,以减少参与运作的因素和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减少货损、货差现象;3、借用有效的社会资源,整合其运作体系和人员

2)实行物流整体外包后:

•第一阶段:

承接上海地区成品物流

•第二阶段:

接管全国各地RDC(区域分发中心)

•第三阶段:

强化CDC(中央分发中心)的管理

•第四阶段:

提升原材料物流管理

改善结果:

一是打通物流大通道,推进物流大通道布局规划和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突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互联互通,改进和优化通道通行、通关管控政策,促进协同融合和便利运输。

  二是着力突破多式联运发展中政策制度、标准规范不统一的瓶颈,依托物流大通道开展试点示范。

  三是推行车型标准化,加快推动相关国标的建设,加强超载超限源头治理,加快淘汰非标车型。

  四是畅通城乡配送,重点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和农村物流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分级网络,推广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集约化模式,提升城乡物流配送服务水平。

  五是加快推进行业信用法制、标准规范、监管体系、诚信体系建设。

  六是发展智慧物流,适时研究制定“互联网+”货物与物流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七是强化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平台服务功能。

库存大幅度下降,资金周转速度更快,两年降低成本25%;

物流人员大幅度精简;

加强了对销售和市场的规范;

市场反应更加迅速,生产和销售力量更加集中,市场竞争力加强。

6.江浙沪包邮的秘密

1)地利:

从面积上看,虽然“江浙沪”三个字听起来很响亮,但是其地理总面积并不大。

江苏、浙江两省面积分别只有10万平方公里左右,而“沪”所代表的上海市,面积更是不到6500平方公里,三地总面积加起来也仅有20多万平方公里。

而与之相比,包含“东三省”的东北地区,总面积达147万平方公里,仅黑龙江省总面积就超过了47万平方公里。

由此来看,地理总面积较小是江浙沪实现包邮的重要区位优势之一。

2)交通网络:

•从交通网络来看,早在2009年,江浙沪就发布了《长三角道路运输一体化规划纲要》,联手打造无缝交通网,特别强调要打造世界级的物流配送网。

目前,江浙沪的客货运枢纽站点布局、运输方式衔接和道路运输线路布局已经能满足三地经济一体化的需求。

其中,江苏公路总里程和高速公路总里程均居全国首位,截至2015年底,江苏已经基本建成“五纵九横五联”的江苏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高达5200公里。

上海目前已形成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轨道等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具有超大规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浙江省全省有6条国道和66条省级干线公路,所有乡镇已通公路。

众所周知,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性、适应性强,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等特点,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最快。

正是由于江浙沪拥有强大的交通运输网络,才为地区60%以上的订单实现次日达提供了有力保证。

3)电商:

江浙沪地区是中国电商的发源地。

几大电商都与江浙沪地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阿里巴巴平台起步于浙江杭州;苏宁易购总部位于江苏南京;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是江苏宿迁人;易迅、1号店和大众点评等电商企业均成立于上海。

同时,江浙沪一带也是全国密度最大的电商卖家聚集地。

例如,在全国的县级区域中,处于江浙沪的义乌的淘宝销售额就位居第一位。

因此,买家与卖家的相对集中,缩短了交易距离,江浙沪地区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

4)消费人群:

江浙沪虽然面积小,但人口密度很大。

不到25万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超过1.6亿的人口,人口密度位居全国前列。

再加上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人们的消费能力强,形成了国内网购的主力军,消费金额大。

2015年支付宝全民账单显示,2015年,上海人均支付金额排名全国首位,达到104155元,成为首个人均支付突破10万元的省级行政区,浙江省以人均94192元排名第二,江苏省以人均59415元位列第四。

5)消费结构多元化:

7.东部沿海经济区物流发展swot分析

7.1优势:

1)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

 

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发展是近几年长三角物流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高速公路网已将长三角的16个城市全部覆盖在“3小时经济圈”内。

长江三角洲水路运输十分发达,有600km的优良海岸线、300多km的长江黄金通道和近580km的京杭大运河内陆运输通道。

而且长三角地区拥有35个“国家一类”口岸、19个沿海港口、10个内河港口、5个国际航空港口和1个铁路临时口岸。

水路物流总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长三角的空运能力和实际完成的货运量也比较突出,高度现代化的浦东机场,则与虹桥机场,周边城市机场一起构成了有竞争力的国际空运中心。

2)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的大量进驻:

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热土,这一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经济外向度高。

与此同时长三角物流圈也正逐步发展成为国内物流的“黄金圈”,不仅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大量涌入,而且国外物流巨头也纷纷进驻该地区。

目前,世界500强中400多家在长三角投资,一些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和物流中心也已转移到长三角落户。

这些企业的进驻不仅极大地推动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且对长三角地区实现物流一体化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7.2劣势

1)条块分割严重:

长三角的两省一市皆为国内经济的发达地区,经济的独立性很强,都有一套多年累积形成的行政管理体制惯性。

长三角物流一体化发展涉及江浙和上海一共16个城市,物流管理权限分散在不同省市的不同管理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涉及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都自成体系且独立运作,各自之间的物流规划与建设几乎没有关联性,导致了区域物流发展中严重地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多头管理、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

2)现代物流意识不足,物流教育滞后,物流人才短缺:

长三角虽然物流企业众多,但大部分都是从原先的运输企业转变而来,而这种转变还多停留于企业名称的改变。

在长三角地区,不少企业内部物流意识还相对薄弱。

另一方面,准入机制的不够完善,使得能够提供与外资物流公司同样优质服务的中国物流公司还是凤毛麟角。

长三角地区一直以人力资源丰富著称,发达的经济环境也给这些人才提供着其它区域难以比拟的学习和实践机会,然而,对于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以及物流业提速的要求,长三角仍然面对着物流人才饥渴的难题,尤其是对现有物流业务有实际操作和规划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7.3机遇

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两地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仍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区域贸易,区域贸易发展后,区域物流伴随发展,区域物流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江浙沪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表明,今后较长时间内,两地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仍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必将带动江浙沪工商制造业和进出口贸易的长足持续增长,使两地对物流的需求有增无减。

区域一体化整合加速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7.4挑战

1)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要求将越来越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物流向买方市场转变,货主对物流服务在深度与广度上的要求将更为严格,传统的两点之间的货物运输已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要。

江浙沪物流产业虽然发展较早,但不能坐享其成。

其必须意识到开展现代综合物流服务的必要性,提高服务水平,在从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整个过程中,在保证降低货主物流总成本的前提下,达到快捷及时、安全可靠等一系列要求。

2)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加剧市场竞争:

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是优势也是挑战。

当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先进的物流技术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资金、技术、管理、规模效应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本土物流企业还不具备与国际巨头抗衡竞争的实力,其中有一些将在优胜劣汰中被淘汰,使得两地区的物流业有可能面临重新洗牌。

这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本土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8.“十三五”物流发展七大重点

一是打通物流大通道,推进物流大通道布局规划和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突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互联互通,改进和优化通道通行、通关管控政策,促进协同融合和便利运输。

二是着力突破多式联运发展中政策制度、标准规范不统一的瓶颈,依托物流大通道开展试点示范。

三是推行车型标准化,加快推动相关国标的建设,加强超载超限源头治理,加快淘汰非标车型。

四是畅通城乡配送,重点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和农村物流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分级网络,推广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集约化模式,提升城乡物流配送服务水平。

五是加快推进行业信用法制、标准规范、监管体系、诚信体系建设。

六是发展智慧物流,适时研究制定“互联网+”货物与物流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七是强化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平台服务功能。

9.总结

以上海为中心、苏浙为两翼的“长三角”城市圈地处亚太核心,内外交通发达,地理位置显要,是我国经济规模最大、潜质最好的区域经济体,是我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奠定了该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良好基础。

目前,中远、中海、中外运、中储和中集等物流集团都已经在“长三角”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联合包裹、马士基、联邦快递、日本通用株式会社、佐川急便和荷兰天地快运等国际物流巨头也先后进驻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和宁波等城市,促进了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已基本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约150千米半径区域,包括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和湖州等城市的上海五六圈;以南京为中心,包括镇江、扬州、常州和泰兴等城市的南京物流圈和以杭州为中心,包括宁波、绍兴、舟山等城市的杭州物流圈三个物流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