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6250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3.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4.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

重点

词句段运用(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教学

难点

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写人的文章,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品质、特点。

作者是怎样体现出人物的品质、特点的呢?

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表现人物特点、品质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

【课件2】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方法用“”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课件出示3】

(1)第一个语段从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2)第二个语段,是从人物的动作描写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板书:

从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特点)

4. 小练习:

请同学们写一写,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句子。

示例:

【课件出示4】

语言描写:

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用婉转的语气说:

“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

”我就高高兴兴去洗碗了。

我一边洗一边说:

“妈妈,那你是小天鹅洗衣机啦!

”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

爸爸不甘落后地说:

“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

”我笑着说:

“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

动作描写:

【课件出示5】

她上课很严肃,一定要全班四十二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她,谁要是做小动作,就会被她的秘密武器--“粉笔头”袭击,如果两个同学在交头接耳,她就会使出绝世神功--“穿心眼”,好像要把人的心看透,有了这两样“法宝”,应该没有人不服气了吧。

二、识字加油站

你了解下面的词语吗?

出示:

【课件出示6】

1.认一认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读音,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平舌音“躁”,前鼻音“焚”,后鼻音“慷”。

2.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词语的了解。

3.教师小结,指导:

【课件出示7】

和蔼:

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慷慨: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贤惠:

指妇女甘愿为家庭付出,有德行,态度和气,心灵手巧。

善良温柔而通情达理。

悲戚:

悲痛哀伤(着重于哀,多是个人情感上的)。

临危不惧:

 临:

碰到,面临;惧:

害怕。

遇到危难,一点也不害怕。

彬彬有礼:

表示个人修养和作风的道德用语,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焦躁不安:

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 。

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

形容非常着急。

 

4.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板书:

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从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出示文字让学生感知从人物的行为、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

 

 

通过读读词语,认识9个生字,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几个词语的意思。

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2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一、词句段运用

(一)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两三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板书:

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

1. 出示:

【课件10】

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程门立雪手不释卷

2.读一读,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成语。

3.说一说,这些成语分别描写了什么故事?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4.选一选,说一说。

(1)悬梁刺股【课件出示11】

古时候,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

虽然告诉我们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

(2)程门立雪【课件出示12】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觉。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

老师睡醒后,看见了外面的两个雪人——杨时和游酢,对此,程老先生感动不已。

(3)手不释卷【课件出示13】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

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

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

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

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

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

孙权劝道:

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

孙权道:

“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

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5.你还知道哪些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的成语?

【课件出示14】

闻鸡起舞韦编三绝孟母三迁

(二)仿照下面的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课件出示15】

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罗盛教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知道有孩子落水了,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

他一边飞奔,一遍脱棉衣。

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

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

他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蝴蝶飞舞小男孩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中红色的词语,表示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

这两个片段红色的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是连续的动作词语。

(板书:

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

2.在出示的三种情况中,选择其中一个情况,照样子写写。

【课件出示16】

示例:

我把羽毛球往空中一抛,然后用力一打,只见羽毛球在空中迅速地划了一个弧,直奔小明跟前。

小明也不甘示弱,用球拍猛地一回打,球箭一般地回到了我的身边。

我举起球拍猛地一反击,球再一次地来到了小明的身边。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名人名言,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课件出示1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要自立自强的名言)

3.教师讲解:

(板书:

描写自强不息的名言)【课件出示18、19】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文王姬昌《周易》。

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说“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

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

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

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3)“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把这些名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积累并理解了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写连动句,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出示描写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的成语,并选择两三个词语讲故事,可以让学生积累了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

 

讲解名言的大意,为学生理解名言的含义提供直接的帮助。

理解大意有助于学生积累名言佳句,同时也为学生正确运用打下了基础。

 

板书

设计

语文园地

从人物语言描写、行为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特点

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

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

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

描写自强不息的名言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注重放手给学生练习,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每个小题,都让学生首先自己尝试去理解,然后在课件展示的帮助下,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把题目完成,从而达到边学边做积累理解的目的。

不足之处: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

美中不足的是讲解稍微多一些,能放手的就放手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讨论交流。

 

 

二、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

2.课外阅读

   由于一个(偶然、偶尔、突然)的机会,一粒可怜的小石子落进了河蚌妈妈的身体里。

好心的河蚌妈妈(保留、收留)了它,用自己体内的精华——珍珠质,精心地哺育它。

一年、二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石子身上的珍珠质越积越厚,形成了一粒美丽的珍珠。

河蟹见到了珍珠,高兴地说:

“你长得比河蚌妈妈更美啦。

   珍珠听了满肚子不同兴地说:

“河蚌有什么资格做我的妈妈呢?

论美丽,我比她强十倍;论身价,我比她贵一百倍。

   “但你毕竟是河蚌妈妈千辛万苦养大的呀,而且她现在还继续精心地哺育着你。

”河蟹不平地说。

   “你不知道,现在我讨厌的正是她的精心哺育,她把我抱在怀里,使我失去了被人发现的机会,我希望她早些被渔夫网去,那样,我会被关室宫里,饰在皇冠上……”

   “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不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吗?

”河蟹气愤地说。

   “应该承认现实嘛,我现在已经是非凡的珍珠了!

”珍珠厚颜无耻地说。

河蟹越听越气,用大钳子狠狠一夹,把珍珠夹碎了。

(1)划去括号中不合适的词语。

(2)写出反义词:

精华——________   精心——________

(3)珍珠的厚颜无耻体现在________

(4)用波浪线划出文中一句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

(5)给短文,加个题目:

________

【答案】

(1)偶尔;突然;保留

(2)糟粕;粗心

(3)河蚌妈妈收留了它,让它从一颗普通的小石子变成美丽的珍珠,而珍珠却忘恩负义,反倒责怪河蚌影响自己出人头地。

(4)“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不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吗?

”改成:

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

(5)忘恩负义的珍珠。

【解析】【分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反义词。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

“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不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吗?

”改成:

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

(5)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点评】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5)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3.课外阅读。

《范进中举》(节选)

片段一:

  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邻居道:

“范相公,快些回去!

你恭喜中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

”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

邻居见他不理,走上来,就要夺他手里的鸡。

范进道:

“你夺我的鸡怎的?

你又不买。

片段二: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

好了!

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噫!

好!

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注释:

1相公:

古代对读书人的敬称。

2噫:

读音yī。

文言叹词,表示感慨、悲痛、叹息。

3踹:

读音chuài。

踩,踏。

 

(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邻居道:

“范相________公,快些回去!

你恭喜中________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

Axiànɡ  Bxiānɡ  Czhōnɡ  Dzhònɡ

②他将________爬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噫!

好!

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________吓了一跳。

Ajiànɡ  Bjiānɡ  Cdōu  Ddū

(2)从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这两段文字对范进的描写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3)范进知道自己中举消息前“只装听不见,低着头往前走”,知道消息后“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运用的写法是________;从范进两次“拍手”“笑”,可以看出他知道自己中举后心情非常________。

【答案】

(1)A

;D

;B

;C

(2)A

;C

(3)对比

;兴奋(激动)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能力,第二题考查学生对课文文段的赏析,这两段描写主要是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其中,范进知道自己中举消息前“只装听不见,低着头往前走”,知道消息后“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运用的写法是对比;从范进两次“拍手”“笑”,可以看出他知道自己中举后心情非常兴奋。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4.课外阅读。

美金的价值

  ①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爸,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②“什么问题?

”“爸,您一小时可以赚到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父亲生气地说。

   ③“我只想知道。

请您告诉我,您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小孩哀求道。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④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⑤小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⑥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

后来,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⑦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

“你睡了吗,孩子?

”“爸,还没睡,我还醒着呢。

”小孩回答。

   ⑧“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

”父亲说,“我将今天受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

”“爸,谢谢您!

”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⑨“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

”父亲生气地问。

   ⑩“因为这之前不够,但现在足够了。

”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您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

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您共进晚餐。

(1)5岁的小男孩希望用20美金换取________,可见他十分希望________。

(2)在短文中,爸爸的态度是这样变化的:

有点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短文第④自然段加标点。

(4)短文的第⑥⑧⑩自然段中都有一个破折号,这几处破折号各表示什么?

A.解释说明   B.语意的转折

第⑥自然段中的破折号表示:

________

第⑧自然段中的破折号表示:

________

第⑩自然段中的破折号表示:

________

(5)爸爸听了孩子的话会和他共进晚餐吗?

为什么?

【答案】

(1)爸爸一个小时的空闲时间

;爸爸能陪他

(2)生气

;发怒

;平静

;生气

(3)“哦!

”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

“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

”父亲发怒了:

“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

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

(4)A

;B

;A

(5)会的。

因为爸爸一定会被儿子这天真却又感人的做法感动。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理解能力。

短文围绕小男孩和爸爸之间的故事展开。

希望用20美金换取爸爸一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可见他十分希望爸爸能陪他,父亲的态度也随着短文的发展变化。

第三、四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最终爸爸懂得了孩子的用心,也必定会和孩子用餐。

【点评】考查学生对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仔细阅读。

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郦正元智取日寇手枪

1945年初,陵口中山桥桥旁的大寺里,盘踞着三十多个日寇。

郦正元打入寺内做勤杂工,利用这个身份,跟寺内的三个日寇小头目(混 浑)熟了。

5月的一天(旁 傍)晚,郦正元准备了三壶白酒,一包花生果,两碟炒黄豆,把三个日寇小头目约进自己的小木屋喝酒。

郦正元佯装不会喝酒,却一个劲地为他们斟酒。

大约喝了个把小时,三壶酒所剩无几,三个日寇已有了几分醉意,只顾猜拳喝酒,对郦正元毫无戒备。

此时,郦正元趁机帮他们把上衣和身上的手枪一齐脱下来,放到门板后面。

没多久,三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

郦正元看看时机已到,就立即站起身来,拎起三枝手枪和三条枪带,转身出门并把门带上。

出了小木屋门,郦正元把手枪与枪带分(fèn fēn)别藏(cáng zàng)在早已准备好的装有香灰和垃圾的两只小箩筐里,而后挑起两只小箩筐就向大寺大门走去。

大门旁站岗的两个日寇见是寺内的勤杂工,便没(察 查)问,郦正元就若无其事地走出了大门。

当天夜里,郦正元步行二十多里,把三枝手枪和三条枪带送到访仙一地下联络点,交给了抗日民主政府河南区区长张利群。

从此,郦正元也就离开了日寇据点,参加了抗日地方武装。

(选自《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

选编本上》,江苏人民出版社)

(1).选择恰当的字和读音。

(混 浑)熟________

(旁 傍)晚________

分(fèn fēn)别________

藏(cáng zàng)在________

(察 查)问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毫无戒备:

________

若无其事:

_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________”画出来。

(4).郦正元是怎么从日寇手中拿到武器的?

(5).你觉得郦正元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答案】

(1)混;傍;fēn;cáng;查

(2)一点也不防备,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3)没多久,三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

(4)郦正元利用勤杂工的身份和日寇混熟,然后灌醉他们,拿到了武器。

(5)郦正元是个聪明、机智、勇敢的人。

【解析】【分析】

(1)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评价人物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混;傍;fēn;cáng;查;

(2)一点也不防备,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3)没多久,三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

(4)郦正元利用勤杂工的身份和日寇混熟,然后灌醉他们,拿到了武器。

(5)郦正元是个聪明、机智、勇敢的人。

【点评】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品质。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乐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

今年暑假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

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过青衣江、泯(mǐn)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口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龙山。

   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古人曾赞道:

“河处悄来缥(piāo)渺(miǎo)峰,独立江心江四曲。

环水有山不见山,一耸云树插天绿。

   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小径两旁竹木苍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十分幽雅恬静。

不知不觉悟我们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

楣(méi)门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

寺内主要建筑有经弥陀(tuò)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

入门为天王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