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6391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十大热门专题突破专题0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学案文档格式.docx

(2)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写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D有如下转化关系:

A+C=B,B+D=A,其中,C是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

D是淡黄色固体。

写出C的结构式:

____________;

D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

①如果A、B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为两性不溶物,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由A转化为B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A由三种元素组成,B由四种元素组成,A、B溶液均显碱性。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A、B浓度均为0.1mol·

L-1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常温下,在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中性时,溶质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

【答案】

(1)Na>

Al>

C>

O>

H

(2)C2H2

(3)O===C===O 

①NaAlO2 AlO

+2H2O+CO2===Al(OH)3↓+HCO

[或2AlO

+3H2O+CO2===2Al(OH)3↓+CO

]

②CO

+H2OHCO

+OH-

c(Na+)>

c(HCO

)>

c(CO

c(OH-)>

c(H+)

NaCl、NaHCO3、CO2(或H2CO3)

【解析】

例2.X、Y、Z、W、M、N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常温下,六种元素的常见单质中三种为气体,三种为固体。

X与M,W与N分别同主族,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且X能与Y、Z、W分别形成电子数相等的三种分子,Z、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M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

试回答下列问题:

(1)N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填“>

”“<

”或“=”)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X、Z形成的含18电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X、Z、W、N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A,已知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氯水反应,写出A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和W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此化合物可将碱性工业废水中的CN-氧化,生成碳酸盐和氨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三周期第ⅥA族 <

(2)

(3)SO

+2H+===H2O+SO2↑或HSO

+H+===H2O+SO2↑

(4)H2O2 OH-+CN-+H2O2===CO

+NH3↑

H的原子半径最小,所以X为H;

X和M同主族,由M在题述元素中的排序知,M是Na。

Y、Z、W位于第二周期,它们与H可形成等电子分子,结合Z、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Na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知,Y、Z、W依次为C、N、O,W与N同主族,则N为S。

(1)C的非金属性弱于O的非金属性,故CH4的稳定性比H2O的弱。

(2)H、N形成的含18电子的化合物是N2H4,N2H4的电子式为

(3)由H、N、O、S组成的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氯水反应的离子化合物为NH4HSO3或(NH4)2SO3,其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

+H+===H2O+SO2↑、SO

+2H+===H2O+SO2↑。

(4)H2O2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H2O2氧化碱性工业废水中CN-的离子方程式为OH-+CN-+H2O2===CO

+NH3↑。

1.(2018·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三月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B.次氯酸的结构式:

H—Cl—O

C.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NH4Cl的电子式:

【答案】C

2.对于符号:

35Cl和37Cl、H2和D2、1H

O和2H

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35Cl和37Cl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B.H2和D2是氢元素的两种同位素

C.35和37表示的是质量数

D.1H

O表示同一种水分子

35Cl和37Cl是不同种原子,是氯元素的两种同位素,A错误;

H2和D2是单质,B错误;

1H

O由2个普通氢原子(1H)和1个16O原子构成,其质量数之和为18,而2H

O由2个重氢原子(2H)和1个18O原子构成,其质量数之和为22,显然是不同种水分子,D错误。

3.(2018·

郴州一模)三硫化磷(P4S3)是黄绿色针状晶体,易燃、有毒,分子结构之一如图所示,已知其燃烧时P被氧化为P4O10,下列有关P4S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P4S3中磷元素为+3价

B.P4S3属于共价化合物

C.P4S3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P4S3+8O2

P4O10+3SO2

D.1molP4S3分子中含有9mol共价键

【答案】A

4.(2017·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沸点却依次升高

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NCl3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D.NaHSO4晶体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是1∶2且熔化时破坏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

 A项,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而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但HF分子之间含氢键,则沸点为HF、HI、HBr、HCl依次减弱,错误;

B项,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而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铝,错误;

C项,NCl3分子中N元素的族序数+成键数=8,则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正确;

D项,NaHSO4晶体中及熔化状态下电离,均存在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熔化只破坏离子键,错误。

5.(2017·

北京西城一模)全氮类物质具有高密度、超高能量及爆轰产物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全氮阴离子N

,N

是制备全氮类物质N

N

的重要中间体。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全氮类物质属于绿色能源

B.每个N

中含有35个质子

C.每个N

中含有35个电子

D.N

结构中含共价键

每个N原子含有7个电子,故5个氮原子含有35个电子,N

中含有36个电子。

6.(2018·

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高三收心考试)实现下列变化时,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

A.纯碱和烧碱的熔化B.食盐和冰醋酸熔化

C.液溴和液汞的气化D.金刚石和干冰的熔化

7.(2017·

辽宁鞍山一模)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的某种原子中无中子,X、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YZ来获得Y的单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漂白性物质中既有极性共价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

B.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Z)>

r(Y)>

r(X)>

r(W)

C.W与X形成的化合物的熔、沸点高于W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熔、沸点

D.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某种原子中无中子,则W为H元素;

X、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则X为O元素,Y为Na元素;

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YZ来获得Y的单质,则Z为Cl元素。

A项,X、Y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漂白性物质为Na2O2,此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

B项,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Na)>

r(Cl)>

r(O)>

r(H),即r(Y)>

r(Z)>

r(W);

C项,H2O分子间存在氢键,而HCl分子间没有氢键,则H2O的熔、沸点高于HCl的熔、沸点;

D项,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O4,其水溶液呈中性。

8.Ⅰ.氢化钠(NaH)是一种离子化合物,遇水后放出氢气并生成一种碱,主要应用在有机合成和储氢材料方面。

根据信息完成下列空白:

(1)氢化钠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2)氢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氧化剂为________。

该反应过程中,被破坏的化学键有______(填序号,下同),形成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

①离子键 ②极性共价键 ③非极性共价键

Ⅱ.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NH3。

(1)比较Na3N中两种微粒的半径r(Na+)______r(N3-)(填“>”“<”或“=”)。

(2)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两种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化合物Na3N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

(1)

(2)NaH+H2O===NaOH+H2↑ 水(或H2O) ①② ①②③

Ⅱ.

(1)< 

(2)NH4Cl、NaCl 

Ⅱ.

(1)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r(Na+)<

r(N3-)。

(2)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两种盐为氯化铵与氯化钠。

(3)Na3N属于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氮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9.(2018·

西安质检)在我国南方遭遇的冰雪灾害中,使用了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

(1)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X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

(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则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

D与E能形成一种非极性分子,该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

D所在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

(3)元素W与Y同周期,其单质是原子晶体;

元素Z的单质分子Z2中有3个共价键;

W与Z能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R与Y同主族,其氢化物能用于刻蚀玻璃,R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之一是OR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aCl2 

(2)

 S==C==S H2S (3)Si3N4

(4)2F2+2OH-===2F-+OF2+H2O

10.(2015·

廊坊模拟)X、Y、Z、W、P为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Y、Z、W、P位于同一周期。

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气体,1molY的单质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均为33.6L。

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X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的一半。

(1)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W与P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其电子式为________。

(2)经测定,在2.5×

1.01×

105Pa下,Y与P形成的化合物的熔点为190℃,沸点为180℃,则该化合物为________,属于________化合物(填“共价”或“离子”)。

(3)Z、W、P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Y与W形成的化合物遇水分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AlCl3 共价

(3)HCl、H2S、SiH4

(4)Al2S3+6H2O===2Al(OH)3+3H2S↑

,因为氯最外层7个电子,因此需要共用1对电子,硫最外层有6个电子,需要共用2对,所以是一个硫和2个氯一边共用一对;

(2)分子晶体是由分子构成,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弱,具有较低的熔点、沸点、硬度小、易挥发等性质;

(3)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强弱取决于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4)铝离子和硫离子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可以得到氢氧化铝和硫化氢。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考点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横行叫周期,纵行叫族。

2.现已排布7个周期,16个族。

前三周期叫短周期,4、5、6、7周期叫长周期。

第1、2、13、14、15、16、17列分别为第Ⅰ至ⅦA族,第11、12、3、4、5、6、7列分别为第Ⅰ至ⅦB族,第8、9、10列为第Ⅷ族,第18列为0族。

3.第1至第7周期排布的原子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

各周期0族元素原子序数分别为2、10、18、36、54、86、118。

4.第ⅢB族所含元素种类数最多(包括镧系和锕系),第ⅣA族所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C元素可以组成有机物)。

考点二元素周期律

1.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2.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3.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常考点):

(1)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周期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4.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方法:

(1)原子半径:

按照元素周期律直接比较。

(2)原子半径和相应离子半径:

原子半径大于相应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小于相应阴离子半径。

(3)离子半径:

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再看原子序数(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大的半径小)。

5.和金属性对应的性质:

还原性、碱性、和氢离子反应的难易程度。

和非金属性对应的性质:

氧化性、酸性、和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和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例1.下表中的实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

①~⑤分别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的元素。

(1)元素③④⑤的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氢化物的化学式表示)。

(2)元素③一般在化合物中显________价,但在与______形成化合物时,所显示的价态正好相反。

(3)M、N两种化合物均由①②③④四种元素组成,写出此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Y、Z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三种短周期元素。

在周期表中,Y与X相邻,Y与Z也相邻;

X、Y和Z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X、Y、Z三种元素有的是上表中编号①~⑤的元素,有的不是,请在上表中用元素符号标出不是①~⑤元素的相应位置。

(5)某同学受镧系、锕系元素排列方式的启发,将元素周期表设计成下列更简明的形式,把118种元素全部排列在内,表中除A、B、C、D外每个位置只表示一种元素。

则该表中的A位置包含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C位置中的元素是否全部是金属元素________(填“是”或“否”)。

(1)HF>H2O>H2S

(2)负(或-2) F(或氟或⑤)

(3)H++HSO

===SO2↑+H2O

(4)在表中相应的位置写出“N”

(5)11 是

1.(2017·

安徽淮北一模)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中W的原子核中只有6个质子;

X可与W形成两种常见的气体WX和WX2;

Y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Z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Y位于第三周期ⅦA族

B.单质沸点:

W>

Y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Z

D.离子半径:

X<

【答案】B

W的原子核中只有6个质子,则W为C,X与W形成两种常见的气体WX和WX2,因此X为O,Y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Y是Na,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则Z为Cl。

A项,Na位于第三周期ⅠA族,错误;

B项,C组成的单质熔、沸点都较高,Na的熔、沸点较低,因此沸点:

Na,正确;

C项,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即稳定性:

HCl>

CH4,错误;

D项,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即O2->

Na+,错误。

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至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在周期表中处于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的位置,W的单质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

Y、X、W、Z

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

W、Z、Y、X

C.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Z、W、X

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X、Y、W

3.(2017·

天津市红桥区重点中学八校高三4月联考)Ⅰ.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已知X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且与R同周期。

(请用化学用语答题)

元素代号

X

M

R

原子半径/nm

0.186

0.102

0.075

0.074

0.143

主要化合价

+1

+6 -2

+5 -3

-2

+3

(1)R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

(2)X与Y按原子个数比1∶1构成的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所含化学键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Y2-、M2-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YM2通入FeCl3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如下图转化关系

(1)若B为白色胶状不溶物,则A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B溶液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会产生特征蓝色沉淀,则A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

(1)Al 第二周期ⅥA族

 离子键、共价键

(3)S2->

O2->

Na+

(4)SO2+2Fe3++2H2O===2Fe2++SO

+4H+

Ⅱ.

(1)Al3++3AlO

+6H2O===4Al(OH)3↓ 

(2)Fe+2Fe3+===3Fe2+

物质Na2S2,其电子式为

所含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Ⅱ.

(1)B是白色胶状不溶物,则B为Al(OH)3,X可能为强酸或强碱,如X为强酸,则A含有AlO

,C含有Al3+,如X为强碱,则A含有Al3+,C含有AlO

,A和C混合,溶液中AlO

和Al3+发生互促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3AlO

+6H2O===4Al(OH)3↓;

(2)若向B溶液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会产生特征蓝色沉淀,即说明B溶液中含有Fe2+,则X为强氧化性酸,A为过量Fe与少量强氧化性酸(如HNO3)反应生成Fe2+,Fe2+再被强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