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648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C.不仅“15秒打歌”的抖音副作用会影响音乐产业的上游,还会波及下游——低门槛的欣赏模式让听众的审美碎片化、支离化,甚至失去对音乐的正常审美。

D.作为中国体育领域文化输出的代表,乔良选择在国外功成名就之后重新回到祖国,正是以实际行动印证了那句话: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分)

地面上的水吸热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蒸汽层上层。

①___,水蒸气体积缩小密度增大,水蒸气下降;

由于蒸汽层下层温度高,②_____,之后再度上升遇冷,再下降,如此反复,气体分子逐渐缩小,最后集中在蒸汽层底层,在底层形成低温区,水蒸气向低温区集中,③____。

云团逐渐变大,云内部上下对流越来越激烈,温度越来越低,最后形成雨点下降。

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8分)

材料1:

又到一年开学季,2010年出生的适龄孩子报到,老师又要开始记每个学生的名字了……

有人编了这么个段子:

近日,一年级的某老师碰到这样一件事,梓轩和子轩打架,撞伤了梓萱和子瑄……可馨、可欣和可歆跑过来劝架,撞到了若曦、若溪和若熙,梓睿和子睿告诉了班干部浩然和昊然,大家一起拉开了梓轩和子轩,扶起了梓萱和子瑄……,最后子轩、梓轩、梓萱、子瑄在大家的帮助下握手言和……

材料2:

最近一些新闻报道很火。

一位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叫做王者荣耀,居然还是一个女孩;

新一届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出现了刘小灵童、李锁铛然、程门立雪等名字;

一年级老师在新生报到当天懵了——希璿、墨汧到底该怎么念?

(名字中的后一个字分别读xuá

n和qiān)。

(1)材料1反映了这一代家长给孩子取名时的一种什么现象?

(不得超过25字)(2分)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试从家长心理角度分析一下出现以上取名现象有哪些原因。

(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0分)

阅读材料,完成7-9题(本题共三小题,共10分)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创作媒介,我们这个时代,定义当下的是科技新媒介,但不是科技与艺术简单的拼贴叠加,如同炼金术,两者融合又转化。

技术是个微妙的事,过多强调它,你会失去对艺术创作的把握,如果不会技术,在当下或者今后根本没法创作,因为先锋艺术就是不断扩展人的表现手法,例如中生代明星艺术家黑川良一,他不是画家、摄影师、作曲家,但他都会,作品融合这些,还融合编程,但他也不是学电脑的,这是个典型,今后的艺术家必须掌握更多创作手法,否则会被时代淘汰。

材料二:

任何媒介都能成为创作平台,新媒体顾名思义,就是新出来的平台,比如手机是新出来的,但几年后它很可能变成身体的一部分,植入你的手腕,“新”肯定是相对的,电话、打字机当时都是新的,现在就不新了。

如果我们说VR是新媒体,那过两年肯定就不是了,用VR这个工具来界定VR艺术其实是不妥的。

艺术的分野不在于平台,而在于它的概念取向。

做个对比会看得更清楚,你提到音乐,不会说这是钢琴音乐,这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可以弹中国小调,可以弹肖邦、电子舞曲等等,这个平台本身没有任何意义。

中国美术学院之所以有一个专业叫作开放媒体系,便是说不要界定一个特定的媒介,只做动画或三维之类,要打破这个媒介平台的限制,随时尝试更好或更有意思的平台。

“新媒体”这个词语的消失,其实更符合目前我们当代艺术创作的状态。

材料三:

以赛博格(Cyborg)人机一体这个概念为例(在文化语境上有很大的差异),西方式的造型,这个纯粹的内体的力量是通过机械改造达成的。

而日本的人机一体,视觉上可能非常传统,里面却是高精密机械。

而中国的人机一体,到目前为止,其实就是微信。

微信其实是透过一个机械装置,联合一个人所有的人脉和人际关系,事业甚至爱情。

中国的人机一体,不是说看到一个长什么形状的机械,而是一个抽象的社会结构,孔子讨论的伦理,就是人际之间的这个结构。

当下,如果你要靠艺术为生,还是得通过画廊、美术馆、策展人,呈现给公众一个艺术家的形象。

VR的重要性不在于像微信一样成为一个平台,它可以重新激活观看这个事情。

100年前老北京拉洋片:

一个人推着车子,街上一堆人围在旁边,争先恐后看热闹。

其实现在VR展场就是这样,因为一次只能一个人戴眼镜,边上围着一堆人,就很好奇,这就引起一个观看的强烈欲望,而在当代艺术里,观看的欲望早已消失,我们必须承认,甚至在高度概念化的当代艺术作品里,你也不需要观看。

比方说一本画册,你只要看这个作品表达什么内容和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艺术里面的观看,已经到了一个危机状态了,所以VR的启示是,重新让我们有一次观看的欲望。

(摘编自《南方人物周刊》)

7.下列选项对文中“VR”这个概念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VR”作为新媒体,它的运用正在打破媒介平台的限制。

B.“VR”在艺术上的运用,说明这个媒介作为一种创作平台有很大的价值。

C.“VR”技术的最大价值在于激发人们对艺术的强烈的观看欲望。

D.“VR”是科技新媒介的形式之一,它的诞生意味着技术与艺术的成功叠加。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机一体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科技和人文的融合,它的具体内涵与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文化语境有关。

B.中国没有研发出人机一体,是因为中国人有与众不同的人际关系结构。

这种结构决定了微信就是我们的人机一体。

C.当下时代的创作媒介,把各种技术性的创作手法运用于艺术中,同时具备了技术与艺术之外,还能反作用于时代的发展。

D.技术的重要性不在于技术本身,在于对艺术能产生多大的价值作用,比如重新激发人们对于艺术作品在观看上的好奇心。

9、根据选文,概括出文中的“VR”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的事实和理论依据。

(4分)

事实依据:

理论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共20分)

岱 庙

车祥俊

九月。

秋雨淅沥沥洒在了泰山上下,也湿透了岱庙内外,到了下午,在雨滴之间,大地之上,还浮起来一层薄雾,让四周苍茫茫一片。

模糊之中,近看岱庙的朱色墙壁,竟然平添了几分鲜艳。

那红色,与地上被水浸润了的青砖,和青砖缝隙里撮撮油绿着的苔藓,构成了秋之岱庙的三原色。

悄然间,有一个人,他踏过台阶,漫步走上了岱庙正阳门高大的城墙。

平日里北望,那水墨画一样挂在眼前的泰山,此刻,已深深藏进雨幕之后,看不见一点踪影。

转过脸,他看一眼墙外的红尘都市,再看一眼墙内的仙宫净土,轰隆隆的人间喧嚣和道乐佛号的交响,在他两耳间此起彼伏……

他,久久伫立。

暮钟之声悠远传来,穿过碑林,穿透神殿,又绕过唐槐和汉柏,在这雨中,它让岱庙更加寂静和深邃。

一只夜鹭从银杏树上展翅飞走,而一只喜鹊正栖在古柏枝头,抖着它湿热的翅膀,一片羽毛轻轻落下,地上的小麻雀正巧抬头看见,它突然腾空而起,将羽毛衔走,飞回它神殿檐下的巢里去了。

鸟巢渐多,鸟鸣不止。

岱庙俨然是鸟儿们的乐园,鸟儿们的家了。

然而,在这样一座殿阁辉煌、雕梁画栋的恢宏建筑群里,东岳大帝端坐其间千百年,一派主人的样子,岱庙是他的家才对。

可是,无论庙里还是庙外,与鸟儿相比,他又能主宰什么呢?

汉武帝栽下几棵柏树,走了;

宋真宗立下几块石碑,也走了。

当一千年前的那截石碑,和两千年后的几株汉柏开始对话的时候,那个伫立在城墙上的人,便慢慢走下来,他静默在石碑和古树之间,做起了它们唯一的听众。

汉柏劫后余生,仅存一脉生机。

那些受尽岁月盘剥,变得赤裸裸的枝丫,依然苍劲有力地直指天穹,它质问的姿态,显然不是针对曾经的风霜和雪雨,而是生命本身。

当年宋真宗声势浩大的封禅、修殿和立碑,除了几分象征意义之外,更是无法解释汉柏的追问。

在东御座里,乾隆帝的龙榻和龙座依然,他喜欢的画儿也还挂在墙上,一眼望去,桌上的茶壶,仿佛还在冒着热气,是一幅主人刚刚出门的样子。

然而,当门外的黄金竹枯了又绿,绿了又枯,主人却始终没有再回来。

因此,岱庙也不是帝王的家。

那个人,他又穿过甬道,在钟楼里抄写下“东岳大帝真训”之后,心中默念“凡人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贫穷不可欺尽,此三者乃天运循环,周而复始……”便到天贶殿门前细看东岳大帝去了。

过配天门,进仁安门,眼前露台高筑,场地开阔。

脚下的青砖已被游人踏去大半,青石台阶也磨得光滑如镜。

秋雨虽然洗刷掉了层层叠叠的脚印,包括汉武帝宋真宗和乾隆爷他们的,以及两千多年中所有造访过的,但那个人他相信,到目前他踏上去的,是最后的新鲜的脚印。

这一脚下去,他发现台阶已经向外倾斜了许多:

所有坚硬的棱棱角角,都被时间打磨掉了。

仿佛只有那砖缝或空地上的苔藓,不长也不短,不言亦不语,从两千年前,完整地保存到了今天。

他于是弯下腰,用手指抠下了一小撮,顿时,一股浓烈的历史的味道扑面而来——潮湿而咸腥。

一名香客将手中的“高香”举过头顶,祈祷之后,对东岳大帝虔诚下跪。

大帝的表情始终如一,端坐,威严,眼角里却又透出慈祥。

他目睹过他眼前所有人的表情或表演,但他未必能够猜透人世间这些男男女女的心事。

东岳大帝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

他似乎在等待——等待人们哪怕有一刻,能像他一样静下来,如他般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

人是为劳苦而来,为名利而来,也就是为烦恼而来,除此便觉无聊。

其实,东岳大帝也对人们没有办法,因为他知道,所有的下跪,都是对神灵有所祈求。

绕过天贶殿,后面是“淑明后”宫。

宫小,香火也不旺,但宫前的两株硕大银杏树,却吸引了极多的游人。

树龄三百八十载,但依然挺拔健壮,枝繁叶茂。

雨滴滑落时,会有熟透了的银杏儿从枝头坠落,啪嗒一声,在地上甩出那粒叫作“白果”的杏核来。

树叶哗啦一响,有风,从岱庙外面吹过来,很急躁。

但除了叶子,银杏树是一动也不动。

它已经在这里以这种不变的姿势,陪了“淑明后”几百年了。

它用坚守告诉我们,这满树的黄杏和鸟巢,就是它结满的期待。

但“淑明后”仍然是孤独的。

宋真宗封了帝号,又赐了宫后,他以凡人之心去揣度神灵之腹,多少有些强人所难,不伦不类。

因此又回到了究竟谁是谁的主宰的问题上来了。

那个人穿过整个岱庙,穿过千年历史,他觉得累了,他来到“淑明后”宫旁一棵古藤树下。

古藤盘根错节,遮天蔽日,藤下的青砖上有一层薄薄的淤泥,脚一踩,极滑。

起身时,他趔趄了一下,就在差点摔倒的一瞬,深吸的那一口气,却又让他顿觉清爽宜人,心肺通透。

走出厚载门,他就又走进了城市——尘世。

回头,见高大的城墙上竟长出一株柏树来,想必当年那一粒柏籽无论如何也不愿离开岱庙,就算在墙上也要生根发芽。

但他,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他还是要无奈地回到人间来——他把粘在鞋上的淤泥弹了一弹,又跺了一跺,之后,便消失在雨雾之中、街巷之中。

可惜的,是那一撮被他踩在鞋子上带出来的泥土,它可能再也回不到庙里了,深感遗憾。

因为能在岱庙里清清净净做泥土,也是件幸事。

(选自《十月》2017年第6期)

10.文章第四段(划波浪线的)对暮钟和鸟类的描写有何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11.赏析文章中划线的句子。

12.文中多次提到“他”,有时指“东岳大帝”“宋真宋”“乾隆”,更多指称走进岱庙的“那个人”,客观上有什么效果?

走进岱庙的“那个人”是怎样一个人。

13.最后一段说:

“可惜的,是那一撮被他踩在鞋子上带出来的泥土,它可能再也回不到庙里了,深感遗憾。

”结合全文,分析这段话蕴含的意味。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与人论谏书

[唐]杜牧

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

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

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

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

谏畋猎者,畋猎愈甚;

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

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

“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

“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迂险之言,则欲反之;

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

“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

“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

“晓人不当如是邪?

”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

“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

秦始皇葬骊山,国亡;

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

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

“骊山若此之凶邪?

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

“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

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

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千百辈,不可悉数数:

计算,查点

B.以卑凌尊,以下干上干:

冒犯,干犯

C.晓人不当如是邪晓:

知道,明白

D.敬宗皇帝欲幸骊山幸:

君王到某地游玩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纳谏而悔过行道者渔父莞尔而笑

B.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C.此乃常人之情而后乃今将图南

D.况于君臣尊卑之间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院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历史上进谏的人多,而纳谏的人少,原因是进谏者给人以“以卑凌尊,以下干上”之感,不仅被谏者难以接受,进谏者也往往遭受不幸。

B.作者借用甲乙之间对话来阐明,进谏“循常”易于接受,进谏“迂险”易遭抵触。

这个平易、生活化的设例幽默风趣,通俗易懂。

C.汉成帝从桥上过,是因为张猛的说法比薛广德的容易让人接受;

唐敬宗去骊山,是因为张权舆的进谏激起了他的好奇与兴趣。

D.本文论证手法多样,讲道理与摆事实结合,使得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最后得出结论“直谏为下”,使人信服。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2)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二)诗歌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满江红·

金陵怀古

[元]萨都剌①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②。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

怀故国,空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③坏寒螀④泣。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注】①萨都剌,元代诗人,在元文宗至顺三年调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

该词大约作于此时。

②畴昔:

从前。

③胭脂井:

陈后主躲隋兵于此井,又名辱井。

④寒螀(jiāng):

古书上说的一种蝉。

19.下阕“故国”呼应上阕,点出了诗人“愁如织”的原因。

(2分)

20.简要赏析上阕的对比艺术。

(三)古诗文默写。

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4小题)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陈情表》)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3)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

(《渔父》)

(4)青山隔送行,,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5)五花马、千金裘,,!

(李白《将进酒》

四、作文(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拿破仑说“侍从眼中无伟人”。

《圣经·

马太福音》记载耶稣临刑前,有强盗也被执行死刑,强盗讥诮身边的耶稣不是什么神之子,如果是神之子,为什么你耶稣连自己都救不了呢。

鲁迅的挚友郁达夫视鲁迅为伟人,他悼念鲁迅时说: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孔子在最欣赏的弟子、德行位列第一的颜回心中,是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人。

要求:

①综合理解材料,选择立意角度;

②题目自拟;

③体裁为论述文;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套作。

台州市书生中学2018-2019高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

1、DA项,“淹没”此处应该用“湮没”B项,蛊惑;

C项:

凹(āo);

称(chēn)。

故选D项。

2、DD项,“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而语境为形容“关于美、审美和艺术哲学性的探索、讨论和研究”不断,适用对象错误。

A项,“争论”,各执己见,互相辩论。

B项,“莫衷一是”,各有各的意见、说法,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C项,“关于”,介词,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或定语。

这三项使用正确,故选D项。

3.B,应该为:

“形象思维”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包含哪几种不同含义,却莫衷一是。

此句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

4.D,A项,“推出语音导航和搜索”成分残缺,“推出……”后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搜索”后应加上“服务”。

B项,“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句式杂糅,选项把“根据调查数据”和“调查数据显示”两句杂糅,二者可以保留其一,如“调查数据显示”。

C项,“不仅‘15秒打歌’的抖音副作用”语序不当,前后句的主语都是“‘15秒打歌’的抖音副作用”,故关联词“不仅”应放在“副作用”后面。

5.

(1).①由于蒸汽层上层温度低

(2).②下降过程中吸热(3).③这就形成云(云团)

【解析】本语段主要是谈雨点的形成过程,①参考后面内容,与“由于蒸汽层下层温度高”意思相对,即为“由于蒸汽层上层温度低”。

②根据前后语境,前面“水蒸气下降”,后面“之后再度上升遇冷,再下降”,应为“下降过程中吸热”的相关内容。

③紧承前面内容,同时参考后面“云团逐渐变大”,那么③可以推断为“就形成云团”。

6、

(1)家长给孩子取的名字在用字和发音上非常集中。

(2)①如“萱”“馨”“睿”“刘小灵童”“王者荣耀”等,或含蓄或直接,寄寓了家长美好的期待。

②如材料2中的名字,不易出现雷同现象,这体现出家长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心理。

③新时代流行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等对这一代家长的浸润,造就了特有的审美趣味。

7、A,B项,“‘VR’在艺术上的运用,说明这个媒介作为一种创作平台有很大的价值”说法与材料二“用VR这个工具来界定VR艺术其实是不妥的”内容不符;

C项,材料三指出“所以VR的启示是,重新让我们有一次观看的欲望”,所以“强烈”二字不妥,此外,也不是“VR”技术的最大价值,只是VR的启示;

D项,材料一中“但不是科技与艺术简单的拼贴叠加”与D项内容不符。

故选A。

8、B,B项,“中国没有研发出人机一体”不对,材料三明确指出“而中国的人机一体,到目前为止,其实就是微信。

9、事实依据:

①当下这个时代,艺术家想要成为明星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需要融合绘画,摄影,作曲,编程等更多创作手法。

②提到音乐,不会说这是钢琴音乐,因为钢琴可以弹中国小调,肖邦,电子舞曲等等,可见它的实用价值就是可以被弹奏。

“VR”艺术自然不等于“VR”工具。

①科技新媒介,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转化,“VR”等技术可以成为艺术的创作手法之一。

②中国人的艺术作品具备一定的文化语境,“VR”技术的运用,是在概念取向上有了一定的发展,进而区别于“VR艺术”。

10.①内容上,以暮钟的悠远衬托出岱庙的寂静,以鸟类的活动写出岱庙已是鸟儿们的乐园,营造岱庙静谧自然、充满生机灵性的氛围。

②结构上,承接上文进入岱庙的描写,引起下文对岱庙是谁的家的思考。

11.用了对比的手法。

竹子的枯荣是时间的流逝,“主人却始终没有再回来”即贵为帝王也随着历史永远消失,以自然的永恒轮回同人类的短暂寄遇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感叹。

12.把历史(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现实(对历史及生命的追问)交织到一起,突显文章主旨。

①走进岱庙的“那个人”是岱庙里的游客;

②“他”想要短暂逃离红尘的喧嚣,最终不得不重回红尘;

③“他”喜爱自然,向往清净而不功利的灵魂世界;

④“他”对历史有追问,对时间和人生意义有思考。

13.①泥土的角度。

岱庙远离人间喧嚣,能够在岱庙里清清净净做泥土,不纠缠于红尘的劳苦、名利与烦恼,和历史对话,和自然对话,是件幸福的事情。

②人的角度。

最后一段看似写鞋上的泥土,呼应前文的一次趔趄,实际表达了“他”离开岱庙重返红尘时的无奈,以及对象征着精神净土的岱庙的留恋。

③时间的角度。

泥土离开岱庙,“可能再也回不到庙里了”,意味着时间流逝,一去不复返,引发对历史和生命的思考。

14.C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