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6852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18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寓言两则》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2.《争论的故事》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剪枝的学问》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去品读文中人物的对话,细细感悟,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

 4.能根据自己的认识,选用合适的图画,编一个童话故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叙述清楚。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发展的一般过程,练习生动、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2.结合提示语、标点、插图及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及人物的心理变化,理清课文的顺序。

 3.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难点】

 1.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寓言两则》      2课时

 《争论的故事》      2课时

 《剪枝的学问》      2课时

 习作8      2课时

 练习8      3课时

 总课时     11课时

24 寓言两则

 这篇课文有两则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

燕二》,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壳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

 寓言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对寓言故事的解读,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这两则寓言故事浅显易懂,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仅仅从语言和情节上来理解并不是难事。

但想要让孩子通过自己读书就能真正理解简单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易事。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寓意外,还通过想象、说话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充分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创设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在反复诵读及想象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巴望”“威胁”“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等词语的意思,读懂成语“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的含义。

 2.朗读课文,抓关键词句读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顺序用三句话简要地概括课文内容。

 3.细读故事,体会人物(角色)的内心想法,生动地、创造性地讲述故事。

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明白“农夫、鹬、蚌”傻在哪儿,进而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4.拓展阅读寓言故事,开展讲寓言故事比赛,丰富自己的积累。

 1.抓关键词句读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顺序用三句话简要地概括课文内容。

 2.细读故事,体会人物(角色)的内心想法,生动地、创造性地讲述故事。

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明白“农夫、鹬、蚌”傻在哪儿。

 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明白“农夫、鹬、蚌”傻在哪儿,进而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精读《揠苗助长》,抓住故事中描写农夫心情及动作等词语,体会他当时迫切希望禾苗长大的心情和拔苗后自以为得计的心理,最终明白欲速则不达的寓意。

 3.精度《鹬蚌相争》,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先让学生谈谈读了故事后的感想,然后再引导总结出双方争利、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的寓意。

 4.拓展阅读寓言故事,开展讲寓言故事比赛,丰富积累。

 【教师准备】

 1.搜集到的和本课有关的资料。

 2.本课的PPT课件。

 【学生准备】

 1.搜集到的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2.预习课文。

 2课时

课时

 1.朗读课文,抓关键词句读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顺序用三句话简要地概括课文内容。

 2.联系生活理解故事的寓意,读懂农夫傻在哪里;

练习生动、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朗读课文,抓关键词句读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顺序用三句话简要地概括课文内容。

 联系生活理解故事的寓意,读懂农夫傻在哪里;

方法一

 聊故事,导课题。

 1.我们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说说你喜欢的一个。

 (引导学生从《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等回顾学过的寓言故事)

 2.你喜欢读寓言故事吗?

为什么?

 (引导:

故事生动有趣;

可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3.今天我们就来读两个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板书《寓言两则》)“寓、则”是两个生字,谁能来写一写?

 相机指导:

 

(1)“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这一课有几个寓言故事?

那么“则”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篇)还可以说新闻两(则);

童话两(则)。

 

(2)“寓”是一个形声字,下面的“禺”念“yǔ”,书写一下笔顺;

看看“寓”的字义,出示:

“住的地方”,你能说说为什么是“宝盖儿”旁吗?

再书写一遍这个字。

 (3)在“寓言”这个词中,“寓”的意思是“寄托”;

寓言就是寄托了某个道理的一个小故事、一段话;

还可以组成“寓意”(板书:

寓意)就是这个故事或者这段话中寄托的这个道理。

 4.读懂“寓言”这个词的意思,我们就知道了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谁来猜一猜?

 (根据板书引导,读故事,明寓意)

 [设计意图] 聊学过的寓言故事,引入本课要学习的寓言故事,并通过解题意,引导学生明确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方法二

 谈话导入,了解题意。

 1.师: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

但你读过寓言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个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

寓言两则,齐读题)

 2.学习“寓”。

 师:

这个“寓”是我们这一课的其中一个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学生交流自己记忆的方法)

同学们知道吗?

“寓言”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看看它是通过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的。

 (板书:

揠苗助长)

 (生读题,注意:

“长”这个多音字在这里读“zhǎng”。

“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你看过或听过吗?

 (可能会说:

我看的是拔苗助长,跟这个故事是一样的)

 3.师:

也就是说“揠苗助长”又叫——(拔苗助长!

 (师在“揠”字下面板书:

拔)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揠”的意思是——(拔)

 4.那你能猜出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预设:

把禾苗拔高帮助禾苗生长)

 读了课题,你心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为什么揠苗助长?

怎么揠苗助长?

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 从了解“寓言”的意义,到对“揠苗助长”的理解,再由题目产生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一、读通故事,学习概括。

 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故事吗?

自己再练一练,遇到生字再读一读。

 2.检查生词的识读。

PPT出示:

揠苗助长 鹬蚌相争 焦急 兴致勃勃 毫不示弱 筋疲力尽 纳闷 喜笑颜开 得意洋洋 用尽力气

 

(1)同桌互读,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2)指名读。

 ①第一行:

两个成语,也是寓言故事的题目。

重点指导读准“揠、鹬、蚌”;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揠”和哪个字的意思相同吗?

(拔),结合故事谁能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鹬、蚌”分别是什么?

看图了解一下。

 (鹬是一种鸟,在水边常吃小鱼,嘴巴尖尖长长的;

河蚌生活在水里,是一种贝类,有的可以产珍珠)

 结合故事谁能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它们在争什么?

 (一个不松壳;

一个不张嘴)

 ②指名读第二、三行(纵向对比读),读准“筋”“闷”的字音。

“纳闷”口语中读作儿化“纳闷儿”。

 ③在文中画出这些词语,结合句子,你能理解是什么意思吗?

读一读,想一想,和同学议一议。

 (学生尝试学习;

在朗读过程中再进一步学习)

 哪几个词语表示心情,你能说说吗?

你有过这种心情吗?

用表示这种心情的语气来读词语,看谁读得形象。

 3.读通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看看谁能读正确、流利。

先读给同位听,请他当小老师检查一下,注意听听他的建议。

 指名读,相机纠正读错的地方,同时学习“宋”“枯”字。

(读准“宋”,“宋国”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国家,“宋”还表示姓氏,谁姓宋?

“枯死”是什么意思?

 4.练习简要概括《揠苗助长》故事内容。

(“得法”)

 一个故事要有起因、经过、结果。

你能根据这三点围绕“揠苗助长”提出三个问题吗?

 (为什么要“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的过程是怎样的;

“揠苗助长”的结果是什么?

 5.默读课文,找找问题的答案,看看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的。

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回答这些问题。

 (学生自学)

 6.交流,提取关键词语。

 (起因——巴望长快,焦急;

经过——一棵一课往上拔;

结果——枯死了)

 谁能对应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三句话来简要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用上这些词语。

练习、训练、引导讲清楚、有条理。

 7.练习简要概括《揠苗助长》的故事内容。

(“用法”)

 

(1)用同样的方法,谁能根据《鹬蚌相争》这个题目提出三个问题?

 

(2)默读课文,找答案,提取关键词。

练习用上关键词,对应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三句话来简要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看谁能讲清楚、有条理。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二、讲述《揠苗助长》,感知寓意,积累语言。

 1.过渡:

我们知道寓言是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到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小故事。

 

(1)这个故事是出自《孟子》,你们知道孟子是谁吗?

 (简要知道他是古代的一位思想家,孔子被尊称为“圣人”,他被尊称为“亚圣”,是山东人)

 这个小故事就是孟子讲述的一个故事。

距离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

故事流传至今,一代一代人读着,讲着,喜欢着。

我们也来读读这个故事,讲讲这个故事,好不好?

 

(2)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能不能读懂故事,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学生自学,有疑问组织小组交流)

 2.要讲好故事,先把课文要读熟,记住了才能讲出来。

三分钟的时间,边读边记。

看谁的记忆力好。

 3.现在请你练习讲述故事,怎样讲才生动,别人才喜欢听呢?

要想一想,练习着讲生动。

 4.抓“焦急”,讲述故事起因。

 

(1)谁愿意试一试来讲第一自然段,大家听一听提出建议。

 (组织听,组织评价)

 

(2)这个农夫的性格有个特点,性子(急)。

你身边有性子急的人吗?

说说性子急的人有哪些特点。

这个故事是怎样来表现一个性子急的人的呢?

 ①这段话中就有一个带有“急”字的词语是什么?

(焦急)“焦急”什么意思?

说说意思相近的词语。

“焦”这个字,本身表示“饭”做得要糊了,都发硬了,我们说饭烧焦了;

“焦”在“焦急”这个词里是烦躁、着急的意思,你看这个人都“急”到什么程度了?

你能想象出他焦急的样子来吗?

 (引导想象:

转来转去,坐立不安,老是念叨等)

 ②他会念叨什么呢?

他为什么焦急呢?

在文中画出写原因的句子。

 (他巴望着自己……一点儿也没有长)

 出示句子,“巴望”什么意思?

“巴”还可以怎样组词?

(尾巴,眼巴巴)“巴”在这里的字义是“盼,期望”,你能读出“眼巴巴”的盼望的意思吗?

读一读。

 “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禾苗究竟长了没有?

为什么他觉得没有长?

(焦急)读出焦急的想法。

 还有哪里写出了他焦急?

 (抓“天天”,想象他天天到田里看的情境)

 5.谁来讲讲这个性子急的人天天焦急的事,想象他的表情,会有什么动作,会说些什么?

大家来讨论一下,可以借助表演来表现这个性子急的人,看看谁讲得生动、有趣,大家爱听。

 (指名讲故事,指导学生生动讲述,适当借助夸张的动作,体会讲故事的乐趣)

 6.抓“急忙”,讲述故事过程。

 他的急性子还体现在第二自然段中,也有一个带有“急”的词语,是哪一个?

(急忙)

 “急忙”什么意思?

有哪些意思相近的词语?

谁来讲一讲这一自然段,我们听听急不急?

 7.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哪里表现他是个急性子的人。

说说。

 (交流,相机引导)

 ①“终于”这个词语说明在想出办法之前还有一个过程。

我们来用这个词语造句,谁能用这个句式来说:

    ,我终于    。

 

 “终于”做成,说明事情一定是不容易的,想象一下,他想办法的过程会是怎样的?

谁能表演一下?

 ②“跑”到田里,可以换成“走”吗?

 (引导理解急切的心理)

 ③“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那么急,会怎样拔?

 (学生会说很快地拔,这是错误理解)

 教师引导:

我认为是轻轻地、慢慢地、小心地一棵一课地拔。

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能从故事里找到什么理由。

 引导:

拔禾苗的目的是什么?

 (长快一些)

 要像大家想的那么快,那么急,那么用劲,会怎样呢?

 (连根拔起,拔掉)

 你看这个农夫,心里特别急,但是手还要特别慢,这个难度很大的,谁能来表演一下。

 ④再读这一句话,这一句话讲了几件事?

 (三件事:

想办法,跑到田里,拔禾苗)

 一句话讲三件事,为什么不用三句话呢?

变成句号和用逗号有什么不同?

 (引导理解,这样用一句话来讲更表现这个人的急,这三件事连起来说明发生得很快)

 ⑤“一直”是什么意思?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

 (理解字义和词义)

 为什么都累成这个样还一直干,不休息呢?

 (体会心急)

 ⑥小结:

仔细读书,体会这个人为什么这样做,从每一句话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一个字——急,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出急来。

 8.谁来讲讲这个性子急的人拔禾苗的事,想象他的表情,会有什么动作,会说些什么?

 9.引读第三自然段,理解“兴致勃勃”。

 

(1)这个人回到家里,他——齐读第三自然段。

 

(2)这个人明明都筋疲力尽了,为什么还有力气“兴致勃勃”呢?

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你来猜一猜。

 (引导联系第一自然段想象禾苗长高了,快丰收了,所以更加高兴)

 (3)谁来讲讲这一自然段?

 10.补白对话,讲述故事结果。

 

(1)故事的结果是什么?

谁来讲?

 

(2)“纳闷”是什么意思?

听了父亲的话,儿子为什么会纳闷呢?

跑到田里一看禾苗枯死了,他会怎样想?

 (3)这时他的父亲也来了,他看到禾苗枯死了,你能用上“纳闷”说说他会说些什么吗?

 (4)谁能演演这对父子,看到禾苗枯死,展开的一番对话?

 (重点引导父亲问儿子,儿子怎样回答的,从而明白农夫的做法哪里不对,傻在哪里)

 假如你也在场,你想对这个农夫说什么?

 中国有句古话,“欲速则不达”,你能结合这个故事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11.这样来讲这个结尾,大家就更喜欢听了。

谁能来表演着讲一讲?

 12.连起来完整地讲述故事,要注意讲述生动、丰富一些。

用上关键的词语来表现这个性子急的傻农夫。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农夫拔苗前后的心理变化,想象农夫当时的心情,从中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再通过讲故事或者表演故事,深化认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否已经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的道理呢?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另一个寓言故事。

1.请为下面的字加上偏旁,成为另外一个字,并给它组词。

寸——(  )(  )

巴——(  )(  )

吴——(  )(  )

2.我会改错别字。

吧望(   )  树庄(   )

从些(   )  蕉急(   )

【参考答案】

1.村庄 领导 琵琶 芭蕉 错误 蜈蚣 2.巴 桩 此 焦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明白“鹬、蚌”傻在哪儿,进而懂得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细读故事,体会人物(角色)的内心想法,生动地、创造性地讲述故事。

 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明白“鹬、蚌”傻在哪儿,进而懂得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

 

(1)表示心情的词语:

巴望、焦急、纳闷、兴致勃勃。

 

(2)表示疲劳的词语:

筋疲力尽。

 集体讲评,改错。

 引导学生从正确、规范两方面去评价。

 2.上节课我们读懂了《揠苗助长》这个小故事,谁来说说这个农夫傻在哪里?

 (学生交流自己对农夫傻在哪里的看法)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之《鹬蚌相争》,看看我们又将从故事中明白什么道理。

鹬蚌相争,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听写词语巩固基础知识;

交流农夫傻在哪里,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和认识。

 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一)历史故事引入。

 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

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

 [设计意图]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

“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

”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1.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

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鹬的嘴巴又尖又长)

 (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

 2.出示蚌的图片。

 

(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

(蚌有坚硬的外壳儿)

 

(2)板书:

蚌。

 [设计意图]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鹬和蚌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鹬和蚌的外形基本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助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揭示课题,猜想质疑。

 1.揭示课题,齐读。

 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

(鹬和蚌相互争吵)

 3.再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

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

它们是怎样争吵的?

结果怎样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题目着手,质疑问难,引起阅读期待。

一、讲述《鹬蚌相争》,感知寓意,积累语言。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能不能读懂故事,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学生自学,有疑问的组织小组交流)

 2.要讲好故事,先把课文读熟,记住了才能讲出来。

三分钟的时间,边读边记,看谁的记忆力好。

 4.抓动作,讲述故事起因。

 

(2)这段话中有几个词写出了鹬蚌的动作,标出来。

边读课文边想象,在头脑中想象这个故事,注意这几个动作。

 (3)谁再来讲讲,注意表现这几个动作。

 (引导学生加上动作表现,重点是“猛地、牢牢地”)

 5.抓对话,讲述故事经过。

 

(1)鹬、蚌谁也不让谁,这叫作——文中有个词——(相持)。

找到读一读。

第二、三段写了鹬蚌相持时的一段对话,我找两个同学分角色来表演。

大家听一听提出建议。

(组织听,组织评价)

 

(2)鹬、蚌的表现是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