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7510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7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docx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

钳工四级理论试题库

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

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零件图中的尺寸标注要求是完整、正确、清晰、合理。

(√)

2.《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通常对小于或等于半圆的圆弧注半径尺寸,对大于半圆的圆弧注直径尺寸。

(√)

3.不论机件的形状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选用的基本视图中都必须要有主视图。

(√)

4.当剖切平面通过零件的对称平面或基本对称的平面,而剖视图又按投影关系配置时,可少略一切标注。

(×)

5.在一般情况下,剖面图只画出零件的断面形状,但当剖切平面通过非圆孔、槽时,这些结构应按剖视画出。

(×)

6.局部放大图标注尺寸时,应按放大图的比例同步放大。

(×)

7.标题栏用来填写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代号、比例及图样的责任者签名等内容。

(√)

8.对于某些零件,可按其在机械加工时所处的位置画出主视图,这样在加工时便于看图。

(√)

9.零件的某个方向可能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准。

一般只有一个是主要基准,其它为次要基准,或称辅助基准。

(√)

10.有时根据零件的功能、加工和测量的需要,在同一方向要增加一些尺寸基准,但同一方向只有一个主要基准。

(√)

11.标注零件尺寸时,只需考虑设计基准,无需考虑加工和测量。

(×)

12.不通螺孔,其深度尺寸必须与螺孔直径连注,不可分开注。

(×)

13.基孔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

14.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

(√)

15.基轴制:

基本偏差为H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制度。

(×)

16.对称度公差为,意思是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之间的允许变动量为。

(×)

17.表面粗糙度可同时标出上、下限参数值,也可只标下限参数值。

(×)

18.零件上的非配合尺寸,如果测得为小数,应圆整为整数标出。

(√)

19.螺纹规定画法中,不管是内螺纹还是外螺纹,其剖视图或断面图上的剖面线都必须画到粗实线。

(√)

20.螺纹标注时,尺寸界线应从大径引出。

(√)

21.单个齿轮的规定画法:

在剖视图中,当剖切平面通过齿轮的轴线时,轮齿一律按不剖处理。

(√)

22.在蜗轮为圆的视图上,啮合区内蜗轮的节圆与蜗杆的节线相切。

(√)

23.在装配图规定画法中,两零件的接触面和配合面只画一条线。

(√)

24.在拆画零件图时,装配图中已标注出的尺寸,这些尺寸不能随意改动,要完全照抄。

(∨)

25.液压缸的功能是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

(√)

26.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

(×)

27.在液压系统中,油马达为动力元件。

(×)

28.在液压系统中,溢流阀为辅助元件。

(×)

29.在液压系统中,辅助元件可有可没有,没有到不可缺少的地位。

(×)

30.要相同功率条件下,液压传动装置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

(√)

31.空气侵入液压系统,不仅会造成运动部件的“爬行”,而且会引起冲击现象。

(√)

32.单位体积的油所具有的重量称为密度。

(×)

33.表示液体粘性大小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粘度。

(√)

34.液体的粘度都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但不随压力变化。

(×)

35.当液压油混有空气时,可压缩性将显着增加,常使液压系统发生噪声,降低系统的传动刚性和工作可靠性。

(√)

36.工作压力较低时,应选用粘度较小的液压油。

(√)

37.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大小决定于负载,并随负载变化而变化。

(√)

38.单位时间内流过某通流截面的液体流速称为流量。

(×)

39.液压泵的输出功率等于泵的输出流量和工作压力的乘积。

(√)

40.刀具材料的硬度应越高越好,不需考虑工艺性。

( × )

41.硬质合金是一种耐磨性、耐热性、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都较高的刀具材料。

( × )

42.硬质合金中含钴量越多,韧性越好。

( √ )

43.钨钛钴类硬质合金主要用于加工塑性材料。

( √ )

44.粗加工、断续切削和承受冲击载荷时,为了保证切削刃的强度,应取较小的前角,甚至负前角。

( √ )

45.加工脆性材料时,刀具前角、后角应适当增大。

( × )

46.在切削加工时,产生振动现象,可以减小主偏角。

( × )

47.刃倾角为负值时,切屑流向待加工表面。

( × )

48.切屑在形成过程中往往塑性和韧性提高,脆性降低,为断屑形成了内在的有利条件。

(x)

49.积屑瘤“冷焊”在前面上容易脱落,会造成切削过程的不稳定。

( √ )

50.形成积屑瘤的条件主要取决于切削温度。

( × )

51.主切削力垂直于基面,与切削速度方向一致。

( √ )

52.在影响切削力的诸因素中,工件材料对切削力的影响较大,其次是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

( × )

53.切削热是由切屑、工件、刀具传出扩散。

( × )

54.切削硬度相当的塑性材料时,产生的热量比切削脆性材料时要多。

( √ )

55.乳化液只起冷却作用。

( × )

56.切削铸铁一般不用切削液。

( √ )

57.刀具因存在细微裂纹而产生的破损和因切削高温而产生的卷刃都是正常磨损现象。

(X)

58.在中等速度切削加工时,热效应使硬质合金刀具产生磨损,其主要形式包括:

相变磨损、扩散磨损和氧化磨损。

( × )

59.刀具在正常磨损阶段,其磨损量与切削时间基本上成正比。

( √ )

60.粗加工磨钝标准是按正常磨损阶段终了时的磨损值来制订的。

( √ )

61.刀具磨损越慢,切削加工时间就越长,也就是刀具寿命越长。

( √ )

62.刀具寿命仅反映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屑用量选择的合理与否。

( × )

63.刀具寿命的确定有两个原则,即经济寿命和最大生产率寿命。

( √ )

64.刃磨成形车刀,必须严格控制前角的大小和原有几何参数,才能保证切削刃形状不产生畸变。

( √ )

65.若沿铰刀切削部分的前面进行刃磨,则校准部分棱边会逐渐变窄,甚至消失。

( √ )

66.磨削过程中同时参加切削的磨粒数极多。

( √ )

67.磨削加工可获得高精度和较细的表面粗糙度。

( √ )

68.砂轮由磨料和结合剂构成。

( × )

69.绿碳化硅砂轮适宜于磨削韧性好的钢材,如高速钢、不锈钢等。

( × )

70.砂轮的粒度是指磨料颗粒的大小。

粒度号越大,表示颗粒尺寸越大。

( × )

71.砂轮的强度、耐冲击性、耐腐蚀性、耐热性主要决定于结合剂的性能。

( √ )

72.磨料的硬度越高表示砂轮的硬度也越高。

( × )

73.原材料等的运输、保管均属于工艺过程。

( × )

7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工序组成。

( √)

75.在机械加工中,一道工序只能有一次安装。

( × )

76.在机械加工中,采用多工位可以减少安装次数,提高生产率。

( √)

77.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工步组成。

( × )

78.在同一工作地长期地重复进行某一工件、某一工序的加工,为大量生产。

(√ )

79.单件生产时,应尽量利用现有的专用设备和工具。

( × )

80.理想尺寸是指零件图上所标注的有关尺寸的平均值。

( √ )

81.加工精度中的形状精度是指基准表面的几何形状精度。

( × )

82.获得机械加工尺寸精度的方法中,调整法常用于中批量以上的生产中。

( √ )

83.机械加工中,插齿是一种成形法齿形加工。

( × )

84.机械加工中,用划针或千分表对工件进行找正,也就是对工件进行定位。

( √ )

85.定位基准是用以确定加工表面与刀具相互关系的基准。

( × )

86.定位基准与定位基准表面是一个概念,只是讲法不同而已。

( × )

87.粗基准只在第一道工序中使用,一般不能重复使用。

(√)

88.在两个不同的工序中,都使用同一个定位基准,即为基准重合原则。

( × )

89.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90.ΣTi为所有增环公差之和,ΣTj为所有减环公差之和,那么,封闭环公差为(ΣTi+ΣTj)。

( √ )

91.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尺寸、形状、位置和表面粗糙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称之为工艺系统。

( × )

92.评定主轴旋转精度的主要指标,是主轴前端的径向圆跳动和轴向窜动。

( √ )

93.在普通车床上车外圆,若床鞍用导轨在垂直平面内和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则加工后工件外圆为腰鼓形。

( × )

94.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称为误差敏感方向。

( √ )

95.若传动链是升速传动,则传动链中各传动元件的转角误差将随着升速传动被扩大。

( √ )

96.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具有较高刚度的工艺系统产生的变形较大。

( × )

97.工件夹紧变形会使被加工工件产生形状误差。

( √ )

98.误差复映指的是机床的几何误差反映到被加工工件上的现象。

( × )

99.工件受热变形产生的加工误差是在工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

( √ )

100.工件在冷校直时产生了弹性变形,所以会产生残余应力。

( × )

101.机床、夹具的磨损比较缓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不明显。

( √ )

102.加工原理误差是在工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

( × )

103.在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中,表面的微观几何性质主要是指表面粗糙度。

( √ )

104.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越耐磨。

( √ )

105.切削加工时,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大。

( × )

106.零件的表面层金属发生冷硬现象后,其强度和硬度都有所增加。

( √ )

107.在机床上使工件始终保持不动并使其在加工过程中占有正确的加工位置的工艺装备称为机床夹具。

( × )

108.夹具按其作用和功能,可由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夹具体等基本部分组成。

( × )

109.在机床夹具中,定位元件是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

( √ )

110.在机床夹具中,对刀或导向元件是用来保证工件与刀具之间的正确位置。

( × )

111.使用机床夹具可改变和扩大原机床的功能。

( √ )

112.在机床夹具中,成组夹具是针对通用夹具和组合夹具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

( × )

113.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在空间的位置完全被确定下来。

( × )

114.只有完全定位的工件,才能保证加工质量。

( × )

115.工件定位,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限制六个自由度。

( √ )

116.工件定位时,若夹具上的定位点不足六个,则肯定不会出现过定位。

( × )

117.欠定位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不允许存在。

( √ )

118.在夹具的具体结构中,工件以支承板元件定位时,可限制工件的三个自由度。

( × )

119.长定位心轴作工件孔定位元件,孔轴的接触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1时,可以消除工件的二个自由度。

( × )

120.工件的定位基准面需经加工,才能采用V形块定位。

( × )

121.长定位套作工件外圆柱面定位元件,孔轴的接触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1时,可以消除工件的四个自由度。

( √ )

122.在车削中,以两顶尖装夹工件,其中移动顶尖限制工件的一个自由度。

( × )

123.工件以一面两孔定位时,一般采用两个圆柱销作为孔的定位。

( × )

124.具有独立的定位作用且能限制工件的自由度的支承,称为辅助支承。

( × )

125.只有采用调整法加工一批工件时,才可能产生定位误差。

( √ )

126.工件以平面定位时,不需考虑基准位移误差。

( √ )

127.工件在夹紧后不能动了,就表示工件定位正确。

( × )

128.为减少工件变形,薄壁工件应尽可能不用径向夹紧的方法,而采用轴向夹紧的方法。

( √ )

129.夹紧力的作用点应与支承件相对,否则工件容易变形和不稳固。

( √ )

130.在斜楔机构中,当斜楔升角小,则产生的夹紧力大。

( √ )

131.自动定心夹紧机构能使工件同时得到定心和夹紧。

( √ )

132.多件联动夹紧是一个作用力,通过一定的机构实现对几个工件同时进行夹紧。

( √)

133.盖板式钻夹具没有夹具体。

( √ )

134.翻转式钻模主要用于加工小型工件分布在不同表面上的小孔。

( √ )

135.快换钻套的削边位置应考虑刀具与钻套内孔壁间摩擦力矩的方向。

( √ )

136.钻模板与夹具体联接方式中,铰链式钻模板在钻孔位置精度高的场合经常采用。

( × )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1.当图样上的尺寸不标注代号或名称时,则尺寸的单位是(B)。

A.微米 B.毫米 C.厘米 D.米

2.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C)为依据。

A.图形大小 B.绘图准确度 C.标注尺寸数值 D.产品大小

3.《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标注半径尺寸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B)。

A.φ B.R C.M D.S

4.《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标注球尺寸时,应在φ或R前加注符号(D)。

A.E B.L C.M D.S

5.在基本视图表达方式中,可以自由配置的视图称为(A)

A.局部视图B.向视图C.后视图D.斜视图

6.当机件仅用一个基本视图就能将其表达清楚时,这个基本视图为(A)。

A.主视图B.俯视图C.左视图D.右视图

7.同一零件在各剖视图中的剖面线(C)应一致。

A.方向B.间隔C.方向和间隔D.方向相反,间隔

8.在识图时,为能准确找到剖视图的剖切位置和投影关系,剖视图一般需要标注。

剖视图的标注有(A)三顶内容。

A.箭头、字母和剖切符号B.箭头、字母和剖面线C.字母、剖切符号和剖面线

D.箭头、剖切符号和剖面线

9.移出断面面的标注规定:

配置在视图中断处的对称移出剖面,可以省略(D)标注。

A.箭头B.字母C.剖切符号D.一切

10.移出断面面的标注规定:

按投影关系配置的移出剖面,可以省略(A)标注。

A.箭头B.字母C.剖切符号D.一切

11.当回转体零件上的平面在图形中不能充分表达时,可用两条相交的(B)表示这些平面。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点划线

12.较长的机件(轴、杆、型材等)沿长度方向的形状(A)时,可断开后缩短绘制。

A.一致或按一定规律变化B.一致或无规律变化C.一致D.按一定规律变化

13.零件图的技术要求是指:

(D)。

A.表面粗糙度B.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C.热处理或表面处理D.都是

14.零件图上的尺寸用于零件的(D)。

A.制造B.检验C.装配D.都是

15.一般应把最能反映零件(A)的方向确定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A.形状结构特征B.长度C.形状简洁D.形状复杂

16.一般应把最能反映零件形状结构特征的方向确定为(A)的投影方向。

A.主视图B.俯视图C.左视图D.右视图

17.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必须做到:

(B)。

A.不重复、不遗漏、正确和合理

B.完整、正确、清晰和合理C.不重复、不遗漏、清晰和合理D.不重复、不遗漏、正确和清晰

18.每一个零件一般应有(A)方向的尺寸基准。

A.三个B.四个C.六个D.八个

19.回转体零件上的直径尺寸,常用选用回转体的(C)几何元素作为尺寸基准。

A.上素线B.下素线C.轴线D.都不是

20.轴承座零件高度方向的主要基准通常选用(A)。

A.底面B.轴承孔轴线C.上平面D.都不是

21.零件尺寸不要注成封闭的尺寸链。

以下(A)是选择开囗环的依据。

A.精度要求不高的B.简洁C.美观D.对称

22.当同一方向出现多个基准时,必须在(A)之间直接标出联系尺寸。

A.主要基准与辅助基准B.主要基准与主要基准C.辅助基准与辅助基准D.基准与基准

23.孔的标注:

3-M6,表示(B)。

A.三个公称直径为6的光孔

B.三个公称直径为6的螺孔C.六个公称直径为3的光孔D.六个公称直径为3的螺孔

24.退刀槽尺寸标注:

2×1,表示(B)。

A.槽宽1,槽深2B.槽宽2,槽深1C.槽宽1,槽深1D.槽宽2,槽深2

25.零件的(C)表面都应该有粗糙度要求,并且应在图样上用代(符)号标注出来。

A.重要B.基准C.每一个D.外

26.孔φ25上偏差+,下偏差0与轴φ25上偏差,下偏差相配合时,其最大间隙是(D)。

A.B.0.033C.

27.公差带的位置由(D)决定。

A.上偏差B.下偏差C.标准公差D.基本偏差

28.标准公差代号:

IT,共(B)个等级。

A.15B.20C.25D.30

29.间隙配合,(A)。

A.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上B.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下C.孔的公差带完全与轴的公差带分离D.孔的公差带完全与轴的公差带交叠

30.基孔制:

基本偏差为(D)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制度。

A.EB.FC.GD.H

31.形位公差中,平行度属于(B)。

A.形状公差B.位置公差C.形状或位置公差D.既是形状又是位置公差

32.同要素的圆度公差比尺寸公差(A)。

A.小B.大C.相等D.都可以

33.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值单位是(C)。

A.mmC.μmD.nm

34.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系列值数值从小到大以公倍数(C)排列。

A.1/2B.1/3C.2D.3

35.测绘零件时,不能用来测量直径尺寸工具的是(D)。

A.游标卡尺B.内外径千分尺C.内外卡钳D.量角器

36.测绘零件时,不能用来测量直径尺寸工具的是(D)。

A.游标卡尺B.内外径千分尺C.内外卡钳D.杠杆百分表

37.螺纹规定画法中,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上,表示牙底的细实线圆只画约(C)圈。

A.1/4B.2/4C.3/4D.4/4

38.螺纹规定画法中,牙底用(B)表示外螺纹的小径线和内螺纹的大径线。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点划线

39.下列螺纹参数中,(C)在标注时,允许不标注。

A.细牙螺纹的螺距B.双线螺纹的导程C.右旋螺纹D.旋合长度短

40.下列螺纹参数中,(A)在标注时,允许不标注。

A.粗牙螺纹的螺距B.双线螺纹的导程C.左旋螺纹D.旋合长度短

41.单个齿轮的规定画法:

轮齿部分的分度圆和分度线用(D)绘制。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细点划线

42.单个齿轮的规定画法:

在剖视图中,当剖切平面通过齿轮的轴线时,齿根线用(A)绘制。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细点划线

43.在平行于齿轮轴线的剖视图中,啮合区内主动轮的轮齿用粗实线绘制,从动轮的轮齿用(C)绘制,也可省略不画。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细点划线

44.直齿圆柱齿轮啮合的规定画法:

在垂直于齿轮轴线的视图中,啮合区内的两齿顶圆画法之一用(A)全部画出。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细点划线

45.夹具装配图中,当需要表达夹具中所夹持工件的位置情况时,可用(D)画出所夹持工件的外形轮廓。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双点划线

46.装配图中,若按纵向剖切,且剖切平面通过其对称平面或轴线时,则(A)零件按剖绘制,其余零件按不剖绘制。

A.齿轮B.轴C.键D.销

47.在拆画零件图时,齿轮轮齿部分的(A)尺寸,应根据所给的模数、齿数及有关公式来计算。

A.分度圆B.齿宽C.与轴配合的孔径D.内孔键槽

48.在拆画零件图时,齿轮(D)尺寸,应根据与其相结合的标准件尺寸来确定。

A.分度圆B.齿宽C.轮幅D.内孔键槽

49.(B)的功能是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

A.液压缸B.液压泵C.换向阀D.节流阀

50.液压传动是靠密封容器内的液体(C),来进行能量转换、传递与控制的一种传动方式。

A.流量B.流速C.压力能D.流向

51.(B)的作用是为液压系统提供液压能。

A.液压缸B.液压泵C.换向阀D.节流阀

52.液压泵的作用是为(C)系统提供压力能。

A.机械B.电气C.液压D.变速

53.(A)的作用是为工作部件提供机械能。

A.液压缸B.液压泵C.换向阀D.节流阀

54.液压缸的作用是为(B)提供机械能。

A.液压泵B.工作部件C.换向阀D.节流阀

55.在液压系统中,下列(D)是控制调节元件。

A.液压缸B.液压泵C.压力表D.节流阀

56.控制调节元件是控制液压系统中液压油的压力、流量和(A),以保证执行元件完成预期的工作运动。

A.方向B.质量C.温度D.粘度

57.在液压系统中,下列(C)是辅助元件。

A.液压缸B.液压泵C.压力表D.节流阀

58.关于液压系统中的辅助元件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输油B.测量压力C.测量流量D.驱动工作部件

59.关于液压系统的优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能快速启动、制动和换向B.液压元件能自行润滑C.工作过程中能量损失小D.易实现过载保护

60.关于液压系统的优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易获得很大的力或力矩B.能方便地实现无节调速C.能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调速D.易保证严格的传动比

61.关于液压系统的缺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传动效率较低B.调速范围小C.能量损失较大D.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条件下工作

62.关于液压系统的缺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不宜作远距离传动B.能量损失较大C.不能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调速D.不易保证严格的传动比

63.单位体积的油所具有的(A)称为密度。

A.质量B.重量C.能量D.流量

64.液压油的密度,用(C)表示。

A.γB.ξC.ρD.g

65.表示液体粘性大小程度的物理量称为(C)。

A.相对粘度B.运动粘度C.粘度D.动力粘度

66.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该液体在同一温度下(B)的比值。

A.重度B.密度C.粘度D.梯度

67.液体的粘度随着压力的降低而(B)。

A.加大B.降低C.不变D.微变

68.液体的粘度随着压力的增大而(A)。

A.加大B.降低C.不变D.微变

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