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7529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ocx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ocx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

 

题目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

 

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民越来越依赖于经济信息,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提供了直接依据社会经济信息的用户。

然而近几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扰乱了国民经济管理秩序,市场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

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概念进行阐述,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情况和不利影响,并且对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逐步了解到改善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性,从而寻找出改善的对策,不断加强会计监督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改善企业会计制度,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促进我国的企业和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第一部分写了什么,第二部分写了什么简要叙述出来。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讨论现实重新考虑

 

前言

当正在创建诚信、和谐社会的今天,会计信息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企业预测、决策的重要依据,正在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而会计信息失真却成为一种顽症,在不断蔓延,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世界第七大公司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身居世界500强公司之列的美国世通公司、施乐公司、波音公司等财务舞弊丑闻,以及中国的上市公司琼民源、ST黎明直到银广夏,每一件会计造假案件,都给投资者带来巨额的财富损失,极大地打击了各方的信心[1]。

近年来,我国会计秩序出现紊乱的现象,最典型的问题就是会计信息失真。

从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看,会计信息失真,会掩盖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隐患,从而影响利益的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会计信息失真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从微观经济方面看,会计信息失真,会使企业业主以及投资者无法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潜在的危机。

1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探讨

1.1会计信息及会计信息失真的简述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也一直是企业的“致命伤”,它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

分析会计信息失真,首先就必须清晰定义会计信息及会计信息失真。

不同学者对于会计信息有着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说法[2]:

会计信息是关于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映,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会计主体的主要途径,是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或行动时所必需的。

第二种说法:

所谓会计信息,即会计所提供的所有数据和文字资料。

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营决策是否合理有效。

第三种说法: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就是以会计为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中运用到的数据、资料、理论和方法,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参考,同时反映经济活动状况的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指会计信息未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3]。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有:

数据不实,事项不真,编造假证假账假表,虚盈实亏,虚亏实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

对管理者而言,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如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帮助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评估和预测未来的资金流动。

而会计信息失真会使管理者不能了解本单位的真实情况,继而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就会导致经营失败和财务危机,造成单位难以承受的重大经济损失。

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这已是不争之实。

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料,既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更是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与单位内部管理当局评价财务状况、防范和化解风险、做出投资决策、改善经营管理的重依据。

客观、真实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要求。

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会计信息失真关系企业的切身利益,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值得我们学习及探讨。

1.2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及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频繁出现,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4]:

一是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二是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是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四是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五是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六是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七是编造虚列利润或者隐瞒利润;八是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其他行为。

例如:

财政部对159户企业1999年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抽查。

抽查结果显示,利润总额不实的有157户,共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利润总额失真度33.4%。

这次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共抽查了外贸(粮油食品进出口、化工进出口)、电信、汽车、机械等行业的159户企业和为这些企业出具审计报告的117家会计师事物所。

在被抽查的159户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资产失真度0.95[5];所有者权益失真度1.82%。

又如,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8月3日对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立案调查,已查明,该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

再如哈药集团为了虚减利润、打压股价,采用预提工资的办法,大幅度的调减利润,掩盖公司的真实利润。

到2001年中期,预提的应付工资总额已达到7.03亿元,而2001年上半年,该公司支付给员工的薪金不过1.21亿元,平均每个月2000万元。

这样,公司的“预提工资”可以支付未来35个月的员工工资,接近3年[6]。

由上可见,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有故意行为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通过做假帐(原始凭证作假、记账凭证作假、会计账簿作假和会计报表及表外信息作假)的手段,人为地歪曲事实,向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所以投资者应该擦亮眼睛,小心掉入陷阱;同时还有非故意行为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而发生的会计差错,如运用会计制度、会计法规和会计方法不当,而产生的会计事项处理错误,编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错误,计算错误,记账错误,编制会计报表错误等。

通过对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会计信息失真会对社会和企业都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导致决策失误,带来严重经济后果。

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的管理者将不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到企业具体的财务情况,在做决策时就会有误差,轻则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严重影响到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经营,甚至倒闭。

第二,影响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使投资者不能清楚知道所投资企业的具体状况,造成投资风险,容易使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第三,导致社会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会计信息的失真是经营者为了谋取更多利益而采取的手段,这对经济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容易误导投资者,形成经济秩序的混乱。

第四,导致国有资产和税收的外流。

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会影响到税收的计算,很多企业为了逃避税收将自身的资产等进行修改,并且在日常的账目中做假账,偷税漏税,导致大量的资产外流,影响到我国整个经济市场的发展。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日益严重,企业造假现象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从美国的安然、世通到我国的琼民源、银广夏、麦科特等一系列会计造假案件,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沉重打击了广大公众的投资信心,而且也殃及了业界与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

1.3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分析

表面看来,多数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都具有主观故意性,但如果不搞清楚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动因,就很难正确评价虚假会计信息的性质,无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3.1会计凭证方面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凭证的真实性。

但是,现在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却很难保证,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为了掩盖不法的经济内容,编造篡改原始凭证,从而形成表面上合法的经济内容;另一种情况是虚构经济内容,凭假发票报销。

由于会计人员无法一一验证凭证的真实性,只凭经验来审核,所以难免出错。

1.3.2会计原则方面

我们从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基础上看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建立在稳健性原则基础上的,它有利于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维护企业盈利能力。

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质量性都要求会计信息符合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采取稳健性原则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很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偏离实际,也常常会使企业会计报表的信息偏于保守。

重要性原则允许企业对不重要项目可以例外处理或灵活处理,但对于项目重要与否,无论从质的方面或量的方面都未能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这样,如果企业将重要的项目按不重要的项目处理,就势必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公允表达,使其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偏离企业的实际情况。

1.3.3会计工作的技术方面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必然要对其信息加工的对象和范围采取必要的限制,并建立一系列原则以规范加工过程。

这样做能使会计工作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实质。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准则只能对企业的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样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就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

1.3.4其他方面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除了以上三个方面,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两项,一是法制因素,目前对会计信息做出明确要求的法律有《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和《证券法》等[7]。

但现行的法律法规缺少对原始凭证的质量规范,使得对会计信息产生的依据缺少法律约束;缺乏对会计信息具体认定及处理的法律规定,对法律责任如何分担、如何处罚等,在法律上都非常模糊。

而且《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一些重要内容缺乏规范,我国《会计法》中,对会计核算的规定只有15条,不足全部内容的1/3,并且缺少对核算一般原则的规定和对确认和计量体系的规定[8]。

所以虽然有如此众多的法律法规从不同方面对会计信息进行了规范,但仍难确保会计信息不失真;二是利益驱动的因素,企业经营者为了保护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不致减少或丧失,自然会将目标转向篡改衡量其经营业绩的财务会计资料上。

他们通过做假账,来达到改变利润分配方式和比例的目的。

对企业的财务监督,表面上有财政、税务、审计、工商等行政执法机关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监督力量,实际上是各自为政,在检查中执法不严格,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又总是顾及人情关系,避重就轻或视而不见。

企业内部的监督力度也不够,有些企业内审机构与财会机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实施不了真正的监督。

2案例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的例子数不胜数,为了能够进一步说明会计信息失真,以下用银广夏事件来举证分析。

银广夏的所为,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造假工程”。

从1998年10月起,银广夏称已经从德方客户手中拿到5000万马克的供货协议,2000年的对德出口额为1.8亿马克,“利润”达4.7亿元人民币,并已与德方客户签订连续3年、总额达60亿元的订货合同。

为了证明这种超常规的暴利是“千真万确”的,银广夏不仅有财务报表,还有实实在在的物质投入。

为生产那种能够出口获得巨额利润的“萃取产品”,公司出资2.8亿元,在安徽芜湖建成“萃取产品”生产线,据陈这种勇于出口产品能获得巨额利润。

在投产试车的典礼上,记者云集,热闹非凡。

银广夏还放出口风,称更大规模的生产线尚在中报过程中,投资将高达5亿元。

但这种“利润神化”全系子虚乌有的编造,1.8亿马克事实上仅为3万美元;其签下60亿合同的德国买家据称为一家百年老店,但事实上是注册资金仅5万马克的小型贸易公司;其据称出口创汇的“超临界萃取产品”,在产量产品和价格上均被专家证实不具可能性[9]。

其实,银广夏编“故事”的手法并不高明,主要是利用不为人熟知的尖端科技对投资者进行欺骗,再加上利用做假账谋取巨额利益。

民众对于这种高科技的迷信和追捧给了银广夏造假的空间。

由于其过分的宣传和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大量的投资者涌入,当事情暴露时,投资者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这起造假事件,也充分体现出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投资者以及经济市场存在着很不利的影响。

首先其使投资者盲目投资,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

由于银广夏的恶意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使投资者决策失误,造成损失。

其次,其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流出。

由于交易资金方面都是做假账,使国内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资金都逐步转移到企业个人手中。

第三,导致企业无法长久立足。

会计信息长期失真,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混乱,银广夏企业只是空壳公司,更无法长久立足。

第四,影响到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

由于会计信息失真,制造假账就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逃过没有相应知识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肩负的责任就是反映被审查对象会计报表及相关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

在会计事务所实习了3个月,我从中获得了重要的信息及数据,从事务所2010年至今的审计底稿中,可以看到几乎大部分的企业的帐目都是需要做调整的,换句话说,他们做的账都不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反应的会计信息也是片面,甚至是虚假的。

的确,如今的公司普遍存在着隐瞒会计信息的行为,只是手段不同,对于事务所来说,查出事实的真相,反映正确的会计信息,是必然的工作。

与此同时,我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出不同群体(如注册会计师、企业会计人员、经济类大学生、企业经理、管理经济类的政府部门人员以及由投资欲望的群众)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态度。

(见图1)

 

 

图1会计信息失真调查

由上图可以得出,认为当前会计信息失真普遍存在,同意的占41%,否定的占32%,不确定的占22%,其他占5%。

换句话说,大部分的人群还是认为当今的市场经济严重存在着信息失者的现象。

其实,在事务所实习的日子里,我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体会也是非常深刻的,例如,在对某某公司的报表、总账、日记账等账簿进行审计核对时,常常会出现报表数与总账、日记账不相等,通过抽查凭证发现问题后,再询问该公司的会计部门,他们的说法是笔误或是数目误差小,可以忽略。

报表是反映一间公司财务状况的真实依据,然而却有的会计人员不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导致会计信息的错误甚至失真。

所以,会计信息失真不断在这个经济社会中蔓延,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开始重视它的危害性及严重性。

3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3.1会计监督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从会计学的观点来看,会计监督是指通过会计工作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其监督的主体是会计人员,客体则是本单位的经济活动。

会计监督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0]:

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

内部监督主要涉及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社会监督力量包括注册会计师、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媒体等;政府监管是最有力的会计监管力量,目前我国的政府监管,一方面是该监管的政府监管不到位,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不该监管的政府介入太多。

监督的乏力,监管手段缺乏的现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

因此改革我国会计监管体制是当务之急的举措。

为了建立完善而健全的会计体系,首先要使会计监督机制健全,加强国家政府主管部门与社会对会计工作监管。

其次加强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

必须修订和完善有关法规制度,加强法规约束,加大违法必究的力度。

《会计法》的“法律责任”中虽然也规定了会计人员违反本法要追究后果,但主要从经济和行政的处罚方面来规定,惩罚的力度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在我国有关法律中,应增加对会计信息故意性违法失真行为的惩治条款[11]。

对知法犯法、顶风做假的人,无论是会计人员还是单位负责人,都应追究法律责任,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不少会计造假都是由他们指使造成的。

第三,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有效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各个岗位的工作都有配套的质量管理标准和基本要求,加强内部牵制,减少企业弄虚作假和舞弊的机会。

第四,健全会计监督评价体系,则必须建立会计人员执业资格试、聘任、业绩能力考核等相关管理制度。

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但由于体制问题,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2会计制度的改善

会计制度和方法存在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12]。

会计信息是政府行为的反映。

会计信息的生产依赖于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

我们目前使用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无法核算新经济环境下的预算资金活动的真实情况。

比如:

我们目前使用的收付实现制,当收入实现和收到款项的时间不在同一期间时,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收入不能代表当期政府行为的真实结果;当支出发生与支付不在同一期间时,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支出也不能正确反映当期政府行为活动的真实情况。

因此,收付实现制不能体现出政府已经发生的未来负债,不能反映现行政策对未来年度的负债情况,不能正确计算政府行为的成本耗费,所计算的损益也不能公正客观的表达政府行为。

其次会计制度不统一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除上市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和一些新办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外,大部分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由于没有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虽然企业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却因制度的规定不能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从而造成企业的账面资产与其实际情况产生重大背离,造成会计信息严重不实。

为了能够改善企业的会计制度,首先要对企业目前实施的会计制度进行有效评估,看企业是否按照自身的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并且找出目前实施的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加以改善。

其次,加强内部监督制度的建立,有效促进会计制度的正确实施,防止企业为谋取利益不执行应有的会计制度。

第三,增加内部奖罚制度,促进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规范其行为,完善会计制度的实施。

第四,权责分配明确[13],形成有效的内部相互管控机制。

如支出和收纳由不同的会计人员进行管理,降低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可能性,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3.3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的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会计人员道德成为社会舆论热点。

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大大削弱了会计工作为经济管理服务的功能,而且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国家税收流失,助长了虚假浮夸之风和腐败现象,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国经济正常发展。

会计人员做假账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14]:

一是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

二是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三是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

有的会计人员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

就目前情况看,我国会计人员的地位还未真正提高,作用仍未有效发挥,会计人员素质低、技能层次不高。

为了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减少投资者的损失,维护市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成为必要措施。

为此会计人员一是要进一步提高业务素养。

企业定期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内部培训和提供外部学习交流机会,促使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是政府部门和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从业道德方面进行教育和正面宣传,促使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是企业形成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增强规则意识。

形成内部评估机制,对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评定,奖励优秀人员,处罚违规人员,并且树立诚信观念,以高度的危机感和历史责任感,自觉地把诚信原则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向国际惯例靠拢,这样才能承托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正像潘序伦先生指出的那样,“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15]。

我们应提高会计诚信,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净化社会环境。

结论

会计信息失真目前已经是国内外市场经济经营中比较难杜绝的现象,对此的治理也是比较困难,需要我们从源头进行一步步的控制。

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和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用银广夏事件为例充分显示了会计信息失真对投资者、企业以及整个经济市场的不良影响,也更加肯定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要依靠完善的制度法规健全的监督体制,还需要提高有关人员专业素质,彻底消灭虚假会计信息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杜绝会计造假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开田.会计行为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许道德.博弈论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应用[J].财会文摘卡,2002,

(1)

[4]陈斌.会计信息失真探讨[J].财会研究,2009,

(2)

[5]陈浪南,陈景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分析研究[J].世界经济,2002

[6]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4)

[7]玉林.现代会计哲学[J].会计研究,2004,(4)

[8]丽萍.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

(1).

[9]陈虎,韩玉启.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防治[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3)

[10]杨基炫.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行业诚信道德[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10)

[11]冯淑萍.诚信建设贵在从我做起[J].财会月刊,2002,(7)

[12]贾静.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岱宗学刊,2005,(6)

[13]韩宝华.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探析[J].财会月刊,2005,(8)

[14]王家华.略探会计造假的扼制举措[J].财会月刊,2002,(10)

[15]章亚芳.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治理对策.市场论坛,200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