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道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8059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7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道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红楼道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红楼道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红楼道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红楼道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红楼道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红楼道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红楼道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红楼道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红楼道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红楼道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红楼道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红楼道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红楼道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红楼道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楼道具.docx

《红楼道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道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楼道具.docx

红楼道具

红楼道具-------室内摆设之秋爽斋篇(上)

2009-02-2317:

13

归入正题,摆设这个系列我原本打算最多两篇写完的,结果刚写了一个探春的房间就刹不住了,还是慢慢来吧.话说在原著的四十回,贾母带着刘老老逛大观园,连逛了三个小姐的卧房,分别是黛玉的-----“上好的书房”;宝钗的-----“雪洞一般”;还有就是探春的--------不客气的下个定义,那就是一个超级豪华的历史收藏博物馆.先来看下原文:

    凤姐儿等来至探春房中,只见他娘儿们正说笑。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

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锤子要击,丫鬟们忙拦住他。

他又要佛手吃,探春拣了一个与他说:

“顽罢,吃不得的。

”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板儿又跑过来看,说:

“这是蝈蝈,这是蚂蚱。

”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

“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

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

”打的板儿哭起来,众人忙劝解方罢。

       大家先注意品味我用红笔标出的字眼至少五秒钟,然后下面我们就一一来说一下吧.

1.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说一下花梨木,这可是上好的家具原料.《博物要览》记载:

“花梨产交(即交趾,今越南)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木。

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制作桌、椅、器具、文房诸器。

”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载:

“花梨木有两种,一为花榈木,乔木,产于中国南方各地;一为海南檀,落叶乔木,产于南海诸地。

二者均可制作高级家具。

”书中还指出,海南檀木质比花榈木更坚细,可为雕刻。

明《格股要论》说:

“花梨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

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儿色淡者低。

广人多以做茶酒盏。

”黄檀属的降香黄檀(即黄花梨)仅产于中国海南岛,即侯款昭《广州植物志》所介绍的“海南檀”。

《广州志》云:

“花榈色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和‘花狸’。

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

”《琼州志》云:

“花梨木产崖州、昌化、陵水。

”按《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所说:

“花梨为山梨木之总称,凡非皆本之梨木,其木质均极坚硬而色红,惟丝纹极粗。

    我国自唐代就已用花梨木制作器物。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就有“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的记载。

海南檀又称海南荒滩,或降香黄檀,为海南岛特产,森林植物,喜生于山谷阴湿之地。

木材颇佳,边材色淡,质略疏松,心材红褐色,坚硬。

纹理精致美丽,适于雕刻和做家具之用。

花梨木的这些特点,在制作器物时多被匠师们加以利用和发挥,一般采用通体光素,不加雕饰,从而突出了木质本身纹理的自然美,给人以文静、柔和的感觉。

      下面是我找到的一张真正的花梨木大案,可惜没有镶大理石.

2.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

        必须说明一点就是这个斗大的汝窑花囊在这一集并没有出场,直到到了抄检大观园,我才觅到了它的芳踪.如上图.在凤姐身后。

        我国宋时,瓷器烧制行当尤其繁盛,尤其汝窑独居众瓷之首,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

釉中掺玛瑙末,其色有天青、豆青、虾青,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最为名贵,有“雨过天晴无去处”之称,釉汁淳厚,犹如堆脂滴泪,视如碧玉,叩声如磬,汁中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

探春房间里的一切都是贵气十足的,一个插花用的花囊,竟然是汝窑的,出手的确非同小可.而且她的审美观点还不错,汝窑瓷器一般青、蓝两色居多,配上那“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同是冷色系,又是插了秋天的花,正合了她的居处"秋爽斋"的名目.

找了两张汝窑图,第一个,是个水洗.

第二个,桃形小碟子.------真是喜欢它们的色彩,也太美了.正宗的雨过天青色,清爽亮丽.

      3.还要说说花囊,其实这种瓷器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不常见到的,瓷都景德镇制花囊始于雍正,器有大小,平面盘口,收颈,扁腹,圈足,其形于明代花插相似。

不同之处就在于花插是开口的,而花囊则是闭口的一个整体,只在瓶顶面上开孔以利花朵插入------顶面有三孔或多孔,一般也不会太多,因为瓷器本身的收藏价值已经很高,有时候实用性反而被搁置其次了.探春不仅有一个“斗大”的,还是“汝窑”的,还要将花插得“满满的”,那份华贵是很让人眩目的,为什么这样做呢?

先卖个关子.

4.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前文提到了花梨木大案上摆着众多的宝砚和法帖,现在出场的这两样就很可以帮我们了解探春的爱好了,那就是:

书法.---------而且这的确是个相当勤奋的姑娘,贾府四艳,分别对应琴棋书画,可是我们也都看到了,元春的琴技,等于只字未提;迎春的棋艺,有时未必如探春;四姑娘画画,更是满心的不情愿,单是绘画常识就差了宝钗太多.这三春的技艺、态度与探春的对待书法比照一下的话,不论探丫头到底字体如何(应该不会差,宝玉的字很好,她和宝钗曾经组织过姐妹们帮宝玉瞒天过海的集体写字作弊.---那一回里的她和宝钗实在是太可爱了。

见七十回),她的这股子热切的劲就让人刮目相看的.两个丫头,也是一个叫侍书,一个叫翠墨-----多好的名字,旧时青翠之色名与黑通用,翠墨者,漆黑之墨也,偏偏又透出一股春日的绿意,实在是诗情盎然.

       来看那幅《烟雨图》和旁边的对联.实在是特写镜头少,也只好委屈大家看局部效果了。

       介绍一下:

米襄阳即米芾(1051一一1107),北宋时书画名家。

徽宗时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又曾在襄阳居住,又称米襄阳,后人因其举止“癫狂”,又称米巅。

其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

以擅长画烟云著称,其传世作品有《云山烟雨图》、《溪山烟雨图》、《江南雨图轴》等等。

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下图就是相传为其所做的《春山瑞松图》

       烟雨是我国水墨画的常见题材,历代都有许多出色的代表画家。

下图是近代画家钱殷之先生的<烟雨图>,钱殷之,名锺湖,以字行,江苏无锡人。

一生从事教育。

喜书画,尤工指画。

30年代与陈旧郁、钱松岩、胡振、诸健秋、贺天健等创办无锡美专。

       5.图边的两副对联,: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书中称颜鲁公墨迹,颜鲁公即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

但是因为该联目前未见于颜氏墨迹,故姑且为曹雪芹拟作。

但是,对于唐代有没有对联一事,许多红学专家持否定的态度。

有的专家认为:

“《红楼梦》里提到探春屋里挂着颜真卿所书‘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一联,于是红学家就来考证,说颜的时代(709-789)还没有悬挂对联这种风习,可见颜书‘真迹’之实为赝鼎等等。

”红学家们所考证用以否定唐代无对联的主要证据是什么呢?

他们的主要根据是:

“据宋·张唐英撰《蜀梼杌》所载,五代后蜀主孟昶于归宋前之岁余日,题桃符版于寝门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为后世楹联之始。

直至明代后期,文人士大夫书写对联之风始盛,而尤以清代为最。

”“楹联盛于明清,北宋时极罕见。

”但宋人的考证早已过时,因而不足为据。

许多楹联家在对楹联的起源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后认为:

对联句式、句法的存在决非始于殷周;首联的出现决非始于后蜀;对联之兴起和运用决非始于宋元。

现略选几条唐代对联为证:

如唐太宗题书藏晋祠联语是: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又如:

福建《福宁府志》(乾隆版)载,唐朝进士林嵩,曾在福鼎的滨海渔村——礼岙结草堂苦读经书。

《福鼎县志》(嘉庆版)载:

林嵩未第时,在草堂悬联抒志咏怀,联曰:

“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颠。

”福建《霞浦县志》载云,唐·陈蓬,号白水仙,家于后崎,曾题所居两联,云:

“‘竹篱疏见浦;茅屋漏通屋。

’‘石头磊落高低结;竹户玲珑左右开。

’”联语表达了一介寒儒的清苦自甘之意。

福鼎、霞浦,僻处海隅,文化比较落后,乃有悬联于堂的风习,足见唐时对联运用之广。

石中才、石中元在《日本友人与中国楹联》一文中也说,中国楹联于唐代就传入了日本,“随着鉴真高僧的东渡,以后日本的不少寺庙贴有楹联。

”可见否定唐时有悬联风习是不对的。

曹雪芹为探春设计这样的一副对联,也不一定就说明了作者的本义是假托,反而可以看做是唐代楹联的一个文学例证,当然,最重要先不要认为那对联真的就是颜真卿所做.

6.案上设着大鼎.

       原文也没有交代是多么大的一个鼎,想来那探春“素喜阔郎”,一切陈设以大为主,这个鼎自然也小不到哪里去,电视镜头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白玉制的香顶,与她的白玉比目罄倒是可以配成一套.

    下面是我找到的两个白玉四足双耳貔貅卧鼎,都是燃香的工具,与剧中的那一鼎也非常相似,可以做个参考.

7.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下图就是悬着的白玉比目罄了,探春是个很会讨好意头的女孩子,懂得享受生活,中国过去室内摆设中也常悬罄,取其谐音“吉庆”之义,比目是一种鱼,这个文化中常做“恩爱夫妻”的象征,元稹有诗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曹雪芹给她设计一个这样的摆设,也是为后文探春“得贵婿”在张本了.

这是传统的白玉罄了.也是传自清代.

   这是一个茶色水晶的比目佩,不是白玉,可是我看了又看,觉得和我想象中的比目罄也差不多,就帖上来让大家看了.

这是故宫藏品了----翡翠太平有香罄.

    8.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锤子要击,丫鬟们忙拦住他.----拦住了才好,这可是三丫头的好姻缘象征呢,板儿你自有自己的另一半,当然不能随意乱敲.那他的另一半何在?

往下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