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8218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三学案上册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

2阅读课本p3第1---3段,分析:

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有什么异同?

(提示:

不同点从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所含的化学成分来比较)

4.用图画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探讨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阅读教材P4资料分析“血浆的化学组成”并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

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

4.HCO3-、HPO42-可能起什么作用?

5.任选其中一种成分,分析他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课堂归纳:

1血浆的成分主要有:

等,组织液、淋巴与血浆最主要的差别是;

2概括的说,细胞外液本质上是。

【探讨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阅读p5,完成下面问题

1、渗透压

(1)定义:

溶液渗透压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与渗透压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和。

2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_,PH为____________。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

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3)体温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左右。

【探讨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结合初中学习过的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知识,讨论:

1维持渗透压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经过哪些途径进入内环境?

2参与维持PH的HCO3-是怎样形成的?

3细胞外液的温度能够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试推测哪些系统器官和系统参与?

三、要点提示

1.内环境各组成之间的关系及成分

2、组织水肿的成因分析

―→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

                   ↓

                 组织水肿

                   ↑

→组织液溶质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四、巩固与拓展

✧基础题

()1.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唾液

()2.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3.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A.Fe2+B.K+C.Na+D.Ca2+

()4.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体积,而与溶质微粒数目关系不大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C.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5.下列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呼吸酶和纤维素。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6.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B.淋巴,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7.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

1消化系统 ②呼吸系统 ③神经系统 ④泌尿系统 ⑤循环系统

⑥运动系统 ⑦生殖系统 ⑧内分泌系统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⑤ D.③⑥⑦⑧

()8.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大量增加而pH基本不变。

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

C.H2CO3分解成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9.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10.下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请回答:

(1)正确填出①~⑤所示结构或内部液体的名称:

①为,其内液体称为细胞内液;

②若表示毛细血管,其内液体称为;

③若表示人体细胞的组织间隙,其内液体称为;

④若表示毛细淋巴管,其内液体称为。

(2)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不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其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②内液体中有HCO3-、HPO42-等离子,它们对于维持____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4)此图也表示了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的相互关系,各细胞直接从内环境中获取,并直接向内环境中排出。

✧拓展题

()1.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2.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

A.A、B、C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A、B、C依次为血浆、淋巴、组织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血浆

D.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3.在安静状态下,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的O2和CO2浓度关系分别为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4.下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红细胞,③是血浆,④是细胞内液,⑤是组织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

B.葡萄糖由3经1和由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

()5.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

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6.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

血浆________、组织液________、细胞内液________。

(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从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__________。

经过B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常人体内的B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1、通过调查家庭成员一日内的体温变化,体验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2、联系生活实际如空调病等,体会稳态失调对健康的影响

3、阅读教材填写预习案并提出相应问题,课堂探讨

1.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_状态称为________。

这种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的调节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内环境稳态意义

意义: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正常代谢;

3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探讨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做课本第7页的调查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不同家庭成员的体温完全一致吗?

这说明了什么?

(2)和其他同学交流调查结果,比较班级中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将体温变化情况与当地实际气温日变化大致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

(4)结论:

正常情况下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人,体温不同;

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同学体

温也________;

即使同一人在一天内的体温也是________,但一般不会超过1度;

尽管外界气温变化大,但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________。

2.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

为什么?

【探讨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阅读课本第9页的内容,然后回答思考与讨论

1、你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吗?

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受。

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呢的措施?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

这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3、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疼、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

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1)稳态不

是绝对稳定而是相对稳定。

(2)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________和________保持动态的稳定。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

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探讨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阅读课本p9填写)

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作用;

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____的重要保障;

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_______。

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___。

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

【探讨四】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原理]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

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目的要求]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NaH2PO4等的溶液,在加入酸或碱后,能使PH的变化减弱)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

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用水5:

1稀释的鸡蛋清、黄瓜匀浆),PH=7的磷酸缓冲液,0.1mol/LHCl(盛于滴瓶中)、0.1mol/LNaOH(盛于滴瓶中)、4副防护手套、50ml烧杯1个、50ml量筒1个,彩色铅笔、PH计或万能PH试纸、镊子、自来水。

二、方法步骤和记录

1、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2、用PH计成PH试纸测试,并作记录

3、一次加一滴0.1mol/LHCl,然后,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

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4、,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水。

测定并记录起始PH,再如步骤3,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的NaOH,测定并记录PH。

5、充分冲洗烧杯,用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步骤4,记录结果

6、充分冲洗烧杯,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4记录结果。

三、现象观察

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记录表

加入0.1mol/LHCl

加入0.1mol/L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缓冲液

生物材料1

生物材料2

四、实验结论

1、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自来水PH变化的曲线。

以实线表示加入酸后PH的变化,虚线表示加入碱后PH的变化。

再用其他颜色的线条分别表示生物材料、缓冲液PH的变化情况。

2、根据实验结果,说出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的特点。

五、实验评价

你的实验测得的不同情况下的PH值是否存在误差?

分析误差存在的原因,如何降低误差?

[误区警示]

1、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充分冲洗烧杯”请你分析目的是什么?

解析:

第一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避免酸性物质HCl与碱性物质NaOH发生中和发应,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减少误差。

第二次和第三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防止不同的生物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

1、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体液的各个部分之间既是彼此隔开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只隔着细胞膜,水分和一切能

够透过细胞膜的物质,都可以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如图)。

在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只隔着毛细血管壁,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交换。

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因此,人体内的细胞就可以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了。

具体地说,就是由呼吸系统吸进的氧和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先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组织液进入体内细胞;

同时,体内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也要先进入组织液,然后再进入血液而被运送到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由此可见,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

可见,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的四个系统是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

但其他各种器官、系统与新陈代谢也都有一定的关系,例如:

内分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调节作用。

()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 

B.酶 

C.渗透压 

D.酸碱度

()3.某人剧烈运动后,身体内产生了某种物质,这时参与体内pH调节的物质主要是

A.H2C03/NaHC03B.NaH2P04/Na2HP04

C.NaHC03/NaH2P04D.NaHC03/Na2HP04

()4.若一个人剧烈运动,但是却不感到口渴,这时

A.丢失的水的质量比盐的质量大

B.丢失的盐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丢失的水的比例比盐的比例大

D.丢失的盐的比例比水的比例大

()5.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

()6.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共同维持的。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

()9.人在发高烧时,常常不思饮食,其根本原因是

A.消化道的食物没有消化B.发烧使胃肠蠕动减慢

C.代谢废物排出受阻D.酶的活性减弱

()10.中暑的根本原因是

A.在炎热环境中偶尔着凉

B.环境温度过高,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

C.由于气温过高,人体出汗过多

D.人体不能适应外界气温的突然升高

()1.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4.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5.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6.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

下列不正确的是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B.在额头上敷一条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D.适当撤减衣被

()7.内环境的下列变化中,能引起浮肿的是

A.尿素浓度降低B.血糖浓度降低

C.钙离子浓度降低D.血浆蛋白浓度降低

()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42一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9.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

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

10.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

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3.下图表示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__ 

方式进行的。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 

(只写字母)。

(3)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 

结构进行的。

(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

前者______ 

,后者。

(5)E和A相比,E中不含。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