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9363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景+情以古喻今

抒情诗借古感怀:

古+今以古讽今

托物言志:

物+志(借何物显何志)

从题材上分为:

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等。

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

风格方面:

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

沉郁顿挫、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等。

结构方面:

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表现手法方面: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以虚写实、

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等。

语言特色方面:

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凝练简洁等。

情感方面:

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

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

总体效果方面:

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等。

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

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

(1)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

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

咏史咏怀诗;

爱国诗等。

(2)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

如:

豪放词;

婉约词;

浪漫诗,写实诗等。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离别、游子;

白雪、玉壶、冰心——高洁

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高洁隐逸杜鹃、磁针——坚贞

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凄凉悲愁

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思乡

青鸟、鸿雁、雁足、尺素——音信、书信

常见的人物意象特点: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见古诗鉴赏类型:

一、“诗眼”型、炼字型

问题形式:

1.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

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

答题方法:

1.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3.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答题格式:

这个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是……,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的景象或情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示例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中“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的好。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这两字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示例2:

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3: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①水开。

春风断桥②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

①[蘸]zhà

n②[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

问题:

“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

请做简要分析。

答:

“蘸”字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的景象,也写出了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所以在“夹岸桃花蘸水开”这句诗中,“蘸”字用得很好。

示例4: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割”字描绘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的两种不同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二、名句赏析+意境类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意境类

提问方式:

这首诗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前先判断出诗句的类型,从景、情、理三方面分析。

一般来说,诗句具有这三种类型,分别如下:

(1)写景:

景重,情浓,意淡。

如果是写景,用了xxx的写景方法,描绘了xx的优美景致等;

景致优美,让人心怡。

(2)抒情:

情重,景散,意明。

如果是抒情,思考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色彩与思想感情等;

情真意浓,格调高亢。

(3)言理:

意重、情浓、景淡。

如果是哲理,思考理趣的融合、哲理给人的启示和思考等。

蕴含哲理,气人心智。

描写类答题格式:

A、本诗在描写上成功的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即字面含义),烘托了诗人……感情。

B、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抒情方法答题格式:

这句话运用了……抒情手法,全诗主要写出了……(诗句内容解说),抒发了……情感,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抒发得……(用术语)。

修辞类答题格式:

本句或本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地写出了……(诗句解说即字面含义),表达了诗人……情感。

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新绿+重重,我们可以看出“新叶翠嫩,枝繁叶茂”,“小蕾+深藏”我们可以看出“含苞待放”。

②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

(2分)

梨花+淡白+满城”,可以归纳出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家书抵万金”传送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三、表达技巧型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

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

有什么作用?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艺术技巧:

(1)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3)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动衬静、虚实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白描、工笔、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等。

(4)篇章结构:

开门见山、曲笔入题、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伏笔铺垫等。

(5)语言特点。

(6)语言风格。

(7)作用: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

1.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

×

样的感情或揭示了×

样的道理。

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表达技巧表现了……内容,抒发了……的思想感情或揭示了……的道理。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问: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

这两句写白雪盼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飞花”,是比喻,然后再说出这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案如下:

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

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理解词语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四、理解词语类

结构上作用:

从词语在诗歌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诗词具体内容理解。

诗歌的结构特点:

开篇的铺垫、烘托;

中间的过渡、照应;

结尾的深化、升华主题等。

内容上的作用:

即词语在诗词表达的内容或诗人表达的情感中起到的作用。

首先要理解词语本身的意义,在结合全诗内容解释词语的作用。

示例: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采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硅。

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4分)

首联用“早露”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用雾浓突出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五、语言特色型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活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课堂练习

题1: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题2: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题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1)~

(2)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的景象,而全诗抒发了_____________的情感,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开阔、盎然、美丽、迷人羁旅中愁苦悲哀、无以自遣反衬)

(2)三、四两联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试解说。

(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有绝代才华,一生苦吟,又能有几人理解?

题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1)~

(2)题。

《绝句(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1)诗中_____________二字是全诗之纲,概括地说明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客愁饱受乱离客居他乡的郁愁心绪)

(2)此诗在情与景表现方面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见花开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

中考链接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3分)

悦”和“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1分)。

“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1分);

“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1分

2.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

为什么?

(3分)

不矛盾。

(1分)这里采用了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动写静、衬托)的表现手

法(1分)。

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音,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1分),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

(1分)

⑵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

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1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的唐诗,对其表达技巧或思想内容进行赏析。

(任选其一)

《秋词①》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②。

晴空一鹤排云③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④。

注:

①《秋词》是作者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县)司马期间写的。

②春朝:

春天的早晨。

③排云:

凌云。

排,冲破。

④碧霄:

碧蓝的天空。

表达技巧:

(开头两句,正反对照鲜明。

三四两句,诗人抓住秋天晴空的特点,并用一鹤冲天加以渲染,突出一幅天高气爽的开阔图景;

而诗人油然而生的诗情,也随同排云而上的白鹤直到碧霄。

思想内容:

(悲秋几乎是古代诗文的传统题材。

本篇首句对古人逢秋多寂寥的这种普遍现象进行了概括。

次句反其意,说自己认为秋天胜过春天。

全诗见不到对秋的一丝伤感,而是充满了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表现出诗人失意时仍然不愿随波逐流的操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1)~(3)题。

早梅

——齐己

万木欲冻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观全诗,诗人写出了早梅的什么品性?

(不畏严寒,傲然独立。

(2)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诗人郑谷读后说:

“未若‘一枝’佳。

”你认为将“数枝”改为“一枝”好在哪里?

(“一枝”紧扣诗题,更能突出梅之“早”,显出梅不同寻常。

(3)诗的一、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早梅的品性?

对比,首联以“万木冻欲折”与“孤根暖独回”相对照,既点明梅花生存的恶劣环境,又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秉性,同时还照应了诗题的“早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