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工作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09533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术室护理工作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手术室护理工作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手术室护理工作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手术室护理工作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手术室护理工作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术室护理工作Word文档格式.doc

《手术室护理工作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术室护理工作Word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手术室护理工作Word文档格式.doc

  二、手术室的管理

  包括环境、物品、人员等全方位的管理。

因此,需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以保证手术室的洁净和安全要求。

  

(一)划区管理

  将手术室分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三个区域管理。

  1.非限制区(污染区)包括接收病人区、更衣室、办公室、休息室等,设在手术室最外侧。

病人和工作人员应从不同通道进入手术室。

接收病人区应保持安静,核对病人及病历无误后,病人换乘手术室平车,以防止外来车轮带人细菌。

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须换手术室鞋,并更换手术室衣裤,戴好专用帽子、口罩,方可进入半限制区。

手术室的衣裤及鞋不可穿出手术室外。

  2.半限制区(清洁区)是指器械室、物品准备间等,及通向限制区的走廊,设在手术室中间。

其为污染区进入无菌区的过渡性区域,进入者不可高声喧哗,凡已做好手臂消毒或已穿无菌手术衣者,切不可再进入此区,以免污染。

  3.限制区(无菌区)是指手术间、洗手间、无菌物品存放间,设在手术室内侧,要求最为严格。

非手术人员或非在岗人员禁止入内,手术间内的一切人员及其活动都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凡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

  

(二)手术间的清洁和消毒

  普通手术间在每日清晨湿式拖地(含消毒液),清洁手术间内物品,然后紫外线消毒30~60分钟。

每台手术完毕和每日工作结束后,通风、清除污物,再次湿式拖地(含消毒液)。

紫外线消毒30~60分钟。

每周至少1次彻底大扫除。

手术室内每周1次空气消毒,可选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等。

当今,对空气与物品消毒的观念正在更新,更趋向于对手术间内物体表面、地面及墙面等的彻底清洁、干燥以及环境、空气的自然通风,而不强调采用消毒方法。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

①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如与手术无关人员不得擅自进入;

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严格分开,若在同一手术间内接台,则先安排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或感染手术。

②手术室内备齐急救物品。

③无菌物品定期消毒。

④择期手术提前1天准备好手术器械、用品。

⑤交接病人时严格三查七对制度,以防差错等。

  

第二节 手术物品准备和无菌处理

  

(一)布类用品

  手术室的布类用品应选择质地细柔且厚实的棉布,颜色以绿色或蓝色为宜,包括手术衣和用于铺盖手术野或建立无菌区的各种手术单。

手术衣穿上后应能遮至膝下,前襟至腰部应双层(以防止手术时血水浸透),袖口制成松紧口,便于手套腕部盖于袖口上;

折叠时衣面向里,领子在最外侧,取用时不致污染无菌面。

手术单以及各种包布等均有各自的规格尺寸和一定的折叠方法。

  用过的布类用品若污染严重,尤其是HBsAg阳性或恶性肿瘤病人手术用过的布类,需先放入专用污物池,用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洗涤。

所有布类用品均经高压蒸气灭菌后方可供手术使用。

  

(二)敷料类

  各种敷料制作后包成小包。

或存放于敷料罐内,经高压蒸气灭菌后供手术时用。

用于消毒止血的碘仿纱条,因碘仿加热后升华而失效,严禁高压蒸气灭菌,而是按无菌操作技术制成后保存于消毒、密闭容器内。

对于感染性手术,尤其是特异性感染手术用过的敷料不可乱丢,要用大塑料袋集中包起并在袋外注明手术类别、日期、感染种类。

  (三)器械类

  手术前根据需要挑选、检查器械功能完好、打包后进行高压蒸气灭菌;

术后用清水洗刷干净,煮沸消毒,烘干后上液状石蜡保护,特别是轴节部位,然后分类存放于器械柜内。

锐利手术器械、不耐热手术用品或各类导管可采用化学灭菌法,如采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时,用无菌水冲净后方能使用。

另外,内镜类、吻合器类和其他精密仪器等特殊器械应妥善处理。

  (四)缝线和缝针

  1.缝线

  

(1)不可吸收缝线:

指不能被组织酶消化的缝线,如丝线、金属线、尼龙线等。

特点是组织反应小、质软不滑,拉力好,打结牢,价廉易得,是手术时最常用的缝线和结扎线。

一般用黑色丝线,因白色丝线染血后不易辨认。

消毒时压力和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能过长。

使用前先浸湿,以增加张力便于缝合。

  

(2)可吸收缝线:

指能被组织酶消化、吸收的缝线,包括天然和合成两种。

天然材质缝线有肠线和胶原线,肠线常用于胃肠、胆、膀胱等黏膜肌层的吻合,分为普通肠线和铬制肠线两种。

普通肠线一般6~12日可被吸收,铬制肠线经10~20日被吸收。

近年来出现的合成缝线,如聚乳酸羟基乙酸线(XLG)、聚二氧杂环己酮线(PDS)等,比铬制肠线更易吸收,组织反应轻,但价格较高。

  2.缝针常用有三角针和圆针两类。

前者有带三角的刃缘,用于缝合皮肤或韧带等坚韧组织;

后者对组织的损伤少,用于缝合血管、神经、脏器、肌肉等软组织。

  (五)引流物:

  外科引流是指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或其他液体引流出体外的技术。

引流物种类很多,应根据手术部位、深浅及引流液量和性质等选用。

常用的有乳胶片引流条、纱布引流条、烟卷引流条、管状引流管等。

第三节 手术人员的准备

  

(一)术前一般性准备

  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首先在手术室人口处换上手术室专用鞋。

进入更衣室更衣,除去身上的所有饰物;

穿上专用洗手衣和裤,将上衣扎入裤中,自身衣服不得外露;

戴好专用手术帽和口罩,要求遮盖住头发、口鼻;

指甲短且无甲下积垢,手臂皮肤无破损及感染,方可进入限制区进行手臂的洗刷与消毒。

  

(二)手臂的洗刷与消毒

  1.肥皂水刷手法①按普通洗手方法将双手及前臂用肥皂和清水洗净。

②用消毒毛刷蘸取消毒肥皂液刷洗双手及手臂,从指尖到肘上10cm。

刷手时尤应注意甲缘、甲沟、指蹼等处。

刷完一遍,指尖朝上肘向下,用清水冲洗手臂上的肥皂水。

然后,另换一消毒毛刷,同法进行第二、三遍刷洗,共约10分钟。

③每侧用一块无菌毛巾从指尖至肘部擦干,擦过肘部的毛巾不可再擦手部,以免污染。

④将双手及前臂浸泡在75%乙醇桶内5分钟,浸泡范围至肘上6cm处。

若有乙醇过敏,可改用1:

1000苯扎溴铵溶液浸泡,也可用1:

5000氯己定(洗必泰)溶液浸泡3分钟。

⑤浸泡消毒后,保持拱手姿势待干,双手不得下垂,不能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

  2.碘附洗手法①按肥皂水刷手法刷洗双手、前臂至肘上10cm,约3分钟。

清水冲净,用无菌毛巾擦干。

②用浸透0.5%碘附的纱布,从一侧手指尖向上涂擦直至肘上6cm处,同法涂擦另一侧手臂。

换纱布再擦一遍。

保持拱手姿势,自然干燥。

  3.灭菌王刷手法①用肥皂水洗净双手、前臂至肘上10cm,用清水彻底冲净。

②用蘸灭菌王3~5ml的消毒毛刷刷手、前臂至肘上10cm,3分钟,流水冲净,用无菌毛巾擦干。

③用吸足灭菌王的纱布涂擦,从手指尖到肘上6cm处,自然待干。

  (三)穿无菌手术衣法

  1.从器械台上拿取折叠好的无菌手术衣,选择较宽敞处站立,手提衣领,抖开。

  2.两手提住衣领两角,衣袖向前,将衣展开,内侧面面对自己。

  3.将衣向上轻轻抛起,双手顺势插人袖中,两臂前伸,不可高举过肩,不可向左右伸开,也不可低于腰以下,以免污染。

  4.巡回护士在穿衣者背后协助提拉衣内侧,并系住衣领后带和腰带。

  (四)戴无菌手套法

  无菌手套有干、湿两种,戴法各不相同。

戴干无菌手套的程序为先穿手术衣,后戴手套。

戴湿无菌手套的程序是先戴手套,后穿手术衣。

临床多采用前种方法。

  (五)脱手术衣法

  先由巡回护士解开腰带及领口系带,再由他人帮助或自行脱下手术衣,最后脱去手套。

第四节 病人的准备

  

(一)一般准备

  手术病人须做好手术准备,提前送达手术室。

手术室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按手术安排表仔细核实病人,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点收所带物品和药品。

同时,加强对手术病人的心理准备,减轻其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以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

  

(二)手术体位

  由巡回护士根据病人的手术部位合理安置。

其要求是:

①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安全与舒适;

②充分暴露手术区域,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裸露;

③肢体及关节托垫须稳妥,不能悬空;

④保证呼吸和血液循环通畅;

⑤避免血管、神经受压;

⑥妥善固定,防止各部位肌肉扭伤或压疮。

常用的手术体位有:

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膀胱截石位、半坐卧位等。

  (三)手术区皮肤消毒

  是在安置好手术体位后,对已确定的手术切口包括周围至少15cm以内的皮肤消毒,目的是杀灭切口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病原微生物。

方法是:

先检查手术区皮肤的清洁程度、有无破损及感染,然后用浸透0.5%碘附的纱球或棉球涂擦一遍,换消毒钳再消毒2次。

对婴儿、面部皮肤、口腔、会阴部消毒可选用1:

1000苯扎溴铵溶液;

供皮区可用70%乙醇消毒2~3次。

原则是自清洁处逐渐向污染处涂擦,已接触污染部位的纱球不可再返擦清洁处。

  (四)手术区铺单法

  手术区皮肤消毒后,由第一助手和器械护士铺盖无菌手术布单,目的是除切口部分显露外,其余部分均要遮盖。

原则是除手术野外,至少要有四层无菌布单遮盖,以避免和减少术中污染。

第五节 手术配合

  手术中配合的护士可分为两种,一是直接配合的护士,直接参与手术,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的全过程。

被称为器械护士或洗手护士;

二是间接配合的护士,不直接参与手术操作的配合,而是被指派在固定的手术间内,与器械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师配合完成手术,被称为巡回护士。

  

(一)器械护士

  主要职责是准备手术器械

  具体工作包括:

  ①术前访视病人,准备手术器械、敷料

  ②术前15~20分钟洗手、穿衣,做好器械桌准备工作

  ③术中向手术医师传递器械

  ④术前和术中关体腔前和缝合切口前,清点数目,核实后登记

  ⑤始终保持术野、器械托盘无菌状态

  ⑥正确送留切除的任何组织、标本

  ⑦密切注意手术进展

  ⑧术后处理手术器械、协助整理手术间

  

(二)巡回护士

  工作范围是在无菌区以外

  具体包括:

  ①检查手术间内各种物品备齐

  ②热情接待手术病人,消除其恐惧,核对床号、姓名,点收随病人物品

  ③安置病人体位,防坠床

  ④开通静脉、输液

  ⑤协助手术人员穿手术衣,清点、登记手术台上物品

  ⑥坚守岗位,对灯光、供应术中所需物品

  ⑦保持手术间整洁安静,监督无菌操作技术

  ⑧术后协助包扎伤口

  ⑨整理手术间,物归原处,进行终末处理、空气消毒等

第六节 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是预防切口感染,保证病人安全的关键,也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且贯穿手术的全过程。

  

(一)无菌台的准备

  一般于术日晨,由巡回护士准备清洁、干燥、平整、合适的器械桌。

先将手术包、敷料包放于桌上,用手打开包布(双层),注意只能接触包布的外面,由里向外展开,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

再用无菌持物钳打开第二层包布,先对侧后近侧。

器械护士刷手后,可用手打开第三层包布。

铺在台面上的无菌巾共6层,无菌单应下垂至少30cm。

然后器械护士穿好无菌手术衣和戴好无菌手套后,将器械按使用先后分类、顺序排放整齐。

  

(二)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1.严格明确区分有菌、无菌的概念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及戴好无菌手套后,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应视为有菌区,不能再用手触摸。

双手应肘部内收,靠近身体。

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不可接触,超过手术台边缘以下的物品一概不可再拾回使用。

无菌桌仅桌缘平面以上属无菌,参加手术人员不得扶持无菌桌的边缘。

  2.保持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无菌区内所有物品都必须是灭菌的,若无菌包破损、潮湿、可疑污染时均应视为有菌,应重新更换。

手术中前臂或肘部若受污染应立即更换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若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物品,应立即更换无菌手套。

无菌区的布单若被水或血湿透,应加盖干的无菌巾或更换新的无菌单。

  3.保护皮肤切口皮肤虽经消毒,只能达到相对无菌,因此,切开皮肤前,一般先用无菌聚乙烯薄膜覆盖,再切开皮肤。

切开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后,切口边缘应以无菌大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固定,仅显露手术切口。

凡与皮肤接触的刀片和器械不再应用,延长切口或缝合前需用75%乙醇消毒皮肤一次。

  4.正确传递物品和调换位置手术者或助手需要器械时应由器械护士从器械升降台侧正面方向递给。

手术时不可在手术人员背后或头顶方向传递器械及手术用品。

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时,应先退后一步,转过身背对背地转至另一位置,避免触及对方背部不洁区。

  5.沾染手术的隔离技术进行胃肠道、呼吸道、宫颈等沾染手术时,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再切开空腔脏器,并随时吸除外流物。

  6.保持洁净效果、减少空气污染手术时门窗应关闭,减少人员走动。

 

      第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