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9910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4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docx

届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气候特征的描述

气候特征的描述(气温和降水)

一、考纲透析

1.能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描述气候的特征。

2.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并找出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3.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并学会描述它们特征。

4.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体验高考

(2007年全国卷1,文综)读图2,回答1---3题。

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TB.QC.RD.S

2.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TB.QC.RD.S

3.在图3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下,与P地相符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07年海南卷,地理)图1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4--6题。

4、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5、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6、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7、(2007年全国卷,文综)读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表1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地名

年降水量(mm)

春季降水量(%)

夏季降水量(%)

秋季降水量(%)

冬季降水量(%)

广州

1680.5

30.8

44.3

17.7

7.2

南昌

1598.0

43.6

31.2

12.8

12.4

郑州

635.9

19.9

53.2

22.3

4.6

五台山

913.3

13.5

62.3

21.1

3.1

成都

976.0

16.5

62.9

18.3

2.3

乌鲁木齐

194.6

34.2

33.1

24.0

8.7

(1)表中资料显示,我国(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括号内)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原因是。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

8、(2007年海南卷,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的比尔马(19°N,13°E)、印度的安拉阿巴德(25°N,81°E)和我国的广州(23°N,113°E)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图9为三地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图。

(1)月降水量多于100mm的月份数,安拉阿巴德有   个月,广州有    个月。

(2)交替控制比尔马的气压带和风带是         和           ;湿润季节安拉阿巴德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3)分析广州较为湿润的原因。

9、(2008年全国卷2,文综)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采,降水资料如图6b所示。

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走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10、(2011年全国卷,文综)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

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图7图8

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8分)

三、自建基础

气候特征的分析

1.分析方法①:

冷热程度,时间变化(年较差和日较差)。

②:

总量,变化,季节分配。

③其他:

光照,风等。

根据月均温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气温特征的主要点是:

整体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是大还是小(是终年高温、还是终年严寒、还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是哪月气温高(夏)、哪月气温低(冬)。

气温:

高温(炎热):

≥15℃

降水

多雨,湿润

温暖(温和):

0~15℃

少雨,半湿润

凉爽(用于夏季):

10~20℃

干燥,半干旱

寒冷:

﹤0℃

干旱

根据月降水量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降水特征主要点在于:

全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年变化是大还是小;以及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是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还是夏雨型、冬雨型);

在进行两种气候数值的比较时,得分点主要在以上这六个方面。

在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比较时,尤其要抓住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的特征。

例如:

比较图中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

C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丰富,集中夏秋季节;

D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降水量较少,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读下图,填下表:

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共同特点

 

主要原因

 

不同特点

 

主要原因

 

 

2.根据事物的组成分解成部分。

如分析气候成因,就要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气压带及风带等方面去考虑。

读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比较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分析各因素的特点,看它们在构成地理事物中起了什么作用。

纬度、西风和地形等都对北美气候产生了影响。

4.分析各因素的特点,看它们在构成地理事物中起了什么作用。

纬度、西风和地形等都对北美气候产生了影响。

5.分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上述因素中,纬度位置决定了北美主体部分在北温带,并处在西风控制范围内,南北纵列的高大地形阻碍了太平洋湿润气流的进入。

这反映了北美纬度、西风和地形之间的紧密联系。

四、总结提高

一般来说,我们描述或分析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基本上从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来考虑

气候特征的描述模式:

描述的基本内容

表达形式

 

气温特征

 

气温的高低及季节或年季变化

恒温型

热带:

终年高温

寒带:

终年严寒

变温型

亚热带:

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温带:

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降水特征

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或年季变化,雨季长短

年雨型

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

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季变化大

夏雨型

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

冬雨型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水热组合

雨热同期(不同期),水热配合条件好(差)

 

总体答题描述

1.先判断气候类型(若不清楚气候类型则省去该步骤)

2.判断气温状况:

a.终年高温(终年寒冷或冬冷夏热或冬温夏热)

b.气温年较差大(或小),气温日较差大(或小)

3.判断降水状况:

a.全年降水丰富(或全年降水稀少或全年降水较多或较少)

b.全年降水比较均匀(或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或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注意:

a.有时描述气候时,可将气温和降水一起描述,如全年高温多雨或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等。

其后,再描述气温日变化,年变化:

降水总量是否丰富,季节分配是否均匀及季节特征。

b.有时还应注意描述该特征的成因,如印度半岛夏季因受西南季风(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降水多;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少。

1.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以温定带:

先判断最冷月均温,确定属于五个热量带当中的哪一个

(2)以水定型:

再看降水属于四种类型当中的哪一个,最终确定气候类型

(3)表述气候特征从三方面:

时间,气温,降水。

如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

2.常见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的描述: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于南北纬10°之间,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气温年较差小。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于南北纬10°--20°之间的大陆西岸(或内陆),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高温多雨,冬季受信风带影响,高温少雨,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

气候特征为:

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季节变化大。

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于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西岸,受副高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少雨。

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于北纬10°--25°大陆东岸(仅亚洲),夏季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形成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形成雨季,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东北季风影响,降水少,形成旱季,3-5月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雨季还未到及北部山地的阻挡冬季风,形成热季,形成热季:

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变化大。

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5)地中海气候:

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降水季节变化大。

,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6)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于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气温高,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降水少,气候温和:

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季节变化大,雨热同期。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暖湿润,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较小,降水比较丰富,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于北纬35°--55°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气温高,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降水少,气候寒冷;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雨热同期。

(9)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于中纬大陆内陆,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全年降水少,全年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气候干旱,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于北极圈附近(亚欧,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由于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全年寒冷,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

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

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

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

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

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

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五、精题砺剑

一、选择题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D.30°~40°盛行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

读“我国某日11时天气形势示意图”(图2),完成3—4题。

3、有关此时甲、乙、丙、丁四处空气运动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盛行上升气流B.乙地盛行偏南风C.丙地盛行西北风D.丁地盛行下沉气流

4、中央气象台报道北京当地天气状况为:

阴转多云,-7℃/-2℃,偏北风4、5级转5、6级结合图2可推断北京次日的天气状况为

A.阴有小雪-9℃/0℃微风B.晴间多云-10℃/-2℃北风5-6级转3-4级

C.晴2℃/5℃北风5-6级转3-4级D.阴雨-5℃/0℃南风1-2级转3-4级

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回答5~7题。

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对于图中的气温、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B.图中的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C.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D.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7.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图6为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图。

读图完成8-9题。

8.关于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地,水热条件最为优越B.乙地,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

C.丙地,年降水量最少D.丁地,气温年较差最大

9.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B.乙气候类型分布在各大洲

C.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D.丁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下图表示地球上某两个区域等压线分布状况,图中数值a>b>c。

读图回答10~11题。

10.以下关于两图的正确说法是

A.甲、乙两天气系统在同一季节达到强盛B.甲冬季强盛,乙夏季强盛

C.甲是由副热带高压北移形成的D.乙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

11.当乙达到强盛时期

A.我国华南处于雨季B.满载石油的日本油轮返航时逆风逆水

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D.非洲南部动物向北部迁徙

二、综合题

1.下图和表反映的是某山林地分布状况及有关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某山不同海拔气温及降水状况

海拔(m)

年均温(℃)

1月均温(℃)

7月均温(℃)

年均降水(mm)

662

8.6

-9.5

22.3

244

770

9.2

-7.3

22.6

326

900

8.4

-5.5

21.7

391

1000

7.7

-8.1

20.4

580

1260

7.4

-6.5

19.6

624

1480

6.2

-6.7

16.9

781

1772

1.8

-14.1

14.1

870

(1)图14中A、B与C地分别位于。

(填写正确项的字母)

A.阿尔泰山,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B.天山,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

C.阿尔泰山,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D.天山,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2)从表2中可知,在冬季,此地区现象显著。

如果只考虑温度因素,野果林应该分布在海拔之间。

(3)野果林分布地区降水量较为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水汽主要来自气流。

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

(4)根据表2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

2.读中纬度某剖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正受天气系统的影响。

若P处于出现降水,则其降水形式应为。

请在图中适当指出位置画出该天气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包括天气状况)

(2)P是工业高度集中的城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烟尘和酸性气体等。

分析:

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降水的影响是;降水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

(3)若图示天气系统向A方向移动,则P处的空气质量是否会明显改善?

为什么?

能力提高题

一.单选题:

据某报200年7月22日报道:

英国一男子戴维的居住地与工作地为英国西部沿海的两个不同城市。

由于受够了堵车,戴维近日来采用在海面上依靠顺风冲浪的方式上班,这比他乘车快10分钟左右,但下班只能乘车回家。

据此回答1题。

1.“近日来”,戴维冲浪所借助的风最有可能是上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读图2某区域等压线形势图,完成2~4题。

2.在图2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

A.1020B.1017.5C.1015D.1012.5

3.有关图中四地天气与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风力大于①地B.①地天气以阴雨为主C.③地冬冷夏热,全年少雨D.④地吹西北风

4.该天气系统在甲地消失时

A.地中海受西风带控制B.非洲南端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南亚盛行西南风D.南美洲热带草原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

据表回答5~6题。

年均温(℃)

年降水量(mm)

1月均温(℃)

夏季均温℃

生产成本(元/千克)

中国某产区

8-12

490-660

-1--8

19-23

0.64

美国某产区

15-17

470-520

6-8

18-21

2.05

北半球最适宜区

8-12

560-750

>-14

19-23

1.20

5.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30°N-40°N西海岸B.30°N~4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D.五大湖区

6.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图1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

读图1,回答7--8题。

7.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并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

8.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①南②西③北④东南⑤西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9.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

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

完成10~11题。

5月-10月

11月-次年4月

平均温℃

降水(mm)

平均温℃

降水(mm)

甲地

27

1650

25

22

乙地

27

890

26

77

10.两地的纬度约在

A.15°S~20°S之间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D.25°N~30°N之间

11.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平原B.盆地C.丘陵D.山地

二.综合题: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解读图中可用于判断甲城所在半球位置的主要信息,并分别阐述其理由。

(2)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向正西过境甲城,描述过境时该城的天气状况。

2.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6—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和举办时间

届数

26

27

28

29

举办地

亚特兰大

悉尼

雅典

北京

举办时间

1996年7月19日至8月4月

2000年9月15日至10月1日

2004年8月

13日至29日

2008年8月

8日至24日

材料二26—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城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

(1)判断材料二中②、④两城市的名称:

②_________,④_______。

(2)比较①、③两城市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3)26—29届夏季奥运会期间,露天赛场日均温最低的是哪一届奥运会?

并说明判断理由。

 

体验高考:

1-6CBAACD7答案:

(1)D

(2)南昌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盘踞此地,形成伏旱降水偏少(3)乌鲁木齐距海远,水汽少(4)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

8、答案:

(1)4 6

(2)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西南(风)

(3)位于海陆交界地带,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造成大量降水。

冬季:

受大陆冷高压影响较弱,所以不干旱。

9、答案:

(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

(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季(1—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

(3)低温,冻害.夜间;洪涝灾害,夏季(雨季、I一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一ll月,簪春、秋季即可得分)。

(4)(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

因此,增大水体面积,井使水面与高台(台理)交错分布。

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10、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自建基础:

1.气温降水

共同特点

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主要原因

全年受西风带与副极地低气压控制,都有暖流经过

不同特点

北美洲:

分布在大陆西岸狭长地带

欧洲:

分布在欧洲西海岸沿海地区

主要原因

北美洲大陆,由于西部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的阻挡,以及阿拉斯加暖流,太平洋暖流的弱势,只分布在北美洲中西部沿岸地区。

欧洲大陆西部以平原为主,大陆支离破碎,且山脉走向是东西走向,使从海洋而来的暖湿气流能够深入大陆。

强势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所以海洋性强且分布广泛。

2.B地降水量多于A地。

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冬季风)的影响;沿岸寒流经过。

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