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0592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docx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16·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期末)不同区域的形成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

结合下图,完成1~3题。

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甲区域无霜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

2.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

A.耕作区内广泛分布着肥力较高的水稻土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3.丁省与丙省相比(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比重小D.第三产业比重小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甲区域位于黑龙江省,处于北温带,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亚热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两区域相比,甲区域无霜期较短,故A项错误;甲区域降水较少,故B项正确;乙区域临近海洋,故海洋性较强,大陆性较弱,故C项错误;两区域夏季均高温多雨,故D项错误。

第2题,水稻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它以种植水稻为主。

在乙区域耕作区内广泛分布着肥力较高的水稻土,故A项正确;由于当地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分布比较分散,故B项错误;该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分布集中,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C项错误;耕地中水田所占的比重大,故D项错误。

第3题,丁省为青海省,丙省为山东省。

丁省地广人稀,劳动力资源较少,故A项错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陆上交通不便利,故B项错误;该省经济落后,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1.B 2.A 3.D

4.不同的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下面四地民居特点与其所在地区环境及人类活动搭配正确的是(  )

A.①—气温低,冬季酷寒、烈风——冰雪穴居,抗风御寒

B.②—终年干旱少雨——半穴居,防热、防寒、防风沙

C.③—终年湿热——傍水而居,交通便利

D.④—夏季炎热潮湿——圆形石屋,防暑防潮

解析:

选A。

非洲沙漠边缘的民居没必要具有防寒的功能;我国江南水乡的气候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不是终年湿热;地中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统计表,回答5~7题。

分区

地形

高原、高山

高原、盆地、山地

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

植被

森林、草甸、荒漠

森林、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

农业

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

种植业

5.表中的①表示(  )

A.盆地、丘陵B.平原、丘陵、高原

C.高原、盆地D.高原、盆地、山地

6.②表示的气候主要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山气候

7.有关表中③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分布区,畜牧业发达

②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

③借助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

④由于干旱严重,作物种植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第5题,乙区为东部季风区,①指东部的地形,以三大平原、三大丘陵、两大高原为主。

第6题,根据表中提供材料判断:

甲区为青藏高寒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山气候。

第7题,由表中材料可判断出丙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旱特征突出,水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内蒙古高原有优良的草原牧场,新疆以山地牧场为主;新疆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但在种植区内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

答案:

5.B 6.D 7.C

8.关于我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的影响,与实际不符的是(  )

A.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较薄

B.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变窄

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D.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解析:

选B。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墙体厚重可以御寒,南方建筑讲究通风透气,墙体较为轻薄,因此北方单位面积建筑成本高于南方;从北到南降水增多,为了便于排水,民居屋顶坡度由平变陡,房檐加宽;由于所处纬度位置的差异,冬季南方太阳高度大于北方,为保证冬季采光,北方楼房的间距应大于南方。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回答9~10题。

9.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重庆市属东部经济地带

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10.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部分高耗能、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将运输量大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解析:

第9题,据图可知,东部经济地带与东部季风区相差甚远;西部经济地带并非都是沿边省区;重庆市属于西部经济地带;三个经济地带中,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第10题,东部经济地带有资金和科技优势,中、西部经济地带有丰富的能源、矿产,因此可以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耗能、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加强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的联合,协调地区差异,实现共同发展。

答案:

9.D 10.A

下图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和新三大经济带的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新三大经济带中的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与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中的东部地带相比(  )

①增加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 ②减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

③增加了辽宁省 ④减少了福建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2.以下省区既属于西部地带,又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  )

①新疆 ②内蒙古 ③云南 ④青海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11题,新三大经济带中的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与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中的东部地带相比,增加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减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12题,西部地带有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陕西、重庆、云南、贵州等;远西部地带包括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宁夏。

答案:

11.A 12.A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发展条件的差异,在发展速度、发展进程上也有明确反映。

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因地、因时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划。

读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t2时刻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1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B.区域2处于发展后期阶段

C.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

D.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

14.若用上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B.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

C.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

D.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

解析:

第13题,t2时刻,区域1处于对资源开发利用日趋减少的时期,属于转型阶段;区域2处于快速开发利用资源的时期,属于快速发展阶段;区域3处于对资源开发利用的起步阶段。

第14题,从图中可看出,区域1开发利用资源的时间较早,区域3开发利用资源的时间最晚,从区域1到区域3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资源依赖程度在不断降低,但是西北内陆地区资源丰富、经济落后,对资源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就必须协调各区域的关系。

答案:

13.C 14.D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15~16题。

15.有关图中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③区域内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6.从阶段Ⅲ到阶段Ⅳ,影响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B.交通运输

C.劳动力D.市场

解析:

第15题,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植被覆盖率下降,耕地面积变大,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河流夏季丰水期流量变大,冬季枯水期流量变小;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村庄、城市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出现城市化现象。

第16题,从阶段Ⅲ到阶段Ⅳ,城市周围由耕地变为花卉和绿化树用地,说明受市场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答案:

15.C 16.D

读广东省内部区域划分图和海南岛轮廓图,完成17~19题。

17.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在航海技术落后时期,大洋是难以逾越的障碍,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大洋逐渐成为交往频繁的通道,物资、人员、信息都可通过大洋交流。

图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下,利用其沿海的区位优势迅速发展壮大,下列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该地区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商品谷物生产基地

B.利用资源优势,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C.依据沿海的区位优势以及其他优势条件,已成为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依靠高等院校稠密、科技人才多的优势,已成为中国的“硅谷”

18.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内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扩大的趋势,与这种差异形成无关的是(  )

A.地形及海洋资源的利用条件有较大差异

B.国家给予这三个地区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差异

C.这三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基础有一定差异

D.三个地区所拥有的气候资源有明显差异

19.关于我国海南岛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南岛的淡水资源丰富,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很小

B.目前,海南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的加工利用

C.保护好海南岛中部山地植被,对全岛水资源供应至关重要

D.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经济,海南省始终限制发展重工业

解析:

第17题,珠三角地区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该地区资源和常规能源短缺,京津唐地区为我国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北京市有众多著名的高等院校,科技人才多,有中国的“硅谷”之称。

第18题,广东省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珠江三角洲经济最发达,其次是沿海地区,内陆较落后,其原因与地形状况、开放早晚和历史基础等有关,而三地同属于低纬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无多大差别。

第19题,海南岛为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海南岛的开发不仅依赖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的加工利用,也依赖石油、铁、铜等矿产资源的加工利用;海南岛西部工业走廊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了化学、钢铁等重工业。

答案:

17.C 18.D 19.C

2015年1月23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5年行动计划》已经省发展改革委、省轻型综改办另文印发。

所谓资源型经济,主要是指依靠区域资源优势,通过资源的开采、初级加工,形成初级产品的经济增长模式。

据此完成20~21题。

20.有关山西资源型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带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B.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持续性

C.不易受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

D.使山西省成为全国能源供应基地

21.山西实施经济转型试验的原因主要是(  )

A.煤炭等资源已近枯竭

B.单位GDP能耗低

C.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狭小

D.区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解析:

第20题,资源型经济的发展会促进工业的发展,不会带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山西以煤炭为主体的资源开发会导致资源枯竭,不可持续;资源价格受市场波动较大,易受经济形势影响;随着山西资源型经济的发展,会加大对煤炭资源的开发,使山西成为全国能源供应基地。

第21题,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但单位GDP能耗高,区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答案:

20.D 21.D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完成22~24题。

22.箭头a和c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23.有专家指出,d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24.b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A.缓解我国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解析:

第22题,a、c均为西电东送,采用高压输电。

第23题,土壤次生盐碱化与地下水位升高,加上蒸发旺盛、盐类在地表积聚有关。

第24题,b为西气东输工程,能提高我国能源的安全性。

答案:

22.B 23.A 24.C

(2016·天津期末)能源强度指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

为了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在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称为消费隐含能源。

下图为2010年我国大陆各省级行政区的能源强度和人均消费隐含能源统计。

读图回答25~26题。

25.与宁夏相比,天津的(  )

A.能源利用效率高,人均消费水平高

B.能源利用效率高,人均消费水平低

C.能源利用效率低,人均消费水平低

D.能源利用效率低,人均消费水平高

26.图中Ⅰ、Ⅱ、Ⅲ、Ⅳ四个象限所代表的区域,最适宜建设能源基地的是(  )

A.ⅠB.Ⅱ

C.ⅢD.Ⅳ

解析:

第25题,据图分析可知,天津人均消费隐含能源大于1.9吨标准煤/人,宁夏为1.4吨标准煤/人,说明人均消费水平高;能源强度天津为0.7吨标准煤/万元,宁夏为2.3吨标准煤/万元,说明天津能源利用率高于宁夏,故A正确。

第26题,能源基地建设需要邻近能源产地;据图分析,象限Ⅳ能源储量大,能源利用率低,为了开发利用能源,发展经济,应在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能源基地,故D正确。

答案:

25.A 26.D

图丙中a、b、c表示产品生产的设计、加工、营销环节。

读图,回答27~28题。

27.皖承接的产业对应图中的阶段和环节分别是(  )

A.Ⅰ、aB.Ⅱ、b

C.Ⅲ、cD.Ⅳ、b

28.服装加工基地向皖迁移将(  )

A.推动皖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阶段

B.使皖部分乡村景观不复存在

C.使沿海高素质劳动力大量流失

D.进一步扩大区域间经济差距

解析:

第27题,安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图中显示承接的主要是服装加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附加值最低的加工环节,对应产品周期为衰退期。

第28题,服装加工基地的转移会促进安徽工业化进程,从而促进区域城市化的发展,也会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同时使部分乡村景观变为城市景观。

答案:

27.D 28.B

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将零部件的加工和组装撤出中国大陆转向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

下图示意某产品生产与销售情况。

读图完成29~30题。

29.该产品选择在墨西哥组装的最主要目的是(  )

①降低关税成本②减少土地租金

③接近消费市场④利用当地原料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②③

30.一些跨国公司将零部件加工和组装撤出中国大陆转向东南亚,主要是因为东南亚(  )

A.消费市场较广

B.生产成本较低

C.劳动力较丰富

D.科技水平较高

解析:

第29题,注意图中显示美国客户是产品的主要需求者,则在墨西哥组装,接近消费市场;另外墨西哥与美国同属北美自由贸易区,而中国和东南亚不属于该贸易区,则在墨西哥组装后出口美国,可以降低关税。

故C项正确。

第30题,加工和组装环节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且利润低,故生产成本是该类工业布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故B项正确。

答案:

29.C 30.B

二、综合题(共40分)

31.下面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1)比较两区域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8分)

区域

位置优势

政策优势

主要开发的能源

主要环

境问题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区域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差异。

(4分)

(3)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的著名河流,但它们对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试分析原因。

(4分)

(4)从两区域的合作基础来看,两区域最适合合作的工业部门应当是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工业。

(2分)

(5)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分析两区域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2分)

解析:

(1)题,甲区域为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乙区域为我国珠三角地区,结合两地区域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来回答。

(2)题,新疆地处边疆,边境贸易发展较快;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珠三角地区对外开放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人口前来务工和经商。

第(3)题,新疆塔里木河主要为当地农牧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珠江水量丰富,航运价值高。

第(4)题,区域合作中,新疆主要应发挥资源优势,珠三角则应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

第(5)题,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分析。

答案:

(1)

区域

位置优势

政策优势

主要开发的能源

主要环境问题

与多国相邻,边贸优势

西部大开发,沿边开放

石油、天然气、煤

荒漠化严重

沿江临海,交通便利

对外开放

核能

环境污染严重

(2)甲区域吸引大量流动人口迁入与其发展边境贸易和资源开发,给人们增加了较多的经商与就业机会有关;乙区域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等因素有关。

(3)甲区域河流主要作用是解决了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乙区域河流主要作用是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

(4)纺织 能源

(5)甲:

铁路;乙:

水运。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

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 珠三角的低端产业在“搬家”。

20多年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

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

从繁华的珠三角放眼四顾,它周边还有大片经济欠发达地区。

今年,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其背后有一场悄悄的企业“搬家”行动。

材料三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环节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

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对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过程中,曾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的加工贸易模式。

(6分)

(2)材料一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这里的“优势”具体指什么?

(4分)

(3)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4)简述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在“搬家”时所产生的影响。

(4分)

(5)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或地区将一些工业转移到广东省,形成了下列三种生产模式。

模式②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

(2分)

解析:

(1)题,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搬迁至广东,主要是利用当地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降低生产成本。

(2)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仅仅开放了广东省的几个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试点地区,使这些地区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

同时,广东邻近港、澳,地缘优势突出。

第(3)题,珠三角地区由于受南岭阻隔,经济腹地较小,区内经济基础薄弱,科技实力不足。

第(4)题,需注意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

第(5)题,模式②为进口原料,在本地加工后销往本地市场的生产模式,市场广阔是吸引厂家前来办厂的主导因素。

答案:

(1)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低廉 前店后厂

(2)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

(3)经济腹地比长三角小;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大城市依托作用不如长三角强大;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雄厚。

(4)低端制造业的向外转移,促进了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有利于承接新的产业和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促进欠发达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同时也会给这些地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5)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