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062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docx

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北京市2020年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为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观察此图,你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遗址分布星罗棋布B.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C.部落联盟战争频繁D.早期国家开始出现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日益活跃,其中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3.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监察制度。

汉武帝时期为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势力所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尊崇儒术C.设置刺史D.盐铁官营

4.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

由此可以推断

①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②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③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④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6.在宋朝,(武官)即使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文人)状元登第。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大力提倡文治,崇文抑武B.军队扩编,军费上升

C.边防压力巨大,岁币沉重D.机构重叠,官员冗滥

7.辽是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下图《辽人饮茶图》能够佐证该时期

A.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B.民族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

C.漕运、海运路线畅通无阻D.社会成员的地位趋于平等

8.下表为某同学记录的历史笔记。

笔记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辽朝B.金朝C.元朝D.清朝

9.南宋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他所说的“理”在社会中应体现为

A.自然法则B.天人感应C.历史规律D.伦理纲常

10.明太祖朱元璋说: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鉴于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废分封制B.设立中朝C.废除宰相D.置军机处

11.某同学进行“明代医学进步”的主题研学,梳理如下表格,其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明代以前

明代

病症

认为天花是无法预防的病症

发明人痘接种法,成功率达97%

病理

东汉以来认为伤寒是皮毛侵入人体引起的

认识到传染病是由戾气引起,戾气由口鼻侵入体内,侵犯部位不同,引起疾病不同

著作

药物学著作说法不一,错漏较多

李时珍著收药1892种,以多级分类法区分,检索更容易,更注重药物考订

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唐本草》D.《本草纲目》

12.下面是中国近代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据此推断,该条约是

①割让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接受协定关税④开放五口通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有鉴于此,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这些企业属于

A.官办军事工业B.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

C.中外合资企业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4.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乙巳

A.太平天国运动B.“百日维新”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15.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它们分别对应三民主义中的

A.民享、民治、民有B.民生、民族、民权

C.民有、民治、民享D.民族、民权、民生

1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

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国民党一大会场照片②浙江嘉兴南湖红船③五四运动浮雕④南昌起义油画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④②③①

17.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对新道路描述准确的是

A.发动城市暴动,建立工农政权B.服从共产国际,开展工人运动

C.放手发动群众,建立联合政府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8.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通电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

19.解放战争时期的一系列重大战役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下图所反映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0.1955年,周恩来在某个国际会议上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A.朝鲜停战谈判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D.中非合作论坛

2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召开了许多重要的会议,其中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

22.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确立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

③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④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的第二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大唐西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

一曰婆罗门,净行也。

”“二曰刹帝利,王种也。

”“三曰吠奢,商贾也。

”“四曰戍陀罗,农人也。

”书中记录的是

A.西亚的君主制度B.埃及的法老制度

C.印度的种姓制度D.雅典的民主制度

24.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下图对应的帝国是

A.波斯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罗马帝国D.印加帝国

25.在世界历史上,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的时间段是

A.公元前6-公元5世纪B.5-15世纪

C.公元前6-公元15世纪D.14-17世纪

26.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古印度发明的数字由其传入欧洲后,逐渐成为全世界通用的数字,被称为

A.腓尼基字母B.希腊字母

C.罗马数字D.阿拉伯数字

27.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

下列农作物的原产地在美洲的是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28.使世界各地开始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大交流,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横线处应填

A.丝绸之路的开通B.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C.新航路的开辟D.工业革命的开展

29.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核心精神的表述,准确的是

A.肯定人的价值,追求现世幸福B.反对宗教信仰,倡导天赋人权

C.提倡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D.强调科学精神,主张分权制衡

30.近代某位科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位科学家是

A.哥白尼B.牛顿C.瓦特D.贝尔

31.英国作为君主立宪制的典型代表,其政治制度的特征是

①君主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②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④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2.19世纪中后期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由“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

下列科技发明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3.下图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

空白处应为

A.法国大革命爆发B.第一国际成立

C.巴黎公社建立D.十月革命胜利

34.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

这些事件表明

A.各国民族革命取得胜利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D.第三世界国家走向联合

35.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

这段话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A.历史背景B.交战过程C.战争结果D.战后秩序

36.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春,苏俄开始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37.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

A.协约国集团的形成B.国际联盟的正式成立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38.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①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②“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③建立“福利国家”制度④消除了固有的经济危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9.波音飞机的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一万六千多个公司生产(下图)。

其反映的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是

A.世界多极化B.经济全球化

C.社会信息化D.文化多样化

40.面对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倡导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成立世界贸易组织D.召开不结盟首脑会议

二、材料分析题

4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材料一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概称为“夷”。

到春秋时期,四夷的势力有增无减,并且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

华夏和夷狄虽有冲突,但就种族、血缘而言,则华夷往往存在联系。

以婚姻为例,双方通婚的材料见于史载者颇多,如晋文公之母为戎女,其妻亦为狄女。

在长期杂居、邻居的过程中,发达的华夏文明对戎狄蛮夷产生了很大影响,戎狄蛮夷的文化也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

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

春秋战国,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结合所学说明其影响。

材料二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他认为“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他认识到武力征服并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长久之计,以文德怀柔与抚恤为主,以威服和战争为辅。

一旦战争胜利则主动和解,甚至不惜实行“和亲”政策,以达到“四海升平,天下一家”的目的。

通过联姻的方式,怀化对方,增进民族情感,平息战争,推动民族交融。

——摘编自李少玉《浅谈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意识》

(2)依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材料三古代并无“中华民族”的名称,“中华民族”的提出是在清末,其时西方列强入侵激发起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觉意识,“中华民族”观念由此萌芽。

南京临时政府从国家层面认可民族平等,有利于改变历朝历代狭隘的大汉族观与清朝满族独尊的民族观。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凡属蒙、藏、青海、回疆同胞……今皆得为国家主体,皆得为共和国之主人翁,即皆能取得国家参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层面将“五族共和”和“中华民族”确立为“中华民国”立国的法律依据。

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中国境内各民族形成“中华民族”为一体的共识。

——摘编自何一民等《从“恢复中华”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3)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清末民初“中华民族”观念出现的背景和内涵。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概况

年份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经济总量(亿元)

1952年

3.7

57.89

1978年

76.7

323.78

2017年

90628.8

84670.90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4)依据材料和所学,就“国家政策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42.近代以来,国际格局风云变幻。

材料一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

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

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

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说明。

材料二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会议

主要内容

1919年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

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

主要内容包括: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1921-1922年战胜国

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

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2)指出一战后战胜国建立的国际体系的名称。

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这一体系的影响。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

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3)依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出现的变化。

材料四1991年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消失,国际关系两极格局彻底崩溃。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

例如,美国专栏作家查尔斯・克劳萨默在《外交》季刊1991年春季号上撰文,将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后的时期称为“单极时刻”。

但是,环视全球便可以看到:

欧共体、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巴西、东盟等地区大国和地区集团,以及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世界事务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4)提取材料中关于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格局的不同观点,任选其中一个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在全国范围内基本都有分布,体现的是星罗棋布的特点,因此A正确;社会贫富分化现象食杂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夏朝是中国的早期国家,D排除。

故选A。

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因此A正确,BCD排除。

故选A。

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设置十三部刺史进行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势力,C正确;推恩令针对的是地方诸侯国,A排除;B属于思想统一的措施,排除;盐铁官营是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D排除。

故选C。

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的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①正确;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开发,②正确;契丹族是在宋朝时期兴起的,并未实现全国统一,③错误;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是在南宋,④错误。

因此A正确,BCD排除。

故选A。

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是“贞观之治”,B正确;文景之治是西汉初年的盛世,A排除;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C排除;康乾盛世是清朝时期的盛世,D排除。

故选B。

6.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治国政策是“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因此文官地位显赫,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7.B

【详解】

材料“《辽人饮茶图》”体现的是少数民族饮茶风气盛行,说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反映的是民族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实现社会成员地位平等,排除。

故选B。

8.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猛安谋克制是金朝的兵民合一组织,因此B正确,ACD排除。

故选B。

9.D

【详解】

材料“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体现的是朱熹认为理体现在社会层面就是儒家的纲常伦理,因此D正确,ABC排除。

故选D。

10.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前朝宰相专权乱政的教训,为此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C正确;A是秦始皇时期推行的,排除;中朝是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推行的,B排除;军机处是在雍正时期设置的,D排除。

故选C。

1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编写的药学著作,因此D正确;《黄帝内经》成书于先秦至汉,A排除;《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B排除;《唐本草》成书于唐朝,C排除。

故选D。

1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和开放五口通商均出自《南京条约》,因此A正确,BCD排除。

故选A。

1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均属于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用企业,因此A正确,BCD排除。

故选A。

1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6月光绪颁布《定国是诏》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开始,因此B正确,ACD排除。

故选B。

1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对应的是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对应的是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对应的是社会革命,因此D正确,ABC排除。

故选D。

1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时间是1924年;②一大的召开时间是1921年;③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是1919年;④南昌起义的时间是1927年,因此C正确,ABD排除。

故选C。

17.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因此D正确,ABC排除。

故选D。

18.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爆发的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D正确;九一八事变的时间是1931年,A排除;华北事变时间是1935年,B排除;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C排除。

故选D。

19.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

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江阴、镇江等城市,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因此D正确;ABC与材料所给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D。

20.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上,面对与会国的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召开,因此C正确,ABD排除。

故选C。

2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权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D正确;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A排除;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B排除;七届二中全会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C排除。

故选D。

2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指的是1978年至今,其中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①错误,ABC排除;②③④均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就,D正确。

故选D。

23.C

【详解】

根据“婆罗门”“刹帝利”“吠奢”“戍陀罗”可知,这是印度的种姓制度,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君主制度,排除A;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

2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使地中海成为内湖,因此C正确,AB排除;印加帝国位于美洲,D排除。

故选C。

2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此后数百年中,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据了统治地位,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因此B正确,ACD排除。

故选B。

26.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因为阿拉伯人在其传播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因此D正确,ABC排除。

故选D。

2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和马铃薯的原产地均在美洲,①④正确,C符合题意;水稻和小麦的原产地在亚洲,②③错误,ABD排除。

故选C。

2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开启了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史,因此C正确,BCD排除。

故选C。

29.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肯定人的价值,追求现世幸福,强调人性解放,因此A正确;BCD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

故选A。

30.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的成就,因此B正确,ACD排除。

故选B。

3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首相需要对内阁负责,④错误,BCD排除;①②③均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A符合题意。

故选A。

3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其中汽车和电灯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②③正确,B符合题意;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均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①④错误,ACD排除。

故选B。

3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因此C正确,ABD排除。

故选C。

3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的印度人民抗英、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均是亚洲觉醒的表现,因此C正确;印度反英斗争以失败告终,A排除;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B排除;不结盟运动标志着第三世界开始登上历史舞台,D排除。

故选C。

35.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材料描述的一战的背景,故选A,BCD排除。

36.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因此B正确,A排除;CD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推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B。

3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因此C正确,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