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0893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达标试题含答案

人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达标试题(含答案)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中关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

“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20世纪50年代欧洲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欧盟的成立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1972年,日本外相在记者招待会上说:

“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

“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3)材料三中,此时的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具有怎样的经济地位?

材料三表明日本、欧共体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4)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日本、西欧的经济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

(1)原因:

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目的:

提高国际地位。

影响:

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特点:

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原因:

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和平宪法”;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提供大量军需订单;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等。

(3)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美国、欧共体、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4)西欧、日本的崛起,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欧洲发展的原因有:

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国际地位。

欧盟的成立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是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根据材料二的“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平均增长统计图”可以概括出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70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有:

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和平宪法”;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提供大量军需订单,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等。

(3)依据材料三的“1972年,日本外相在记者招待会上说:

‘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依据材料三的“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

‘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可知材料三表明美国、欧共体、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4)结合材料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日本的崛起,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是世界是唯一掌握核式器的国家,拥有30多艘航空母舰,在全世界建立了500多个军事基地。

它还拥有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材料二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美元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三中国自冷战结束以来迅速崛起,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科研能力的显著提升和军事现代化的稳步推进。

到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攀升至世界第二位,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奥巴马政府在对外战略方面开始推行以全球收缩、亚太突进为特征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力图缓解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过度扩张,集中应对中国的崛起,重振美国霸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意图,分析美国提出这一战略意图的历史条件。

(2)为实现上述战略意图,美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原因和目的。

【答案】

(1)战略意图:

建立美国在全世界的霸权。

历史条件:

西欧的衰落: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

(2)措施:

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

分裂德国,扶植联邦德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集团。

(3)原因:

中国的快速崛起。

目的:

重振美国霸权。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一问:

根据“美国……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可知美国的战略意图是建立美国在全世界的霸权。

第二问:

概括材料一“美国是世界是唯一掌握核式器的国家,……它还拥有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衰落,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使美国决心建立世界霸权。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为实现全球霸权,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

分裂德国,扶植联邦德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集团。

(3)概括材料三“‘亚太再平衡’战略,力图缓解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过度扩张,集中应对中国的崛起……”可知,其原因是为了缓解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过度扩张,集中应对中国的崛起。

第二问:

目的是“重振美国霸权”

3.国家间关系错综复杂,影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2月,英国请求美国接管在东地中海抵抗共产主义的义务,接管大英帝国的霸权,称雄世界的红地毯铺到美国人的脚下。

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推出杜鲁门主义,宣告美苏战时联盟正式破裂,反苏反共的“冷战”被公开确定为美国的国策。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世界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在亚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越南先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世界历史教参》

材料四 2015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伊朗核协议。

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

2019年5月9日,伊朗宣布,终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以回击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和重启对伊制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把“冷战”确立为国策的原因。

(答出两点即可)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政府“唤起合理经济再生”的措施以及实施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演讲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大阵营进行激烈较量”的表现。

(举出一例表现即可)

(4)据材料四,分析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实质。

结合前三则材料,谈一谈你对国家间关系的认识。

【答案】

(1)美国想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2)推行马歇尔计划。

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

(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4)为了保证美国的利益。

国家之间利益至上。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英国请求美国接管在东地中海抵抗共产主义的义务,接管大英帝国的霸权,称雄世界的红地毯铺到美国人的脚下。

美国总统杜鲁门推出杜鲁门主义,宣告美苏战时联盟正式破裂,反苏反共的“冷战”被公开确定为美国的国策。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美国把“冷战”确立为国策的原因有:

美国想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2)据材料二的“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可知美国政府“唤起合理经济再生”的措施是推行马歇尔计划,实施目的是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演讲的背景是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3)根据材料三的“20世纪50年代,世界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结合所学知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进行激烈较量的表现有: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4)据材料四的“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

”可知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实质是为了保证美国的利益。

结合题干前三则材料,我对国家间关系的认识是国家之间利益至上。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组织的旗帜?

该组织何时成立?

(2)该组织成立后起到什么重要作用?

(3)该组织成立后,其成员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请举一事例说明。

【答案】

(1)欧洲联盟;1993年

(2)欧盟成立后,对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欧盟各国都可以使用欧元;欧盟各国的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欧盟各国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生活、学习;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答任何一点都可得分)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欧盟的旗帜,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对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5.探究问题。

材料一1947年前后,美、英、法三国合并在德国的占领区,随后实行货币改革。

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

1948年6月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

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

接着西方三国决定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

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

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取消。

1949年9月和10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分别成立,德国正式一分为二。

材料二两德统一是早就植根于两个德国的德意志人民心中的夙愿,是两个德国人民民族情感的重新融合,这种民族情感的重新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德的“新东方政策”。

20世纪60年代起,西德为了寻求国家重新统一,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逐步扩大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交往,实现了同苏东关系的改善,从而消除了两德统一的外部阻力。

在这一过程中,西德与东德在经济、人员和其他方面的交往日益密切,两德关系在互相磨合中得以发展、改善,成为了两德走向最终统一的内在的基础。

当然,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东欧剧变以及当时的苏联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适应这一变化对德国统一的支持,对促进德国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但这只是德国统一的外部因素。

从“柏林墙”倒塌时德国人民激动的心情,可以窥见民族主义情感所产生的强大力量。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

(2)依据材料二,探究促使德国统一的内外因素。

【答案】

(1)封锁与反封锁;外交照会;在联合国安理会斗争。

(2)内部因素:

两德人民的民族认同感;联邦德国政府的努力;两德在经济等多个领域联系的加强。

外部因素:

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苏联和美英法等国家的支持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可以得出封锁与反封锁;依据材料二“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可以得出外交照会;依据材料二“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

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可以得出在联合国安理会斗争。

(2)根据材料二“两德统一是早就植根于两个德国的德意志人民心中的夙愿,是两个德国人民民族情感的重新融合”“这种民族情感的重新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德的‘新东方政策’”“西德与东德在经济、人员和其他方面的交往日益密切,两德关系在互相磨合中得以发展、改善,成为了两德走向最终统一的内在的基础。

”促使德国统一的内部因素是两德人民的民族认同感;联邦德国政府的努力;两德在经济等多个领域联系的加强。

根据“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东欧剧变以及当时的苏联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适应这一变化对德国统一的支持,对促进德国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但这只是德国统一的外部因素”可知,促使德国统一的外部因素是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苏联和美英法等国家的支持等。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

凯南认为,苏联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政治对手,而不是伙伴。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

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

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刘金质《冷战史》

(1)概括材料一中乔治·凯南对美苏关系的认识,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

(1)认识:

苏联是美国的政治对手。

原因: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并企图称霸世界;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方面的矛盾加剧;苏联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巨大障碍。

(2)影响:

美苏双方相互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苏联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对手,而不是伙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乔治•凯南对美苏关系的认识是苏联是美国的政治对手。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并企图称霸世界,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方面的矛盾加剧;苏联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巨大降碍。

(2依据材料二“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

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有,冷战双方队伍扩大,美苏争夺激烈;亚洲爆发了局部战争;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封锁;冷战国内化趋势加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双方相互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

【点睛】

此题应识记与灵活掌握美苏争霸和冷战政策的相关史实。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并企图称霸世界,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方面的矛盾加;苏联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巨大降碍。

美苏双方相互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搞——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冷战所造成的两极对峙国际格局和经济上的两个平等市场,促使相互对抗的东西方两大集团都高度地加强各自内部的协调。

而这种两大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却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叶江《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整体交融与联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

(1)由战时同盟关系到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由同盟合作转为对抗)

(2)战略核力量的均势,使双方不敢先挑起战争;一战和二战的惨痛教训;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反对战争等

(3)积极影响:

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教训,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加强了两大集团内部的协调,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到“(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在二战中结成反法西斯同盟,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意识形态的冲突,美苏变为对手,进行冷战对抗,由此得出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到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由同盟合作转为对抗)。

(2)依据材料二“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可见战略核力量的均势,使双方不敢先挑起战争,再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和二战的惨痛教训,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反对战争等也制约了美苏不直接采取战争的方式。

(3)依据材料三“促使相互对抗的东西方两大集团都高度地加强各自内部的协调。

而这种两大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却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产生直接的影响”得出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加强了两大集团内部的协调,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再结合所学知识,两极格局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教训,促进了自身发展等。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材料三: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点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请回答:

(1)二战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1967年欧洲成立的“高一级的整体”是欧洲共同体,它是由哪三个组织合并而成的?

(3)在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欧洲“高一级的整体”是什么?

它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

(1)解决历史矛盾,整合各国力量,提升西欧国际地位。

(2)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欧盟;《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解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因为欧洲国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受严重破坏。

为了缓和欧洲国家的历史矛盾,恢复发展经济,提高国家地位,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维护自身安全,欧洲一些国家走向联合。

(2)依据课本所学,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向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依据课本所学,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199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2个欧洲共同体国家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该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联盟成立。

【点睛】

(1)问二战后欧洲联合的目的是解题的关键,围绕着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地位等方面回答;

(2)问“1967年”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1967年在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个组织基础上成立欧共体;(3)问“20世纪90年代”是解题的关键,可知是1993年成立的欧盟,成立的标志着《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9.阅读下列材料:

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咨文中声称: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的企图。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宣读这篇咨文的美国总统是谁?

这一政策被人们称为什么?

(2)这篇咨文的实质是什么?

(3)这项政策的出台对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答案】

(1)杜鲁门;杜鲁门主义。

(2)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3)冷战开始。

(4)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材料“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的企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篇咨文的美国总统是杜鲁门,这一政策被人们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的开始。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和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0.(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和争论不休的课题,并引起国际社会的美注……作为冷战一方的苏联,一直坚持认为是美国在战后推行的反共反苏政策导致了冷战。

美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观点是,苏联的扩张主义造成了冷战,美国采取的行动是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的勇敢和基本的反击。

——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此后近半个世纪,尽管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对美苏对抗起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但未能根本扭转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的局面。

——孔庆茵《三种世界秩序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