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1007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docx

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二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

【高考作文讲座二:

拟题和开头的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

   教给学生常见的文章拟题方法,提高学生的作文拟题能力。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

好的题目是使读者“一见钟情”的因子,常常能起到先声夺人、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相反,不好的题目则往往会给人以不好的印象,影响读者阅读文章的情绪。

对于一篇高考作文来说,能否拟出一个恰当、精致的题目,直接关系到阅卷老师对这篇作文的第一印象,甚至直接影响到作文的评分。

拟题是高考作文不容小觑的一个重要环节,值得考生重视。

   【高考作文拟题的要求】

   1、要准确、贴切。

   准确是应试作文拟题的最基本要求,作文的题目要在作文试题所包含的范围之中,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否则就是不符合题意。

贴切是对作文题目与文章内容的关系而言的,作文题目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既不可“题”大于“文”,也不可“文”大于“题”;另外,贴切还要注意文体,不同的文体对题目有不同的要求,不可“文”不对“题”。

   2、要简洁、醒目。

   就是用高度概括的文字表达出明确的含义,高考作文的题目最好在10个字以内。

如“人生的斗士”,简洁有力,高度概括了史蒂芬•霍金的人生态度,也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从两方面概括了曹操的功过是非,表明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辩正观点。

当然,如果拟出的标题太长,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如“用双眼看世界——网络个人主页设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对‘记忆移植’的困惑”。

   3、要尽量突出关键字眼

   高考作文题中那些昭示、启示或暗示写作关键的重要字眼,常常起到限制话题内涵和外延的作用,拟题时如果能够尽量扣紧这些关键字眼,便能够给人以“符合题意”、重点突出的深刻印象。

如“胸怀诚信,追求成功”紧扣“诚信”,“在选择中起航”紧扣“选择”,“理智与情感的天平”紧扣“理智”和“情感”。

这些题目紧扣高考作文题的关键,让阅卷者一目了然。

   4、要新颖、有意味、有美感。

   就是不落俗套,别开生面,独具匠心,发人深思。

这是作文拟题的高标准要求,能拟出一个精彩的作文题目其实也是一种创新。

如“任是‘无情’也动人”,既是“无情”,又怎能“动人”,题目的这个关子卖得好;“为心灵建一个漂亮的花园”,题目富有诗意,含蓄而耐人寻味。

   【作文拟题的常用方法】

   1、引用化用法

   [1]引用古典名言:

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

如“月是故乡明”,引用杜甫名句作为标题,不仅紧扣“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作文话题,而且表达得更有韵味;“横看成岭侧成峰”,引用苏轼名句,形象点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引用、化用格言熟语:

能让题目简洁而富含理趣。

如“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勿以善小而不为”、“诚以养德信以修身”、“择善而从”,“忙兮忙兮奈若何”。

   [3]引用流行歌词:

能让题目收到到雅俗共赏或诙谐幽默的表达效果。

如:

“该出手时就出手”,引用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诙谐幽默;“一句话,一辈子”引用周华健《朋友》中的歌词,突出了朋友间的诚信。

   [4]套用书名、篇名:

如“一个人的战争”套用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的题目,“选择并快乐着”化用白岩松的畅销书《痛并快乐着》,“谏父亲三思疏”套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2、形象法

   抓住材料与其他事物之间相关或相似的联系,通过联想、想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拟题,往往能够让题目具有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效果。

   [1]比喻:

如“人生也是一张答卷”,“感情不是保险绳”,“上帝的帐单”、“放下感情的叶片”、“宽容是阳光”、“友人如镜”等。

   [2]夸张:

如“那个障碍粉碎了我”,形象点出“挫折”的消极影响力。

   [3]反问与设问:

如“怎一个‘情’字了得”、“‘真我’何在”、“你选择了吗”、“感情乎?

认识乎”、“哥,是捡来的吗”、“信他,抑或信己”等。

   [4]借代:

如“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指代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雨中,那抹暗红”,“暗红”指代鲜血;“拾起那一枚贝壳”,“贝壳”借喻历史人物的“心灵的选择”。

   [6]拟人:

如“把爱吵醒”、“一颗心的选择”、“听取心灵的召唤”、“让心做主”等。

   [7]谐音双关:

如“生命‘诚’可贵”(“诚”指诚信)、“向‘前’看与向‘钱’看”、“前‘腐’后继?

”等。

   [8]移就:

将适用于甲事物的修饰语移用到乙事物,能激发想像、增加文采,如“五彩的记忆”、“血色的选择”,“歪曲的眼光”等。

   [9]对仗:

可以是宽对,如“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挥刀斩索,搭桥渡人”、“走出情感笼罩,正确认识事物”等。

   3、对比法

   通过多角度联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加以对比,使读者一见便知正误、细读便明是非,言简意赅。

如“扫一屋与扫天下”、“亲亲与明理”(即关心亲人朋友与明晓事理)、“保姆与家教”、“民族情感与世界”、“自信,但不能盲从”、“沉稳与灵动”等。

   4、逆向反常法

   即运用逆向思维,以生活常理的反面入手,可以使作文题目显得醒目新奇,较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如“忠言不妨顺耳”、“不诚不信不为过”、“珍惜你的痛苦”、“谢谢你,对手”、“没有翅膀的飞翔”、“信任陌生人”、“众口岂能铄金”等。

   5.词根扩展法

   以话题为词根,前后扩展,快速,准确,不易离题,特别适合于有审题限制的应试作文。

如以“诚信”为话题,可以这样拟题:

“诚信无价”、“人生需要诚信”“感悟诚信”、“关于诚信的思考”、“把诚信留在心底”等。

   6.其他

   [1]短语组合式:

将文章重点要写的内容提取出关键词,作为文章的题目,言简意赅。

如:

“诗人•明日•黄花”、“情感•理智•认知”、“菊•竹•民族”、“明镜•阳光•六月”。

   [2]数学式、符号式:

借鉴数学公式或符号表达观点,简洁、醒目。

如“勤劳×高科技=致富”、“成绩≠素质”、“99+1=0”、“1+7≤8”、“生活——?

”、“?

”等。

   [3]倒装式:

如“回来吧!

诚信”、“茉莉,我也爱你”、“幽谷,我的所爱”等。

   [4]描写式:

如“菊花飘香的季节”、“那片洁白的羽毛轻轻飘落”、“站在幸福的枝上微笑”等,描写式的题目常常能给人以诗意的感觉。

   [5]直抒胸臆法:

如“我为自己的选择骄傲”、“守住你的诚信”、“要勇于跪倒在自己面前”、“无愧于天,无愧于心”等。

   【拟题训练】

   1、读下面《魂》这篇文章,分析它的标题妙在何处。

                               魂

   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

但我不信世界上会有魂儿。

可最近我却看到了。

   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石家庄市。

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满满登登。

   刚上车的一个小伙子,看到一座位上放着本又脏又破名叫《野女艳史》的书,抄起来,扔到茶几上,旁若无人地坐下。

   邻座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

“对号入座,这儿有人。

   那小伙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脸肌肉一抖,怪怕人地望着对面座位上一位穿红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

“是吗?

   小姑娘点点头说:

“是。

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是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那打水去的精壮的小伙子已经回来了,他凶煞(恶)地吼道:

“狗杂种,滚起来!

”坐着的小伙子连头也不抬,一只手在裤兜里摆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首。

一会儿,他眼睛往上翻,说:

“少犯嘎!

老子有票。

座空着,就要坐,坐定了!

   火车的轰鸣声夹杂着不堪入耳的争吵与谩骂,像冰水一样灌入耳中,让人肌寒目凝,连心都凉了。

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儿的话,那些人大概仅只有一个躯壳了。

四只手揪巴在一起,一场厮打近在眉睫,没有人劝,没有人去拉。

   忽然,那个穿红色上衣的小姑娘站起来,眨眨有着双眼皮的又黑又亮的大眼睛,音儿像银铃似地说:

   “别打架啦,我要下车了。

你们过来一个人坐这儿吧。

   四只手松开了。

一个小伙子坐在小姑娘让出的座位上。

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

她胖乎乎的白净净的好看的脸刹那间红了,红得跟苹果似的。

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脑后的油黑油黑的头发提着一个不大的旅行袋向车门走去。

   车在保定站停了。

我想,她肯定在这一站下车了。

   这趟车终点站是北京。

到站了,我下了车。

在河样的人流中穿行。

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

   天啊!

我忽然看到那个小姑娘:

大眼睛、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油黑的头发、红上衣……

   她不是三个小时前在保定站下车了吗?

难道我看到了魂儿?

我不信。

难道是看花了眼?

决不会!

那么,她是躲在别的车厢,一直站到了北京?

   我相信是她,真想对她说一声“你真好,我不如你”。

可终于没有追上她,她提着那只不大的旅行袋挤上公共汽车,门关了,车开走了。

   我久久地伫立着,目送那远去的汽车。

心中又忽然想起,老人说,人是有魂儿的。

   我想念了:

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2、先赏析下面这则短文,然后拟写标题,不少于三个。

   每逢山溪水涨,“他”就守候在溪边把学生们一个个背过小溪。

惊涛的浊浪,滑溜溜的鹅卵石,使他的名声远播,某新闻媒体曰:

“人桥”。

   不久,“他”荣升教委主任;山溪仍是山溪,水涨水落……接替“他”的,是一位娇小的姑娘。

姑娘身单力薄,没有勇气过小河,更谈不上背孩子上学、放学……

   于是,姑娘开始奔波。

她向教委主任报告,给区上写信,跟乡长争吵,甚至掏出自己的工资,把一位关键人物灌得烂醉如泥……

   终于,山溪上架起了一座桥,钢筋水泥的。

   孩子们、大人们都可以顺顺畅畅地走来走去,学生们再不为涨水发愁了;然而,姑娘还在山村小学,一个人教着4个年级的50名学生。

   3、阅读下列材料,比较据此拟出的议论文题,看看哪些题拟得好,为什么?

   材料一:

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公司请来当时侨居美国的德国机电专家斯坦麦茨来解疑。

斯氏两天两夜呆在电机旁,这儿听,那儿看,还不时地进行计算,最后,他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让修理工把电机打开,沿线把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

电机故障果然排除。

说到酬金,开口便是1万美元。

经理愕然,拿修理明细表请他填写,斯氏写道:

"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而要知道在哪里画线,则要9999美元。

"斯氏的幽默终于使经理领悟了,依价照付。

   (参考题目:

①斯坦麦茨的幽默②经理的愕然和领悟③电机起死回生的启示④斯坦麦茨是个金钱迷⑤斯坦麦茨胆大艺高⑥知识就是力量⑦汗水孕育成功⑧一条线的代价。

   材料二:

有人要卖马,牵骏马在集市站了三个早晨,仍无人问津。

于是求伯乐:

"希望你明天能到集市上去,绕我的马仔细看看,离开时又回头瞧一眼。

我将为此付给您一天工作的代?

伯乐照他的话做了,结果出现了奇迹,马的身价一下就提高了十倍。

   (参考拟题:

①骏马要靠发现②人才要靠赏识③认人不认货④盲目崇拜名人⑤名人效应)

议论文如何写好第一段——高考作文教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重视文章的首段,掌握几种写好议论文第一段的方法,提高考场作文质量。

   教学重点:

了解并掌握几种议论文好的开头方法。

   教学难点:

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教学设想:

“方法指导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几种写好议论文第一段的方法,提高考场作文质量”,能力的习得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应力避耽于概念术语的诠释。

各种“方法”的命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它的特点,并非文章学中规范的名词术语;所介绍的几种“方法”之间也有互相交叉的成分,并非截然分开,这是符合写作实践的。

教学活动努力做到:

   1、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的教学理念;

   2、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启迪学生的心智是关键,教师应努力和学生共同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共同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教学情景;

   3、实例的分析应力避教师“一言堂”的操作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体会该类写法的好处,所以,这一教学环节操作程序应是“实例——剖析”,而不是相反;

   4、课堂练习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应十分重视这一环节;在20分钟的练习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动手;课堂评析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创设互动的教学情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劳动成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5、为课堂训练而设计的话题是“财富”,此话题较有时代感,留给学生的思维的空间大,可以较好的训练学生的思辩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具体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阅读比较两段议论文的开头文字。

   

(一)“你选择了什么,你就成了什么。

”哲人在淡淡的微笑着。

于是,有了负重一生的蜗牛,也有了逍遥一世的沙鸥。

(《诗意的栖居》2002年高考试卷)

   析:

劈头一奇句,极为抢眼,引用的是德国荷尔德林的诗句,意蕴隽永,又有极强的警策震撼力量。

引用的警句中,“选择”一词直击当年的话题“心灵的选择”;两个条件关系的分句,昭示着“选择”对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而“哲人在淡淡的微笑着”简洁的神情描写,犹如拈花微笑的禅机,耐人寻味;“蜗牛”和“沙鸥”的对比,形象地告诉读者:

不同的“选择”,就有不同的人生境界,而且巧妙地暗扣话题。

(二)一位登山者在暴风雪途中遇到一个冻僵的人,在救与不救的问题上他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他把那个人救醒了,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读了这一个故事,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是呀,不一定人人都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触动心灵的选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这是摆在21世纪人们面前的一道严峻的人生课题。

(《让爱作主》2002年高考试卷)

   析:

复述原材料,是偷懒的写手惯用招数,却是“话题作文”的大忌;说“读了”——“沉思”,这位仁兄是不是要写“读后感”?

将原材料照抄一通后,不痛不痒地说“人生课题”,其实也是陈词滥调。

这样的文字,怎忍卒读!

   经讨论,辨析优劣,师生达成共识:

开头,对于作文的成败举足轻重,尤其考场作文,更是如此。

从应试者方面说,时间紧,压力大,构思要快,下笔要快, 有的因为找不到恰当的切入点,打不开文思的泉眼,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而耽误宝贵的时间,影响作文水平的发挥;从阅卷者方面说,最先跃入他视野的是一篇作文的题目和开头部分,从而在他的头脑里形成“第一印象”,这一心理机制足以左右他对整篇文章的评判。

所以我们如何给文章起一个好头,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给他以强烈的理性冲击和情感震撼,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了;在酷热的夏日里,在十分疲倦的工作状态下,在十分短暂的阅卷时间里,如果他把看你的文章当作清风拂面,当作赏心乐事,他的目光肯在你的作文里多驻足哪怕那么几秒钟,——那么,你至少取得了一半的成功了。

(演示课件:

“写好第一段的必要性” ①片言居要,纲举目张②奇句夺目,一见而惊 ③ 打开泉眼,文思滔滔)

   一、那么,议论文的开头主要有哪些方式呢?

(以课件上的个案演示为线索,按照“实例——剖析”的程序,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阅读讨论辨析典型例子,)

   

(一)导入法例说1〈近墨者未必黑〉(1989年高考试卷)

   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而我认为,近墨者未必黑。

满塘污泥,黑否?

黑!

“然而莲花却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乌鹊巢堂坛兮的”的楚国,黑否?

黑!

而屈原却“敫然泥而不滓“众人皆醉我独醒”;“文官爱财,武官怕死的”的封建王朝,黑否?

黑!

然而于谦“两袖情风朝天去”要留得清白在人间;“只有前面两石狮子是干净的”的贾俯,黑否?

黑!

然而林黛玉却在“风刀剑霜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

试想如果真的近墨必黑,那么,“声波满堂”中就不会走出一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在锦衣玉食中,就不会走出一个“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巾帼女侠;从封建营垒中,就不会杀出个高举海陆丰暴动大旗的彭湃;在香风弥漫的南京路上,就不会屹立着糖弹打不倒的好八连!

因此我说:

近墨者未必黑!

   析:

开门见山导入法 

   先引古语,紧接着反弹琵琶,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古代到现代,列举了人们熟知的例子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近墨者未必黑”。

这种写法颇似《六国》的开头,第一段就把全文的纲要提起来了。

   

(二)导入法例说2〈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2003年高考试卷)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容在爱人的酒杯里,苦涩里也终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使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

朋友,铁血的的男儿也有情,沙场的将士也有泪。

感情支配着心灵,左右着灵魂,可是小心啊,切勿让它变幻了你评判的目光。

   析:

比喻导入法。

   先将感情比作“善变的药”“双刃剑”,而“苦涩”和“甘润”、“轻轻挥下”和“伤痕累累”两组矛盾很形象地论证感情“变幻了你评判的目光”。

用比喻开头,尤其是里一连串比喻句开头,新颖别致优美,给读者以享受。

它是精雕细琢的产物,所以在高考作文这样的“急就章”里,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三)导入法例说4〈折断的翅膀〉(2001年高考试卷)

   蓝天、白云,苍鹰展翅飞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我们惊叹于苍鹰那和谐自在的飞翔时,是否想到它那双强有力的翅膀呢?

没有翅膀,苍鹰永远飞不起来。

人是智慧的动物,他的心灵长着一对翅膀,凭着那对翅膀,穿梭在茫茫的人海中,不至于迷茫,不至于失望,也不至于众叛亲离,在漫漫的人生路途中,寻找生命的真谛,那双翅膀便是诚信。

……我没有看见过断翅的鸟儿在天空中飞翔,我也不相信失去诚信的人能够辉煌灿烂。

   析:

类比联想导入法。

   由此及彼,从苍鹰的翅膀联想到人类诚信这一“翅膀”,不仅赋抽象以形象,更是突出“诚信”的不可或缺。

顺着这一思路,最后一句“我没有看见过断翅的鸟儿在天空中飞翔,我也不相信失去诚信的人能够辉煌灿烂”。

也是类比联想,从否定的角度推论人类不能丢失“诚信”。

很醒目,很有警策力。

   (四)导入法例说5〈只缘身在此山中〉(2003年高考试卷)

   “去年今日此山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和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人把毫无思想感情的桃花看做“笑春风”而发出感慨,恐怕只缘于“人面桃花相映红”吧!

诗人对于桃花的认识,也出于爱屋及乌而有所专属。

由此观之,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不乏感情因素的。

   析:

引用导入法。

   开篇引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剖析了把桃花看做“笑春风”是缘于诗人爱“人面”思“人面”,是一中“移情”的现象,是诗人爱屋及乌的结果。

这样,“由此观之,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不乏感情因素的。

”就顺理成章了。

   引用诗词、熟语、歌词、名言警句等等导入正文,历年高考中不乏鲜活的例子。

这是一个好学又好用的方法,巧妙地使用此法,势必为你的文章增加亮点。

   (五)导入法例说7〈情役〉(2003年高考试卷)

   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何其悲哀。

香港电视剧《纵横四海》给我最深的印象是:

一位母亲,为了让杀了人的儿子的罪名不成立竟说人是她杀的,宁愿自己背上杀人犯的罪名,也要让罪恶滔天的儿子逍遥法外!

这位糊涂的母亲自杀前说了一句话:

“他是我的儿子!

”哎,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何其悲哀!

   析:

抒情导入法一落笔就有如挟天风海雨而来,开篇就以激荡的感情打动读者。

“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何其悲哀”三句的反复是强调,是突出,更是深化了“悲哀”的情感。

作者站在法理的角度评述母亲为儿子顶罪,故说她“糊涂”,说她“心为情役,人为情役”,说她“悲哀”,在冷峻的理性剖析中融进了强烈的感情,就连叹词“哎”也透着深深的“悲哀”。

   (六)导入法例说9〈真理从鼻尖下溜过〉(2004年福州市质检试卷)

   巴斯德说过: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翻开科学史我们会发现,许多科学家在科学发明历程中,走了九十九步,最后离成功只差一步时,却永远的失去了发明的机会。

回顾这些实践,我们除了遗憾之外,也许会得到更多的启迪。

   析:

事实导入法。

   由大家所共知的事件、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目前刚刚发生的事件入题,将观点具体话了,它们既是对作者观点的诠释,又是对这一观点的实证。

这方法简便易掌握,只是叙事千万要简洁,落点一定要在“议论”上。

本例的“事实”叙述高度概括,因为它下文将对典型事实加以具体的评述。

   三、小结:

好的议论文开头:

短、快、靓 (可由学生讨论归纳,也可以有老师直接演示课件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视课堂具体情况而定。

   高尔基说过:

“(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

”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

   短----简洁 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

   快——迅捷 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

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

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

   靓——精彩 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

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

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四、课堂练习

   给以“财富”为话题的议论文写一段开头。

100字左右。

   《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说:

财富,具有价值的东西,如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面对“财富”的这一话题,你想到什么呢?

   

(一)思维开发:

   财富是什么:

如词典里的解释的那样:

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1、自然财富,有哪些?

土地,海洋,山川,矿产,石油,森林,水资源,野生动物……人的自然属性,如健康,美貌,天生的歌喉……

   2、物质财富,有哪些?

金钱,住房,汽车,工厂,公司,股票,期货,信息,情报,人才……

   3、精神财富,有哪些?

文化,学识,修养,风度,胸襟,经历,特长,情感体验,文化传统,……

   如何获得财富:

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劳动创造,继承祖荫,公平交易,欺诈偷窃,强取豪夺,为钱为财为富有,卖国卖友卖自尊,君子才取之有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如何对待财富:

节约和悭吝,豪爽和挥霍,坐山吃空和造福社会,财富的耗散和增殖……

   关于财富的思辩: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辨证关系,贫困和财富的关系,金钱的“能”与“不能”,财富和包袱……

   

(二)在学生思路打开后,要求他们选一个角度,用一种方法练习写一段议论文的开头,时间5分钟。

   (三)评析。

教师宣布时间到,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评析。

这一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只在关键的地方作些点拨引导。

要多发现学生的作品中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应以“如果能这样……就好(更好)了”的方式予以纠正。

学生作品的开头未必用教师在本课堂讲解过方法,这是极正常的现象。

其实教师展示讲解的也只是其中几种方法,并不全面,无须全面,也无法全面。

本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对号如座式去套用所谓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明白好的开头应当是“短、快、靓”,明乎此,达乎此,可矣。

“什么招?

把他打倒就是好招!

”学生不使用课堂上展示的,只要是符合“短、快、靓”的要求,都应当视为创造,要鼓励,绝不能指责。

   评析后,要让科代表将同学课堂作品收齐上交给老师。

   五.作业

   作家毕淑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现在的许多孩子,生活在幸福之中,却意识不到,往往不觉得别人为自己作了什么。

她说:

只要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