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1060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表示。

值愈大,获得电子的倾向愈大;

愈小,失去电子的倾向愈大。

3.氧化还原电势与自由能的关系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可从反应物的氧还电势E0',计算出这个氧化还原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

ΔG°

与氧化还原电势的关系如下:

=-nFΔE°

n表示转移的电子数,F为法拉第常数(1法拉第=96485库仑/摩尔)。

ΔE°

的单位为伏特,ΔG°

的单位为焦耳/摩尔。

当ΔE°

为正值时,ΔG°

为负值,就是放能反应,反应能自发进行。

为负值时,ΔG°

为正值,就是吸能反应,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二)高能磷酸化合物

生物体内有许多磷酸化合物,其磷酸基团水解时可释放出20、92kJ/mol以上自由能的化合物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按键型的特点可分为:

1.磷氧键型:

焦磷酸化合物如腺三磷(ATP)就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典型代表。

ATP磷酸酐键水解时,释放出30、54kJ/mol能量,它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在能量转换中极为重要;

酰基磷酸化合物如1,3二磷酸甘油酸以及烯醇式磷酸化合物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都属此类。

2.2.磷键型化合物如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

3.3.酯键型化合物如乙酰辅酶A。

4.4.甲硫健型化合物如S-腺苷甲硫氨酸。

此外,脊椎动物中的磷酸肌酸与无脊椎动物中的磷酸精氨酸,就是ATP的能量贮存库,作为贮能物质又称为磷酸原。

(三)电子传递链

电子传递链就是在生物氧化中,底物脱下的氢(H++eˉ),经过一系列传递体传递,最后与氧结合生成H2O的电子传递系统,又称呼吸链。

呼吸链上电子传递载体的排列就是有一定顺序与方向的,电子传递的方向就是从氧还电势较负的化合物流向氧化还原电势较正的化合物,直到氧。

氧就是氧化还原电势最高的受体,最后氧被还原成水。

电子传递链在原核细胞存在于质膜上,在真核细胞存在于线粒体的内膜上。

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有NADH呼吸链与FADH2呼吸链。

1.构成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体成员分五类:

(1)烟酰胺核苷酸(NAD+)多种底物脱氢酶以NAD+为辅酶,接受底物上脱下的氢成为还原态的NADH++H+,就是氢(H+与eˉ)传递体。

(2)黄素蛋白黄素蛋白以FAD与FMN为辅基,接受NADH++H+或底物(如琥珀酸)上的质子与电子,形成FADH2或FMNH2,传递质子与电子。

(3)铁硫蛋白或铁硫中心也称非血红素蛋白,就是单电子传递体,氧化态为Fe3+,还原态为Fe2+。

(4)辅酶Q又称泛醌,就是脂溶性化合物。

它不仅能接受脱氢酶的氢,还能接受琥珀酸脱氢酶等的氢(H++eˉ)。

就是处于电子传递链中心地位的载氢体。

(5)细胞色素类就是含铁的单电子传递载体。

铁原子处于卟啉的中心,构成血红素。

它就是细胞色素类的辅基。

细胞色素类就是呼吸链中将电子从辅酶Q传递到氧的专一酶类。

线粒体的电子至少含有5种不同的细胞色素(即b、c、c1、a、a3)。

通过实验证明,它们在电子传递链上电于传递的顺序就是b→c1→c→aa3,细胞色素aa3以复合物形式存在,称为细胞色素氧化酶。

就是电子传递链中最末端的载体,所以又称末端氧化酶。

2.电子传递抑制剂

能够阻断呼吸链中某一部位电子传递的物质称为电子传递抑制剂。

常用的抑制剂有:

(1)鱼藤酮:

阻断电子由NADH向CoQ的传递。

它就是一种极毒的植物物质,常用作杀虫剂。

(2)抗霉素A:

能阻断电子从Cytb到Cytc1的传递。

(3)氰化物、硫化氢、叠氮化物、CO能阻断电子由Cytaa3到氧的传递。

由于这三个部位的电子流被阻断,因此,也抑制了磷酸化的进行,即不能形成ATP。

(四)氧化磷酸化作用

氧化磷酸化作用就是需氧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就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真核细胞就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1.氧化磷酸化作用

高势能电子从NADH或FADH2沿呼吸链传递给氧的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转移给ADP形成ATP,即ATP的形成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其特点就是需要氧分子参与。

氧化磷酸化作用与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就是有区别的:

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就是指代谢底物由于脱氢或脱水,造成其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的高能键所携带的能量转移给ADP生成ATP,即ATP的形成直接与一个代谢中间高能磷酸化合物(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3-二磷酸甘油酸等)上的磷酸基团的转移相偶联,其特点就是不需要分子氧参加。

2.P/O比与磷酸化部位

磷氧比(P/O)就是指一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到氧所产生ATP的分子数。

由NADH开始氧化脱氢脱电子,电子经过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3分子ATP,则P/O比为3。

这3分子ATP就是在三个部位上生成的,第一个部位就是在NADH与CoQ之间,第二个部位就是在Cytb与Cytc1之间;

第三个部位就是在Cytaa3与氧之间。

如果从FADH2开始氧化脱氢脱电子,电子经过呼吸链传递给氧,只能生成2分子ATP,其P/O比为2。

3.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作用

(1)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作用在完整线粒体内,电子传递与磷酸化就是紧密偶联的,当使用某些试剂而导致的电子传递与ATP形成这两个过程分开,只进行电子传递而不能形成ATP的作用,称为解偶联作用。

(2)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能引起解偶联作用的试剂称为解偶联剂,解偶联作用的实质就是解偶联剂消除电子传递中所产生的跨膜质子浓度或电位梯度,只有电子传递而不产生ATP。

(3)解偶联剂种类典型的解偶联剂就是化学物质2,4-二硝基苯酚(DNP),DNP具弱酸性,在不同pH环境可结合H+或释放H+;

并且DNP具脂溶性,能透过磷脂双分子层,使线粒体内膜外侧的H+转移到内侧,从而消除H+梯度。

此外,离子载体如由链霉素产生的抗菌素——缬氨霉素,具脂溶性,能与K+离子配位结合,使线粒体膜外的K+转运到膜内而消除跨膜电位梯度。

另外还有存在于某些生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天然解偶联蛋白,该蛋白构成的质子通道可以让膜外质子经其通道返回膜内而消除跨膜的质子浓度梯度,不能生成ATP而产生热量使体温增加。

解偶联剂与电子传递抑制剂就是不同的,解偶联剂只消除内膜两侧质子或电位梯度,不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甚至加速电子传递,促进呼吸底物与分子氧的消耗,但不形成ATP,只产生热量。

4.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理

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氧化磷酸化作用机理虽研究多年,但仍不清楚。

曾有三种假说试图解释其机理。

这三种假说为:

化学偶联假说、构象偶联假说、化学渗透假说。

(1)化学偶联假说认为电子传递中所释放的自由能以一个高能共价中间物形式暂时存在,随后裂解将其能量转给ADP以形成ATP。

但不能从呼吸链中找到高能中间物的实例。

(2)构象偶联假说认为电子沿呼吸链传递释放的自由能使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而形成一种高能形式暂时存在。

这种高能形式将能量转给F0F1-ATP酶分子使之发生构象变化,F0F1-ATP酶复原时将能量转给ADP形成ATP。

(3)化学渗透假说该假说由英国生物化学家PeterMitchell提出的。

她认为电子传递的结果将H+从线粒体内膜上的内侧“泵”到内膜的外侧,于就是在内膜内外两侧产生了H+的浓度梯度。

即内膜的外侧与内膜的内侧之间含有一种势能,该势能就是H+返回内膜内侧的一种动力。

H+通过F0F1-ATP酶分子上的特殊通道又流回内膜的内侧。

当H+返回内膜内侧时,释放出自由能的反应与ATP的合成反应相偶联。

该假说目前得到较多人的支持。

实验证明氧化磷酸化作用的进行需要完全的线粒体内膜存在。

当用超声波处理线粒体时,可将线粒体内膜嵴打成片段:

有些片段的嵴膜又重新封闭起来形成泡状体,称为亚线粒体泡(内膜变为翻转朝外)。

这些亚线粒体泡仍具有进行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功能。

在囊泡的外面可瞧到F1球状体。

用尿素或胰蛋白酶处理这些囊泡时,内膜上的球体F1脱下,F0留在膜上。

这种处理过的囊泡仍具有电子传递链的功能,但失去合成ATP的功能。

当将F1球状体再加回到只有F0的囊泡时,氧化磷酸化作用又恢复。

这一实验说明线粒体内膜嵴上的酶(F0)起电子传递的作用,而其上的F1就是形成ATP的重要成分,F0与F1就是一种酶的复合体。

5.能荷

细胞中存在三种腺苷酸即AMP、ADP、ATP,称为腺苷酸库。

在细胞中ATP、ADP与AMP在某一时间的相对数量控制着细胞活动。

Atkinson提出了能荷的概念。

认为能荷就是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能荷大小可以说明生物体中ATP-ADP-AMP系统的能量状态。

能荷=

可瞧出,能荷的大小决定于ATP与ADP的多少。

能荷的从0到1、0,当细胞中都就是ATP时,能荷为1、0。

此时,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数量最大。

都为ADP时,能荷为0、5,系统中有一半的高能磷酸健。

都为AMP时,能荷为0,此时无高能磷酸化合物存在。

实验证明能荷高时可抑制ATP的生成,却促进ATP的利用。

也就就是说,能荷高可促进合成代谢而抑制分解代谢,相反,能荷低则促进分解代谢而抑制合成代谢。

能荷调节就是通过ATP、ADP与AMP分子对某些酶分子进行变构调节来实现的。

5、线粒体的穿梭系统

真核生物在细胞质中进行糖酵解时所生成的NADH就是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被氧化的,但就是NADH+H+上的质子可以通过一个穿梭的间接途径而进入电子传递链。

3-磷酸甘油的穿梭过程就是最早发现的。

其过程就是胞质中NADH十H+在3-磷酸甘油脱氢酶作用下与磷酸二羟丙酮反应生成3-磷酸甘油。

3-磷酸甘油可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内膜上的3-磷酸甘油脱氢酶(辅基为FAD)作用下,生成磷酸二羟丙酮与FADH2。

磷酸二羟丙酮透出线粒体,继续作为氢的受体,FADH2将氢传递给CoQ进入呼吸链氧化,这样只能产生2分于ATP。

在动物的肝、肾及心脏的线粒体存在另一种穿梭方式,即草酰乙酸-苹果酸穿梭。

这种方式在胞液及线粒体内的脱氢酶辅酶都就是NAD+,所以胞液中的NADH+H+到达线粒体内又生成NADH+H+。

从能量产生来瞧,草酰乙酸-苹果酸穿梭优于α-磷酸甘油穿梭机制;

但α-磷酸甘油穿梭机制比草酰乙酸-苹果酸穿梭速度要快很多。

二、习题

(一)名词解释

1.1. 

生物氧化(biologicaloxidation)

2.2. 

呼吸链(respiratorychain)

3.3.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

4.4. 

磷氧比P/O(P/O)

5.5.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phosphorylation)

6.6. 

能荷(energycharge)

(二)填空题

生物氧化有3种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

生物氧化就是氧化还原过程,在此过程中有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参与。

3.原核生物的呼吸链位于_________。

4,△G0'为负值就是_________反应,可以_________进行。

5.△G0'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式为_________,当Keq=1时,△G0'为_________。

6.生物分子的E0'值小,则电负性_________,供出电子的倾向_________。

7.生物体内高能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

8.细胞色素a的辅基就是_________与蛋白质以_________键结合。

9.在无氧条件下,呼吸链各传递体都处于_________状态。

10.NADH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磷酸甘油与苹果酸经穿梭后进人呼吸链氧化,其P/O比分别为_____与_____。

12.举出三种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举出4种生物体内的天然抗氧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举出两例生物细胞中氧化脱羧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15.生物氧化就是_________在细胞中_________,同时产生_________的过程。

16.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用_________表示,标准自由能变化用_________表示,生物化学中pH7、0时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则表示为_________。

17.高能磷酸化合物通常指水解时_________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_________,被称为能量代谢的_________。

18.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就是_________,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_________。

19.以NAD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就是参与_________作用,即参与从_________到_________电子传递作用;

以NADP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就是将分解代谢中间产物上的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反应中需电子的中间物上。

20.在呼吸链中,氢或电子从_________的载体依次向_________的载体传递。

21.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重组实验证实了线粒体内膜含有_________,内膜小瘤含有_________。

22.鱼藤酮,抗霉素A,CNˉ、N3ˉ、CO,的抑制作用分别就是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

23.磷酸源就是指_________。

脊椎动物的磷酸源就是_________,无脊椎动物的磷酸源就是_________。

24.H2S使人中毒机理就是_________。

25.线粒体呼吸链中电位跨度最大的一步就是在_________。

26.典型的呼吸链包括_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这就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_________不同而区别的。

27.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就是_________,它就是英国生物化学家_________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

28.化学渗透学说主要论点认为:

呼吸链组分定位于_________内膜上。

其递氢体有_________作用,因而造成内膜两侧的_________差,同时被膜上_________合成酶所利用、促使ADP+Pi→ATP

29.每对电子从FADH2转移到_________必然释放出2个H+进入线粒体基质中。

30.细胞色素aa3辅基中的铁原子有_________结合配位键,它还保留_________游离配位键,所以能与_________结合,还能与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而受到抑制。

31.体内CO2的生成不就是碳与氧的直接结合,而就是_________。

32.线粒体内膜外侧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就是_________;

而线粒体内膜内侧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就是_________。

33.动物体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方式有_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

34.在离体的线粒体实验中测得β-羟丁酸的磷氧比值(P/O)为2、4~2、8,说明β-羟丁酸氧化时脱下来的2H就是通过_________呼吸链传递给O2的;

能生成_________分子ATP。

(三)选择题

1.如果质子不经过F1/F0-ATP合成酶回到线粒体基质,则会发生:

A.氧化B.还原C.解偶联、D.紧密偶联

2.离体的完整线粒体中,在有可氧化的底物存时下,加入哪一种物质可提高电子传递与氧气摄入量:

A.更多的TCA循环的酶B.ADPC.FADH2D.NADH

3.下列氧化还原系统中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最高的就是:

A.延胡索酸琥珀酸B.CoQ/CoQH2

C.细胞色素a(Fe2+/Fe3+)D.NAD+/NADH

4.下列化合物中,除了哪一种以外都含有高能磷酸键:

A.NAD+B.ADPC.NADPHD.FMN

5.下列反应中哪一步伴随着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反应:

A.苹果酸→草酰乙酸B.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

C.柠檬酸→α-酮戊二酸D.琥珀酸→延胡索酸

6.乙酰CoA彻底氧化过程中的P/O值就是:

A.2、0B.2、5C.3、0D.3、5

7.肌肉组织中肌肉收缩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以哪种形式贮存:

A.ADP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ATPD.磷酸肌酸

8.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中,不就是蛋白质而就是脂质的组分为:

A.NAD+B.FMNC.CoQD.Fe·

S

9.下述哪种物质专一性地抑制F0因子:

A.鱼藤酮B.抗霉素AC.寡霉素D.缬氨霉素

10.胞浆中1分子乳酸彻底氧化后,产生ATP的分子数:

A.9或10B.11或12C.15或16D.17或18

11.下列不就是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就是:

A.磷酸甘油酸激酶B.磷酸果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D.琥珀酸硫激酶

12.在生物化学反应中,总能量变化符合:

A.受反应的能障影响B.随辅因子而变

C.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D.与反应途径无关

13.在下列的氧化还原系统中,氧化还原电位最高的就是:

A.NAD十/NADHB.细胞色素a(Fe3+)/细胞色素a(Fe2+)

C.延胡索酸/琥珀酸D.氧化型泛醌/还原型泛醌

14.二硝基苯酚能抑制下列细胞功能的就是:

A.糖酵解B.肝糖异生C.氧化磷酸化D.柠檬酸循环

15.活细胞不能利用下列哪些能源来维持它们的代谢:

A.ATPB.糖C.脂肪D.周围的热能

16.如果将琥珀酸(延胡索酸/琥珀酸氧化还原电位+0、03V)加到硫酸铁与硫酸亚铁(高铁/亚铁氧化还原电位+0、077V)的平衡混合液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就是:

A.硫酸铁的浓度将增加B.硫酸铁的浓度与延胡羧酸的浓度将增加C.高铁与亚铁的比例无变化D.硫酸亚铁与延胡索酸的浓度将增加

17.下列关于化学渗透学说的叙述哪一条就是不对的:

A.吸链各组分按特定的位置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B.各递氢体与递电子体都有质子泵的作用

C.H+返回膜内时可以推动ATP酶合成ATP

D.线粒体内膜外侧H+不能自由返回膜内

18.关于有氧条件下,NADH从胞液进入线粒体氧化的机制,下列描述中正确的就是:

A.NADH直接穿过线粒体膜而进入

B.磷酸二羟丙酮被NADH还原成3-磷酸甘油进入线粒体,在内膜上又被氧化成磷酸二羟丙酮同时生成NADH

C.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入线粒体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停留于线粒体内

D.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人线粒体,然后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再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天冬氨酸,最后转移到线粒体外

19.胞浆中形成NADH+H+经苹果酸穿梭后,每摩尔产生ATP的摩尔数就是:

A.1B.2C.3D.4

20.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就是:

A.c1→b→c→aa3→O2;

B.c→c1→b→aa3→O2;

C.c1→c→b→aa3→O2;

D.b→c1→c→aa3→O2;

(四)就是非判断题

()1.NADH在340nm处有吸收峰,NAD+没有,利用这个性质可将NADH与NAD+区分开来。

()2.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FAD与酶蛋白之间以共价键结合。

()3.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的存在下才能进行。

()4.NADH与NADPH都可以直接进入呼吸链。

()5.如果线粒体内ADP浓度较低,则加入DNP将减少电子传递的速率。

()6.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等就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贮存形式,可随时转化为ATP供机体利用。

()7.解偶联剂可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

()8.电子通过呼吸链时,按照各组分氧还电势依次从还原端向氧化端传递。

()9.NADPH/NADP+的氧还势稍低于NADH/NAD+,更容易经呼吸链氧化。

()10.寡霉素专一地抑制线粒体F1F0-ATPase的F0,从而抑制ATP的合成。

()11.ADP的磷酸化作用对电子传递起限速作用。

()12.ATP虽然含有大量的自由能,但它并不就是能量的贮存形式。

(五)完成反应方程式

1.4-细胞色素a3-Fe2++O2+4H+→4-细胞色素a3-Fe3++()

催化此反应的酶就是:

()

2.NADH+H++0、5O2+3ADP+()→NAD++3ATP+4H2O

(六)问答题(解题要点)

1.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有哪些?

它们的作用机制就是什么?

2.氰化物为什么能引起细胞窒息死亡?

其解救机理就是什么?

3.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生成的NADPH,如果不去参加合成代谢,那么它将如何进一步氧化?

4.在体内ATP有哪些生理作用?

5.有人曾经考虑过使用解偶联剂如2,4-二硝基苯酚(DNP)作为减肥药,但很快就被放弃使用,为什么?

6.某些植物体内出现对氰化物呈抗性的呼吸形式,试提出一种可能的机制。

7.什么就是铁硫蛋白?

其生理功能就是什么?

8.何为能荷?

能荷与代谢调节有什么关系?

9.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就是怎样偶联的?

三、习题解答

1.生物氧化:

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与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

生物氧化包括:

有机碳氧化变成CO2;

底物氧化脱氢、氢及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

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与H2O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转变成ATP。

2.呼吸链:

有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