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1088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docx

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大唐陵川光伏项目投标文件

附件11:

开关站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

一、预制舱舱体通用技术部分

1.预制舱式变电站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DL/T5103-2012《35kV-22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GB50059-2011《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

GB/T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060-200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T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DL/T5390-2014《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

GB50229-200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T30790.1-2014《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1部分:

总则》

GB/T30790.4-2014《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4部分:

表面类型和表面处理》

本技术规范仅适用于开关站预制舱通用与环境技术规范,电气设备相关技术要求见招标文件电气部分。

2.预制舱总体要求

2.1户外运行,要求抗冲击能力强,防盗、防破坏能力强;

2.2防腐能力强,保证30年不生锈;

2.3外形美观、大方、协调;2.4密封舱体,防尘、防潮、防凝露;

2.5体积小巧,结构紧凑;2.6★舱体部分需招标时提供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

3.预制舱性能要求整体要求

3.1预制舱舱体应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

在起吊、运输和安装时不会变形或损伤,不会因起吊运输对舱体内设备造成的影响;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

3.2★预制舱整体防护等级不低于IP43,具备防尘、防潮、防凝露的效果;舱体内部采用钢板及阻燃绝缘隔板严格分成各个隔室,各个隔室之间的防护等级为IP40。

针对舱内环境,考虑山区潮湿低温运行环境,宜采用工业级微正压空调,保证良好的温湿度控制及防潮效果。

3.3预制舱应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保证舱体在30年内不锈蚀,其他舱体附件应达到同等的使用寿命水平。

3.4预制舱应具备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保证舱体内温差不因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大范围浮动。

3.5预制舱设计应不易积尘、积水,舱体顶盖有明显散水坡度,不应小于5%,顶盖边沿应设有滴水沿,防止雨水回流进入舱体。

3.6预制舱内火灾探测及报警系统的设计和消防控制设备及其功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3.7预制舱的接地系统符合GB/T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3.8预制舱内的照明设计应符合DL/T5390-2014《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3.9预制舱应具备良好的隔绝电磁辐射及消音降噪功能,符合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HJ/T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评价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3.10关键技术要求

3.10.1预制舱强度

3.10.1.1预制舱舱体底架由型钢焊接而成,舱体骨架为焊装一体式结构,主要钢材材质应选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屈服强度不小于235MPa,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在起吊、运输和安装时不会产生变形,并耐受以下的负荷和撞击:

a)顶部负荷:

最小值为2500N/㎡(树立负荷或其他负荷);

钢结构的顶部载荷为:

0.85KN/㎡。

在面板、门和通风口上的外部机械撞击:

外部机械撞击的撞击能量为20J,对应的防护等级为GB/T20138的IK10。

3.10.1.2预制舱框架、门板及顶盖均采用优质钢板,框架钢板和门板厚度不得小于2mm;顶盖外表面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5mm,底板厚度不得小于2mm;不允许使用彩钢板、镀锌板等金属材料拼装式舱体或GRC、金邦板等非金属舱体。

3.10.1.3预制舱设计应符合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满足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的抗震要求,抗震设防烈度8度,并提供由专业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相应的计算说明书或报告。

3.10.1.4预制舱采用断桥技术达到保温效果的同时,应保证舱体足够的机械强度,内外钢板间通过冲压槽孔点焊连接,内衬型钢,设置独立支架,立体结构应根据承载计算设计足够的支撑结构并提供相应的有限元模型结构强度分析报告。

3.10.2预制舱防腐

3.10.2.1预制舱防腐处理应遵循GB/T30790.1-2014《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1部分:

总则》、GB/T30790.4-2014《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4部分:

表面类型和表面处理》标准,采用多道防腐工艺,包括前处理、锌层、中间层、面层等多重处理工艺,前处理需保证钢板表面足够的粗糙度,锌层厚度不应小于60μm,中间层及面层等总厚度不应小于200μm,保证舱体在C4环境下达到30年不锈蚀的防腐水平。

★投标人需提供防腐寿命证明,即金属舱体在交变盐雾环境和湿热环境中的型式试验报告。

注:

非金属材质防腐报告视为无效,如岩棉板等;非交变盐雾+湿热环境下的报告视为无效。

3.10.3预制舱保温

3.10.3.1预制舱舱体应运用“冰箱”保温措施与工艺,采用双层优质钢板(内部填充物采用建设部许可聚氨酯防火保温材料,确保整个预制舱的保温和防火性能)+环保金属装修层。

门板厚度不低于48mm,保证达到“24墙”保温功效。

3.10.3.3舱体内设置自动温控系统,并加装工业型加热装置,具备长时间加热功能,不得采用民用电暖气或暖风机,以保证舱体内的运行环境的稳定性。

3.10.3.4为保证舱内设备运行环境,舱体内应装设微正压空调。

为使舱内温度得到均匀调整和控制,舱体顶部应设置循环风道,并在风道上均匀设置流量可调的出风阀门,不得采用简单的民用空调机的吹风循环方式。

3.10.3.5需保证舱体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并在投标文件中提供相应的舱体保温性能试验报告。

3.10.4预制舱的密封与防尘

3.10.4.1预制舱应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舱体密封需采用硅橡胶或三元乙丙材料密封条,进出线电缆孔采用敲落孔配密封胶圈或密封件等处理,密封材料的寿命应大于5年,并制定合理的更换方案,提供相应的备品备件。

3.10.4.2预制舱内需配置微正压空调,配合风道均压系统,实现舱内均衡的微正压环境,保证舱内气压约为外部环境气压的1.05倍左右,防尘、防潮。

3.10.5预制舱通风

3.10.5.1预制舱内的通风设计应符合DL/T5035-2004《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的要求,内部需设置一体化风道,配合微正压空调保证舱内均衡环境。

3.10.5.2采用强制通风时,风机需采用进口、长寿命、免维护轴流式风机;风机的数量应满足排风和除湿的要求,排风要进行多道防尘处理,防尘网应方便拆装和清洗;排风处需设置风阀等结构,保证舱体的整体防护等级。

3.10.5.3舱体内设置SF6电气设备时,应设置SF6监测以及自动排风系统,控制舱体的电动进风风阀和强制排风轴流风机的启停,电动风阀及轴流风机的总通风量需保证每5分钟将舱体内空气换气一次,进风风阀和轴流风机必须设置良好的除尘过滤装置,确保舱体防尘。

3.10.6预制舱立体建站要求

3.10.6.1依据变电站选址以及占地面积要求,预制舱变电站应采用立体建站模式,舱体可在基础一层的舱体上置顶安装,投标方必须处理好一层舱体承重以及舱体间防震减震问题。

3.10.6.2隔震系统要求:

上层与下层舱体连接界面之间设置隔振装置,对于噪音、震动均进行消除;隔振效率不小于72%。

3.10.6.3底层舱体承重要求:

上层结构总重不超过100T,底层舱体框架所承受的平均最大应力为100MPa;所承受的应力集中最大值为193MPa,最小安全系数为1.2。

3.10.6.4舱体应能保证立体变电站任意方向相对垂直度倾斜5度时,舱体无明显变形。

3.10.6.5★投标人需提供中国地震研究所出具的抗震计算书或报告。

3.10.7线缆通道的要求

3.10.7.1预制舱内的一、二次线缆的敷设需有专用的线缆通道,且相互独立、密闭。

3.10.7.2一次线缆通道均采用双层2.0mm镀锌板折弯、组装而成,通道内衬防火材料,满足级耐火要求,并提供所使用防火材料的专业机构检验报告。

3.10.7.3一次电缆通道尺寸应满足电缆敷设以及合理弯曲半径要求设计,并在预制舱内合理布局。

3.10.7.4二次线缆通道应采用金属线槽,考虑抗干扰以及防电磁屏蔽措施。

3.10.8预制舱环评要求

预制舱应具备良好的隔绝电磁辐射及消音降噪功能,根据内部设备的性能参数,合理设计预制舱舱体外壳结构,使预制舱符合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HJ/T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评价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3.10.9预制舱紧急逃生措施

3.10.9.1预制舱通道门板上需设置“推杠式”紧急逃生门锁,满足人员紧急逃生要求。

门锁需满足防火要求,高可靠,长寿命。

3.10.9.2紧急逃生通道设置醒目的安全出口指示,相关通道指示设备均需考虑应急电源,以保证其可靠指示。

3.10.10预制舱防火性能

3.10.10.1预制舱应保证良好的防火性能,舱体壁板需保证内部或者外部着火时的最低性能水平为耐火3小时以上,3小时内舱体外壳具有完整性及防火性,★并在投标文件中提供由专业第三方机构出具预制舱壁板防火试验报告。

3.10.10.2预制舱排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电气配电装置预制舱应设置机械排烟装置;且当火灾发生时,送、排风系统、空调系统应能自动停止运行。

3.10.10.3预制舱消防供电及应急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3.10.11舱体照明

3.10.11.1预制舱检修走廊内设置通道照明灯,照明灯必须采用LED灯,并保证足够的照度,方便舱体内部的检修和试验。

3.10.11.2预制舱检修走廊两端分别设置事故照明,并在全站停电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启动,保证检修走廊内的事故照明。

3.10.12舱体运维与检修

3.10.12.1舱体护栏与登舱梯对于立体建站模式,二层舱体需设置防护围栏,方便运维以及保证安全。

登舱梯顶部踏

板与护栏的底座齐平,脚踏为格栅式,坡度≧55°,脚踏宽度≦250mm,脚踏间高度差≧300mm,

登舱梯两侧设置扶栏等防护措施。

3.10.12.2设备检修

为方便预制舱内部设备检修,预制舱设计时应具备内部设备单独移出条件,内部设备可方便转移至舱外,具备设备整体更换的功能。

3.10.12.3内部布置

预制舱内部设备通道预留应满足GB50060-200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程》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3.10.13舱体防涡流措施

当母线穿隔预制舱体时,预制舱厂家应采取可靠的防涡流措施。

固定母线用金属夹件应选用不锈钢或铝等非磁性材料,预制舱舱体上安装金属夹件的门板及框架应选用不锈钢或铝等非导磁材料,以保证母线进入预制舱舱体时不形成导磁回路。

3.10.14舱体接地

预制舱的舱体底架上应设专用接地导体,该接地导体上应设有与接地网相连接的固定接地端子,与预制舱内各设备接地和保护接地相连,并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接地端子为直径不小于12mm的铜质螺栓。

预制舱的金属骨架,高配电装置、低配电装置和变压器室的金属支架均应有符合技术条件的接地端子,并与专用接地导体可靠地连接在一起。

预制舱每台舱体的底架外部应至少设有4个明显的接地点,该接地点应采用铜板与可靠底架焊接,并配有直径不小于12mm的铜质螺栓,以便现场进行舱体与基础接地网的连接。

4.预制舱内辅助控制系统

4.1舱内辅助系统的设计依据及应遵循的规定

GB16796-2009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10408.1-2000入侵探测器第1部分:

通用要求

GB12663-2007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4798.4-2007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GB2423.10-2008电4.2舱内辅助系统功能目标

4.2.1系统软件采用组态技术,工业实时数据库与关系型数据库结合的数据处理技术;

4.2.2配有灵活功能强大的后台支持软件,支持局域网通讯方式,可对舱内辅助系统进行远方撤布防设置,远程控制软件应能显示系统的实时状态(在防、撤防、断电、故障等)。

4.2.3系统应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与变电站的图像监视系统、环境监控系统兼容联动;可实现用户权限分级设置;对用户操作有操作日志和报警记录可供查询。

4.2.4可以实现安防、消防、视频、SF6、环境监控系统融合,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安防、消防、视频、SF6、环境的报警联动、录像等功能。

4.2.5有入侵信号产生时,能够实现现场警铃、灯光惊吓,远方报警功能。

4.2.6提供开关量接点报警信号并接入保护监控系统。

4.2.7网络拓扑图

4.3设备选择及汇接

按照监控区域对应的监控内容,需要的设备包括:

●舱内球型红外一体化摄像机,对应室内智能小球,每套包含支架电源;

●温湿度传感器,RS485输出,每个舱体内温湿度传感器汇总到1个温湿度规范转换器,以太网输出;

●水浸传感器,DI输出,汇接于环境监控模块;

●SF6探测器,RS485输出,每个舱体内的SF6探测器汇总到1个SF6规范模块,以太网输出;风机阀门控制开关,DO输出,汇接于环境监控模块或者综合控制模块,同时采用电流传感器探测风机是否启动;声光报警器,汇接于环境监控模块或者综合控制模块。

●智能照明控制,采用DO输出的控制器,汇接于环境监控模块或者综合控制模块,同时采用电流传感器探测照明是否启动;箱内灯光不包括照明设备,室外灯光同时包括4套照明灯具。

●微正压空调,采用微正压空调规范模块,RS485输入,以太网输出;

●火灾报警系统监控:

综合火灾报警系统,应采用二总线制、模块化结构,采用智能网络体系。

系统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联动控制方式,并能方便地实现手/自动切换。

●舱体上的门禁,每套包含刷卡加密码门禁控制器1台,门锁1把,开门按钮1个,门磁传感器1个,以太网输出;

配套设备包括:

●辅助系统屏柜,内部设备包括:

⏹视频:

DVR、视频服务器等;

⏹规范转换模块,含空调监控、烟感火灾报警系统等;

⏹环境监控模块或者综合控制模块,含环境检测和控制量接入;

⏹综合服务器,运行辅助系统服务端;

⏹操作台,进行系统管理;

⏹网络设备;

⏹电源设备。

⏹声光报警器1套,安装于辅助系统屏内,警示SF6气体泄露等告警。

●综合火灾报警主机屏柜,内部设备包括:

⏹火灾报警主机;

⏹火灾报警控制台;

⏹规范输出模块。

二、技术专用部分

(1)预制舱技术特性要求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标准参数值

备注

1

舱体外壳金属材料耐盐雾时间

h

不低于672

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

2

舱体外壳金属材料湿热试验温度、时间

+55℃±2℃

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

h

不低于144

3

舱体使用寿命

y

不低于30

4

舱体外壳防护等级

不小于IP43

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

5

舱体耐火极限

min

不小于180

6

舱体壁板外层钢板厚度

mm

不小于2

不允许使用彩钢板、镀锌板等金属材料拼装式舱体或GRC、金邦板等非金属舱体。

7

门板厚度

mm

不小于45mm

8

舱体气压

1.05倍大气压

9

抗震性能

不低于8度

提供中国地震研究所出具的抗震计算书或报告

10

防火等级

丙类一级

11

设备环评要求

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环评报告

11.1

设备噪声标准

dB

白天

55

夜间

45

11.2

设备外电场强度标准

kV/m

4

11.3

设备外电场强度标准

μT

100

12

设计最大风压

N/mm2

160

13

最大雪压

N/mm2

160

14

海拔高度

m

>1500

15

预制舱使用环境条件

C4以上环境

16

屋顶坡度

不低于3°~5°

严禁采用平顶集装箱模式

(2)35kV箱式开关站模块

2.1舱体规格尺寸

舱体规格尺寸:

(长×宽×高),以设计图纸为准

2.2线缆通道的要求

2.2.1★预制舱内的一、二次线缆的敷设需有专用的线缆通道,且相互独立、密闭。

2.2.2一次线缆通道均采用双层2.0mm镀锌板折弯、组装而成,通道内衬30mm厚硅酸铝保温板保证保温功效,整体需满足A级耐火要求。

2.2.3一次电缆通道尺寸应满足电缆敷设以及合理弯曲半径要求设计,并在预制舱内合理布局;

2.2.4二次线缆通道应采用金属线槽,考虑抗干扰以及防电磁屏蔽措施;

2.2.5此条需在投标技术文件中,提供详细的技术方案说明。

2.3柜体检修的要求

★为方便舱内柜体检修,预制舱厂家应满足单独移出要求,且可方便转移至舱外,具备整柜更换的功能,并在投标技术文件中,提供详细的技术方案说明。

35kV设备选用KYN61户内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设备置于预制舱内,该设备是常规标准化开关设备,运维检修方便。

35kV进线方式选用铜排架空进线,预制舱内开关柜单排布置,柜前检修通道宽度2130mm,柜后巡检通道宽度1430mm。

预制舱内设置微正压空调,配合预制舱密封性能,保证舱内恒温、恒湿、无尘的运行环环境。

2.4舱体抗内燃弧措施

预制舱应设置抗内燃弧措施,舱外设置泄压口,以确保电气故障情况下的人身安全。

并在投标技术文件中,提供详细的技术方案说明。

2.5舱体辅助系统及综合监控平台配置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说明

1

室内智能小球

球机、红外

2

含电源支架

2

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

40m2/个

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2

每个门1个

4

火灾声光报警

2

5

舱体门禁

2

每套包含刷卡加密码门禁控制器1台,门锁1把,开门按钮1个,门磁传感器1个,以太网输出

6

温湿度传感器

6

485输出

7

通风风机

以设计为准

舱内设备含SF6气体时配置

8

空调

2

9

水浸传感器

2

DI输出

10

环境监控模块

1

(3)35kV无功补偿预制舱体

3.1舱体规格尺寸

SVG预制舱规格尺寸:

(长³宽³高),具体尺寸以设计为准。

3.2检修与维护

舱体四周应设置有可开启检修门,便于检修维护。

3.3舱体辅助系统及综合监控平台配置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说明

1

室内智能小球

球机、红外

1

含电源支架

2

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

4

40m2/个

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2

每个门1个

4

火灾声光报警

2

5

舱体门禁

2

每套包含刷卡加密码门禁控制器1台,门锁1把,开门按钮1个,门磁传感器1个,以太网输出

6

温湿度传感器

2

485输出

7

水浸传感器

2

DI输出

8

环境监控模块

1

9

空调

2

(4)35kV接地变电阻预制舱

4.1舱体规格尺寸

舱体规格尺寸:

(长×宽×高);具体尺寸以设计为准。

4.2舱体辅助系统及综合监控平台配置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说明

1

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

4

40m2/个

2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2

每个门1个

3

火灾声光报警

2

4

温湿度传感器

2

485输出

5

水浸传感器

2

DI输出

6

环境监控模块

1

(5)二次设备预制舱模块

5.1遵循的标准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如下:

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1408—89《固定绝缘材料工频电气强度的试验方法》

GB3309—89《高压开关设备常温下的机械试验》

GB3804—90《3~63kV交流高压负荷开关》

GB/T11022—1999《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共用技术条件》

GB14808—93《交流高压接触器》

SD/T318—89《高压开关柜闭锁装置技术条件》

GB16926-1997《高压交流负荷开关—熔断器的组合电器》

DL/T539—93《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和元部件凝露及污秽试验技术条件》

DL/T593—96《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条件》

DL/T402—1999《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486—92《交流高压隔离开关订货技术条件》

DL/T404—97《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技术条件》

JB5777-91《电力系统二次回路用控制及继电保护屏技术条件》

GB/T13729-92《农村小型化变电所设计规程》

DL/T5103-2012《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GB50062-92《电力装置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T15145-94《变电所设计技术规范》

5.2舱体规格尺寸及要求

5.2.1舱体规格尺寸:

(长×宽×高),以设计图纸为准。

5.2.2二次预制舱内的屏柜间的距离必须满足国标要求。

5.2.3所有屏体的后侧必须满足开门检修的要求。

5.2.4二次预制舱设备模块必须满足一体式整体运输和吊装的要求。

5.3检修要求

二次保护屏体选用模块化组合设备的形式,实现工厂内预制,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现场工作量;二次预制舱内的屏柜三排布局,中间走廊宽度≥1400mm,所有屏体的后侧开门检修,二次预制舱设备模块满足一体式整体运输和吊装的要求。

5.4防静电地板要求

5.4.1二次组合设备预制舱地面需进行防静电处理,在地面铺设防静电地板。

5.4.2防静电地板表面应不反光、不打滑、耐腐蚀、不起尘、不吸尘。

5.5舱体辅助系统及综合监控平台配置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说明

1

室内智能小球

球机、红外

2

含电源支架

2

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

40m2/个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