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1123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doc

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

(1)正切函数

学习目标

1、认识锐角的正切的概念。

2、会求一个锐角的正切值。

3、经历操作观察思考求解等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

锐角的正切的概念

学习难点:

锐角的正切的概念,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知识要点

在Rt△ABC中,∠C=90°,

∠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A的正切,记作

一、情境创设

问题1.我们从家到学校,免不了要爬坡,有些坡好爬,有些坡爬起来很累,这是为什么?

观察斜坡的倾斜程度,你有什么发现?

如何刻画斜坡的倾斜程度?

如上图,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中,∠C=∠C′=90°,且有一条直角边相等,但斜边不相等,哪个

坡更陡?

①本节课我们研究两直角边的比值与锐角的关系,因此同学们首先应思考:

当锐角固定时,两直角边的比值是否也固定?

②给出正切概念:

如图,在Rt△ABC中,,把∠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

.

二、典型例题

例1.根据下列图中所给条件分别求出下列图中∠A、∠B的正切值。

通过上述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互余两角的正切值.

例2.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C=3,AB=5,求∠ACD、∠BCD的

正切值。

结论:

等角的正切值.

例3.如图

(1),∠A=30°,∠C=90°,根据三角函数定义求出30°、45°、60°的正切值.

(1)

(2)(3)

例4.如图,∠A=15°,∠C=90°,求出15°正切值.

随堂演练

1.

(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b=9,a=12,则=,tanB=。

(2)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分别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则的=.

(3)在Rt△ABC中,∠C=90°,AC=12,tanA=2,则BC长为。

2.如图,A、B、C三点在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处,若将△ACB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C’B’,则tanB’的值为()A. B. C. D.

A

B

C

C’

B’

3.Rt△ABC中,∠C=90°,若,则tanA=。

4.在,若将各边长度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A的正切值()

A.扩大2倍 B.缩小2倍 C.扩大4倍 D.不变

5.在Rt△ABC中∠A=75°,∠C=90°,求出75°正切值.

9.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为10cm,周长为36cm,求tanC.

A

B

C

全品中考网

§7.2正弦、余弦

(1)

学习目标:

1、认识锐角的正弦、余弦的概念。

2、会求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

3、经历操作观察思考求解等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锐角的正弦、余弦的概念

教学难点:

锐角的正弦、余弦的概念,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知识要点:

1、正弦的定义

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a与斜边c的比

叫做∠A的______,记作________,即:

sinA=________=________.

2、余弦的定义

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b与

斜边c的比叫做∠A的______,记作=_________,即:

cosA=______=_____。

(你能写出∠B的正弦、余弦的表达式吗?

)试试看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问题1:

如图,小明沿着某斜坡向上行走了13m后,他的相对位置升高了5m,如果

他沿着该斜坡行走了20m,那么他的相对位置升高了多少?

行走了am呢?

2、问题2:

在上述问题中,他在水平方向又分别前进了多远?

20m

13m

3、B

在△ABC中,∠C=90°.锐角A的对边a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正弦,

记作sinA.

C

A

锐角A的邻边a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余弦,

记作cosA.

二、典型例题

例1.根据图中数据,分别求出∠A,∠B的正弦,余弦.

练习:

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且,,,下面四个式中错误的有()①sin;②cos;③tan;④sin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例2、如图,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是、、,

=2:

3,求sinA与sinB的值。

例3、如图,在Rt△ABC中,∠ACB=90°,BC=6,CD⊥AB于D,AC=8。

试求:

⑴sinA的值;⑵cos∠ACD的值;⑶CD的长。

练习:

1、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5,

则sinA=_____,cosA=_____,sinB=_____,cosB=_____。

2、在Rt△ABC中,∠C=90°,AC=1,BC=,

则sinA=_____,cosB=_______,cosA=________,sinB=_______.

3、如图,在Rt△ABC中,∠C=90°,BC=9a,AC=12a,AB=15a,

则tanB=________,cosB=______,sinB=_______

4、比较:

sin30°与sin60°的大小;

cos30°与cos60°的大小?

随堂演练:

(第2题)

1、在Rt△ABC中,∠C=90°,AC=2,BC=1,则sinA=。

2.如图,P是∠的边OA上一点,且P点坐标为(3,4),则sin=,

cos=.

(第3题)

3.如图△ABC中,∠C=90°,sinA=,则BC:

AC=()

A.3:

4 B.4:

3 C.3:

5 D.4:

5

4.在Rt△ABC中,∠C=90°,AC=4,BC=3,则cosB=()

A. B. C. D.

§7.2正弦、余弦

(2)

学习目标:

1、认识锐角的正弦、余弦的概念。

2、会求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

3、经历操作观察思考求解等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利用正弦余弦的有关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正弦余弦的有关概念解决问题。

一.复习导入

二.

三.如图,在Rt△ABC中,∠C=90º,AC=12,BC=5.求:

sinA、cosA、sinB、cosB的值.

你发现sinA与cosB、cosA与sinB的值有什么关系吗?

结论:

二、典型例题

1.比较大小

①sin40゜cos40゜②sin80゜cos30゜③sin45゜cos45゜

2.已知α为锐角:

(1)sinα=,则cosα=______,tanα=______,

(2)cosα=,则sinα=______,tanα=______,

(3)tanα=,则sinα=______,cosα=______,

三.典型例题

例1、如图,BC⊥AD于C,DF⊥AB于F,S△AFD:

S△EFB=9,∠BAE=,求sin+cos的值;

分析由已知易证Rt△AFD∽Rt△EFB,再根据S△AFD:

S△EFB=9,可得AF:

EF=3,AF=3EF;由勾股定理可求出AE=EF,从而容易求得sin,cos的值。

例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C⊥AB,AD=CD,BC=10,则AB的值是()A.9 B.8 C.6D.3

例3、如图,在菱形ABCD中,AE⊥BC于点E,EC=1,cosB=,求这个菱形面积。

随堂演练

1.△ABC中,∠C=90°,若tanA,则sinA=。

2.△ABC中,∠C=90°,AC=AB,则sinA=,tanB=。

3.在Rt△ABC中,∠C=90º,且锐角∠A满足sinA=cosA,则∠A的度数是()

A.30ºB.45ºC.60ºD.90º

4.在Rt△ABC中,∠C=90º,sinA=,则BC:

AC:

AB等于()

A.1:

2:

5B.C.D.

5.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则下列线段的比中不等于sinA的是()

A.  B.  

(第6题)

C. D.

6.如图,自动扶梯AB段的长度为20米,倾斜角A为,

高度BC为米(结果用含的三角函数表示)。

7.△ABC中,∠C=90°,BC=2,AB=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7.3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及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学习目标

1.熟记30°、45°、6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利用其进行求值计算。

2.会根据特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求该锐角的大小。

3.经历操作观察思考求解等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

利用三角函数有关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归纳

1.分别说出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2.完成下列表格

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θ

30°

45°

60°

sinθ

cosθ

tanθ

二、典例分析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2sin30°-cos45°

(2)sin60°·cos60°(3)sin230°+cos230°

练习:

计算.

(1)cos45°-sin30°

(2)sin260°+cos260°

(3)tan45°-sin30°·cos60°(4)

例2.求满足下列条件的锐角α。

(1)cosα=

(2)2sinα=1(3)2sinα-=0(4)tanα-1=0

练习:

1.若sinα=,则锐角α=________.若cosα=1,则锐角α=_________.

2.若∠A是锐角,且3tanA=,则cosA=_________.

3.已知α为锐角,当无意义时,求tan(α+15°)-tan(α-15°)的值.

三、小结

随堂演练:

1.sin30º的值等于.∠α的补角是120°,则∠α=______,sinα=______.

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 B.

C. D.

3.求满足下列条件的锐角α:

(1)cosα-=0

(2)-tanα+=0

(3)cosα-2=0(4)tan(α+10°)=

4.计算

(1)

(2)

5.已知tan2α-(1+)tanα+=0,求锐角α的度数.

6.已知:

如图,在Rt△中,,.点为边上一点,且,.求△周长.(结果保留根号)

7.已知锐角△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

(1)试说明:

S△ABC=absinC;

(2)若a=30cm,b=36cm,∠C=30°,求△ABC的面积.

7.5解直角三角形

学习目标:

1.理解直角三角形中5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转化能力。

重点:

边角关系的灵活应用

难点:

如何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把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的问题来解决问题。

知识点:

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六个元素,三条边、三个角,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把利用已知的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所需的工具。

(1)两锐角互余∠A+∠B=90°

(2)三边满足勾股定理a2+b2=c2

(3)边与角关系sinA=cosB=,cosA=sinB=,tanA=,tanB=。

3.一个直角三角形当已知或已知,这个直角三角形就是可解的直角三角形

4.解直角三角形的四种类型和解法如下表:

类型

已知条件

解法

两边

两直角边a,b

c=,tanA=,B=90°-A

一直角边a,斜边c

b=,sinA=,B=90°-A

一边一锐角

一直角边a,锐角A

B=90°-A,b=atanB,c=

斜边c,锐角A

B=90°-A,a=c·sinA,b=c·cosA

5.解直角三角形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尽量使用原始数据,少用有误差的近似值,使计算更加准确。

(2)非直角三角形问题,通过添加恰当的辅助线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3)恰当使用方程可使一些较复杂的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4)在选用三角函数时,尽可能做乘法,避免除法,以使运算简便。

典型例题:

例1.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

为、、,由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⑴已知,∠B=60°⑵已知,

(3)已知,∠A=60°

配套练习:

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在RtΔABC中,∠C=90o,c=10,∠A=30o.

(2)在RtΔABC中,∠C=90o,a=50,c=.

例2.如图,已知在△ABC中,∠B=60°,AD=14,CD=12,S△ADC=,求BD的长。

随堂演练:

1.在Rt△ABC中,∠C=90°,∠A=30°,AB=18,则AC=,BC=。

2.在Rt△ABC中,∠C=90°,,,则∠A=,b=。

3.在Rt△ABC中,∠C=90°,,,则tanB=,面积S=。

4.在Rt△ABC中,∠C=90°,AC:

BC=,AB=6,∠B=,AC=BC=。

5.在下列直角三角形中不能求解的是()

A.已知一直角边一锐角 B.已知一斜边一锐角

C.已知两边D.已知两角

6.ΔABC中,∠A+∠B=90O,cosA=,则sinB=    ,若c=10,则a=.

7.解直角三角形在Rt△ABC中

8.为测量松树AB的高度,一个人站在距松树15米的E处,测得仰角∠ACD=52º,已知人的高度是1.72米,求树高(精确到0.01米)(tan52º=1.2799)

9.某块绿地的形状如图所示,其中∠BAD=60°,AB⊥BC,AD⊥CD,AB=200m,CD=100m,求AD、BC的长。

(参考数据:

≈1.414,≈1.732,精确到1m)

§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1)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

2.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进行说明。

3.正确理解“旋转角、仰角、俯角、视线、方位角”从而正确理解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灵活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难点:

发现、构造可解的直角三角形和需解的直角三角形

方向角∠1:

北偏东30度。

∠2:

南偏西60度

重要概念:

旋转角:

∠AOB

∠1是俯角,∠2仰角

1

2

解题要领:

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画出几何图形,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通过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引入:

长为90CM的单摆AB旋转30°后,最低点B升高了多少?

典型例题

例1.国庆长假,小明和同学一起到游乐场游玩,游乐场大型摩天轮的半径为20米,旋转一周需要12分钟。

小明乘坐最底部的车厢(离地面约0.5米)开始一周的观光。

(1)2分钟后,小明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精确到0.1米)?

(2)摩天轮启动多长时间后,小明和地面的高度将首次达到9m?

(提示cos55°=0.575)

(3)小明将有多长时间连续保持在离地面9m以上的高度?

例2.升国旗时,某同学站在离旗杆底部20m处行注目礼,当国旗升至旗杆端时,该同学视线的仰角恰为40°,若双眼离地面1.5m,则旗杆高度为多少m?

(sin40°=0.64,tan40°=0.84)

(图6)

例3.某商场为缓解我市“停车难”问题,拟建造地下停车库,图6是该地下停车库坡道入口的设计示意图,其中,AB⊥BD,∠BAD=18o,C在BD上,BC=0.5m.根据规定,地下停车库坡道入口上方要张贴限高标志,以便告知驾驶员所驾车辆能否安全驶入.小明认为CD的长就是所限制的高度,而小亮认为应该以CE的长作为限制的高度.小明和小亮谁说的对?

请你判断并计算出正确的结果.(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

sin18°=0.31,cos18°=0.95,tan18°=0.32

随堂演练:

1.小明站在A处放风筝,风筝飞到C处时的线长为20米,这时测得

∠CBD=60°,若牵引底端B离地面1.5米,求此时风筝离地面高度。

(计算结果精确到0.1米,)

2.汶川地震后,抢险队派一架直升飞机去A、B两个村庄抢险,飞机在距地面450米上空的P点,测得A村的俯角为,B村的俯角为(如图).求A、B两个村庄间的距离.

(结果精确到米,参考数据)

3.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两楼的距离为30米,从甲楼顶部测得乙楼顶部的仰角为30°,测行乙楼底部的俯角为45°.求甲、乙两楼的高度.

§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2)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

2.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进行说明。

3.正确理解“旋转角、仰角、俯角、视线、方位角”从而正确理解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借助列方程灵活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难点:

几个可解的直角三角形和需解的直角三角形之间的联系

解题要领:

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画出几何图形,通过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注意抓住几个直角三角形之间的公共边角,灵活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借助列方程解直角三角形。

问题引入:

我校九年级某班在测量校内旗杆高度的数学活动中,同学们设计了两种测量方案,并根据测量结果填写了如下《数学活动报告》中的一部分.请你把下表中计算过程和结果填写完整

课题

测量校内旗杆高度

目的

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及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测量旗杆高度

方案

B

A

C

D

M

N

方案一

方案二

示意图

D

A

M

C

N

G

B

测量工具

皮尺、测角仪

皮尺、测角仪

测量数据:

计算过程(结

果保留根号)

解:

解:

测量结果

典型例题

例1.小明为了测量停留在空中的气球的高度,他先在地面上找一点,站在这点测得气球的仰角为27°,然后向气球方向走了50米,测得气球的仰角为40°。

这时他就能算出气球的高度了。

他是如何求得气球的高度呢?

(小明的身高是1.6米)

(tan27°=0.51,tan40°=0.84,结果精确到0.1米)

270

400

例2.如上图所示,已知:

在△ABC中,∠A=60°,∠B=45°,AB=8.

求:

△ABC的面积(结果可保留根号).

例3.如图,小唐同学正在操场上放风筝,风筝从A处起飞,几分钟后便飞达C处,此时,在AQ延长线上B处的小宋同学,发现自己的位置与风筝和旗杆PQ的顶点P在同一直线上.

(1)已知旗杆高为10米,若在B处测得旗杆顶点P的仰角为30°,A处测得点P的仰角为45°,试求A、B之间的距离;

(2)此时,在A处背向旗杆又测得风筝的仰角为75°,若绳子在空中视为一条线段,求绳子AC约为多少?

(结果可保留根号)

随堂演练:

1.如图,塔AB和楼CD的水平距离为80米,从楼顶C处及楼底D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分别

为45°和60°,试求塔高和楼高。

2.如图,飞机沿水平方向(A、B两点所在直线)飞行,前方有一座高山,为了避免飞机飞行过低,就必须测量山顶M到飞行路线AB的距离MN.飞机能够测量的数据有俯角和飞行的距离(因安全因素,飞机不能飞到山顶的正上方N处才测飞行距离),请设计一个距离MN的方案,要求:

(1)指出需要测量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并在图中标出);

(2)用测出的数据写出求距离MN的步骤.

(2题图)

§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3)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坡度、坡角、倾斜角”等在实际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