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119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土空间规划PPT资料.ppt

明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任务和重点区域,安排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的规模、布局和时序;

明确各类自然保护地范围边界,提出生态保护修复要求,提高生态空间完整性和网络化。

5、分解落实管控格局。

在总体规划中提出分阶段规划实施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下位规划需要落实的约束性指标、管控边界和管控要求;

提出应当编制的专项规划和相关要求,发挥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提出对功能区规划、详细规划的分解落实要求,健全规划实施传导机制。

6、完善政策措施。

建立从全域到功能区、社区,从总体规划到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从市、县(市、区)到乡(镇)的规划传导机制。

明确空间用途管制、转换和准入规则。

充分利用增减挂钩、增存挂钩等政策工具,完善规划实施措施和保障机制。

健全规划实施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考核机制。

一、任务内容要求,

(二)工作原则

(一)底线约束,绿色发展;

优先划定不能开发建设的范围,严守安全底线和保护底线;

(二)城乡融合,区域协同;

划定“三条控制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域实施开发强度总体控制;

(三)多规合一,全域覆盖;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及“多规合一”目标,专项内容对空间资源的实施叠加安排;

(四)以人为本,提升品质;

增加开敞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形成环境优美、宜居舒适、方便快捷的人居环境;

(五)明晰事权、权责对等;

落实规划刚性管控和约束性指标,规划“留白”,给地方规划事权留有弹性空间;

(六)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一、任务内容要求,(三)编制要点,1、即对当前执行的规划情况进行统一的实施评价,全面掌握现行规划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全面开展“双评价”工作,即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两个方面。

3、进一步划定“三线”工作,明确空间管控重点与机制。

即在前者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

4、关于规划编制的序列问题。

即纵向传导与横向传导同步推进。

5、统一规划基础数据和标准。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按照部“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技术标准体系开展编制工作。

6、基础信息数据资源分类体系。

二、基础研究,

(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成为五级三类。

其中五级为国家、省、市、县、乡级,三类包括:

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

总体规划重点对资源统筹与配置,具有全域性、综合性、纲领性的作用;

专项规划包括资源利用、要素配置、其它发展保护性等,体现分类管控和时序管控的要求;

详细规划是市县乡级总体规划落地的操作性规划,是项目审批的基本依据。

二、基础研究,

(一)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及形式研究,二、基础研究,

(一)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及形式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流程,分析历年各类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数量、质量、结构、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和特征。

研究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内在联系和时空演变规律。

厘清本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等方面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分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预判新形势下未来变化趋势。

二、基础研究,

(二)多规差异比对分析梳理现行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环保规划、林业规划等涉及国土开发利用的规划目标、内容、空问布局等基本情况,比对分析“多规”之间在实施“落地”的上差异和空间上的矛盾,深入分析冲突的原因,明确空间规划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提出规划协调衔接和疏解处置的相关建议,为规划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和空间用途管制提供基础。

二、基础研究,(三)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空间适宜性评价,梳理区域资源环境本底条件;

甄别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的主要资源环境风险类型;

识别资源环境风险在时空上的分异;

判断资源环境承载状态;

找寻引发资源环境风险的原因;

提出对应解决方案与策略;

建立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图,技术路线图,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二、基础研究,(三)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空间适宜性评价,技术路线图,协调“三线”划定;

引导优化建设开发与农业开发格局;

确定区域适宜性和极限的建设开发强度。

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图,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重点,三、空间格局与用途管制,

(一)划定三条管控底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线,是优化空间格局的基础。

生态保护红线是以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为重点而划定的实施强制性保护的空间边界。

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是对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管制边界。

城镇开发边界是城镇建设与二三产业发展空间的管制边界,允许城镇建设用地的最大边界。

划定应遵循规模约束、空间优化,边界衔接、求同存异,保障重点、差别处理,充分协调、避免冲突,注重实效的原则。

划定过程中需衔接有关专项规划空间的约束性要求,强化三条底线之间的相互协调。

应在三条底线各自划定的基础上进行协调衔接,科学评价差异,消除三线之间的空间矛盾和地上地下矛盾,促进保护与开发并举。

三、空间格局与用途管制,划定三条控制线是统一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基础。

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衔接协调、统筹划定,逐级落实、严格管理的原则,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城镇开发边界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城镇开发和集中建设的区域边界,包括城市、建制镇及依法合规设立的各类开发区等。

城镇开发边界内可分为城镇集中建设区、城镇有条件建设区和城镇特定功能区。

三线统筹划定,三、空间格局与用途管制,

(二)空间优化保护格局与管控研究空间格局是规划内容和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布局。

在国土开发、生态安全、城镇发展、综合交通、产业发展等战略研究基础上,结合开发和保护的需求,提出国土空间配置和优化的总体方案。

在“三线”划定基础上,科学划定“三区”即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确定区域空间格局,并制定统一衔接、分级管控的综合空间管控原则。

三、空间格局与用途管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与管控技术流程图,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格局研究思路,控制线,行政界线,四、“三生”空间确定,

(一)生态空间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统筹协调林草生态、水系功能、水源地保护、河湖岸线划定等,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红线应与空间格局优化相衔接,构建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生态空间体系。

结合实际具体将生态空间划分为不同类型保护区,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区、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湖泊水库湿地等,以及其他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生态保护区为禁止建设区域。

应确定不同类型生态空间的主要构成对象及其控制范围、控制总量,明确不同类型生态空间的边界衔接原则、要求与对应的管制级别,明确不同类别生态空间的保育建设要求。

四、“三生”空间确定,

(二)乡村空间乡村空间可划分为农业生产空间、乡村生活空间两大类型。

按照经济发展、自然地理、文化传统等因素和区域实际再细分为种植业生产空间、林果业生产空间、以及居住空间、生活服务空间等。

应协调好农业生产与乡村生活的关系,明确乡村生产、生活、服务的空间功能定位。

要统筹乡村生活空间建设,衔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新型社区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等重点项目,落实乡村振兴及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空间战略与推进路径。

要合理安排产业振兴的空间格局,从耕地质量建设、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农业生产“两区划定”、特色产业示范区建设着手,对农业生产空间加强分类指导,落实农业生产空间优化提升的具体举措。

四、确定“三生”空间,(三)城镇空间,明确城镇发展体系。

依据区域发展状况、人口、产业集聚方向,构建合理城镇发展体系和发展轴线;

确定城乡居民点发展的总体框架,合理选定中心城镇,促进小城镇发展,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防止重复建设,促进协调发展。

明确城镇建设目标。

针对城镇空间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提升城镇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能力等方面的总体方向,建设智慧、海绵、宜居城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结合开发边界划定与规模控制要求,以用地适宜性评价为依据,提出建设空间的优化方向,尽量少占优质耕地,避让地质灾害高危险地区、蓄滞洪区和重要生态环境用地。

四、确定“三生”空间,强化城镇空间管制。

按照规模控制和开发强度要求,结合资源环境容量、发展定位和城市化发展趋势,提出与人口的聚集和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城镇发展规模与结构。

城镇开发边界内的空间,按照存量建设用地区域、可开发新增建设区域和预留规划新增弹性区域三类实施分级管控,逐一确定各类规模控制总数及其管控措施。

存量建设用地区域要结合现状分析和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结果,划入保留的建设用地区域,并对存量建设用地的升级改造、综合利用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新增开发建设区域为规划的新增用地布局区域,要结合周边区域功能定位,做好区片功能和结构设计,为下级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指引;

预留弹性区域是规划期内允许调整成可开发的建设用地区域,具体调整要符合时序安排和规模管控。

五、推进国土空间整治修复,

(一)生态修复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安排。

提出生态网络布局和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针对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损害、土地沙化、盐碱化和生态服务功能衰退的区域,提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方向和措施。

线状景观生态综合整治安排。

按照地域类型,营建具有多层次、多树种、多功能、多效益绿带,联接城乡绿色空间,提升环境质量,对区域内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和河流沿线的风景带提出整治措施。

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以煤矿开采、油气开发区污染及重金属污染土地为重点,对污染土地提出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技术开展治理修复。

水环境治理。

提出城乡污水管网、处理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规模,地表水污染防控和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控、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的举措。

沿海市县应提出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和保护举措。

五、推进国土空间整治修复,

(二)土地整治,农用地整治。

确定整治建设的重点区域,明确建设布局和项目,提出建设内容和要求。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城乡建设用地整治。

结合发展条件和用地需求,明确农村建设用地、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的安排,提出城乡建设用地整理的措施要求。

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

统筹规划、明晰产权、利益共享、规范运作,提出棚户区、城中村等低效用地改造任务和措施,提升集约用地水平。

(三)其他整治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区分地面塌陷、水土环境污染和固体废弃物占用等类型,提出废弃地复垦、污水和废弃物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方向和举措。

海岸带整治安排。

有针对性地提出海岸带整治措施,恢复海湾、河口海域生态环境。

加强陆域污染控制,削减入海河流污染负荷。

六、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一)综合交通设施配置加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配置,立足构建智能、综合、现代的对外对内交通网络,明确高速公路、一般公路、高速铁路、一般铁路、水运、交通枢纽和场站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布局,形成不同运输方式和城市内外交通之间的顺畅衔接。

提出规划期内尤其是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二)能源水利设施配置构建稳定、通畅、安全供电网络,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的通信网络和安全、稳定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明确规划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合理安排电力供应网络建设和电力设施建设,注意输电线路及变电站布局对人口聚集用地规避和对自然风貌破坏。

水利供应设施要结合水资源条件,构建安全供水网络体系,做好清洁安全供水保障。

六、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统筹存量建设空间和新增建设空间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安排和服务的能力,合理配置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公共设施资源配置与用地空间和人口聚集相匹配。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合理规划建设广场、公园、步行道等公共活动空间,强化绿地服务居民日常活动的功能,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

(四)综合防灾减灾建设构建统一的地质灾害、干旱、洪水、林草火灾及农林有害生物等重大自然灾害早期监测和快速预警平台,建立健全反应灵敏的综合预警预防机制。

针对当地比较突出或者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提出规划减灾措施及防灾减灾建设工程。

七、中心城区及重点区片规划,

(一)确定城区发展目标,在用地现状、发展条件和限制因素等分析基础上,提出城区的职能定位、规模管控、用地布局等要求,提出城区风貌定位与单元特色塑造要求,使发展更加科学合理、可行,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指导和管控依据。

(二)明确城区管控目标,坚持规模约束、边界管控,确定城区内人口总量、用地规模及各类用地结构等控制指标;

明确城镇开发边界内空间管制措施,根据用地结构控制,确定可开发建设用地的主要用途及开发强度。

居住和公共设施用地根据人居环境要求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确定上限控制指标;

工业和仓储用地根据提高用地效率原则,确定下限控制指标;

在不影响城市功能,不发生冲突条件下,允许建设用地有一定的兼容性。

七、中心城区及重点区片规划,(三)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镇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提高通达性;

合理布局客货运枢纽、停车、加油(气)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打造快速、便捷、高效交通系统。

(四)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从水资源供给、能源供应、信息通讯安全等方向出发,本着适度超前、保障发展为原则,明确区片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布局方向、建设标准与用地规模,构建完善的城镇供水、雨水排除、污水处理、电力供应、燃气供应、城市供热、城市环卫、通风廊道等系统,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运行安全、快捷的保障体系。

七、中心城区及重点区片规划,(五)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规划确定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康养、社会福利、行政办公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规模和用地安排,对现状保留与规划新建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提出规划建设控制要求。

(六)重点绿地系统规划,合理确定区片内重要公园与绿地的数量、规模和用地范围,明确大致位置和控制要求,划定结构性绿线并明确管控措施;

公园与绿地的布置应综合考虑服务半径,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八、基础信息平台(数据库)建设,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统一数据模型,实现各类数据的综合管理,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目录,形成全国覆盖、内容完整、准确权威、动态鲜活的统一国土空间基础数据资源。

数据资源体系按照数据类型分为:

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

现状数据,包含:

基础地理、遥感影像、地理国情、土地利用现状、耕地后备资源、矿产资源等,为掌握国土空间的真实现状和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与变化状况提供数据基础;

规划数据,包含:

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市扩展边界、国土规划、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为行政审批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管控数据依据;

管理数据,是行政审批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含不动产登记、土地审批、土地供应、矿业权审批等,为实施批后监管提供数据基础;

社会经济数据,为动态获取数据,包含人口、宏观经济等,通过结合时事、舆情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决策,八、基础信息平台(数据库)建设,九、规划成果,

(一)规划文本

(二)规划说明(三)规划图件(四)规划数据库(五)规划附件,十、规划成果,

(一)规划文本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1)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状况和面临形势;

(2)资源环境承载状况与重大问题研究;

(3)规划区域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目标与主要控制指标;

(4)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与“三线”划定;

(5)生态、乡村、城镇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规则;

(6)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7)中心城区及重点区片规划;

(8)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安排;

(9)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十、规划成果,

(二)规划说明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规划编制基础,规划编制依据,规划基础数据的采用。

(2)规划协调衔接,现有规划目标、空间的衔接情况,规划方案中有关区域发展定位、规划目标、空间格局和规划红线的衔接情况等。

(3)规划目标定位,规划区域定位和发展战略的确定依据,规划目标确定和规划指标体系构建依据,规划指标测算的依据。

(4)规划空间格局,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确定依据。

(5)三条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方法和结果,不同红线管控措施的提出依据。

(6)规划用途管制,生态空间、乡村空间、城镇空间及其他空间等四类空间分级分类管控的制定思路,城镇空间内部用途划分和管制的依据。

(7)空间整治修复,生态、环境、土地、矿产等综合整治修复区域和重点项目制定的依据。

(8)规划方案论证,对规划方案进行组织、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的结论,以及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9)其他重要情况。

十、规划成果,(三)规划图件国土空间规划图件包括规划要素图和规划评价图系列。

规划要素图系列包括:

国土空间格局规划图、城镇体系规划图、空间分区规划图、生态保护红线图、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图、城镇开发边界图、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图、生态系统结构规划图、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图、综合交通规划图、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图等。

规划评价图系列包括:

区位分析图、土地利用现状综合图、遥感影像图、空间限制性评价图、空间适宜性评价图等等。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