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1957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docx

大学课件国土规划学

 

《国土规划学》教学大纲

RegionAnalysisandPlanning()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课。

2、教学目的: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理论和编制方法。

共分两大部分进行阐述,前半部分以区域分析为主,在介绍了区域概念,阐明了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及与区域规划关系以后,重点对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人口劳动力、技术及社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及区域联系与分工等区域规划的前提和依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介绍了区域经济定量分析。

后半部分以区域规划为中心,阐明了区域规划概念、类型、编制方法的程序,回顾了中外区域规划发展历程,阐述了区域发展主要理论,探讨区域发展战略,并就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发展与布局、土地利用、区域基础设施、城镇体系及环境等各项规划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该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课,因此,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国土规划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学会用基本知识解决区域规划问题,为今后工作奠定

3、使用对象:

全日制大学本科大三第一学期。

4、基本教学要求:

使学生牢固掌握区域分析、区域规划的基本原理:

如核心—边缘理论,区域发展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等。

使学生掌握区域规划的基本数据。

如航道、机场、铁路、环境等硬指标提高学生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用所学的东西解决实际问题,多讲实际规划的案例等。

使学生了解与当前实际联系紧密的东西,如信息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对区域规划的影响。

进行短期2-3天的实际操作。

5、要求先修课程:

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本章要求认识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属性,了解区域科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区域分析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区域分析的方法,掌握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

一、区域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二、区域的划分及其本质属性

第二节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

一、区域研究的意义

二、区域科学的性质和研究内容

第三节区域发展与区域研究

一、改变区域资源的观念

二、扩大区域研究范围

三、确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第四节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

一、区域规划的发展过程

二、区域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一)区域分析的概念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三)区域分析方法

思考题:

1、何谓区域?

其有何属性?

2、区域分析的内容有哪些?

第二章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本章要求认识理解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及技术条件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掌握关于人口承载力研究的相关内容。

第一节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一)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

(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

第二节人口与劳动力

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一)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

(二)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

(三)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二、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一)区域人口数量分析

(二)人口增长分析

(三)人口质量分析

(四)劳动力供应分析

(五)人口的分布分析

三、人口发展必须与区域物质资料生产或资源的供给相适应——适度人口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简述

(一)适度人口因地而异

(二)适度人口因人口的消费标准而异

(三)适度人口因经济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而异

(四)适度人口因时间而异

第三节技术条件

一、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

(二)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

(三)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

(四)技术进步还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

二、区域技术条件分析

(一)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二)区域发展中技术进步的量度

思考题:

1、简述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人口的迁移与分布是如何影响区域生产布局的?

3、人口适度和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有哪些?

在实

际研究中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4、简述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简述技术引进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第三章区域经济分析

本章要求认识理解区域发展的阶段,掌握区域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认识了解产业的划分,掌握产业结构的概念,理解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和趋势,掌握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空间转移和扩散,认识理解增长极的效应及空间成本分析理论。

第一节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

一、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

(一)国民生产总值

(二)综合性指标体系

二、区域发展的阶段分析

(一)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二)日本学者关于发展阶段的划分

(三)我国学者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的概念及产业划分

(一)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

(二)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

(三)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

(四)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资源密集程度的划分

(五)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

二、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

(一)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

三、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

(二)结构效益分析法

(三)专业化与综合发展分析

第三节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

一、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

(一)空间结构的概念

(二)空间结构的物质内容

二、经济活动的空间转移和扩散

(一)经济空间转移和扩散的原因

(二)经济的空间转移和扩散的方式

(三)经济的空间转移和扩散的影响机制

三、增长极效应分析

(一)主导部门的意义

(二)增长极的极化效应

(三)增长极的扩散效应与反波效应

四、空间成本分析

(一)空间成本比较方法

(二)最低成本区位与赢利空间

(三)空间成本动态分析

(四)空间要素替代原理

思考题:

1、区域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有哪些?

其有何含义?

2、试说明我国学者关于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的情况。

3、何谓产业结构?

说明我国现行国民经济统计中,是如何划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

4、简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

5、简述经济地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需具备的条件。

6、试述经济活动空间转移和扩散的原因、方式及影响机制。

7、何谓主导部门?

其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意义与作用?

8、解释乘数效应、极化、扩散及增长极的极化效应。

9、何谓增长极的扩散作用?

它是如何体现其作用的?

10、何谓增长极的反波效应?

如何体现其作用?

第四章区域发展分析

本章要求认识理解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方法和判定标准以及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劳动地域分工与区域发展优势

一、劳动地域分工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三)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五)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

二、区域发展优势

(一)优势的概念及类型

(二)优势的评判标准

(三)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

第二节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

一、主导产业的意义

(一)主导产业的定义

(二)确定主导产业的意义

二、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

(一)对区域发展目标的贡献

(二)竞争能力

三、主导产业的确定方法

(一)带动影响分析——乘数分析

(二)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三)主成分分析法

(四)从以下三个层次选择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产业结构优化目标及原则

(一)优化目标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方法

(一)因子筛选

(二)优化模型的建立

(三)计算结果及分析

思考题:

1、何谓劳动地域分工?

2、何谓区域发展优势?

并说明其类型。

3、举例说明如何确定区域发展优势。

4、何谓主导产业?

其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5、试说明区域主导产业的判断标准。

6、说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目标及原则。

第五章区域经济增长分析——经济学观点

本章要求认识理解区域经济增长的经济学观点,包括总增长模型、输出导向的增长模型、二元经济理论——发展中地区的增长极等。

第一节总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二、新古典学派的增长模型

三、新剑桥增长模型

第二节输出导向的增长模型

一、输出基地模型

二、卡尔多-狄克逊-瑟尔沃尔模型

第三节二元经济理论——发展中地区的增长极

一、刘易斯的二元理论

二、拉尼斯-费景汉的二元理论

第四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一、肯德里克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二、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思考题:

1、说明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含义。

2、说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二元经济增长模型的含义。

3、说明丹尼森是如何划分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

第六章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本章要求认识掌握区域规划的概念、内容及类型,认识了解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理解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

第一节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

(一)规划工作的共同特点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

三、区域规划的内容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二)工农业生产的布局规划

(三)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四)基础设施规划

(五)土地利用规划

(六)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七)区域发展政策

第二节区域规划类型

一、按规划功能分类

(一)认识性的区域规划

(二)应用型的区域规划

二、按规划内容的侧重点分类

(一)策略性的区域规划

(二)物质性的区域规划

(三)综合性的区域规划

三、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

(一)区域分类

(二)规划类型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

一、古代区域规划思想的萌芽

二、区域规划的由来

三、国外的区域规划

四、中国的区域规划

第四节  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

一、区域规划的方法

(一)系统法

(二)传统综合方法

(三)比较法

(四)数学模拟法

二、区域规划的程序

(一)规划准备工作

(二)规划工作步骤

(三)区域规划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思考题:

1、何谓区域规划?

并说明其特点。

2、试述区域规划的内容。

3、如何对区域规划进行分类?

并说明分类结果。

4、说明区域规划的程序。

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

本章要求认识了解区域与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掌握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体系,认识理解区域发展所需要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理解区域发展的经济战略模式,掌握区域发展的空间战略模式。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节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

一、区域发展的“理想模式”

二、目标体系

(一)经济目标

(二)社会目标

(三)建设目标

第三节战略抉择

一、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

(一)区域的地位

(二)区域优势与劣势

(三)区域容量

(四)创新活动

二、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总体环境

(二)产业环境

(三)企业或公司环境

三、提出战略构想

第四节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一)自主发展战略

(二)高速度增长战略

(三)变通经济发展战略

(四)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五)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六)出口替代发展战略

(七)信息化发展战略

二、空间发展战略模式

(一)平衡发展战略

(二)不平衡发展战略

(三)梯度推移战略

思考题:

1、说明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容。

2、简述区域规划的目标体系。

3、如何对区域发展条件进行评估?

4、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5、何谓梯度推移战略?

说明梯度推移战略在我国的应用,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第八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本章要求能认识理解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和圈层结构理论,掌握核心-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掌握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内容及应用。

第一节增长极理论

一、早期的空间极化发展思想

二、布德维尔对增长极概念的转化

三、推动型产业的特征和作用机制

四、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效果

五、极化方式与扩散方式

(一)极化方式

(二)扩散方式

六、对增长极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核心—边缘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

(一)前工业化阶段

(二)工业化初期阶段

(三)工业化成熟阶段

(四)空间相对均衡阶段

二、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态:

离散形、聚集型、扩散型、均衡形

三、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划分:

核心区域、边缘区域

四、核心-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

(一)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二)国内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第三节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一、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

二、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核心

(一)生产力地域组织的演变过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

(二)事物相互引力和扩散方式的普遍性

三、点-轴开发模式

四、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

(一)重点开发轴的选择

(二)重点发展城镇的选择

五、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挥集聚经济的效果

(二)点-轴开发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镇的作用

(三)有利于把经济开发活动结合为有机整体

(四)有利于区域开放式地发展

第四节  圈层结构理论

一、圈层结构理论的内涵

二、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一)内圈层的特征

(二)中间圈层的特征

(三)外圈层的特征

三、城市圈层扩展的周期波动性和方向性

四、圈层结构理论的实践意义

思考题:

1、简述增长极理论的内容。

在我国区域规划实践中,应用增长极理论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简述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

3、试述核心—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

4、如何选择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

5、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有何意义?

6、试述圈层结构理论的内涵及实践意义。

第九章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

本章要求认识了解土地和土地利用的基本概念,认识理解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掌握土地利用分区概念和体系,掌握土地利用优势区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内容,认识理解土地资源保护的基本政策。

第一节土地和土地利用

一、土地

(一)土地的概念

(二)原生土地和人工化的土地

(三)土地资源的特性

二、土地利用

(一)土地利用的概念

(二)土地的平面利用与立体利用

(三)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第二节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一、人地关系的集中反映

二、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耕地与建设用地的比例

(一)土地的需求

(二)土地的供给

(三)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

第三节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一、土地类型

(一)按地貌特征分类

(二)从农业开发利用的资源角度分类

(三)土地适宜性分类

(四)土地利用状况分类

二、土地利用分区

(一)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

(二)土地利用分区的意义

(三)土地分区类型

(四)土地分区体系

(五)土地分区的依据

第四节优势区规划

一、规划中需要保护的景观和项目

二、优势区规划

(一)自然保护区

(二)风景名胜区

(三)休闲区(又称休养区)

第五节 土地保护

一、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

(二)自然灾害和人为不当的活动使大量土地损失

(三)人口不断增加,使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愈来愈突出

(四)耕地减少的速度加剧,质量损失严重

二、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措施

(一)因地制宜安排各业用地

(二)适宜的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

(三)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四)合理用水

(五)水土保持

(六)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三、切实保护耕地

思考题:

1、何谓土地及土地利用?

说明土地利用程度的考核指标。

2、简述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及解决该矛盾的基本原则。

3、说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分类的体系。

4、何谓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与土地利用布局有何异同?

5、何谓优势区?

如何对优势区进行划分和规划?

6、为什么必须保护土地资源?

宜采取哪些措施对土地资源加以保护?

第十章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本章要求认识了解产业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掌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规划布局的基本理论、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

一、产业的分类与产业结构

二、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特性

第二节第一产业规划布局

一、区域农业规划布局

(一)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二)农业区域专业化与综合发展

(三)农业生产基地规划布局

二、区域采矿业规划布局

第三节第二产业规划布局

一、原材料工业(初步加工业)

(一)以矿产品为原料的初步加工业

(二)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初步加工业

二、加工制造(组装)工业

(一)加工制造业生产特点和布局要求

(二)影响加工制造工业布局的因素

(三)主要加工制造业布局趋势

三、高新技术产业

(一)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

(二)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因素

(三)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形式——高技术区

(四)高技术区的区位选择

四、高技术园区空间布局特征

第四节第三产业规划布局

一、第三产业规划布局概述

二、旅游业规划布局

(一)旅游与旅游业

(二)影响旅游业规划布局的主要因素——旅游者

(三)旅游交通运输业规划

(四)旅游食宿旅馆业规划

(五)旅游商品供应规划

思考题:

1、简述产业分类的方案。

并说明区域产业结构研究的内容。

2、说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3、简述农业生产基地规划布局的内容及要求。

4、简述加工制造业布局趋势。

5、高技术产业区如何分类?

并说明各类型的特征。

6、高技术区的进行布局时如何对区位加以选择?

7、试述旅游业规划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十一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本章要求认识了解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的基本理论、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一、基础设施的含义和分类

二、基础设施的性质:

公共性、两重性、系统性、长期性、间接性

三、基础设施的作用

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一、基础设施发展的理论

(一)先行论——优先发展基础设施

(二)滞后论——优先发展直接生产部门、滞后建设基础设施部门

(三)同步论——基础设施与其它国民经济部门按比例投资、共同发展

二、国外基础设施建设实践:

超前型——英国、平行型——美国、随后型——前苏联

三、中国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区域交通运输规划

一、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二、铁路网规划

(一)铁路网规划内容

(二)铁路选线

(三)技术经济要求

(四)高速铁路

三、公路网规划

(一)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

(二)公路网规划内容和原则

(三)公路分级和技术经济要求

(四)高速公路

四、水运网规划

(一)水运网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二)航道规划的技术要求

(三)港口规划

五、航空港规划

(一)航空港的技术经济要求

(二)机场位置选择

(三)航线开辟

六、综合运输网规划

(一)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二)区域运输结构的选择

(三)综合运输网的构建

第四节区域给水、排水规划

一、区域给水规划布局

(一)需水量预测

(二)区域给水系统规划

二、区域排水规划布局

三、区域给排水规划中的几个问题

(一)综合利用问题

(二)开源节流,合理用水

(三)加强水源保护和污水治理

第五节区域电力规划

一、电力规划的内容

(一)现状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

(二)需电量预测

(三)电源建设规划

(四)电网规划

(五)高压线走向

二、电力规划中的几个问题

第六节区域电信规划

一、电信规划内容:

现状分析、业务预测、局所规划、网路规划

二、电信规划中的几个问题

思考题:

1、简述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2、了解基础设施发展的理论。

3、简述交通规划的内容。

4、简述公路分级结果。

并分别说明各级公路的技术经济要求。

5、试说明水运网规划的内容。

6、说明区域给水、排水规划的内容。

7、说明区域电力和电信规划的内容。

第十二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本章要求认识理解城镇体系规划的定义、内容和方法,了解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与评价,掌握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认识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理论、内容及方法,掌握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内容。

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一、城镇体系的概念、特征及其理论研究进展

二、城镇体系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任务和内容

四、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和工作方法

第二节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一、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

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区位与地理位置、影响区位条件的要素

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三、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与现状特点

四、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

五、生态环境条件

六、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选择综合评价模型、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确定各项指标的标准值、按照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后分级编绘评价图

第三节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城镇发展战略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城镇化水平的定义

(二)区域总人口增长预测

(三)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动预测

(四)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一、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规划

二、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一)规划城镇人口规模的依据

(二)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现状分析

(三)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规划思路

三、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规划和城市经济区划分

(一)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地域差异

(二)影响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规划的主要因素分析

(三)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规划的总体框架构思

(四)城市经济区划分

第五节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

一、重点地区的发展战略规划

(一)大城市圈

(二)城镇密集区(带)

(三)城镇一级发展轴线

(四)潜在的经济增长和城镇发展热点地区

二、主要城镇发展战略规划

(一)区域中心城市

(二)区域副中心城市

(三)县域中心城市

(四)重要的交通枢纽城镇、工贸城镇和旅游城镇

思考题:

1、何谓城镇体系?

它有何特征?

2、何谓城镇体系规划?

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3、何谓城镇发展战略?

试说明我国城镇发展战略方针及目标。

4、何谓城市化水平?

如何预测城市化水平?

5、试说明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规划思路。

6、简述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方法。

7、说明我国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规划的总体框架构思。

8、了解我国主要城镇发展战略规划内容。

第十三章区域环境规划

本章要求掌握区域环境规划的要求、主要内容,认识理解区域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以及主要方法和技术要求。

第一节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

一、区域环境基本特征

二、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第二节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

二、编制阶段

(一)确定规划目标与指标

(二)环境预测

(三)编制规划方案

(四)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五)投资估算与可行性分析

(六)完成规划文本

三、报批阶段

第三节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一、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与评价

二、环境规划的目标、指标及指标体系

三、环境功能区划

四、污染控制规划

(一)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规划

(二)重点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三)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四)水污染控制规划

五、生态规划

(一)城镇生态规划

(二)农村生态规划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