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1801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究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分析课改高考的命题方向文档格式.docx

①内容因果分析(第12.1小题);

②人物心理因果分析(第12.2小题);

③人物言行因果分析(第12.3小题);

④逻辑分析基础上的拓展探究(第12.4小题)

课标明确指出:

语文素养和能力的“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

这就是说“语文的课程目标是语文评价的基准”,所以说“语文课程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使“语文评价”真正“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国家课改卷语文试题,连续四年都在必考题(含作文125分占总分值的83%;

不含作文占总分值的72%)的基础上,在大阅读试题中设置了选考试题(分值25分,含作文占总分值的16.7%;

不含作文占总分值28%)。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做了这样表述:

“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

就基础教育的终端评价来说,高考虽然不是着眼于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过程的检测、诊断、反馈,而是着眼于对考生综合学养、综合素养、学业水平和发展潜能的检测和考核,但每年的高考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基础教育的过程和水平,当然也被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结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

所以,连续四年的课标卷语文命题和大纲卷相比,单纯识记性的知识考查(A)越来越少,可以说仅仅剩下了6分的诗文名句默写试题了;

而理解(B)、分析综合(C)、表达应用(D)、鉴赏评价(E)和探究(F)试题的分值占整个试卷分值的96%。

各项能力等级的试题分值列表如下: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国家课改卷能力等级分值表

能力等级

试题

分值

百分比

识记A

10

6

4%

理解B

1、2、4、7

19

12.66%

分析综合C

3、6、11.1(或12.1)

11

7.33%

表达应用D

13、14、15、16、17、18

80

53.33%

鉴赏评价E

5、8、9、11.2(或12.2)、11.3(或12.3)

26

17.33%

探究F

11.4(12.4)

8

5.33%

从分值来看,命题重“表达应用”重于“阅读理解”,重“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重于一般“理解”,而重一般“理解”又重于单纯“识记”。

但是,我们是否据此可以放松语文识记和积累吗?

笔者以为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形成几乎都是建立在识记基础上的,这不仅包括表达应用如成语的运用、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还书面表达中素材的积累和语言的锤炼,还包括阅读理解和鉴赏中所需要的鉴赏理论、方法以及难以描述的语感能力的形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常规教学中提倡课程评价“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同时,还强调“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但作为高考试题对考生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检测来说,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对考生的评价只能退居行为思想评价和平时学习评价的次要位置了,而能够起到决定考生升学档次的高考试题则上升到了最重要的地位。

但为了综合、全面、可信的检测考生语文学养和语文能力,高考语文命题者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试题形式的命制方面可谓不断探索、煞费苦心。

(1)按答题方式来分,有客观和主观两类:

题型

试题号

选择题

1-6题;

11.1(或12.1)13、14、15

32分

21.33%

主观题

7-10,11或12

(2)-(4),16-18

118分

78.67%

选择试题的减少是遵循课标理念和精神,重视考生的主体感悟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但令人痛心的是,尽管选择题只有32分,从答卷来看得分率并不理想,一般考生都要失掉9-12分(选择题得分率仅为59.8%)。

所以,重视基础,重视科学类文章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是备战今后高考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2)必修模块课程各个小模块在试题中的分值:

小模块

阅读鉴赏

1-10,11或12的1-3小题,

62分

41.33%

梳理探究

11或12的4小题

8分

表达交流

13-18

80分

名著导读

0分

从上表可知,高考命题所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指向“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目前的“梳理探究”停留在依据文本内容进行问题讨论或拓展讨论的阶段,真正创新意义上的探究试题在高考命题中还难以出现。

而“名著导读”的检测,除了福建卷连读三年都有相当的分值以外,国家课改卷一直没有出题。

2010年福建卷对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的考查分值竟高达16分,其中文学名著阅读检测10分,有一道双向选择题(5分)和一道任选简答题(5分),前者涉及《三国演义》(人教版必修5)《红楼梦》(人教版必修3)《子夜》《巴黎圣母院》(人教版必修2)和《欧也妮·

葛朗台》,后者一道涉及《家》(见人教版必修2)(简述高老太爷逼觉民娶冯乐山侄女的相关情节)(注意:

原著里高老太爷逼觉民要娶的是冯乐山的“侄孙女”,而不是“侄女”),另一道涉及《堂吉珂德》(见人教版必修5)(简述桑丘总督狼狈去官的过程)照应的是必修模块的“名著导读”小模块的检测。

2010年福建卷文化经典阅读分值为6分,属于对《论语》(见人教版必修1)和《孟子》(见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选段的理解。

2010年以后是不是在名著导读方面仍然空白呢?

我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相信不会永远空白。

“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它们的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构成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

语文课程评价既要注意两者的相互衔接,更要注意它们的不同特点。

课标还指出:

“必修课的评价应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的评价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

(1)必修课程能力评价的要求与课改卷的命题重点

①关于逻辑思维的课标要求和考题的检测重点及难点

课标指出: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发现观点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作出初步的评价。

对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

课改卷第一大题科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重点与课标要求完全一致,其重点就是指向抽象思维,分别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思维层次进行考查的,其难点就是依据原文进行推理。

请看《2010年高考语文课改卷社科文阅读试题能力指向及答题要领》(链接)

②关于鉴赏评价能力的课标要求与文学作品阅读的命题命题重点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要求仅仅是:

“着重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

实用文体的语言风格、格式等特征,学生只需作基本的了解。

”但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要求却做了特别强调:

第一,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

第二,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

第三,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第四,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2010年国家课标卷小说阅读、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的命题重点——

A.小说阅读的命题重点与解题启示:

201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试题的能力指向与解题启示(链接)

B.文言文阅读的命题重点与解题启示:

201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能力指向与解题启示(链接)

C.诗歌鉴赏的课标要求与命题重点:

【课标要求】

学生的阅读积累是评价的基础,要注意考察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化视野。

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拓展想像和联想,能否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

【试题分析】

201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指向与解题启示(链接)

D.诗文名句的命题特点和要求

a.遵循高中语文考试大纲所规定的64(篇)段,不超纲

高中14篇:

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

卫风·

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50篇:

《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

曹刿论战》、《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

关雎》、《诗经·

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

b.命题重点在以“爱国、励志、劝学、修身”内容的名句

命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

劝学》)

(2)千里马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杂说(四)》)

(3)莫笑农家腊酒浑,。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

《游山西村》)

【考点】考查默写名篇名句。

能力层级A.

【答案】

(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而伯乐不常有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丰年留客足鸡豚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注意“骈”、“槽枥”、“豚”几个字的写法。

默写难度不大,六空中有四空出自初中课文。

(2)课标对选修课程的评价要求与命题的对应

课标对选修模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等都有明确的评价要求:

A.课表对“诗歌与散文”的评价要求:

a.学生的阅读积累是评价的基础,要注意考察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化视野;

b.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拓展想像和联想,能否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

B.课标对“小说与戏剧”的评级要求:

a.基本要求同于“诗歌与散文”的评价要求;

b.还应关注学生对作品的人物、情节、场景等的感受。

C.课标对“文化论著研读”的评价要求:

a.考察学生是否认真研读经典原著,对论著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把握是否正确,能否借助注释、工具书、参考资料自主学习;

b.注意评价他们提问题的角度、思考的深度,还要注意考察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化视野;

c.评价中应对学生的探究意识、参与程度、探究方法及探究结果进行综合考虑。

D.课标对“新闻与传记”的评价要求:

a.重在评价学生是否关心国内外大事,是否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并能准确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b.关注材料真实,评价新闻传记的语言;

c.检测学生学写新闻和传记的基本能力。

2010年高考语文传记作品阅读的命题分析与解题启示(链接)

(3)“语言文字应用”的课标评价要求与设题点的取向分析

①课标要求:

A.注意考察学生是否能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能力和方法,进行广泛阅读和交流讨论,具有积极的运用意识和负责的态度;

B.语言表达是否严密而有条理,并讲究语言艺术和实际效果;

C.注意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归纳、梳理语言文字的规则,能否发现语言文字表达中的错误并予以纠正;

D.是否能对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对语言文字应用的创新和规范化有较好的理解和认识,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现象的敏锐性和探究兴趣,考察其能否运用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方法分析、探究语言文字问题。

②课标卷的设题点的取向和考查重点

语言文字运用在试卷中共有5道试题,涉及成语运用(3分)、病句辨析(3分)、句子衔接(3分)、连贯清通(5分)、仿句与修辞(6分)。

A.成语运用(13题)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些人取得一点成绩,便自命不凡,洋洋自得,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这样的人终究不会有大的作为。

B.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C.对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多加指导,还要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D.开发商们对商品房面积的计算方式一直讳莫如深,由此导致的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经济纠纷经常发生。

【考点】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E

【答案】B

【解析】汗牛充栋,形容书多。

此处用错对象,不能形容“橙子”多。

【启示】成语的识记、运用,一要弄清意义,尤其是有两个意义(一个原始意义,一个后起意义);

二要分清色彩,看其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意义;

三要弄清使用对象。

防止以下误区:

一是望文生义,二是褒贬不分,三是不看对象,四是不合语境。

B.病句辨析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B.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伤害,并提出30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C.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

D.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形成10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世界级品牌。

【考点】考查辨析病句,能力层级E

【答案】D

【解析】A项错误时杂糅:

“最主要的原因是……造成的”错,保留“最主要的原因是……”或“……造成的”。

B项错误是残缺,“提出……要求”,“抚慰金”不能与“提出”搭配,应改为:

“并提出了30000元经济赔偿和2000元精神补偿的要求”。

C项中“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介词“对”之后所带的宾语“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的几个并列词语既存在包含关系的两个概念“道路”“交通”并列使用的错误,也存在非“行业”概念“道路”与“行业”性概念“交通”、“媒体”、“通讯”并列分述与总括性词语“行业”概念不对应的错误。

可将直接改写为“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

这种隐含语病的选项很容易疏忽,很能考查思维的周密性和表达的严密性。

【启示】

病句辨析一要指导到位,二要针对性进行训练。

《先抓主干再梳枝叶——病句的辨析与修改》(链接)

C.语句排序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既是“三江源头”,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

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连

是长江落差最大的标志点

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相通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6621米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

气候高寒

A.

B.

C.

D.

【考点】考查排序。

能力层级E.

【答案】C

【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语段。

爱听、看新闻报刊的读者都知道,首先交代其地理位置,确定⑤,即可排除所有答案。

【启示】句子连贯试题的解题规律(链接)

D.拓展语句

16.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

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

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

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恐怕不但

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涉及到很多方面,它需要。

【考点】考查扩展语句和连贯。

【答案】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一刀切”的模式反而会试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解析】根据前文的“质疑”可推断第一空应当是对“洗脚”行动的反对。

句末的问号可确定此句为反问句。

根据“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和“只是简单地采取”可推知后面的空格里的大意是不管青红皂白。

根据“涉及到很多方面”,结合上下文可推知,最后一空的大意是各方面协调努力。

【启示】今年的拓展语句试题,将语句拓展与连贯结合起来,加强了试题的综合性考查。

答题要领不单单是拓展题的要求,应遵守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把握语境意义,遵守话题主旨;

第二,抓住句间关系,语意连贯明确。

E.仿造句子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考点】考查仿写和修辞。

【答案】示例:

小溪如果害怕大海,那它永远不能澎湃;

流星如果害怕燃烧,那它永远不能闪耀;

巨轮如果害怕骇浪,那它永远不能出海。

【解析】句式为“……如果害怕……,那它远远不能……”,修辞上是排比。

内容上有一定哲理。

考生首先要求得“形似”,即句式上、修辞上一致,再力求有深度或高度。

【启示】仿造句子解题启示

第一,合乎语境,内容健康;

第二,句式对应,符合修辞;

第二,富有哲理,催人深思。

高中仿句解题技巧(链接)

小结:

准确备考策略

高考语文试题,既考语文学养,语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又着重考查语文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为了检测这些能力,命题分块分层设题,却特别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所以,语文备考,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方针和策略——

第一,全面复习,构建能力体系

第二,把握重点,逐点指导方法

第三,培养思维,逐层提升能力

第四,加强语运,反对死记硬背

第五,关注生活,熟悉解题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