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2595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复习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数学复习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数学复习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数学复习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数学复习教学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考数学复习教学计划.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考数学复习教学计划.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复习教学计划.doc

《中考数学复习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复习教学计划.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数学复习教学计划.doc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中心学校

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计划

**

2017年2月20日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计划

一、认真研究考试标准,把握复习方向 

研究课标、考试范围、考试说明,把握复习方向,制定相关复习策略。

 

二、认真研究考题,把握命题方式、命题方向和命题范围

 研究中考数学题型,探求中考命题的规律,把握命题的动向,这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以及学生应试,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几年的中考命题特点及趋势如下:

 

1、不变的主旋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中考试题中约有60%至80%的题是用来考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都是常见题,在解题时要尽量少失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并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和反思的习惯,防止只做难题而忽略基础题现象的发生。

 

2、发展趋势——综合应用 

重視结果的教学转向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3、能力培养

近几年中考题还侧重能力的考察,所以在教学中还要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建模能力、思维能力(发散性、多样性、创新思维)、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制定和设计总复习计划

 中考总复习不能完全照搬往年复习经验,所以复习中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通过一个阶段的复习,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整个初中阶段数学的知识体系,准确掌握并灵活运用各个知识点,形成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解决好复习中的几个问题:

时间与效率;知识梳理与创新能力;复习与教研等。

处理和解决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同时由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针对新课标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就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整个复习工作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系统复习。

 

第一阶段:

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2月25日—5月11日)

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

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

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把分散的各知识点归纳整理,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完整的、有机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教学,我们想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如下单元整合:

按《数与式》、《方程和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象》、《统计与概率》、《直线型》、《锐角三角函数》、《圆》、《图形与变换》这八个单元进行系统的复习。

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自测。

 

第一阶段复习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2月25日—3月2日:

复习《数与式》 

主要内容:

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式、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 

3月3日—3月9日:

复习《方程和不等式(组)》 

主要内容:

方程与方程组(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3月10日—3月23日:

复习《函数及其图象》

主要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3月24日—3月30日:

复习《统计与概率》 

主要内容:

统计、概率、课题学习

 

3月31日—4月13日:

复习《直线形》 

主要内容:

图形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行、梯形、相似形

 

4月14日—4月20日复习《锐角三角函数》 

主要内容:

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4月21日—5月4日:

复习《圆》

 主要内容:

圆的有关性质、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和圆

 

5月5日—5月11日:

复习《图形与变换》 

主要内容:

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变换

 

第二阶段:

专题复习(时间:

5月12日—5月25日)

 

1、第二阶段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二阶段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阶段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根据河北省近三年试题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可以从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分类去入手设计每一个专题:

 

※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

 

※平移、翻折、旋转、对称、辅助线的添加、补形法、延长与截取、面积法、构造特殊图形、拆分与组合、整体与部分;

 

※转化的方法;换元的方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分析法;综合法等;

 

※观察、分析、猜想、探究、归纳总结发现规律;

 

※知识:

书本上的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也可以从知识与能力方面入手设计每一个专题:

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问题(统计知识;解直角三角形;函数、不等式、体现社会热点的应用题【节约资源(电、水、煤、土地、建筑……),创新型社会(科学技术…)】;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进行专项训练。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

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

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6)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

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

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7)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

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8)一如继往地注重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加强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第三阶段:

模拟强化训练(5月26日~6月8日共2周)

 

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和应试技巧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

从2006、2007、2008年各地中考试卷、综合练习,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几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

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试卷题型以《中考说明》为准,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3)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

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4)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

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

切忌面面俱到式、蜻蜓点水式、就题论题式的讲评方法。

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5)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

 

第四阶段:

回味练习(考前自由复习时间)

 

这一阶段重在自由复习,让学生调整心态,,针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查缺补漏。

同时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

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

调节学生的生物钟。

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同时树立学生信心,也是这一阶段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复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师生共同参与,关注思维过程

 

中考复习切忌教师大包大揽,要关注学生的思维。

从每个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入手,让他们去说、去做,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把思路和方法交给学生,做到透彻理解,激发思维潜能,只有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有的放矢;在基础复习时,要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让学生动手、动脑、讨论探究、展示自我,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点重要害,提出补救的有效措施;要突出问题意识。

 

(1)要精选范例,突出一个“精”字;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发现规律,寻找解题策略,注重应用,发展能力,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通过问题变式、引伸……,突出一个“透”字;注重类比和广泛迁移。

 

(2)要调整好教育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急燥,沉着冷静,认真审题等…,真正以情感人,认识“情”字、“严”字的寓意。

 

(3)教师要冷静地去思考复习过程中的盲点和误区(不全面的地方)。

 

(4)针对近几年的试题方向和命题规律,师生要寻找感悟,通过数学题的分析、推广、变式、引申,提高师生的灵感和预见能力,切忌猜题押宝。

 

(5)对中下学生要做到“落实”,每天掌握几个知识点,练习题量不宜过大,以减少差生的心理压力。

 

2、题型分析,训练思维 

因此,在完成按知识块分类复习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题型分析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操作:

 

①题型介绍。

就是对每种题型的特点、考查内容的目的和意义作详细的说明,并对每一种题型常见的各种解法重点介绍,以明确解法对题型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②考题分析。

选取与题型有关的各类考题进行分析,以体现各种解法的可行性。

一般地说,每一种题型选择的考题都有可能涉及到初中数学应考的各部分基础知识。

 

③题型训练。

围绕每种题型,选配一套与之有关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以检查学生对本题型的掌握情况。

通过对题型进行全面的、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使学生能适应题型的变化,掌握各种题型的多种解题思路,特别是对开放型试题、探究型试题,应帮助学生全方位揭示考题的本来面目,克服难不可攻的畏惧心理。

 

④考题预测。

今年会在哪个知识点做文章,以什么形式去考?

如何设计—个问题情景?

 

3、回归教材

 

复习时演练一定量的习题是非常必要的,是提高中考成绩的重要手段,但不要搞题海战术;更重要的是吃透教材,落实并掌握教材中每一个习题、例题、课内练习题以及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提供的方法,做到“新题旧做,旧题新做”。

 

总之,在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

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中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