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2646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共3分)

风雪骤降,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山里的孩子们又一次面临严冬的考验。

他们衣衫单薄,用瘦弱的身体对抗着凛冽的寒风。

他们步履艰难,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只为了能去上学。

他们多么渴望衣食无忧,饱暖终日啊!

请大家伸出援手,为贫困山区的同龄人捐衣送暖!

捐献衣物注意事项如下:

①请捐献冬衣,如厚外套、厚毛衣、羊毛围巾、棉帽子等;

②请保证衣物完好无损,能够正常穿用;

③所有衣物均要清洗干净,并做好消毒工作;

④不要在衣物内夹带现金或各种杂物。

(1)捐献对象:

(1分)

(2)捐献衣物的要求:

厚实冬衣;

①;

②;

勿有夹带。

(2分)

3.学习部策划了一个名为“以文会友过大年”的读书活动。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题。

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节选自老舍《北京的春节》)

腊月初八吃“腊八”,在用大米熬烧的稀饭里煮上手擀的一指宽的面条,名曰“腊八面”,不仅一家大小吃得热气腾腾,而且要给果树吃。

我便端着半碗腊八面,先给屋院过道里的柿子树吃,即用筷子把面条挑起来挂到树枝上,口里诵唱着“柿树柿树吃腊八,明年结得疙瘩瘩”。

(节选自陈忠实《过年:

家乡圆梦的炮声》)

灶膛里火光熊熊,把半个院子都照亮了。

锅里的蒸汽从门里汹涌地扑出来。

白白胖胖的饺子下到锅里去了。

每逢此时,我就油然地想起那个并不贴切的谜语:

从南来了一群鹅,扑棱扑棱下了河。

(节选自莫言《故乡过年》)

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做“毛糙纸揩洼”。

“洼”就是屁股。

一个人拿一张糙纸,把另一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说:

你这嘴巴是屁股,你过去一年中所说的不祥的话,例如“要死”之类,都等于放屁。

但是人都不愿被揩,尽量逃避。

(节选自丰子恺《过年》)

(1)读了以上几位作家写过年的文章后,小安同学发表了一段随感。

其中画线语句修辞辨别有误的一项是(2分)

这几位作家的家乡分别是北京、陕西、山东、浙江,在他们的笔下我读到了我国东西南北各地不同的过年习俗。

他们不愧是大作家,把过年写得那么生动,那么有趣。

我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是善用比喻,比如:

【A】老舍把腊八粥比作小型农展会,【B】陈忠实把面条挂上树枝比作给树吃腊八面,【C】莫言把下饺子比作白鹅下河,【D】丰子恺把说过的不祥的话比作放屁。

这些表达都非常形象贴切,让人感到妙趣横生。

(2)丰子恺在《过年》里所描述的“毛糙纸揩洼”,让我们想到《阿长与〈山海经〉》中童年的鲁迅在元旦早晨的经历:

这两个情景一反一正,相映成趣,都体现出人们辞旧迎新、消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4.己亥猪年就要到了,学生会提议大家了解一些与猪相关的艺术形式,过个红火热闹的文化年。

小唐同学将一幅剪纸和一段歌词拼合在一起,请帮助他完成对此的解说。

(4分)

出了高老庄,一路好风光

叫声娘子,听俺把话讲

都说俺老猪肥又胖,你比俺还有分量

像座山压身上,压呀压身上

老猪俺累得汗直淌

脚发抖来直摇晃,倒在这大路旁

这是《西游记》中“①”的故事,歌词表明,老猪此时还不知道“娘子”已是②变成的。

取经路上,猪八戒虽然时常贪吃偷懒、意志不坚,但有时也表现出机智勇敢、憨厚可爱的一面,比如③。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默写。

(共6分)

5.,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分)

6.《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思念亲友、期盼团聚的两句是:

,。

7.孔子在学习方面有很精辟的论述。

他强调“①,思而不学则殆”,以此教导弟子要学思并重;

他提醒弟子“三人行,②”,要保持谦虚恭谨的学习态度;

他分享“③,不亦乐乎”的学习体验,告诉弟子,与志同道合之人相互切磋研讨乃人生一大乐事。

(3分)

(二)阅读《天净沙·

秋思》,完成8-10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阅读时,小陈同学为曲中的“断肠人”做了批注,他写道:

“这是一个满怀愁绪、漂泊无依的孤独游子。

借着夕阳的余晖,我似乎看到了他的面容和神情:

丝丝缕缕的白发已从两鬓向上蔓延,①,②。

这一切都表明,他已经离家太久了。

”请你在横线处各补写一个外貌描写的细节。

9.小陈觉得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最适合配画,他找来两幅画征求你的意见。

你对他说:

“我建议选第幅,因为。

”(2分)

①②

10.小陈还发现,在古诗中,不同季节的风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

秋风(西风、金风),往往引出萧瑟的景象、凄凉的心绪,如“①”(请写一个《天净沙·

秋思》以外的诗句);

而春风(东风、杨柳风)总给人带来温暖、欢快和希望,如“②”。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共8分)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慎行论·

察传》)

【乙】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

魏策二》)

注:

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1.请在横线上补出句子省略的成分(填写选项的序号即可)。

(1)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A.丁氏B.居外之人

(2)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A.太子B.庞葱

12.对文中加点词语和画线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及其家穿井”中的“及其”在这里不是一个双音节词,而是两个单音节词,“及”是“等到”的意思,“其”指代丁氏。

B.“议臣者过于三人”中的“过于”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表示程度或数量过分”,应理解为“多于、超过”。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这句话的意思是,宋国的国君最后在国人来来往往的街道上知道了这件事。

D.“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意指闹市之中显然不会有老虎出现,但是三个人都说有老虎,就像是真的有虎了。

1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相①剑者曰:

“白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牣②也,黄白杂则坚且牣,良剑也。

”难者曰:

“白所以为不牣也,黄所以为不坚也,黄白杂则不坚且不牣也。

又柔则锩③,坚则折。

剑折且锩,焉得为利剑?

”剑之情未革④,而或以为良,或以为恶,说使之也。

故有以聪明听说,则妄说者止;

无以聪明听说,则尧、桀无别矣。

似顺论·

别类》)

注:

①[相]鉴赏。

②[牣]通“韧”,柔软而坚固。

③[锩(juǎn)],指金属刀具的卷刃。

④[革]变化。

从【甲】【乙】两段中,我们发现原本不可信之事被信以为真,是因为①;

而【链接材料】里,对同一把剑的优劣,相剑者与反驳者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

可见,“妄说”常常会滋生出来,终结它的关键在于②。

三、名著阅读(共6分)

14.鲁迅先生说:

“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童年时代的鲁迅也一样经历过儿童的喜乐悲愁,有着纯真分明的爱与憎。

请结合《朝花夕拾》的具体内容,就此说说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

15.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就“整本书阅读应如何选定精读内容”进行了总结,要点如下:

①最脍炙人口的精彩情节应该精读;

②最体现人物个性特点的内容应该精读;

③最能引发读者深入思考的内容应该精读。

请从《西游记》《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镜花缘》《猎人笔记》中选择一部作品,向大家推荐该作品中你所选定的一个精读内容,并简述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共19分)

(一)阅读《老先生的礼数》,完成16-19题。

(共9分)

①采访老先生们,我常常被他们身上的礼数感动。

②比如老画家戴敦邦,每次我离开他家时,他不管在做什么,必定要放下手中事,起身拄着拐杖送我出家门,一直送到楼道口,还要叮嘱儿子把我送出小区到大路上为止。

有时我走出很远,回头一看,发现他竟然还站在楼道大门前,犹自微微摇手目送。

我想,对我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后辈,何以如此。

③溽暑天气,为了作画,他在室内穿着棉袄,走到楼道门口时还是这样一身打扮。

来来往往衣着清凉的行人从他身边擦过,更衬得一身冬衣的他与众不同。

这是一幅我想永远记在心里的画面,不用一个字,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在大毒日头下的身影。

④这,是待客之礼。

⑤历史学家陈绛也是这样的。

八十八岁高龄的他住在医院病房,我告辞的时候,他执意起身相送。

我连忙扶住他胳膊,再三请他留步,他却仰起脸来笑道:

“我正好要散散步,不如你陪陪我?

”这样一来,倒显得不是他来送我,是我在陪他。

⑥纵然如此,老先生们还会说自己做得不到位。

陈绛先生说过一个细节:

他小时候到外地读初中,一次家书的信封上写了父亲的名讳,下面用“×

×

先生展”。

当时,他觉得“展”字比“收”或“启”字新奇。

没想到放假回到家里,父亲拿出这个信封对他说:

对长辈不能用“展”字,这是不恭敬的,并提醒他日后用字遣词要注意长幼有序。

⑦我心里想,现在连手写书信都是稀罕物了,人际交往,整天短信来微信去,张口就是“喂”“哎”“哦”,哪里还用得上体现辈分的称呼呢?

大家在群里,直接@一下就算是叫人了。

那些尊称与谦辞,曾经是日常交际的常用语,如今却像是少数人才掌握的暗语。

但也正因其稀少,言辞之间反而更易于确认说话者的出身。

⑧有一次,我去上海闵行区采访一位老年社区志愿者。

我说了些恭维他的话,对方立即从座位上欠身,口里连说“不敢不敢”。

而在问我情况时,他则一直用“敢烦”和“府上”等词汇。

这给我的印象深刻极了,后来一问,果然对方是位四十年代的老大学生。

和这样的老先生说话,我自己也不敢怠慢。

语境形成的气场,就仿佛有只手推着我似的,让我脊背挺直,整个人都因肃然起敬而变得像样起来。

⑨他们让我想起我的祖父。

在我幼时,他将我抱在膝上,手把手教我:

“问人姓名说贵姓,说到自己用鄙人。

赞美别人用高见,无暇陪客说失陪……”但这些用词,到我父母那一代,使用率就很低了;

而到我们这代,更是远逝得不见踪影。

一次一位老先生称呼我为“世讲”,我竟然疑心他是不善用电子设备而打错了字。

后来一查,我才惭愧地意识到,原来这是老派人对朋友后辈的称呼。

⑩究竟是什么使这些本该世代因袭的礼数难以为继?

一方面,时代和社交方式的变化、外来语以及网络词汇的冲击,让许多古雅的作派形同古董,很难在现实中找到自身的位置;

另一方面,时下人们显然更乐意“炫”和“秀”,仿佛刷存在感和博人眼球才是应有的姿态,而谦恭自抑反倒显得落伍。

但坚守礼数的老派人,却以时刻自省的谦恭气度提醒喧闹的人们,不要自以为是、妄自尊大,要记得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懂得礼数,就像见过钧窑①茶具的人,即便在使用塑料杯子时也知道,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

沈轶伦,有删改)

[钧窑]北宋时期著名的瓷窑,所出产的瓷器极其珍贵,具有很高的鉴赏、收藏价值。

16.文中的三位老先生在待人方式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礼数”一词的理解。

17.第⑨段作者提及由祖父亲授礼数的童年经历:

赞美别人用高见,无暇陪客说失陪……”,请运用谦辞与敬辞的知识,再续写两句。

18.品味下面语句,任选一句分析其含义。

(1)语境形成的气场,就仿佛有只手推着我似的,让我脊背挺直,整个人都因肃然起敬而变得像样起来。

(2)懂得礼数,就像见过钧窑茶具的人,即便在使用塑料杯子时也知道,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19.下列做法中,最切合作者写作意图的一项是(2分)

A.多多开设礼仪培训班,教人们学习各种古礼。

B.在微信群中禁止直接@,必须用尊称与谦辞。

C.呼吁大家不要忘记礼数的价值,做懂礼数的人。

D.劝说老先生们顺应时代的变化,不必固守礼数。

(二)阅读《人与蛇》,完成20-22题。

(共10分)

①渝东方斗山,森林茂密,溪河纵横,气候温和,田宽地阔,适合人居住,也适宜蛇类在此生存繁衍。

②惊蛰过后,方斗山气温回升,蜇伏了一冬的蛇开始出动。

清早起来,沿着湿淋淋的田野草路踏青而行,忽见草叶摇晃,倏地梭出一条蛇影来。

——“梭”是方斗山的方言,专门用来描述蛇的行走。

你刚要低头细看,那蛇却不见了踪影。

③方斗山的蛇,大都胆小怕事,对人避之唯恐不及。

但也不乏胆大妄为者,令人猝不及防。

炎炎夏日,拉一把躺椅,端一杯凉茶,摇一柄竹扇,躺在院坝前的竹林边悠然自得地歇凉。

忽觉脖子上凉沁沁痒舒舒的,不由得伸手摸去,摸到的竟是冰凉的蛇身子。

原来是它为你驱热搔痒!

你还惊魂未定,那蛇却已溜进了竹林。

④方斗山最常见的蛇,是水蛇和乌梢蛇。

⑤水蛇姓“水”,却不一定生活在水中,荒坡上、河岸边都可能与它相遇。

水蛇在无水的地方总是不紧不慢地梭,即使见了人也当你不存在;

而一旦进入水中,就判若两“蛇”了,梭起来或敏捷伶俐,或轻柔优美。

在水库、湖泊、池塘、小河、水田里,水蛇扭动着纤纤细腰,一会儿像在做艺术体操,一会儿像在跳彩带舞,那真是千姿百态,风情万种。

⑥乌梢蛇姓“乌”,颜色乌黑,身形如皮鞭。

乌梢蛇异常机警,稍有风吹草动,就箭一般穿梭而去。

实在躲避不及,它会昂起头颅,张嘴露牙,吐着蛇信,舞动长鞭,以超强的姿态与你对峙。

当你心虚胆怯正要躲避,或拿起棍棒正要驱赶它时,它却不战自退,落荒而逃。

⑦方斗山还有一种蛇叫烂葛藤蛇。

顾名思义,它的颜色和形状就像烂葛藤一样。

这种蛇几乎家家必藏,但却难得一见。

因为它总是躲在吊脚楼的老鼠洞里,不声不响,伺机捉鼠,为民除害。

老鼠不但盗食五谷杂粮,咬坏衣物和家具,而且爱在土墙、板壁、地板上打洞。

老鼠打下的洞,是它们的必经之路、藏身之所,也是蛇类“守洞待鼠”的好地方。

一次,忽见墙角一只老鼠惨叫着企图冲出鼠洞口,却好像被什么东西拉住了脱身不得。

找来火钳夹住鼠头用力一扯,竟然带出一条死死咬住鼠身的烂葛藤蛇。

看来那蛇早在洞里潜伏多时,终将恶鼠擒获。

⑧方斗山毒蛇少,剧毒之蛇从没见过。

比较常见的毒蛇,俗称“野鸡汉”。

野鸡汉有野鸡一样的麻花纹,色彩斑斓,毒性不大,但人畜被它咬伤之后,伤口会疼痛并肿胀化脓。

野鸡汉咬人的事时有发生,那多半是因为人在无意之中踩碰了它,它误以为自己受到了攻击。

被野鸡汉咬伤之后,方斗山人一般不会去医院治疗,只找土医生及时敷上些专治毒蛇咬伤的“蛇咬药”,少则一两天,多则三五天就没事了。

⑨方斗山蛇多,人与蛇的故事也多。

有个故事叫“庄稼汉与野鸡汉”,说的是三九寒天,一个庄稼汉在山上挖包谷地,挖出一条冻得僵硬的野鸡汉。

庄稼汉决定救它一命,又不想耽误农活,就把蛇揣进怀里,一边挖地,一边用体温温暖着它。

野鸡汉渐渐苏醒,它感受到温暖的同时,也感觉到剧烈的震动。

它以为遇到了攻击,便本能地张嘴咬了庄稼汉一口。

这一口不偏不斜,正咬在庄稼汉的心口上。

庄稼汉慌忙抓出野鸡汉扔掉,然后跑去找会治蛇伤的邻居扯“蛇咬药”。

遗憾的是,伤口离心太近了,敷药也无济于事,蛇毒很快蔓延,导致他心脏肿胀,呼吸困难。

临死前,庄稼汉后悔不迭:

“我好心救了野鸡汉,却被它咬死。

真不该救它啊!

”邻居却叹道:

“你救野鸡汉没错,只是救它的方法错了。

⑩方斗山人铭记着、传诵着这些故事,善待蛇、爱护蛇。

在自然的怀抱里,人与蛇和谐相处,相安无事。

20.作者笔下的蛇秉性不同,姿态各异。

请依据⑤-⑧段内容,填写下表,评选出方斗山的“蛇之最”。

方斗山的蛇

蛇之“最”

入选理由

水蛇

像在水中做艺术体操、跳彩带舞,风情万种

乌梢蛇

最善伪装

烂葛藤蛇

不声不响,伺机捉鼠,为民除害

野鸡汉

最佳防御

21.请你从本文选材的角度向作者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你的提问意图。

(1)问题:

(2)提问意图:

22.本文第⑨段的故事与广为流传的寓言《农夫和蛇》非常相近,有的同学认为,可以直接用这则寓言的内容(见下面的“链接材料”)来替代,你赞同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赶完集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

农夫很可怜它,就把它放在怀里。

他身上的热气温暖了蛇,蛇很快就苏醒了。

它露出了残忍的本性,咬了农夫一口,给农夫以致命的伤害。

农夫临死前说:

“我竟然对一条毒蛇心生怜悯,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

”(《伊索寓言》)

五、作文(4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初中生活已经开启,你会有新奇的感受,也会有成长的感悟。

责任、担当、进步、希望……都在行动中被你体验,被你理解。

请以“这就是”为题,写一篇文章。

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

童话中的形象充满奇幻,引人遐思。

《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小红帽》……漫游童话世界,哪一则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会邀你共度奇妙的一天?

请发挥想象,以“童话镇奇遇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将完整的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丰台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参考答案

初一语文

2019.01

1.(4分)

(1)(2分)D

(2)(2分)A

2.(3分)

(1)(1分)贫困山区的学生

(2)(2分)①正常完好②清洗消毒

3.(4分)

(1)(2分)B

(2)(2分)早上一睁眼就要说“恭喜”,还要吃一点福橘

评分说明:

意思对即可。

4.(4分)①(1分)猪八戒背媳妇

②(1分)孙悟空

③(2分)答案示例:

到花果山智激孙悟空回去解救唐僧(或“火云洞勇斗红孩儿”等。

所举情节合乎题意即可。

(一)(共6分)

5.(1分)杨花落尽子规啼

6.(2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3分)①学而不思则罔②必有我师焉③有朋自远方来

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二)(共6分)

8.(2分)答案示例:

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依稀带着几点浊泪;

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与落寞。

每空1分,体现出“断肠人”的形象特点即可。

9.(2分)答案示例:

选第一幅。

理由:

画面上枯藤老树的叶子都落尽了,古道迂曲,空无一人,不知通向何方。

这凄凉的景色,正合游子心境。

选第二幅。

画中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安宁祥和的氛围,更反衬出游子的寂寞孤苦、茫然不知归宿。

画面内容1分,解说画面与前三句的联系1分。

只选择画面没有解说理由不得分。

10.(2分)①(1分)答案示例: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或“秋风吹散马蹄声”等)

②(1分)答案示例:

吹面不寒杨柳风(或“忙趁东风放纸鸢”等)

每空1分,所写诗句符合题意要求即可。

(三)(共8分)

11.(2分)

(1)A

(2)B

每空1分。

12.(2分)C

13.(4分)答案示例:

①听信、传播流言的人越来越多,以讹传讹

②听的人耳聪目明,能够明辨是非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14.(3分)答案示例:

童年的鲁迅有着纯真的情感。

得知长妈妈买来他渴望已久的《山海经》时,鲁迅深受感动,对她产生出敬佩和喜爱之情。

写出童年鲁迅的情感1分,举出相应的具体内容2分。

15.(3分)答案示例:

我推荐大家精读《西游记》中的“三借芭蕉扇”,因为孙悟空的个性特点在这里表现得非常鲜明。

虽然多次被拒受挫,但他都凭机智勇敢解决了问题,渡过了难关。

指明精读内容1分,具体说明理由2分。

(一)(共9分)

16.(2分)答案示例:

三位老先生待人都很谦虚、恭敬、热情,从不怠慢他人。

可见,“礼数”就是言行有礼,时时处处表现出对他人的尊敬。

三位老先生的共同点1分,对“礼数”的解释1分。

17.(2分)答案示例:

请求指导用赐教,请人让路说劳驾(或“请人原谅用包涵,占得优势说承让”等)

每句1分,谦辞敬辞使用正确即可。

18.(3分)

(1)答案示例:

“仿佛有只手推着我”是说这位老先生与我交谈时的谦恭态度有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这使我受到感染,也变得庄重恭谨起来。

(2)答案示例:

“见过钧窑茶具”喻指懂得礼数的人知道谦恭自省、尊敬他人是一种可贵的传统,这句话意在表明我们在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不能遗失传统中的精髓。

抓住句中关键点解说1分,句意理解正确2分。

19.(2分)C

(二)(共10分)

20.(4分)答案示例:

①最美姿态②落荒而逃前,装出超强姿态与人对峙

③最擅捕鼠④被无意踩碰时,会咬伤人畜

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