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3368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docx

《小学美术》河北版第六册教案

色彩的魔术师

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红、橙、蓝、绿、青、靛、紫……美丽的大自然就像是一首色彩的交响乐,优美动人。

在大自然中,光就象是一个魔术师,是它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绚丽多姿、生机勃勃。

画家离不开色彩,因为色彩是最美、最富有表现力的美术语言,他们在创作时,就像魔术师一样,用画笔调和出丰富变幻的色彩,创作出动人的美术作品。

了解和认识色彩在我们的生活和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感受色彩变幻的动人魅力,是这节色彩课的主要意义之一。

在本课中,要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受,让他们用眼睛,用心灵去充分感受色彩的魅力,从而加深对色彩的认识,培养良好的色彩感觉,并学习基本的色彩知识,大胆尝试涂抹调配色彩,做一个能够调控色彩的魔术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色彩在美术创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能够感受色彩的魅力,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

3.喜欢进行色彩的各种探索实验,愿意探索色彩的魅力。

教学准备:

水粉色、水粉纸、水粉笔、调色盘、笔洗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

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学生准备学具:

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

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

留出时间让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三、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

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有意识地认识与感受色彩,也是学生系列学习色彩知识的开端。

课堂上,欣赏、感受色彩之美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动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地感受色彩。

有趣的点彩画

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色彩,以及混合后产生的神奇的变化,对儿童而言,可能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了。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色彩也是最先打动他们的,当他们对物体的形状还不具备分辨能力的时候,对色彩就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感知力。

教学目标:

1、xx点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

3、愿意用点彩的方法探索奇妙的色彩世界,丰富表现手段。

教学准备:

水粉色、水粉纸、棉签、调色盘、笔洗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范画一张,提问:

“你们看漂亮吗?

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2、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5、同学们懂动足了脑筋,那让我们再来按照刚才所说的方法再来试试,还是两人合作。

6、学生再次尝试绘画。

7、看来第二次的作品比前一次的有了进步,但好像还缺了些什么,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

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

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

在点色时注意:

水和色的量比。

(2)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

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8、看清楚了吗?

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

谁能来说一说。

9、学生回答讲解。

10、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棉签,点出你胸中最美的点彩画。

11、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小结

1、展示作业。

2、讲评作业。

3、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展示了法国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点彩画名作《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及其局部放大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点彩画的主要特征,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似乎并没有

xx的染纸

教材分析:

“染纸”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美术,由于其艳丽、随意,操作简单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染纸”是将吸水性纸张用折叠、绞夹、卷曲、搓揉、捏皱等方法进行加工,并通过点、染、浸、罩、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纹样的一种表现方法。

它操作方便,色彩鲜艳,纹样千变万化,可以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发展,染纸也逐步扩大了应用范围,过去民间多把染纸剪成窗花喜笺,或将染纸撕帖、剪贴加工成各种装饰画。

现在则进一步将它制作成书签、贺卡或应用到时装画等,染纸正从各方面丰富、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染纸,因其变化无穷,最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一种适合少儿特点,富于游戏性的美术课。

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多种技法的学习及具体制作过程,可以形成学生的创作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和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激发艺术创作的兴趣。

本课就是借助意趣横生的染纸练习,使孩子们进一步体会色彩的美妙,了解染纸的基本技法。

染纸能给学生的创作活动带来许多意外和惊喜,使之对染纸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对色彩的敏感性,增进对民间美术中对称、均衡等形式美要素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2.完成染纸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染纸的过程,并能用染纸作品装饰美化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制方法,色彩的搭配和染色的方法。

启发学生表现、创造。

教学准备:

生宣纸、彩色墨水、毛笔、水、调色盘、报纸、各种染纸作品。

教学过程:

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背包、领带、桌布等都用了扎染的方法。

人们用它来打扮自己,美化生活,就连外国人也十分喜欢它呢。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和扎染很相像的图案表现手法——染纸。

三、新授

1.染纸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请你打开书自学一分钟。

2.欣赏了染纸,你认为制作步骤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知道了步骤,你想不想动手试一试?

那就赶快用你手中的材料先折成米字折,再染一染,看谁染的既快又好。

3.欣赏别人的作品,思考没染透怎么办,染得好的学生上台介绍方法。

4.刚才,我们是折成米字折来染的,不同的折法染出的效果也不同,让我们来欣赏一些折法示意图和染纸作品,你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四、自主创作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练习,师巡回辅导

在学生染纸时,提醒学生注意染色的位置、面积的大小、和色彩的搭配。

五、深入研究,发散性思维:

同学们,这些染纸太美了,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儿是不是就结束了,他们有什么用途?

干什么用?

师:

对,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会制作出更加独特的作品来。

普通的材料凭借我们的想象和灵巧的手,变成了如此精美的作品,美就在我们的手中,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染出更多更美的作品,让我们用双手来美化生活,打扮世界吧!

教学反思:

“染纸”就是将吸水纸用折叠、卷、揉皱等方法进行加工,并通过点、浸、擦、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纹样的一种表现方法。

它工具简单,操作方便,色彩鲜艳,纹样千变万化,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看着洁白的纸张在自己的手中产生神奇的变化,激发了他们心中无限的创作欲望,手工或棒针钩编相结的手段制作而成,例如地毯和中国结。

就材料而言,编织工艺的主要原料,多为纤维质材,因此目前又有人将编织工艺,称为“纤维艺术”,并超越传统编织工具的限制,而成为新兴的艺术创作。

纤维的来源有很多,可分为天然纤维及人造纤维:

天然纤维又可分为植物纤维与动物纤维,其中植物纤维的利用比较多,常见的材料有草本类的兰草、杆茎类的籐竹,以及纫皮类的胡麻、亚麻等;动物纤维多以兽皮上的兽毛、昆虫类的蚕丝蛹为主。

现代人造纤维的发明,丰富了编织工艺或纤维艺术创作的材料选择。

本课就是从“穿编”入手,让学生明白编织的基本原理,并将这个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美术创作和生活中去,从而更好地创造和美化生活,提高动手能力,体会和感受编织的乐趣。

教学目的:

1.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练习,学会基本的编织技巧。

2.学生能够认识传统编织之美,并能激发对编织的兴趣。

3.喜欢编织,并愿意用编织的手段创造和美化生活。

教学准备:

编织工艺品、彩色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各种编织工艺品(实物与电教结合)

1、编织的材料:

藤.竹.纸.塑料.铁.草.木片.毛

2、编织工艺应用:

实用.装饰.摆设

二、欣赏少数民族.编织的工艺品

三、出示教师编织的工艺品.

1、平面

2、立体

四、介绍方法在进行穿编练习时,最好强调学生准备适当大小的纸条,如:

宽度在1-2厘米之间。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后,就具备了自由创作的能力,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穿编出不同的图案和造型,穿编时还要注意不同颜色纸条的搭配。

同时,还要不断提示学生编插的紧密程度,以保证作品的结实和美观程度。

画文具

教材分析:

文具是学生了解和熟悉的,如:

英语课用的录音机、音乐课用的电子琴、书法课用的毛笔和墨盒、信息技术课用的电脑等,除此以外还有天天都在使用的书、本、笔、铅笔盒……这些文具学生虽然很熟悉,但是在描绘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所限,很难表现出物体的透视关系,所以学生会产生画得不像就想放弃的想法。

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的赞许,哪怕是夸大一点也没关系,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简练、流畅的线条进行写生。

2.能够用线条表现出一件文具的特征及基本结构。

3.喜欢进行线描写生练习,能从中体会到绘画的乐趣。

教学准备:

静物、范画、素描纸、画板、夹子、写生凳、钢笔。

教学流程:

一、欣赏

欣赏教室内张贴的范画,了解这节课的创作内容。

提问:

1、这些作品是用什么笔画的?

确定表现的主次关系,然后进行细致入微地描绘创作。

提示学生大胆的画,用流畅、肯定的线条进行表现,尽量表现出物体的厚度。

四、交流

画完的作品可以和范画在一起展示,给学生一个对比观察的机会。

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点评一下,发现优点、指出缺点。

教学反思: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线描写生,往往有畏难情绪,要多加鼓励,支持他们大胆下笔。

学生对写生对象缺乏整体观察,容易陷入局部之中,看一点画一笔,使作品形体比例不正确、抓不住对象特征。

这是正常的现象,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

先观察文具轮廓形状,再观察它的结构,最后观察每一部分的细节。

只要学生能够把文具的结构表现清楚,就是成功的,不必过于苛求细节。

我们的百草园

教材分析:

《百草园》一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独特的眼光去发现花草平凡的美,并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用线条表现出来,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观察力和审美力。

教材中展示了一些花草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花草的外形特征,培养其正确的观察方法;教材中还出示了一些学生以线描形式表现的花草,是学生面对鲜花婀娜的姿态、小草舒展的叶片,经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后,记录的对花草的感受,目的是使学生受到启发和引导。

课前鼓励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花草特点,并搜集自己喜欢的植物的文字资料和图片等。

课堂上请

大家画过各种花草没有?

认识各种花吗?

教师出示各种花草的资料,学生一一辨认。

二、尝试

大家有没有发现,花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奇异的花草的样子都很特别,都和某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相似。

比如说“风莲”和“老人脸”都和人脸相似,而蝴蝶花却和蝴蝶相似。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知道怎样创作奇异的花草了。

观察植物的生长规律,了解观察和写生的顺序。

三、创作

学生构想设计“百草园”,自主创作。

交流学生作业设计,讨论设计思路。

学生进行设计、涂色的工作

四、评价

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层次进行评价。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充分利用学生互相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鼓励学生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个体发展。

教学反思:

一个有各种植物和昆虫的环境是学生们最喜欢,可以让他们感觉到无限的快乐。

千姿百态、种类繁多、美丽神奇的植物也开启了一扇探索自然的大门,让他们发现大自然的奥妙。

于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不仅指导了写生的方法,还建议学生收集了一些植物的文字介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写生观察的对象。

我想:

这样做一定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及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一代又一代地延续和丰满这种艺术形式,创造了不可胜数的优美图案,本课从欣赏服饰图案入手,让学生感受中国民间传统服饰图案的色彩和造型之美,通过动手临摹或再创作的绘画活动,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纹样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情感,进而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认同和热爱之情。

教学目的:

1、能够了解民间传统花样在造型和色彩上的特点,理解其喻意。

2、能够临摹或仿照民间传统刺绣花样的特点表现花样。

3、感受中国民间服饰纹样的魅力,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民间艺术。

教学准备:

民间艺术品资料、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看书思考:

民间美术中的花样的基本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2、民间美术中的花样多采用哪些内容?

它们有哪些美好含义?

3、民间美术中的花样多采用哪些颜色?

它们有哪些美好含义?

三、尝试创作

尝试创作一个用于民间艺术品上的花样。

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临摹,还可以把见过的花样进行重新组合。

学生自主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展评

将学生作品和搜集到的图片及实物资料及一起做个小型展览。

彩墨游戏

教材分析: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

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学生了解祖国传统艺术,感受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的精神,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增设中国水墨画课业内容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在分别在小学中高年级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关于水墨画的表现和欣赏评述的教学内容,目的是希望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能对中国画从表现形式、造型特点、笔墨特点以及立意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使他们能够对中国画有一个较完整的印象。

《彩墨游戏》是本内容学习的初始课,本课一改传统教材强调技能、技法的枯燥训练内容,而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大胆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进行随意涂画的基础上,形成对国画工具、材料的认识和了解,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本课的起点和难度,多以实践体验为主,切莫做过高的要求,使教学难度增加。

本课教材选用了张大千、吴冠中等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别于传统的国画,他们用笔简洁、奔放,水墨特点较强,而且极富个性和时代感,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表现的欲望。

学生作品从随意的滴洒勾抹和涂画,滴洒点画后进行添加成有趣的图画等不同角度提示学生大胆地尝试,体味毛笔、墨汁、颜料和宣纸的特性。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还可以创造性地为学生提示一些方法,或放开手让学生大胆、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

总之,本课的教学要浅显易懂,趣味性与知识性要有机地融为一体,为后面的中国水墨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能够大胆尝试,感受和了解毛笔、墨汁、宣纸的特性。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二、尝试、探索、感知

1、学生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尝试作画。

2、说一说,你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要点:

水分的多少、用笔的变化

3、说一说,在画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讨解决的方法。

4、师语:

想不到一张薄薄的宣纸能产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极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们玩的游戏吧!

三、欣赏、深化认知

1、欣赏画家作品

介绍这幅画的作者及画题。

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你觉得那代表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画面上墨色的变化以及用笔的手法,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想法。

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2、出示学生范作,欣赏、研究、讨论都用了哪些特别的技法。

四、学生创作

1、学生自由创作,教师鼓励并指导。

2、展示自己的作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面。

3、学生自评、互评。

教学反思:

彩墨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这一课的目的在于积累初步的感性经验。

学生在操作中,在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特殊效果,这也正符合学生性格中的游戏状态。

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水墨游戏的特点,相信教学中定会摆脱传统水墨教学的条条框框,激发起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本课与《水墨游戏》构成本册的水墨画学习单元。

这两课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去尝试、体验水墨的特点,体会水墨所特有的视觉感受。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感受水墨工具材料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的,除了让学生加深体验之外,更侧重让学生体会毛笔的特性和基本的用笔方法。

在表现古老的文字的书写中学生会体会到中锋和侧锋用笔的效果,将训练点暗含在学生的创作中。

本课以古老的文字切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我国殷商出土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

那一个个字就像是一幅幅小小的图画,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

学生不仅可以临摹,更可以无拘无束地参照古人造字的方法自行造字,因此这个活动本身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教材中出示的殷墟的甲骨文给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

同时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范本。

课本中的学生作品水墨特点浓厚,想象力丰富,能够给学生很好的启示。

例如,教材23页右上为“犬”字,是一个简化了的侧立的“狗”的形象。

左下图为“涉”字。

一条小溪弯弯流过,溪内有小鱼在游动,一个人拄着木杖在行进,很好地诠释了“涉”的含义。

教学目的:

1.继续体验水墨画的纸、笔、墨的特点。

2.体验和掌握毛笔的使用方法,重点学习侧锋和中锋的用笔。

3.愿意更多地接触水墨画,能够体会到学习水墨画的乐趣。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大胆的创造,表现出创意的汉字。

教学准备:

水彩、墨、毛笔、宣纸、水、笔洗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如何把图案和文字结合成象征性的字

虽然文字代表着人类文明,但是图案与文字相比你们觉得谁更有艺术性?

我们可不可以把图案与文字结合成另一种字,既是原来的字又有艺术性呢?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作品,分析并自由回答。

让学生亲身感受发现,把图案和文字完美的结合起来,可以变成既不改变字体结构又有艺术效果的象征性的字。

同时欣赏课本范图加深对象征性字的理解,以便利用。

学生已经对象征性字有了形象而深刻的认识,老师让学生欣赏范作,了解创作意图明白学习任务。

三、学生作业

1、引导学生作画,欣赏课本作业,自由创作。

2、教师巡视,学生作画

学生构思,认真完成作业老师调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学生更愿意自己创作,即学即用。

四、学生作业点评

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教师点评,表扬有创意,画面效果好的作品。

提高其创作审、美能力。

五、总结

大家在办黑板报等报告天气时可以采取这种艺术字的形式。

把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

教学反思: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的内容。

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但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我采用了猜猜看的游戏,在黑板上书写东巴文,并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介绍了这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在技法方面,以上一节课《彩墨游戏》中,学生自主探究得到创作方法为基础上,用以旧带新的用废旧材料自制节日小乐器进行庆祝活动以及用合适的材料装扮自己的活动内容,且结合音乐舞蹈进行创造、表演和展示,使节日的气氛更为热烈。

让学生明白用艺术美化生活,艺术无处不在的道理。

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分两部分,一部分展示的是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小乐器,有手风琴、小提琴、拨浪鼓等,每件作品设计制作得都很独特有趣,教师可以请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由此打开学生的设计和创作思路。

另一部分展示的是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装扮自己,并呈现了装扮好的孩子们表演的场景,不仅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变废为宝的创作手段,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合适的材料,通过折、剪、粘等多种方法设计制作小乐器和装扮自己。

2、能够分工或合作完成活动,并能够从活动过程中获得各项能力提高。

3、愿意用废旧材料制作艺术品,并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教学准备:

了解关于节日的风俗习惯,收集图文信息及剪刀、胶水、废旧综合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揭示课题

1.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欣赏一组与节日有关的图片。

2.请学生为欣赏的一组图片命名。

出示学习活动的主题——节日

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出示中心问题“我们是怎样庆祝节日的?

”。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自己使用过的或知道的庆祝节日的方法,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3.提炼学生答案,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出示,整理归纳出的六类庆祝节日的主要方法,再分类具

2.介绍“小组自我评价表”的使用方法,展望下一课时的学习活动。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在基本的服装结构上大胆创新,进行变形和装饰。

事实上学生对服装的结构认识并不够清晰,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提示学生边制作边试穿,鼓励即兴发挥,随机改变设计意图,经过反复修改,反复试穿,达到满意的效果。

在选材上,要提示学生很多废旧材料都可以利用,比如报纸,商品包装纸、包装盒,瓶盖,布条,易拉罐,羽毛、彩色绳子等等。

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废旧材料的不同材质恰到好处的运用,比如使用报纸做衣服时,注意报纸上不同版面色彩的运用,使用瓶盖做项链时注意大小的搭配等。

假如我变小

教材分析:

大人国和小人国的故事深得小朋友们的喜爱,每位小朋友都曾幻想过自己也拥有变大或变小的能力。

本课抓住学生这一心理,设计了“假如我变小(大)”的趣味性课题,使学生愿意兴味十足地投入学习活动。

教材中的学生作品表现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有趣。

有的作品表现了小朋友们变得和小虫子一样小,他们坐在螳螂身上在树叶上快乐地穿梭。

画面上的螳螂刻画得十分细致,可见小作者平时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有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有的作品表现的是小朋友们变小后,拽着一朵朵蒲公英在美丽的彩虹下飞翔或是在花丛中尽情地玩耍;有的作品表现的是小朋友将自己变小后勇敢地同蜘蛛摔跤,周围有许多小朋友在观看,画面上蜘蛛身体大面积的黑色与黄色的条纹产生的对比形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并能够运用对比关系表现出有情趣的画面。

2、能够较好地组织画面和配置画面色彩。

3、愿意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体会生活的乐趣。

教学准备:

水彩笔、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

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学具:

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等带来。

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

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变大或变小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

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得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

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

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变大或变小的?

继续启发学生思考:

画面的主体是什么?

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变大或变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一枚恐龙蛋

教材分析:

恐龙是生物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已绝灭的爬行动物,它在地球上生存了长达一亿数千万年之久,在此期间又不断发展、进化,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恐龙世界。

科学家们对恐龙的起源、种类、形体、生活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