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3976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力衰竭文档格式.doc

绝对降低——指心输出量的绝对值低于正常值。

相对降低——指心输出量较心衰发生前降低,但绝对值并不低于正常值,常见于某些高动力型循环状态。

病理过程——指许多病因都可以引起心衰,它具有一整套共同的机能、代谢及形态改变。

另外,介绍几个有关的名词术语。

1、循环衰竭(circulatoryfailure)

循环系统中任一组分(如心脏、血管及血容量等)发生改变而导致的心排出量不足。

范畴比心力衰竭更广一些。

2、心肌衰竭(myocardialfailure)

心肌舒缩性能降低所致的心力衰竭。

(心室血液充盈受限不算心肌衰竭。

3、心房衰竭与心室衰竭

4、充血性心衰(congestiveheartfailure)

慢性心衰时,常伴有血容量及组织间液代偿性增多及体循环和(或)肺循环静脉系统淤血、水肿。

5、心功能不全(cardiacinsufficiency)

指心功能从完全代偿到失代偿的整个过程。

心功能不全(cardiacinsufficiency)——与心力衰竭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临床上也常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

但有些学者认为两个概念还是有一些差别,心功能不全是指从完全代偿到失代偿的整个过程;

而心力衰竭指的是心功能的失代偿阶段。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比较高。

 

第一节心衰的病因、诱因及分类(causesandclassification)

一、病因(教材中将心衰病因归纳为4类)

1.myocardialinjury

Primary:

myocardialinfarction

myocarditis

cardiomyopathy

myocardialtoxicosis

secondary

coronaryatherosclerosis

anemia

respiratoryfailure

deficiencyofVitB1

diabetes

2.cardiacoverload

压力负荷过度(pressureoverload)

hypertension

corpulmonale

stenosisofaorticvalve

容量负荷过度(volumeoverload)

valvularinsufficiency

atrialseptaldefect

ventricularseptaldefect

chronicanemia

hyperthyroidism

3.心室充盈障碍(disorderofventricularfilling)

stenosisofatrioventricularvalves

restrictivecardiomyopathy

cardiactamponade

constrictivepericarditis

图:

心包炎

心脏与心包膜之间的间隙叫心包腔。

但这种心输出量下降没有真正的心肌损伤,有时并不把它列为心衰范畴。

而且,只要鉴别清楚,是完全可以治好的。

但鉴别诊断有时并不容易。

(举例一肺淤血的病人来湘雅看病,过去有缩窄性心包炎手术病史,胸外科和心内科鉴别困难)

4.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

tachycardiaandbradycardia

prematuresystole

atrioventricularblock

ventricularfibrillation

atrialfibrillation

急性心律失常→CO↓慢性心律失常→心肌变性损伤

二、诱因(precipitatingfactor)

据统计,60%-90%的心衰都有诱因的存在。

诱因为什么会起作用呢?

因为在心脏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心脏本身的储备功能不断被动员,被消耗,一碰上应激状况,就会诱发心力衰竭(正常人的心脏储备功能较大,如赶火车时可能跑一身汗,但不会导致心衰)。

在心衰病人,这样的应激状况都会成为导致心衰的诱因。

常见的诱因有:

(P182表14-1)

1、感染(Infection)

感染诱发心衰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无论是风心、肺心、高心还是冠心病,只要并发感染——不管是肺部感染、胆道感染还是泌尿道感染。

100%可诱发心衰。

为什么?

因为:

有时甚至局部的疖肿,都可以因疼痛、发热而致心衰,都不可忽视。

2、心律失常(arrhythmias)

心律失常既是病因又是诱因。

3、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water-electrolytedisordersandacid-baseimbalance)

4、妊娠与分娩(gestationandchildbearing)

妊娠时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

临产时子宫强烈收缩→静脉回流明显↑

所以临床如发现女性患有心衰,医生都告诫不能妊娠,如果心衰患者已经怀孕,而且月份已大,不便作人流时,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施行剖腹产以终止妊娠。

5、其它

(1)过多输液

心衰患者输液要非常谨慎。

87年附一院有一个子宫肌瘤的病人,因同时患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二级(体力活动稍受限,并不十分严重)。

在即将施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几天并发了肺部感染,医生给予抗菌素从静脉滴注,因知道她心功能不好,速度放的很慢,病人看其它几床都输得很快,她自己不耐烦了,自己把输液速度放快,结果250mmL液体还没有输完,病人就发生了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抢救无效而死亡。

(2)情绪激动

88年附一院一位心脏病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已经稳定,医生告诉他准备出院,一听到出院,他就十分高兴,→血压↑→心衰→死亡

最近,附一院三病房一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并发肾小球硬化,→肾衰,经医生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即将出院,她为了感谢医务人员对她的关照,特在省电视台2台点播了一首歌“让世界充满爱”。

这一晚她也比较激动,一晚未睡。

结果,血压又升高,发生了心衰,出院也出不成了。

(3)过度运动

心衰患者不仅不能过度运动,连上厕所都要十分注意。

因为长期卧床,不运动,大便干燥,在厕所一用力,就倒在厕所里了,这样的情况很多,所以同学们以后当医生要十分小心,防止病人发生这类事情。

(4)气候剧变

如:

一到夏天,肺心病,冠心病住院的病人就明显减少。

一到冬天,这些病人都来了,有些是老病号。

原因:

气候寒冷→血管收缩、感染等→诱发心衰

三、分类(classification)

(一)按发生部位

左心衰——常见于高心病,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病变。

常导致肺淤血,严重时发生肺水肿。

右心衰——常见于肺心病,肺动脉瓣及二尖瓣病变,或某些先心病。

常导致静脉系统淤血。

全心衰——见于左、右两心同时受损或相继受损。

(二)按发生速度

急性心衰——如急性心肌梗塞,严重的心肌炎。

由于来势凶猛,常来不及代偿,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昏迷等。

慢性心衰——发病缓慢,经过长期代偿最后才发生心衰,在代偿过程中常有心肌肥大、血容量及组织间液增多,故又称充血性心衰。

如肺心病、风心病等。

(三)按心输出量多少

低输出量型心衰——指心输出量比正常值绝对降低的情况。

临床多见。

高输出量型心衰——指心输出量大于或等于正常值,但比自身发生心衰前降低的情况,临床上常见于甲亢、贫血、A-V瘘、VitB1缺乏等高动力循环状态,这些患者发生心衰前的心输出量大于正常值,心衰后,虽心输出量↓,但仍≥正常值。

(四)按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

收缩性心衰

舒张性心衰

混合型

(五)按心衰严重程度

轻度心衰(心功能ⅠⅡ级)

中度心衰(心功能Ⅲ级级)

重度心衰(心功能Ⅳ级)

上述分类方法于1982年由纽约心脏学会提出,现在仍被临床广泛采用。

(六)按心衰严重程度

200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学会(AHA)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按心衰发展过程将心衰分为4级)

特点:

强调慢性心衰发展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体现了预防的重要性(积极预防原发病)

如能在B级以前进行干预,患者可不发生心衰。

第二节机体的代偿适应反应(compensatoryandadaptiveresponse)

我们曾在“疾病概论”一章中了解到,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是“损伤和抗损伤”。

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心输出量下降,机体就会动员所有的代偿机制来进行代偿。

这种代偿具有两面性,①对机体有利,可增加心输出量;

②对机体有害,可加重心衰的发展。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

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激活是我们要重点讨论的内容,这个内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神经-体液机制的激活是机体全部代偿适应反应的基础,也是心衰逐步发展、加重的机制(两面性)。

(一)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nervoussystem)兴奋性增高

1.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的机制

此外,组织低灌流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和H+增多可兴奋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使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可间接引起交感中枢兴奋性增高。

2.代偿效应

(1)动用心力储备(utilizationofcardiacreserve):

心脏具有较强的储备功能,神经-体液机制调控着心力储备的动用。

图心力储备对提高心排出量的作用

(图中面积代表心排出量)

1)动用舒张期储备:

舒张期储备是通过增加心肌初长度引起的自身调节,根据Frank-Starling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心肌收缩力与心肌初长成正比。

请看心功能曲线图。

正常与心力衰竭时的心功能曲线。

横坐标——心室舒张末容积,前负荷或心肌初长

纵坐标——心排出量、每搏量或心肌收缩力

随着前负荷增加,心输出量增加,C为顶点,称为最适初长度(Lmax)。

如果前负荷继续增加,则心收缩力反而下降。

当心脏功能损害时,由于心输出量下降,使回流到心室的血液不能充分排出心腔,于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

慢性心衰时钠水潴留,回心血量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

心肌受损时,激活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引起容量血管收缩,增加回心血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导致心肌纤维初长度增加,粗细肌丝重叠较好,横桥数目较多,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这种代偿启动迅速,是心肌对急性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一种重要代偿机制。

可以防止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容积发生过久和过度的改变。

但代偿能力有限。

不利影响:

心脏容积过度扩大,导致室壁应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

舒张末压增高影响冠脉灌流;

使静脉系统淤血加重等。

2)动用收缩期储备

交感兴奋时心肌中NE增多,激活心肌细胞膜β1受体,通过兴奋性G蛋白(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多。

cAMP激活蛋白激酶A(PKA),使心肌细胞膜钙通道磷酸化引起钙通道开放速率和时间增加,钙内流增多使收缩能力增强。

蛋白激酶A还可使抑制肌浆网钙泵功能的受磷蛋白磷酸化,从而降低其对肌浆网钙泵的抑制,加快肌浆网摄钙;

使肌钙蛋白抑制亚单位(TnI)磷酸化,引起钙结合亚单位(TnC)与Ca2+亲和力降低等效应,从而提高心肌舒张功能。

收缩期储备增加心搏量的能力,约是舒张期储备的4倍。

3)心率加快:

(这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代偿方式)

代偿意义:

①增加心输出量(在一定范围内CO=SV×

HR)

②增加冠脉灌流(舒张压增高所致)

几乎所有的心脏病病人都有心率增快,因而心率增快成为心脏疾病的一个重要体征。

①心肌耗氧量增加

②舒张期缩短导致冠脉灌流量下降和心输出量下降。

人心率超过150次•min-1时每搏量即减少,超过170~180次•min-1时每搏量可减少一半以上。

用药物(β-受体阻断剂)减慢心功能障碍患者过快的心率,有助于心功能的改善。

心肌中NE浓度增高,加快窦房结自律细胞4期Na+内流,使自动除极速度加快,心率加快。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心率加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2倍~2.5倍。

(2)体循环脏器血流重分配:

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通过α受体引起外周血管选择性收缩使体循环脏器血流重分配,保障心、脑等重要脏器灌流量。

(3)持续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激活心肌改建。

3.不利效应

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也会对心泵功能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①增加心肌耗氧量,减少冠脉流量

②全身血管收缩,增加前后负荷

③诱发心律失常

④激活RAAS,引起钠水潴留(retension)

⑤促进心肌改建

⑥组织低灌流,引起骨骼肌疲劳(fatigue)

运用β-受体阻滞剂,减轻慢性心功能障碍中持续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的不良影响,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显示出良好效应。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RAAS激活)

第二个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包括两个方面:

1.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activationofcirculatoryRAAS

激活机制:

①肾血管收缩导致肾灌流量和灌注压降低,使肾入球小动脉受到的牵张刺激减弱,激活肾素分泌;

②NE激活肾小球旁器的β1受体,促进肾素释放;

③交感紧张性增高引起出球小动脉收缩程度超过入球小动脉,提高肾小球滤过分数使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强,导致流经远曲小管致密斑的Na+负荷减少,激活肾素分泌。

血浆肾素增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system,RAAS),使血浆AngⅡ和醛固酮水平增高

2.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activationoflocalRAASinmyocardium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研究证实,心肌等组织具有表达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全部组分的能力,生成的AngⅡ在组织局部发挥作用。

人心肌的胃促胰酶(chymase)可替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convertingenzyme,ACE),将AngⅠ水解为AngⅡ。

心肌局部AngⅡ的主要作用是:

①可促进心交感释放NE,在提高心肌舒缩功能同时增大心肌耗氧量;

②引起冠状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壁增生及纤维化;

③促进心肌细胞肥大、心肌间质纤维化,激活心肌改建。

心肌局部RAS在促进心肌改建中的作用,较循环RAS更为重要。

(四)其他体液因素在心功能障碍时的变化

在心衰发生过程中,还有多种体液因子的高表达。

就功能而言,这些活性物质可分为两大类。

vasoconstrictive——NE、AngII、VP、ET、NPY

缩血管、促钠水潴留、促生长

上述因子本属于机体对CO↓的一种代偿反应,大多对心功能有害。

vasodilative——ANP、BNP、ADM、PGE2、NO

扩血管、促钠水排出、抑生长

主要对抗上述缩血管类物质功能,大多有利。

心衰是否进展及进展的快慢,与上述两类物质的平衡有关。

心肌中这两类活性物质的相对平衡状态,调控着心功能代偿与失代偿状态的转换。

上述是神经-体液机制激活。

第二方面的代偿适应性反应是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多。

二、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生成增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研究发现,导致心功能障碍的病因同时激活心肌中多种细胞因子(cytokine)表达上调,其在心功能障碍中的意义尚需深入研究。

目前已证实,这些细胞因子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调控组织代谢和生长,从而促进心肌改建,在维持慢性心功能代偿状态中发挥调控作用。

这些活性物质持续过度表达,则导致心肌改建进行性加重,在慢性心功能障碍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心力衰竭的许多症状,如厌食、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血球沉降率增高和急性期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等,都与这些细胞因子高表达密切相关。

1)TNF-α及IL表达上调

TNF-α:

负性肌力作用

心肌细胞凋亡(apoptosis)

心肌改建

IL-1与TNF-α的作用类似,

IL-6可增强TNF-α的作用

2)心肌中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

多种导致心衰的病因(负荷过度、炎症、缺血-再灌注等)都可导致氧自由基(OFR)产生增加,导致心肌受损→心衰发展

三、心肌改建与心室重构(myocardialremodelingandventricularremodeling)

第三方面的适应代偿反应是心肌改建与心室重构

Definition:

指在持续负荷过重及神经、体液过度激活状态下,心肌组织在结构、功能、数量及基因表达等方面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

myocardialhypertrophy(心肌肥大)细胞水平,心肌细胞体积的增大(不强调数量的增加);

myocardialremodeling(心肌改建):

组织水平称为心肌改建;

ventricularremodeling(心室重构):

器官水平称为心室重构(或心室重塑);

molecularremodeling(分子改建):

分子水平称分子改建(即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

如在胚胎期表达但成年后静止的基因又重新表达,又称为同功型转换)

上述变化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

既发生在心肌细胞,又发生在非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

既有代偿作用,又产生不利影响。

其基本病理改变可发生在多个水平,十分复杂(参见P188表14-3)。

1.心肌改建的机制

心肌改建的机制

心肌改建的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阐明心肌改建的机制,有利于心衰的防治甚至逆转。

目前认为,心衰发生过程中,机械性刺激(负荷过度)及化学性刺激(神经体液因子)作用于向应的受体或力学感受器,引起蛋白激酶活化,蛋白激酶通过磷酸化而激活其它转录因子而导致原癌基因(如c-myc,c-fos)、生长因子及胶原、胶原酶等表达增加,从而导致心肌改建。

2.心室重构的表现

超负荷导致的心室重构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hypertrophy):

长期压力超负荷使收缩期心室壁应力增大,引起增生的心肌肌节以并联排列为主。

(2)离心性肥大(eccentrichypertrophy):

长期容量负荷增大使舒张期心室壁应力增大,引起增生的心肌肌节以串联排列为主。

心室壁部分心肌细胞坏死丧失功能,使健存心肌负荷相应增大,导致健存心肌改建,称为反应性心肌肥大(reactivehypertrophy)。

我们来看看几张大体标本的图片:

正常心脏横切面

向心性肥大

室壁增厚,心腔缩小

图:

离心性肥大

心腔扩大,室壁也增厚

3.心肌改建的代偿意义(compensatorysignificance)

1)心肌总体舒缩功能提高:

心肌肥大使心肌收缩蛋白总量增多,在心肌舒缩能力保持正常或仅有轻度降低的情况下,使心肌总体舒缩功能提高,增加心排出量和射血速度,导致心功能曲线向左上移位。

2)心肌耗氧量减少

室壁应力(S)是除心率外决定心肌耗氧量的另一因素,依据Laplace定律S=Pr/2h,P为心室内压,r为心腔半径,h为心壁厚度。

向心性肥大室内压(P)增加,室壁厚度(h)的增加可降低室壁应力(S)。

离心性肥大心腔半径(r)增加,室壁厚度(h)的增加可降低室壁应力(S)。

4.心肌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