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4142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docx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中国药科大学bbs

(1)

第2章   药效学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1、兴奋性改变:

  

(1)兴奋性:

指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2)兴奋药:

使兴奋性增高,功能增强,

            如尼可刹米兴奋呼吸指数使呼吸增强。

  (3)抑制药:

使兴奋性降低,功能减弱,如吗啡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减弱。

2、新陈代谢改变:

  许多药物通过影响新陈代谢而发挥效应,如肾上腺素使血糖升高;胰岛素使血糖降低。

3、适应性改变:

  药物通过增强或抑制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如免疫增强药和免疫抑制药。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1、选择性:

指药物只对某些组织器官

  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2、选择性形成的有关因素:

(1)药物分布的差异;

(2)组织生化功能差异:

通过干扰组织某一生化代谢过程而发挥效应;(3)细胞结构的差异,如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选择性地杀灭革兰氏阳性细菌,而人和动物的细胞无任何影响。

三、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

1、治疗作用:

指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治疗目的分为对因和对症治疗。

2、不良反应:

指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作用。

(1)副作用:

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毒性反应:

指由于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敏感性过高,使机体产生病理反应或有害反应,分为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

(3)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4)继发反应:

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两重感染。

(5)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指与药理作用无关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6)致畸作用:

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的作用,常发生于妊娠头20天至3个月内。

(7)致突变与致癌作用:

致突变作用指药物使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

7.效价强度:

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

8.效能:

药物的最大效应.

9.安全范围:

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10.半数致死量(LD50):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11.半数有效量(ED50):

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12.治疗指数:

LD50与ED50的比值(LD50/ED50),比值越大安全性越大,反之越小.

13.可靠安全系数(CSF):

CSF=LD1/ED99,比值大于是,安全系数较大,比值小于1,安全系数小.

第二节 药物作用机制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

1.渗透压作用:

如甘露醇的脱水作用.

2.脂溶作用:

如全身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3.影响PH:

如抗酸药中和胃酸.

4.络合作用:

如二巯基丙醇络合汞,砷等重金属离子而解毒.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

1.干扰或参与代谢过程:

药物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如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而增强乙酰胆碱(Ach)的作用.

2.影响生物膜的功能:

如抗心律失常药通过影响Na+.Ca2+或K+的跨膜转运而发挥作用.

3.影响体内活性物质:

乙酰水扬酸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4.影响递质释放或激素分泌:

如麻黄碱促进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

(1)受体概念:

受体为糖蛋白或脂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内,能与药物相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和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

   

(2)药物与受体结合作用的特点:

①高度特异性;②高度敏感性;③受体占领饱和性;④药物与受体是可逆性结合。

(3)激动药与拮抗药

①激动药: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效应力).

②拮抗药: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③部分激动药: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

(4)受体调节与药物作用关系:

①受体向下调节:

在激动药浓度过高或长期激动受体时,受体数目减少。

向下调节与耐受性有关。

②受体向上调节:

激动药浓度低于正常时,受体数目增加。

向上调节与长期应用拮抗剂后敏感性增加有关。

第三章   药动学

第一节  药物体内过程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1、被动转运(顺梯度转运):

药物依赖于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转运的过程。

大多数药物属于被动转运。

  

(1)特点:

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2)影扩散速度的因素:

   ①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

   ②药物的理化性质:

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易通过生物膜转运,反之难跨膜转运。

2、主动转运:

是一种逆浓度(或电位)差的转运。

 特点:

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二、吸收

吸收速度与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

1、消化道吸收

(1)口腔粘膜:

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油(舌下给药)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

(2)胃:

小的水溶性分子如酒精可自胃粘膜吸收。

(3)小肠、大肠:

大多数药物在小肠被吸收。

(4)影响药物在胃和肠中吸收的因素:

①溶解度:

多数药物以脂溶扩散的方式被吸收。

②PH:

PH主要通过改变解离与非解离分子的比值而影响吸收。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脂溶性大,吸收多;但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型多,脂溶性小,吸收小。

    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脂溶性大,吸收多;但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型多,脂溶性小,吸收少。

(5)首过消除:

某些药物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经受药物代谢酶灭活代谢,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三、分布

决定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

如分子大小,脂溶性。

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为可逆性疏松结合,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增大,不能跨膜转运、代谢和排泄,并暂时失去药理活性,某些药物可在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上发生竞争排挤现象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如碘在甲状腺中浓度比血浆高1万倍。

4、特殊屏障:

(1)血脑屏障:

血液与脑细胞、血液与脑脊液、脑脊液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

分子量小脂溶性高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

(2)胎盘屏障:

某些药物可通过此屏障引起胎儿不良反应。

5、体液PH:

如用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和尿,促进巴比妥类药物由脑细胞向血浆中转运和从尿排泄。

四、生物转化(代谢)

1、生物转化类型及其催化酶:

(1)生物转化类型:

    ①第一相反应:

包括氧化、还原、水解,是母药加入极性基因如-OH,产物的多数是灭活的代谢物,但也有少数药物变为活性或毒性代谢物。

    ②第二相反应:

结合反应,是母药或代谢物与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结合。

结合的产物一般是极性高,水溶性大、药物活性减弱或消失。

(2)催化酶:

①专一性酶:

如乙酰胆碱酯酶(AchE)、单胺氧化酶、它们分别转化Ach和单胺类药物。

②非专一性酶:

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肝药酶)。

组成:

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和辅酶Ⅱ(NADPH)。

功能:

促进多种药物和生理代谢物的生物转化。

2、肝药酶的诱导剂和抑制剂:

(1)诱导剂:

如苯巴比妥钠和苯妥英钠,能诱导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效应减弱,如苯巴比妥长期应用后产生耐受性。

(2)抑制剂:

如异烟肼和氯霉素,能抑制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效应敏化。

五、排泄

1、肾排泄(主要排泄途径):

   

(1)药物从肾小管中重吸收量与尿液PH有关。

弱酸性药在酸性尿中非解离型多,易重吸收,排泄慢;在碱性尿中,解离型多,重吸收少,排泄快,如弱酸性巴比妥类中毒时,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促进排泄。

   

(2)同类药物之间有竞争性抑制排泄现象,如丙磺舒抑制青霉素自肾小管分泌。

2、胆汁排泄:

许多药物如洋地黄毒碱甙或其它代谢物从肝细胞经胆汁排入小肠中,结合型药物在肠中受细菌或酶的水解后可被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

3、乳汁排泄:

某些药物如吗啡经乳汁排泄,故哺乳期用药时应注意。

第二节  药动学的基本参数及概念

一、时量关系和时量曲线

    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称时量关系。

以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和以时间为横坐标作图为时量曲线。

二、房室概念与房室模型

1、一室模型:

假定身体由一个房室组成,给药后药物立即均匀地分别于整个房室,并以一定的速率从该室消除。

单次静注给药时,时量(对数浓度)曲线呈单指数消除。

2、二室模型:

   假定身体由两个房室组成,即中央室(血流丰富的器官如心、肝、肾)和周边室(血流量少的器官如骨、脂肪)。

给药后药物立即分布到周边室。

单次静注给药时,时量(对数浓度)曲线呈双指数衰减即分为分布相和消除相。

三、生物利用度:

    不同剂型的药物能吸收并经首过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及速度。

    

                             A(进入体循环药物量)

F(生物利用度)=  ----------=====---------   ×100%                                      

                                  D(服药剂量)

四、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表示在服用某一剂量后的一定时间内吸收入血的药物相对量。

五、表观分布容积(Vd)

药在体内达到平衡时,按血药浓度(C)推算体内药物总量(A)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六、药物消除动力学

1、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

每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数量的药物,这是由于血药浓度过高,超出了机体消除能力的极限。

当血药浓度下降至最大消除能力以下时,则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特点:

(1)药物血浆半衰期(t1/2)随血浆浓度高低而变化;

(2)时量曲线用普通坐标时为直线。

2、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

每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量,由于血药浓度较低,未超出机体消除能力的极限。

   特点:

(1)药物血浆t1/2 恒定,不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化;

(2)时量曲线用普通坐标时为曲线,血药浓度改为对数尺度时呈直线。

七、清除率

每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升血中的某药全部消除(L/min或h)。

八、消除速率常数(K)

某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消除的百分速率数。

九、半衰期(t1/2)

血浆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t1/2=0.693/K。

t1/2是决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

十、连续多次给药或单次给药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和稳态血药浓度

1、恒速静脉滴注药物时,血药浓度没有波动地逐渐上升,经5个t1/2达到稳态浓度(Css,坪值)。

2、连续分次给药,即每隔一定时间(如一个t1/2)给予等量的药物时,血药浓度波动地上升,经5个t1/2达Css.当首次剂量加倍(负荷剂量)时,血药浓度迅速达到Css.

3、单次给药时,经5个t1/2体内药量基本消除(>96%).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及受体

   

(一)突触的超微结构

        1.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膨体--交感末梢

(二)递质的合成 .贮存.释放.消失

1.去甲肾上腺素(NA)

(1)合成:

      酪氨酸(原料)  酪氨酸羟化酶(限速酶)                                              

多巴 多巴脱羧酶  多巴胺 多巴胺β羟化酶 

     胞浆                囊泡

NA  

(2)贮存:

与ATP嗜铬颗粒蛋白结合存于囊泡

(3)释放:

胞裂外排

(4)消失:

 a 、主要方式:

   再摄取-摄取1  神经系统 (78-98%);                        

          摄取2  非神经系统(15-25%)

b、 次要方式:

酶灭活  末梢胞浆内线粒体膜MA,其他组织内MAC.LOMT

2.乙酰胆碱(Ach)

(1) 合成:

乙酰CoA(原料)+胆碱 

                 胆碱乙酰化酶  Ach

                  胞浆内

2)贮存:

与ATP囊泡蛋白一起贮存于 

                囊泡

(3)释放:

胞裂外排

(4)消失:

a主要方式:

突触间隙胆碱酯酶水解失活

    b次要方式:

再摄取

(三)受体

1胆碱受体:

       N受体 N1受体 神经节

      N2受体 骨骼肌终板

  M受体    M1受体 神经节细胞.

                                        腺体细胞

      M2受体 心脏

      M3受体    平滑肌.

                                        腺体细胞

二.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

(一)胆碱能神经:

    1全部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2全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3运动神经

   4极少数支配汗腺.血管和交感节后纤维

(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几乎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三.受体的分布与效应

1.乙酰胆碱受体:

 

        N1R :

兴奋交感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N2R :

兴奋骨骼肌

        M R :

抑制心血管,兴奋眼、腺体及内脏平滑肌

2 . 肾上腺素受体:

  

        αR :

兴奋血管平滑肌、瞳孔扩大肌、内脏括约肌

        β1R :

兴奋心脏

        β2R :

抑制血管,支气管平滑肌

        αβ总的是糖原,脂肪分解加强

四.传出神经药物的基本作用

1.直接作用于受体 :

拟似 .阻断

2.影响递质 :

    合成 :

α-甲基酪氨酸

    转化 :

胆碱酯酶

    转运与贮存 :

麻黄碱促NA释放.

                        利血平耗竭囊泡NA

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胆碱受体激动药

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

   选择性:

激动M受体,对眼,腺体作用强,对心血管无明显作用

      特点:

(1)作用迅速,温和,短暂

           

(2)水溶液稳定,刺激性小

 

(1)缩瞳:

激动虹膜括约肌M受体

 

(2)降低眼内压:

缩瞳,虹膜向中拉紧,虹膜根部变薄,前房角扩大,房水易于通过巩膜静窦返回循环激动睫状肌M受体,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变凸,屈度增加,视远物模糊,视近物清楚

1.青光眼:

闭角型和开角型青光眼

2.虹膜炎:

与扩瞳药交替应用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3.抢救阿托品等抗胆碱药中毒

     1. 滴眼浓度过高可引起眼痛

     2. 药物吸收可引起腹泻,多汗,流涎等M受体激动表现,可用阿托品对抗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

   选择性:

激动M受体,对眼,腺体作用强, 

               对心血管无明显作用

      特点:

(1)作用迅速,温和,短暂

           

(2)水溶液稳定,刺激性小 

作用表现:

1.眼

      

(1)缩瞳:

激动虹膜括约肌M受体

      

(2)降低眼内压:

缩瞳,虹膜向中心拉紧,虹膜根部变薄,前房角扩大,房水易于通过巩膜静窦返回循环 

      (3)调节痉挛:

      激动睫状肌M受体,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视远物模糊,视近物清楚

2.促进汗腺,唾液腺分泌 

应用:

    1.青光眼:

闭角型和开角型青光眼

    2.虹膜炎:

与扩瞳药交替应用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3.抢救阿托品等抗胆碱药中毒 

不良反应:

    1.滴眼浓度过高可引起眼痛

    2.药物吸收可引起腹泻,多汗,流涎等M受体激动表现,可用阿托品对抗 

第一节 M(Muscarine)胆碱受体阻断药 

阿托品(Atropine) 

[作用]

竞争性拮抗Ach对M受体的激动作用

1.解除平滑肌痉挛:

松驰多种内脏平滑肌

   特点:

(1)对过度活动或痉挛的平滑肌松驰作用较显著.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tropine causes reversible blockade of the actions of cholinomimetics at M-receptors 

1.  Relaxation of visceral smooth muscle 

a.  Stomach and intestine:

 When the motility of stomach and intestine is over active or in spasmic condition, atropine decreases markedly peristatic contraction.

b.  Relax stomach and intestine > bladder >gallbladder and bile ducts, ureter, bronchial muscle > Uterus(very weak effect) 

2.抑制腺体分泌:

唾液腺, 汗腺>呼吸道腺体>胃腺

大剂量也抑制胃的分泌机能

2. Inhibition of the secretion:

 

Salivary gland:

 dry mouth,  sweat gland:

 dryness of the skin > bronchial secretory gland. 

Large dosage may inhibit the secretory function of the stomach. 

3.眼:

强而持久

(1) 散瞳:

阻断虹膜括约肌M受体,括约肌收缩.

(2)眼内压升高:

虹膜退向四周边缘,前房角变窄阻碍房水回流.

(3)调节麻痹:

睫状肌松弛,拉紧悬韧带,使晶状体变扁平,屈光度降低,以致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楚. 

不良反应 

1. 副作用:

口干,心悸,视力模糊等。

2. 过量中毒:

幻觉,谵忘,精神错乱,高热.严重时可由中枢兴奋转入抑制,出现昏迷,血压下降,呼吸抑制.

3. 中毒解救药:

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毒扁豆碱.当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而用阿托品过量时,不宜用新斯的明和毒扁豆碱. 

常用药物的效应比较 

 药 名  外周抗胆碱   扩张血管   中枢作用   应用 

阿托品      ++       +++      先兴奋后抑制      已述 

山莨菪碱     +        ++      ±        感染性休克内脏平滑肌绞痛

东莨菪碱    +++     +         抑制镇静(麻醉前给药催眠)防晕止吐震颤麻痹 

第二节   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一、扩瞳药:

  

      后马托品,托吡卡胺

 扩瞳、调节麻痹较阿托品快、短、弱.适用于替代阿托品用于眼科检查,儿童 

 需用阿托品. 

二. 合成解痉药

 季铵类:

丙胺太林(普鲁本辛)

 对胃肠M受体选择性高,抑制作用强而持久,中枢作用弱,有一定神经节阻断作用.

 叔胺类:

胃复康

 作用与普鲁本辛类似,但具有安定作用.

 两者均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肠痉挛. 

第二节 骨骼肌松弛药

N2胆碱受体阻断药 

药物与运动终板上N2受体结合,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骨骼肌松弛. 

一、去极化型肌松药

琥珀胆碱(司可林) 

【作用机制】

激动运动终板上N2受体,突触后膜持久去极化,致使终板膜Ach不起反应. 

【作用特点】

1、肌松前常出现短时(约1分钟)的肌束颤动 

2、抗胆碱酯酶药能增强琥珀胆碱的肌松作用,因此过量时不能用新斯的明解毒. 

3、临床用量无神经节阻断作用. 

【临床应用】

1、外科麻醉辅助用药,使肌肉完全松弛 

2、气管内插管、气管镜和食管镜检查

【不良反应】

1、过量致呼吸麻痹 

2、血钾升高 

3、术后肌痛 

4、眼内压升高 

5、遗传性血浆假行性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者易中毒 

二、非去极化型肌松药

竞争型肌松药 

筒箭毒碱

【作用机制】

阻断运动终板上N2受体,拮抗Ach对N2受体的激动作用 

【作用特点】

1、吸入性麻醉药如乙醚和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能加强此药的作用 

2、与抗胆碱酯酶药之间有拮抗作用,过量时可用新斯的明解毒 

3、有神经节阻断作用 

【临床应用】

因药源有限,临床已少用 

药理学课件总结版--中国药科大学bbs

(2)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分类                                          代表药 

1、α受体激动药

   α1、α2受体激动药                  NA、间羟胺

   α1 受体激动药                             甲氧明

   α2受体激动药                              可乐定 

2、β受体激动药

   β1、β2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

   β1受体激动药                           多巴酚丁胺

   β2受体激动药                               沙丁胺 

3、α、β受体激动药                    AD、麻黄碱 

4、α、β、DA受体激动药            多巴胺

第一节  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 1、2

1、心脏:

 

  激动心脏β1受体,心肌收缩力↑,心率↑,传导↑,心输出量↑ 

2、血管:

 

 

(1)皮肤、粘膜和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α受体占优势) 

 

(2)骨骼肌和冠脉血管舒张 

       (β2受体占优势) 

3、血压:

 

(1)小剂量:

收缩压↑,舒张压不变或略↓    

     (b1受体对低浓度AD较敏感) 

(2)大剂量:

收缩压和舒张压↑ 

   (α1受体对高浓度AD较敏感) 

(3)AD的升压作用翻转:

先给于α受体阻断药,AD的升压作用被翻转为降压作用 

   (α受体被阻断后,仅表现β受体激动的效应) 

4、支气管:

  舒张平滑肌,消除水肿 

(1)激动支气管的β2受体,舒张平滑肌   

(2)抑制过敏性物质释放 

(3)a受体兴奋 

5.促进代谢:

 促进脂肪和肝糖原分解;机体代谢和耗氧量↑ 

【临床应用】 1、2

1、心跳骤停:

 

用于溺水,严重疾病,药物中毒等所致 

的心跳骤停(静注或心内注射). 

2、抗过敏性休克:

 

为抢救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和破伤风 

抗毒素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

3、支气管哮喘发作及其他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4、与局麻药配伍和局部止血

【不良反应】

心悸、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 

禁用于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硬化 

麻黄碱 

(Ephedrine) 

【药理作用】

直接激动α,β受体 

间接拟肾上腺素作用:

促进神经末梢释NA

1、对心血管和支气管的作用与AD相似,但起效慢,作用弱而持久.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较AD强. 

【临床应用】

1、支气管哮喘:

轻症和预防发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