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4325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8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5页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导论笔记.docx

心理学导论笔记

心理学导论

第一篇导论

本章学习提要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两者之间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心理学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般把心理学称为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科学,也是一门认识与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

心理过程个性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情绪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个性:

个性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动力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在认知、情绪与意志活动中形成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

二、作为科学的心理学

心理学所研究与探讨的是关于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产生的因果关系的学问

心理学研究结果概括并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陈述将心理对象进行科学描述,或根据人的行为或反应观察,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

解释将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与阐明

预测在准确测量和描述的基础上,推知心理发展或变化

调节与控制引导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朝着目标规定的方向变化,或对异常心理与行为进行矫正

第二节、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后经他的学生铁钦纳(E.Titchenner)在美国宣扬推广

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通过内省法来研究个人的直接经验

对经验的研究须从内容、过程和原因三个方面进行

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一般公认始自德国人冯特(WilhelmWundt,1832—1920的工作

冯特为莱比锡(Leipzig)大学教授,1879年在该校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学的实验工作

心理学界公认,1879年为科学心理学的开始冯特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James)与杜威(J.Dewey)两人创立

心理学应该对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心理与意识活动进行了解,这远比研究心理或意识的结构重要

人的知觉活动、思维活动和心智功能等如何与环境事物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

机能主义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James,1842—1910)与杜威(JohnDewey,1859—1952)在本世纪之初所创立

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和“意识流”

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

“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

意识的作用就是使个体适应环境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在1913年创立

心理学应该遵循刺激—反应的公式,把研究的内容由内隐的意识转向外显的行为

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能够客观观察与测量的外显行为而不是意识经验

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而是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经被动学习以后的结果

行为主义或称行为论和行为学派,系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1878—1958)在1913年所创立

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Gestal)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他们主张人的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格式塔心理学

由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M.Wertheimer)、柯夫卡(K.Koffka)和柯勃(W.Kohler)所创立

较行为主义稍早一年

Gestalt为德文,含有“形状”或“组型”之意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

用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和力必多(Libido)等观念来解释人的行为动力

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性征期以及恋父、恋母情结等来解释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

用本我、自我、超我来解释人格结构,并以焦虑和各种心理防御机制解释在三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系由奥国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在1896年所创立

精神病诊治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影响人类文化和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ogers)在20世纪中叶创立

心理学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异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诸如:

价值、生活责任、生命意义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

人是最重要的,其本性是善良的,并蕴藏着巨大、无限的潜力

人本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Maslow,1908~1970)与罗杰斯(CarlRogers,1902—1987)在五十年代所创始

人本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论与行为主义为晚,故而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thirdforce)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探索人们如何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学问

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语言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而兴起

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U.Neisser)出版的《认知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探讨人对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和使用的过程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认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不像前述五大学派一样,认知心理学不是由某人独创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渐演变而成的

认知(cognition)一词的涵义,系指我们对事物知晓的历程。

在此历程中,包括对事物的注意、辨别、理解、思考等复杂的心理活动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领域

(一)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和手段与自然科学一样

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等,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社会科学性质

(二)     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研究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基础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应用科学

二、心理学的分类

(一)     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成年人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学科

(二)     生理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

(三)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

(四)教育心理学研究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育过程和人的心理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

(五)     社会心理学研究在群体环境下个体心理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

(六)     工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包括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

(七)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原理诊断及治疗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观察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过程,成为其中的一个成员;另一种是在旁观察而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觉自己的活动正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从而导致结果失真

(二)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实验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包含着给予被试一系列变化的刺激信息,称为变量。

由实验者安排、控制与实施的实验条件叫自变量或独立变量

实验法一般采用两组被试进行比较,一组是实验组,另一组是控制组或对照组      

(三)测验法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或情景中的反应差异

测验法的使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求:

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测验法经常用来探讨那些难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课题以及复杂的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

(四)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问卷调查,另一种是晤谈法

问卷法是采用事先拟定的问题,由被试按问题的回答来搜集相关资料,以此来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状态

晤谈法是通过面谈方式搜集资料来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的研究法

第四节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实践意义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对自己的了解与自我教育以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心理学有助于了解自己和自我教育

(二)心理学知识有助于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本章学习提要l  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神经系统

l 神经系统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它们分别对内外刺激信息进行传递与加工

l 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l 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包括兴奋与抑制过程和诱导基本规律

l  内分泌系统对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内分泌系统对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节神经元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一)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种类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神经系统内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虽然不尽相同,功能各异,但其结构主要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个部分组成

树突及轴突接受与传递信息,细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二、神经兴奋方式——神经冲动神经元具有兴奋和传导两种功能。

神经元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是一种对刺激的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能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

一般而言,神经冲动沿细胞轴突迅速向邻近的或下一个(些)神经元传递,表现为神经冲动的传导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信息便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在神经元内部流动

在神经元的内、外部具有带电离子,细胞膜外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ˉ),细胞膜内则是带正电荷的钾离子(K+)和带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

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大约有70毫伏——90毫伏的负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的电位差,使细胞膜发生极化现象,称为静息电位

当神经元受到足够强的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变化

钠离子比钾离子和氯离子更容易通过细胞膜,使钠离子内流,膜内电位迅速上升,并高过膜外电位,使细胞膜内相对于细胞膜外变成正极,出现去极化状态,这种电位变化即为动作电位

三、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和实现的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

第二节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人的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

周围神经系统分布全身,与脑、脊髓和全身器官相联来接受刺激信息

中枢神经系统则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

(一)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由与骨骼肌和感受器相联接的神经组成

1.躯体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把来自眼、耳、、鼻、舌以及皮肤、肌肉、关节等外部刺激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使人感知光亮、声音、疼痛、温度等变化

在中枢神经部位产生的分析综合后的神经冲动输送到运动器官和效应器,从而产生感官的、腺体的和肢体的运动反应

包括随意运动和不随意动作、调整姿势以及平衡活动等,它们都是由躯体神经系统加以控制的

2.植物性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又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控制身体内的不随意运动,如出汗、心跳、消化和血液循环等

不由人的主观意志控制与决定的,即使当一个人睡着了或处于无意识状态,它们也不会停止活动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

调节身体器官的生理平衡,维持人的基本动力与行为反应

协调人与社会关系复杂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大脑两半球皮层的机能活动是人类高级思维活动的物质载体

1.脊髓脊髓位于脊椎管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中枢,具有两种功能,即脑神经传入与传出的中转站以及简单的反射控制中心。

膝跳反射活动就是在脊髓水平上进行的

2.脑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脑,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与脑密切相关

人脑中含有人体中全部神经细胞的百分之九十,大约为140亿个神经细胞

人脑呈复杂的网状结构,在每一立方公分的组织内含有约四千万个突触,它们昼夜不停地活动

占人体2%的脑,要消耗身体供氧的五分之一左右

人脑是经历了漫长生物进化的结晶,经过了数次极为重要的进化发展阶段

第一个进化阶段是爬行动物进化至哺乳类动物阶段

第二次重大的进化是灵长类动物,它使脑所占身体比重再扩大一倍

第三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化是人脑的出现,它除了使脑的体积显著增加外,还使其复杂性大大增加,尤其是前脑的出现,使人能够进行人类所特有的复杂的智慧活动

脑的构造

脑的构造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即后脑、中脑和前脑

后脑包括小脑和延髓

中脑包括脑干的一部分,主要机能是视觉的皮层下反射中枢

前脑的主体是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结构

重量约为1400克,在大脑左右两半球之间由中央沟区分,两个半球之间则由胼胝体连接

大脑皮层的不同脑区位置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听觉中枢位于颞叶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语言区主要位于大脑左半球大脑皮层的感觉和运动中枢位置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大脑两半球具有相同的功能区域

左、右半球在某些方面成为优势半球,这种不对称被称为大脑两半球单侧化

第三章 条件反射和学习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反射和反射弧

(一)什么是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

(二)反射弧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它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二节经典条件反射

(一)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

最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吸吮反射、抓握反射和防御反射等

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叫无条件刺激物

(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反射

神经联系是暂时的

经典性条件反射

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射,这种反射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

第二节操作性条件反射

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动物的某种操作反应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以其著名的“斯金纳箱”为基础对白鼠和鸽子进行实验

一、两种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

由具体事物及其属性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当有吃过梅子经历的人,看见梅子时也会流口水,这就是条件反射,即平常所说的“望梅止渴”

第二信号系统

由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当有吃过梅子经验的人,听到“梅子”这个词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这种“谈梅生津”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抑制过程分为

非条件性抑制

条件性抑制

非条件性抑制(又称为无条件抑制)是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它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条件性抑制是在后天一定环境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它主要分为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三、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中枢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具有两个基本规律

1.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

刺激物作用下,兴奋或抑制在大脑皮层一定区域产生后,向邻近部位神经元传播,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

当扩散到一定限度,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是兴奋或抑制的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紧密联系,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称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相互诱导在效果上又分为负诱导和正诱导

四、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通过某些特殊的生物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的

内分泌活动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植物神经来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腺体活动

另一种方式是神经系统使脑垂体分泌激素来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

第二篇认知活动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本章学习提要

l  意识以及意识状态

l 意识的作用与意识的机能与特点

l 意识状态水平以及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l 注意、注意的特点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l 注意的种类以及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引言

什么是意识与意识状态?

意识具有哪些作用、机能与特点?

人有哪些意识状态?

在不同意识状态下,人的行为表现如何?

与意识密切相关的注意是指什么?

如何理解注意和意识的关系?

第一节意识和意识状态

 一、意识概述

(一)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

意识也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意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形态

意识的核心是语言与思维

意识不仅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还包括情感与意志活动。

人的意识是认知和体验的整体统一

(二)意识水平

意识的三种水平

1.无意识个体对某些生理、心理活动和行为不能觉知的意识状态

2.下意识人在不注意或略微注意的情形下的觉知状态

3.潜意识蕴含在意识层面之下的观念、欲望、想法、恐惧等被控制和压抑而使个体在当时不觉知的意识状况

二、意识的特征

意识具有三个基本特性

(一)意识的自觉性人对外部环境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

(二)意识的能动性人积极主动地反映客观环境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它使人能够自觉地进行活动

1.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意识毕竟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它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与制约

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表现

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包括个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它是对自己情绪情感状态的体验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成分,是指个体根据自身状态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自觉改变自己的观念与行动的过程

第二节 意识

意识状态是指人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意识所呈现的特征

意识状态可以分为正常的意识状态与异常的意识状态两大类

一、正常的意识状态

人脑没有发生任何病变,也没有受到任何药物等非正常刺激影响下的意识状态

(一)主动的意识状态

(二)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三)被动的意识状态

(四)睡眠状态

第三节  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总是和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二、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指向性和注意的集中性

指向性是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集中性是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三、注意和意识

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方面,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

当个体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

一方面,注意和意识又有区别。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选择与维持的心理特性,而意识主要是对客观事物内容的觉知,它所反映的是注意的对象或具体内容

四、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

(一)注意功能

在人的活动中,注意具有一系列重要的功能

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注意具有选择的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人的需要以及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有关刺激,避开与当前活动无关的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

第二,注意具有保持的功能,即将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直至完成任务,达到预定目的为止

第三,注意具有调节和监督的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特性与状态,但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人在集中注意某一对象时,常常伴随着特定的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

(1)适应性动作的出现。

人在注意时,有关感觉器官会做出一些适应性反应

(2)无关动作的停止

人在高度集中注意时,血管内血液循环会发生变化

(3)呼吸轻微而缓慢。

当注意的紧张性达到高峰时,人的呼吸会变得轻微而缓慢,吸气短促,呼气延长

在视觉注意中,眼睛有三种基本运动形式:

注视跳动追随运动

五、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

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一)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

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人本身的状态前者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1.刺激物本身的物理特点

(1)刺激物自身的特点

(2)刺激物的强度

(3)刺激物的新异性

(4)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5)刺激物的对比

2.人本身的状态

(1)需要和兴趣

(2)情绪情感状态

(3)期待的事物

(4)有机体状态对不随意注意具有一定影响

随意注意是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的注意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有预定的目的

需要意志的努力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2.对兴趣的依从性

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4.对个性的依从性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特殊形式

随意后特征上讲,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从它具有预定的目的方面看,它类似于随意注意

从它不需要意志努力方面看,它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它不同于随意注意之处在于随意后注意的保持不需要意志努力

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四节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寡的注意特征

注意范围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知觉对象的特点

(二)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紧张度指心理活动指向并高度集中在某个事物上,而同时离开其余事物的注意特征

注意的紧张度是注意在强度上的表现

高度的责任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