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4741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0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上写上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

3。

必须在答题卷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答题方式详见答题卷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试题卷

一、积累(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5分)

爱国是一种蕴藏于心的真切情感,是心之所①系(xì/jì)、情之所归.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用心品(wèi)②,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们爱国的③模(mó/mú)样最美。

但切(jì)④空谈理想、虚(dù)⑤光阴,要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行动。

2.阅读下面的对联,完成

(1)

(2)小题。

(4分)

甲:

代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为国征战布衣亦胜官绅

乙:

一生呐喊甘为人民牛马,从未仿徨无愧华夏脊梁

丙: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对上面对联中画横线词语的句中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布衣:

平民百姓。

B.脊梁:

在国家、民族中起中坚作用的人。

C.波澜:

波浪翻腾.D。

绝唱:

创作达到最高造诣.

(2)上面的对联是对人物或作品的评价,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含义丰富,请从中任选一副作分析。

(2分)

3。

下面是某同学以古诗文中的“意象”为关键词分类编辑的部分内容,请你将表格补充完整。

(6分)

4.下列各店铺拟选用古诗文作为宣传语,其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花店: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B.饭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C。

床上用品店: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D。

月饼专卖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13分

A。

儒家作品:

《孟子》《列子》《礼记》

B。

讽刺小说:

《草房子》《儒林外史》《格列佛游记》

C.有关年龄的说法:

始龀、垂髫、加冠

D.有关传统节日的诗句:

“萧鼓追随春社近"“黄梅时节家家雨”“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二、阅读(55分)

(一)名著阅读(7分)

6。

(1)下列选项属于评论《红星照耀中国》的一项是()(3外)

A。

在人们的意识深处,说它是一部以历史叙事为目标的小说,反倒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人的信仰的启示录更为准确。

—-李杨

B。

他力图还原真相,没有戴上有色眼镜,更没有刻意过滤,从而保存了历史的真实与丰满,是那种有质感的真实与丰满.-—温儒敏

C。

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还常常发表议论,抒发对现状的某些不满之情。

一一柳斌杰

D.像哲学家一般地想,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罗斯丹

(2)下列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对主人公的成长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从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

(4分)

A.海伦(《简爱》)B.朱赫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

田晓霞(《平凡的世界》)

二、阅读(55分)

(一)名著阅读(7分)

6。

下列选项属于评论《红星照耀中国》的一项是()(3分)

A.在人们的意识深处,说它是一部以历史叙事为目标的小说,反倒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人的信仰的启示录更为准确。

——李杨

B。

他力图还原真相,没有戴上有色眼镜,更没有可以过滤,从而保存了历史的真实和丰满,是那种有质感的真实和丰满。

——温儒敏

C.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还常常发表议论,抒发对现状的某些不满之情。

——柳斌杰

D。

像哲学家一般地想,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罗斯丹

(2)下列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对主人公的成长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从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

(4分)

A。

海伦(《简爱》)B.朱赫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田海霞(《平凡的世界》)

 

(二)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沃夫卡和祖母

阿•阿克谢诺娃[前苏联]

原先沃夫卡和他的父母住在北部的摩尔曼斯克。

三年前,他母亲不幸病逝。

他父亲是位船长,经常出海,无法关照他,好心的邻居把小沃夫卡接到自己家里住.后来,父亲决定把他送到乡下祖母那里去度假。

开始,他并不太喜欢祖母。

沃夫卡已习惯于所有亲朋好友都娇宠他,可这位祖母却并不溺爱他。

就在第一天,沃夫卡扭伤了脚,疼得他号啕大哭了好久。

但祖母却平静地说:

“别哭啦!

你又不是小孩子!

”说完,就让他去商店买面包。

沃夫卡只得去了。

他把面包买回来,往桌上一扔,说道:

“给你面包。

"

“你这是干什么,怎么这样说话?

”祖母生气地说。

沃夫卡也不答话,扭头就去睡觉。

他嘴上说不想吃饭了,心里却在想,祖母肯定会来问他,并会逼着他去吃晚饭。

但祖母什么也没问,也没叫他去吃晚饭.早晨起来,沃夫卡还得打水,买面包,然后到地里帮祖母干活。

沃夫卡对这一切老大不痛快。

有一次,他对祖母说:

“您写信让父亲来接我回去吧!

“没关系,你会习惯的.”祖母答道.

“我要把这一切都告诉我父亲。

我为什么整天干活?

我现在是放假,我应该休息,可我却整天干活。

“别人都在干活嘛,你又不是小孩子。

“可我才上二年级!

我不过才9岁.”

“所以我说你已经是大孩子了。

我9岁的时候,早就下地劳动了。

"

但沃夫卡还是赌气不再好好干活了。

他想,如果他干得很糟,祖母也就不会再让他干了。

有一天,他没去商店,晚上祖母说:

“今天我们不吃晚饭了.因为没有面包吃."结果沃夫卡只得饿着肚子去睡觉。

当祖母明白过来后对他说:

“这是无济于事的,你还要住在这里,而且也会喜欢上你的祖母.”

沃夫卡生气地瞪着她,一句话也没说。

有一天,沃夫卡跟他的好朋友维佳谈起了他的祖母。

可维佳却对他说:

“你还不了解她,她可是个无所不能的人。

村里的人谁都非常敬爱她。

她懂很多,甚至还会治病。

”我们有个邻居有一次头疼得很厉害,吃什么药都不管用.而你的祖母很快就用草药把他治好了。

“她还会干什么?

”沃夫卡兴致勃勃地问道。

“什么都会,”维佳答道,“她能识别所有的草木,她还特别善于洞察人们的内心世界。

“这倒是,”沃夫卡说,“她总能知道我在想什么."

有一次,沃夫卡和祖母一起到大森林里去。

祖母在森林里如入家门:

每一棵小草,每一棵树木都成了她的老相识.祖母告诉沃夫卡各种各样的小草:

瞧,这棵小草专治头痛病,那棵小草专治心脏病。

“你怎么会知道这些的?

”沃夫卡问。

“我在乡下住了一辈子,我的母亲特别熟悉这些草木,是她告诉我的。

"

“奶奶,那你是怎么把那个人的病治好的?

"沃夫卡决心问个明白。

“什么人?

“你们村上的,他头疼得很厉害,吃什么药都不管用。

“我已经记不得了,”祖母说,“怎么治好的?

你看到了吧,我知道头疼时吃那种草药管用。

"

“那吃药为什么不管用呢?

“因为他并不相信他能康复."

“那他相信你吗?

“是的,我把草药给他并告诉他,过三天就会好的。

重要的是他信任我。

现在,沃夫卡已经喜欢上了祖母,他决心也做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现在,祖母让他干什么,他都乐意去干.他喜欢祖母不像小孩子那样娇惯他。

几天过去了。

从摩尔曼斯克拍来一封电报,祖母看了电报说:

“嘿,这下你该高兴了!

“父亲要走吗?

“不是父亲要走,而是你要走."

“为什么?

"沃夫卡问道.

“因为你父亲希望你回去。

“那剩你一个人怎么办?

“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到我这儿来;如果不愿意,就说明你祖母不怎么样。

沃夫卡想对祖母说,他非常爱她,但什么也没说出来.他站在那儿,泪水夺眶而出。

7。

“没关系,你会习惯的”,小说中祖母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最不可能的一项是()(3分)

A。

我不会娇惯你的B。

我不在意你怎么跟你父亲说

C.我不在乎你爱不爱我D。

你会改变的

8.下面两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分)

(1)他把面包买回来,往桌上一扔,说道:

“给你面包”

 

(2)祖母在森林里如入家门:

每一棵小草,每一棵树木都成了她的老相识。

 

9.小说写沃夫卡跟他的好朋友维佳谈话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4分)

 

10.小说的主人公是沃夫卡还是祖母?

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

(1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1至14题

【材料一】

截至2月24日,29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派出4900余名中医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慢郎中"成“急先锋”,中医药在广泛参加新冠肺炎治疗,深度介入诊疗全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央指导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的效果,明确中医药治疗发挥的核心作用,正是有效降低转重率,特别是在早期介入能显著降低轻症病人发展为重症病人的几率.”

实践证明,素有“岐黄之术"之称的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效果明确,绝不是天方夜谭,清肺排毒汤等中药方剂和中成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亮剑,充分证实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尤其是急症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

在3月6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表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注重增强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注重维护整体平衡,这使得中医药在应对那些病因不明确,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物的传染病时,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提供了不一样的防治策略。

【材料二】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缩短2天

 

【材料三】

 

据外媒报道,在全世界被疫情笼罩的低沉氛围之下,中药“出海”突然被按下了加速键,中国万里驰援,中医师和中医药列队其中,为海外华侨华人和当地民众送去抗疫物资,也为他们送去了一颗“定心丸"。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医药卫生法律系副教授邓勇表示,以往中医药在走出门,进入欧美市场时面临严格的准入要求。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中药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国外对中药的认识也开始改变,这很可能会成为中药走出国门的一个契机.

11。

下列对材料二的图表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清肺排毒汤"临床有效率极高,中医药治愈率得到临床验证.

B。

大量中医医务人员奔赴抗疫一线支援武汉,迅速开展救治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

C。

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轻症患者CT影像好转率,普通转重症比率和淋巴细胞百分数都提高了。

D。

临床研究显示,这一表述说明所写的内容是经过科学研究和论证的,增强了说服力和可信度。

1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4分)

(1)清肺排毒汤等中药方剂和中成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亮剑,充分证实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尤其是疾病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

(“亮剑”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为海外华侨华人和当地民众送去抗疫物资,也为他们送去了一颗定心丸.(“定心丸”在文中指什么?

13阅读文章,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

(3分)

采访时间

2020年3月25日

采访方式

电话采访

采访目的

(1)

采访对象

张伯礼(中央指导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余艳红(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建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

邓勇(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医药卫生法学副教授)

采访问题

示例:

您如何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效果?

(2)

示例:

中医药抗击新冠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对中医药走出国门具有什么意义?

14如果选用上述三则材料做一期宣传专题,下列哪项最适合做专题的主标题,请选择并阐述理由(3分)

A.“慢郎中”成“急先锋”

B.抗击新冠,中医药有用武之地?

C。

岐黄战疫魔,仁心抗新冠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甲]

魏文侯问扁鹊曰:

“子昆弟①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

“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耳。

"魏文侯曰:

“可得闻邪?

"扁鹊曰:

“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

若扁鹊者,镵②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魏文侯曰:

“善。

”凡此者不病病,治之无名,使之无形,至功之成,其下谓之自然。

(节选自《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有删改)

[乙]

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

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

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曰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

又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

(节选自孙思邈⑤《备急千金要方·论诊候》有删改)

【注释】①昆弟:

指兄和弟.②镵(chán):

刺。

③伸:

扩大。

④维:

被束缚,指动不了。

⑤孙思邈:

唐代医学家、药物学家。

15。

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谁)B.闲而名出闻于诸侯(使……听到)

C.上医医国(医治)D.中医察色(脸色)

16.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最好的医生能在疾病未成形时发现并消除病因。

B.扁鹊对自己“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的描述,道出自己出名的原因.

C。

魏文侯“善",意在表达对扁鹊高超医术的赞美。

D.[乙]文中对“病已成”“病势已过”的阐述,意在说明把握治病时机的重要性。

17。

参照示例,结合上下文,谈谈加点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分)

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

示例:

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耳。

分析:

“耳”是“罢了”的意思,表示感叹语气,表达了扁鹊对自己医术最下而闻名诸侯的感慨,体现了

他的谦虚。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故良医化之,拙医败之,虽幸不死,疮伸股维。

19.读了[甲][乙]两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

 

20.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

(1)

(2)题(6分)

点绛唇·感兴

【宋】王禹偁①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②.平生事③.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王禹偁:

北宋诗文家,在朝为官敢于直谏,屡受贬谪。

②如缀:

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③平生事:

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王词上阕“”一句,写出了人烟稀少的特点;苏词上阕“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的氛围。

(2分)

(2)两首词借“鸿(雁)”抒情言志,请作赏析。

(4分)

 

三、写作(45分)

21。

开学初,全国各地开展了有关“线上教育”的热烈讨论,某班级以在“未来线上教育能否代替线下教育"为辩题,组织一场辩论赛.请你任选一方以辩手的身份陈述己方观点和理由.

正方:

在未来线上教育能代替线下教育

反方:

在未来线上教育不能代替线下教育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生活中我们或许都经历过这样的一刻:

“我们管你都是为了你好.。

..”父母说。

“我提醒你,都是为了你好.。

.。

.”老师说.

“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

.。

”朋友说。

这些似曾相识的话语,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

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2)不得抄袭套作;(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2020年上城区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题参考答案

1.(5分,1空1分,5分)①xì②味③mú④忌⑤度

2。

(1)(2分)C

(2)(2分)

示例1:

选甲,“巾帼”“布衣”巧妙地指代木兰的性别、身份,又与“须眉”“官绅"形成对比,赞美她作为平民女子英勇善战、忠心报国的形象。

(结合句子内容1分,句子内在含义的揭示1分)

示例2:

选乙,对联巧妙地嵌入了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赞美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结合句子内容1分,句子内在含义的揭示1分)

示例3:

选丙,对联以“世上疮痍”“民间疾苦"概括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特点;“波澜”比喻其诗文的跌宕起伏;引用世人对他的尊称“诗圣”,突出他在诗坛的重要地位和诗歌艺术成就之高。

(结合句子内容1分,句子内在含义的揭示1分)

示例4:

选丁,“绝唱"一词凸显《史记》作为史书的至高地位,“无韵之离骚"将它与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相提并论,高度赞扬它的文学价值.(结合句子内容1分,句子内在含义的揭示1分)

3。

(6分)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②漂泊(之人)或游子

③濯清涟而不妖④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

(2分)D

5。

(3分)C

6。

(1)(3分)B

(2)(4分)

示例1:

海伦像个大姐姐一样照顾简爱,简爱因为打破一块石板被当众罚站时,她勇敢地走向简爱,并露出鼓励的微笑,把勇气和希望带给简爱。

她温顺、聪颖和宽容的性格一直影响着简爱,让简爱的性格中多了份宽容、悲悯.(名著内容2分,分析影响2分)

示例2:

朱赫来是保尔走向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他做地下工作时在保尔家避难,他给保尔讲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后来保尔在他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成为了一个献身工人阶级事业的优秀战士.(名著内容2分,分析影响2分)

示例3:

在某种意义上说,田晓霞就是孙少平的人生导师.读高中时她就将参考消息等内部资料给孙少平阅读,开阔孙少平的眼界,她常与孙少平交流思想,让孙少平学会思考人生,使他敢于走出双水村,成为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名著内容2分,分析影响2分)

7。

(3分)C

8.(4分,每题各2分)

(1)“往桌上一扔”的动作描写和“给你面包”的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沃夫卡因为祖母不理会他脚痛,仍要求他去商店买回面包而产生的抵触情绪。

(2分)。

(动作描写或语言描写写到1处即得1分,感情分析1分。

(2)用老相识来比喻祖母眼中的每一棵草、每一棵树木,生动形象地写出祖母和森林、小草、树木的亲密关系,表现了祖母的勤劳和聪慧(2分).(修辞1分,修辞没有展开不给分;修辞的作用1分,祖母的形象或精神意思到即可。

9.(4分)写维佳告诉沃夫卡村里人对祖母非常敬爱及祖母给邻居治病等事情,丰富了祖母的形象,更全面地表现了祖母的美好品性;促使沃夫卡开始以新的眼光去认识祖母,是沃夫卡从不喜祖母到最后不愿意离开祖母,并希望自己也做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的转折点(或者为卡夫卡对祖母感情的转变和品行的转变,希望变成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做了铺垫).(内容上的作用,表现祖母的形象2分,回答不准确酌扣;结构上,为卡夫卡的转变做铺垫2分)

10.(4分)

答案一:

小说的主人公是祖母。

【示例1】小说着力刻画的是勤劳、善良、值得别人信任的祖母形象.所以祖母是主人公(1—2分)

【示例2】小说通过写沃夫卡在祖母的言传身教下变得勤劳、善良、有爱心的过程,着力刻画了一位勤劳、善良、富有智慧、深受村人敬爱信任的祖母的形象,所以祖母是主人公.(3分)

【示例3】小说通过写沃夫卡在祖母的言传身教下变得勤劳、善良、有爱心的过程,着力刻画了一位勤劳、善良、富有智慧和人格魅力而深受人们敬爱信任的祖母的形象,表现人性的美好,启示人们做人要做值得被别人信任的人。

所以祖母是主人公.(4分)

答案二:

小说的主人公是沃夫卡。

【示例1】因为小说主要篇幅写沃夫卡,写了沃夫卡的变化过程,所以沃夫卡是主人公。

(1—2分)

【示例2】小说主要写原来娇气、无礼的沃夫卡,在祖母的言传身教下决心做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而变得勤劳善良,有礼貌、有爱心.所以沃夫卡是主人公。

(3分)

【示例3】小说主要写原来娇气、无礼的沃夫卡,在祖母的言传身教下决心做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而变得勤劳善良,有爱心.小说通过一个成长中的少年形象的刻画,表现美好人性的感染力,启示人们做人要做值得被别人信任的人。

所以沃夫卡是主人公。

(4分)

(回答沃夫卡或者祖母是主人公都可以,结合小说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11。

(3分)C

12。

①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中医药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显著地位和重要作用。

(打比方或比喻或对词语进行解释1分,内容理解1分)

②战胜新冠疫情的信心.(意思对即可)

(4分,各2分)

13。

(1)(2分)示例:

了解专家学者对运用中医药抗击新冠疫情的看法和建议。

(意思对即可)

(2)(1分)示例: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方面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意思对即可)

14.(3分)

示例1:

我选择A。

标题用“慢郎中"“急先锋"对比,形象生动,表达鲜明,容易吸引读者。

既关注到人们对中医治疗起效“慢"的刻板印象,又反衬出本次疫情中,中医药队伍迅速开展救治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含蓄表明中医能治急症(突出中医药在急症治疗中的优势)。

(形式作用1分,内容作用2分)

示例2:

我选择B。

标题用设问的形式能吸引读者,引人思考。

用“用武之地”强调了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方面能够体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回击了部分人对中医抗疫有效性的质疑,引发读者思考中医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形式作用1分,内容作用2分)

示例3:

我选择C。

标题用比喻和对偶的手法,“岐黄"指中医,以“仁心”赞美了中医药队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用“战”“抗"体现他们迅速开展救治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

(形式作用1分,内容作用2分)

15.(2分)C

16。

(2分)C

17.(3分)“矣“可以译为“了”,表示感叹的语气,表达了孙思邈对下医延误时机,导致病人难以救治的批评和惋惜,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

(解释词语1分,分析2分,欠缺酌扣)

18。

(3分)所以好的医生消除疾病,差的医生打败疾病,病人就算侥幸不死,伤口也大了,大腿也动不了。

(不准确酌扣)

19。

(4分)扁鹊和孙思邈都认为良医重在消除病因,在病萌芽时就进行治疗,要先搞清病因,弄清病理才能有效医治。

启发我们做事应该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不要消极应对,疲于应付;面对问题要追溯源头,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要加以用意”,做任何事都要专心;治病时机很重要,启发我们做事要抓住时机(能结合文章内容谈启示,一点3分,2点4分.仔细阅读学生答案,既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又要注意要合乎文本启示.如果学生只是就病谈病的启示,最多给3分)

20。

(1)(两空各1分)一缕孤烟细;凄冷寂寞(意思对即可)

(2)苏轼借拣尽寒枝、不肯栖息的失群孤鸿,表现自己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王禹偁借首尾相连、展翅高飞的一行大雁,反映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渴望有所作为的远大抱负(“谁会凭栏意”写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知音难觅,无人理解的孤独)。

(4分,各2分)

21.(5分)

正方: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广泛运用,使线上教育更具有开放性、透明性、共享性和全球性,所有学生都能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减少地区差别,这是线下教育无法企及的;在未来会有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持线上教育拥有线下教育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等的优势,而且教学效率会更高。

所以,我认为在未来,线上教育能替代线下教育。

(观点鲜明1分,理由充分3分,语句通顺,层次清楚,逻辑严密1分。

反方:

我认为在未来,线上教育不能替代线下教育.线上教育,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互动比较困难,效果不理想,还缺乏学习氛围,学生无法像在学校的教室里一样认真专注,容易分神。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还有实践操作,互动体验和情感交流,这些都是线上教育无法替代的.(观点鲜明1分,理由充分3分,语句通顺,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