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4779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7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你认为可能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写一条即可)。

【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甲同学猜想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

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

(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

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1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

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

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

请你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推测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

A.小于30sB.30-90sC.90-140sD.140-180sE.180-280sF.大于280s

滴入酚酞溶液的多少、滴入酚酞溶液的浓度大小以及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杂质等.

(1)

除去溶液中的氧气

甲同学猜想不正确

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隔绝氧气

(2)2NaOH+CO2=Na2CO3+H2O;

若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试管中溶液的红色也能褪去

(3)①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越快;

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小,色度值越大.②F

3.(2014北京)下列字母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2﹣3种元素组成.

(1)A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无色酚酞溶液遇A的稀溶液变红,A的俗称是  

(2)红色粉末B与气体C反应得到黑色粉末,化学方程式为  .

(3)D和E均含两种元素.如图所示,将D的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变黄,有气泡产生;

烧杯中聚集的肥皂泡能被点燃.E中含有的元素是  ,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F、G、H分别与D的溶液反应,均有水生成.将F的溶液与G的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H.F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火碱(烧碱,苛性钠)

(2)Fe2O3+3CO

2Fe+3CO2

(3)Fe,O;

Fe+2HCl=FeCl2+H2↑,Fe2O3+6HCl=2FeCl3+3H2O

(4)Ca(OH)2+Na2CO3=CaCO3↓+2NaOH

4.(2014咸宁)某工厂欲从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下: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

(2)在操作b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作用是。

(3)写出流程中固体的成分(写化学式),写出加入过量A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加入适量B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过滤

(2)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使液体受热均匀)

(3)Fe、Cu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

5.(2014北京)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通过实验验证、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

①Na2CO3+CaCO3═CaCO3↓+2NaCl②2NaHCO3

Na2CO3+CO2↑+H2O

③Ca(HCO3)2易溶于水.

④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现象(表中的百分数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NaHCO3

Na2CO3

0.1%

1%

5%

CaCl2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有微小气泡

有沉淀

有浑浊,有大量气泡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装置

主要实验步骤

实验 

1

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

NaHCO3溶液,再分别滴加盐酸

2支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

2

向Ⅱ中加入试剂a,向Ⅰ中加入少量Na2CO3或NaHCO3固体,分别加热一段时间

Na2CO3受热时Ⅱ中无明显现象

NaHCO3受热时Ⅱ中出现

浑浊

3

向Ⅱ中加入试剂 

a,向Ⅰ中加入少量5%的NaHCO3溶液,再滴加5%的CaCl2溶液

Ⅰ中出现浑浊,有气泡产生Ⅱ中出现浑浊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2中,试剂a为  .

(3)实验3中,NaHCO3与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CaCl2═  +  + + H2O

【反思与评价】

(1)实验2中,加热NaHCO3后,试管Ⅰ中残留固体成分可能为  (写出所有可能).

(2)资料④中,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的现象中,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  .

(3)用2种不同的方法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实验方案分别为:

①  .

②  .

(1)NaHCO3+HCl═NaCl+H2O+CO2↑.

(2)澄清的石灰水

(3)CaCO3↓2NaClCO2↑+

(1)Na2CO3;

Na2CO3,NaHCO3

(2)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生成的CO2量较少,CO2溶于水,因此没有气泡

(3)①各取少量0.1%的NaHCO3和Na2CO3加入等质量的5%的Ca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为NaHCO3,若观察到浑浊则为Na2CO3

②各取少量Na2CO3和NaHCO3固体于实验2装置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为NaHCO3,若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固体为Na2CO3

6.(2014福州)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图12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资料在线】

(1)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2)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

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3)本实验条件下,氮气密度为1.15g·

L-1,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

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g。

(3)按图12所示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见表1)。

(4)连接A、B、C装置,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

当A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装置】

【相关数据】

【回答问题】

(1)B装置中氯化钙吸水的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

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

(3)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g。

由此推知,气体X中一定(填“有”或“没有”)氧元素。

(4)通过计算推导出气体X的化学式。

7.(2014广东省)“烧碱同学”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

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

过。

见题18图。

(1)请你在答题卡中用“连续线”画出烧碱

应行走的路线。

(2)烧碱在刚进迷宫时,碰到了两种阻止他

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NaOH+CuCl2=2NaCl+Cu(OH)2↓CO2+2NaOH=Na2CO3+H2O

8.(2014广东省)(8分)Na2SO4是制造纸张、药品、染料稀释剂等的重要原料。

某Na2SO4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提纯Na2SO4的流程如题21—1图所示。

题21-1图

(1)加入NaOH溶液可除去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添加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过量,可加入适量

.(填名称)除去。

(2)操作a的名称是,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3)溶液M中的溶质是Na2SO4和杂质NaCl,观察题21—2图的溶解度曲线,则操作b是:

先将溶液M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过滤。

降温结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以下,因为Na2SO4的溶解度。

(1)Mg2+;

2NaOH+MgCl2═Mg(OH)2↓+2NaCl;

稀硫酸;

(2)漏斗(或铁架台);

(3)30;

在30℃以下比氯化钠小(或30℃以下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钠大).

9.(2014龙岩)小李在化学实验技能考查中,完成“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并测碳酸钠溶液的pH”实验。

【实验一】小李取待测液甲、乙分别放置在试管①和②,再往两支试管中

滴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现象推知,乙为碳酸钠溶液。

(1)实验中,小李应观察到试管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指出:

除盐酸外,还可使用其它试剂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

请你选择一种不属于酸的试剂,并将鉴别实验中的预期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填入下表。

选择的试剂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一支试管无明显现象;

另一支试管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小李用玻璃棒蘸取“实验一”后试管②中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小李的记录如下:

溶液沾在试纸上时,试纸缓慢地变色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Na2CO3溶液pH=3

(3)小李因操作错误,得出“Na2CO3溶液pH=3”的错误结论。

指出小李操作错误之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小李记录的“实验现象”中不科学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有气泡冒出 Na2CO3+2HCl=2NaCl+H2O+CO2↑

(2)

C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出现白色浑浊)

Ca(OH)2+Na2CO3=CaCO3↓+2NaOH

(3)小李所取溶液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的溶液

(4)试纸立即变色而非缓慢地变色

10.(2014厦门)氯化钾固体样品中混有少量碳酸钾和硫酸钾两种杂质,为了获得纯净的氯化钾,将样品溶解,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已知试剂1为氯化钾溶液,B、C为固体难溶物,每步骤加稍过量的试剂.

(1)固体难溶物B含有碳酸钡和  ;

(2)检验步骤①已除去杂质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是 

 ;

(3)试剂Ⅱ中溶质的化学式:

  ,试剂Ⅲ的名称是  ;

(4)由E获得氯化钾晶体的分离操作名称是  .

(1)硫酸钡;

(2)取少量A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没有出现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硫酸钾和碳酸钾已经除去;

(3)K2CO3;

盐酸;

(4)蒸发结晶.

11.(2014厦门)已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

C+2CuO

2Cu+CO2↑.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产物(假设反应物已完全反应)作如下探究:

探究一:

检验产物的成份

【提出问题】实验产物是暗红色固体,很难观察到紫红色固体.暗红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

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与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Cu2O.

【设计实验】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现象:

  ,说明暗红色固体含有Cu2O.

探究二:

测定产物中Cu2O的含量

原理:

Cu2O+H2

2Cu+H2O,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略去,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1)装置a中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  ;

(2)若不加装置e,实验结果会偏高,原因是  ;

(3)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  

①打开K2,关闭K1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连接仪器④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

(4)还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  (填“a”、“b”或“c”)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设计实验】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1)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能被碱石灰吸收,影响测定结果.

(2)d中的碱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3)③②④①.

(4)c.

12.(2014漳州)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设计如下过程除去杂质:

步骤Ⅰ:

加足量的水溶解.

步骤Ⅱ:

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的X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Ⅲ: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和  .

(2)步骤Ⅱ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物质X是  溶液.

(3)步骤Ⅱ得到的固体中主要含有的物质是  .

步骤Ⅱ中可以用过量的  溶液(填一种物质)代替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也可以达到相同实验目的

(4)步骤Ⅲ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步骤Ⅳ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

(1)烧杯和玻璃棒;

(2)步Na2SO4+BaCl2=BaSO4↓+2NaCl;

碳酸钠;

(3)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

氢氧化钡;

(4)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蒸发.

13.(2014漳州)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部分性质的探究过程:

(1)用手触摸②的烧杯外壁,感觉发烫,这是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会  (填“吸热”或“放热”),该溶液呈  色;

③中的溶液显  色.

(2)从③到④溶液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说明④中的溶液呈  性(填“酸”或“碱”).

(3)c溶液和a溶液对比,c溶液颜色更浅.

【提出问题】

为什么继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液颜色会更浅?

【设计实验】

取少量c溶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含较多的CO32﹣或HCO3﹣

另取少量c溶液滴入硝酸钙溶液

溶液中没有大量的  离子

【实验结论】

根据甲、乙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写出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

同种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得到不同的产物.如:

碳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  或  .

(1)放热;

无;

红;

(2)碱性;

(3)

【设计实验】碳酸根;

【实验结论】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反思】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14.(2014兰州)为了鉴别碳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分别取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发现废液变浑浊,同学们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那些物质?

【猜想】A.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和碳酸钾

B.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

C.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出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  猜想不合理(填字母),请说明理由  .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取样于试管中, 

 

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写出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猜想】氢氧化钾、氯化钾和氯化钙;

【讨论】C;

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

【实验设计】滴加适量的碳酸钾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反思交流】K2CO3+CaCl2═CaCO3↓+2KCl;

反应物的量.

15.(2014佛山)在做盐跟盐反应的分组实验时,第一组学生

进行B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第二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SO4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

浊液中白色沉淀物质是

和。

化学兴趣小组对浊液进行过滤,探究滤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液里除了NaCl外,还有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①:

猜想②:

Na2SO4;

猜想③:

Na2CO3;

猜想④:

Na2CO3、Na2SO4

【实验探究】

若现象a只有白色沉淀,则猜想成立;

若现象a只有气泡产生,则猜想可能成立;

若现象b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则猜想成立,若沉淀全部不溶解,则猜想成立。

X

BaSO4BaCO3【提出猜想】BaCl2

【实验探究】①  ③④④②

16.(2014揭阳)如图是模拟海水制盐的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 _________ ,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___ (只写其中一种玻璃仪器).

(2)为了证明第①步所加的Ca(OH)2溶液已过量,某同学取少量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继续加入Ca(OH)2溶液,若 _________ (填实验现象),则证明Ca(OH)2溶液已过量.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对滤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还含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根据实验①②③的操作后,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

由于在②中加入了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所以滤液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还仅含过量的 _________ .

猜想二:

由于在①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所以滤液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只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钙.

猜想三:

由于②所加的过量碳酸钠在①之后,所加的碳酸钠把①中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钙全部除去,所以滤液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还含有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验证猜想】

步骤

推断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

 _________ 

滤液中还含有 _________ 溶质

取步骤1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后,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

 _________ (填指示剂)

滤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经过兴趣小组的实验分析,推出猜想三是正确的.

【反思与拓展】为了使制得的精盐水只含有水和氯化钠,步骤④的作用是除去杂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如果要将精盐水继续提纯成NaCl晶体,应进行 _________ 操作.

(1)过滤;

漏斗(或玻璃棒或烧杯)

(2)无白色沉淀产生

【提出猜想】猜想一:

氢氧化钠;

碳酸钠

产生白色沉淀

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反思与拓展】NaOH+HCl═NaCl+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

蒸发结晶

17.(2014梅州)糕点疏松剂的主要成分中还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化学幸会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一】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10。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碳酸氢钠溶液呈。

【探究实验二】碳酸氢钠能否与酸反应: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现象为。

结论:

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

【探究实验三】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在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通过进一步实验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

限选试剂及仪器:

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