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4983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Word格式.docx

1、根据反应原理,选择气体发生装置

(1)2NH4Cl(固体)+Ca(OH)2(固体)=CaCl2+2H2O+2NH3↑()

(2)FeS(固体)+2HCl=FeCl2+H2S↑()

②装置改进:

1、如果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时,气体收集的量还没有达到要求反应就已经停止(固体有剩余),该怎么办?

特点:

2、请选择仪器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1)组装便于控制产生气体的量的装置

(2)组装便于控制反应速率的装置

(3)如果要组装可以控制反应进行和停止的呢?

3、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固液不加热型”制气装置,谈谈与前面的装置相比有什么优点?

二、收集装置的选择

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

拓展思维:

1、实验室应该如何收集H2S气体呢?

(友情提示:

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正立装置

(1)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应从___端进;

若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应从___端进。

倒立装置

(2)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应从___端进;

若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应从___端进。

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

物质的制备是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

这部分内容综合性强,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的知识基础。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此部分知识以气体的制取和性质验证为考查的核心内容。

中考考查热点:

1.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相关实验操作程序

2.制取某种气体所给的原料选择,发生、收集装置的选择及错误操作所造成的后果及原因分析

3.对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结论并加以应用,来解决某些未知气体的制取问题。

其中,判断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的方案的分析、研究及拓展应用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一大趋势

【典例分析】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在装置B中放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如果在实验室中用A作气体发生装置,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写管口字母)______________。

若只改变A装置中的药品,仍采用已连接的整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选用发生装置的对比,可总结出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

(4)装置A和C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集气体的制取、除杂质、证明和性质的实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是中考的命题热点.解题要从反应的原理入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答案:

2KClO3

2KCl+3O2↑;

a→d→e→h;

CO2;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控制反应

的速率、节约药品、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等。

点评:

在气体的制备与性质的验证实验中,常将常见气体的性质进行对比整合,归纳其相同点,并注重其不同,加强知识的综合掌握,结合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对实验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气体的制备涉及到多种仪器之间的连接及操作的先后顺序,因此还要特别注意理解各操作之间的先后关系。

【考题预测】

1.在实验室中,利用右图装置可以制取并收集多种气体(必要时可以加热)。

(1)李明同学想利用该装置制取干燥的O2,应对装置作何改进?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中盛放的试剂是 

(2)李明同学还想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制取H2和CO2,请你对他的方案给予评价:

制取的气体

a中盛放的试剂

b中盛放的试剂

评 

价(回答是否可行;

若不可行,说出理由)

H2

Zn、稀H2SO4

浓H2SO4

CO2

大理石、稀盐酸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任意写出其中的两个反应方程式 

、 

 

(2)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

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上述几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用 

(填物质名称)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

用排水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顺序是先 

,然后 

,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二氧化碳通 

常用C装置,而不选用D或E装置,试从二氧化碳性质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 

题型二: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实验设计与评价是中考的热点题型。

侧重于考查同学们是否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是否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中考的命题走向常趋向于:

给出正确的实验方案描述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

给出实验目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

给出实验方案,评价方案的合理性、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正确性,并改进实验方案等。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个实验:

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

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

难道红热的铁

能与水蒸气反应?

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他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 

(2)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 

(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

(3)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猜想:

猜想一:

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猜想二:

生成的气体可能是 

(4)请你对猜想二进行探究: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要探究假设是否成立,就要围绕假设设计实验,要注意实验原理的科学性、严密性。

本题的关键点在第三问和第四问,即猜想、实验验证。

化学反应产物的假设的提出一定要依据质量守恒,确保所提假设有其存在的理论上的可能性,否则假设犯错误也无意义。

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则要根据假设中所提出来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佐证,以证明其正确或错误,一般情况下,对于物质的证明,往往从物质典型性质入手,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1)提供反应所需水蒸气

(2)c 

(3) 

O2(填CO2、CO不给分)(4)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或b管口

木条复燃(或不复燃)

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或不是氧气)

解决此类问题要紧扣题意,围绕问题中心,设计方案,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要注意实验方案的严密、合理,以确保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常见的评价方案有:

从科学性角度对实验方案、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等;

另一方面主要可从环保的角度评判,是否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的四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Fe 

CuSO4溶液 

Ag 

B.Cu 

FeSO4溶液

C.Fe 

Cu稀 

HCl 

AgNO3溶液 

D.Cu 

FeSO4溶液 

AgNO3溶液

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一瓶无色气体为氧气

实验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3.要想除去食盐中的纯碱,小明同学设计了两套方案:

A.固体混合物(加过量盐酸)→溶液(蒸发)→固体;

B.固体混合物(加过量硫酸)→溶液(蒸发)→固体

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____,另一方案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

3、综合运用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固体草酸(H2C2O4·

2H2O)受热可分解,其化学方程式:

H2C2O4·

2H2O≜CO↑+CO2↑+3H2O

该课题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CO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

(2)若用C装置收集CO,则进气口应为____;

(3)若要验证固体草酸(H2C2O4·

2H2O)受热的分解产物为CO、CO2、H2O,则仪器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无水CuSO4遇到水会变成蓝色,NaOH可以吸收CO2且吸收量大于澄清石灰水,生成可溶的Na2CO3,溶液为无色)

(4)某同学设计用草酸制取并收集CO的实验,装置如下图,请你评价他的方案。

中考强化训练

1.下列关于“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与“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变化的本质看:

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B.从消耗的能源看:

前者要消耗能量,后者不消耗能量

  C.从成本看:

制备等量氧气,前者成本低,后者成本高

  D.从经济效益看:

前者效益高,后者效益低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必使用的用品是(  )

  

A.小棉球 B.试管   

C.药匙  D.玻璃棒

3.高温下分解下列物质,理论上不可能产生氧气的是(  )

A.高锰酸钾(KMnO4) B.氯化钾(KCl)

C.氧化汞(HgO)   D.氯酸钾(KClO3)

4.以下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③铁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收集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A.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5.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②向容器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 

③按要求装好仪器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收集气体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①②⑤

C.③④②①⑤   D.③④①②⑤

6.要除去热水瓶内壁附着的水垢,最好的方法是(  )

A.用沙子擦洗      

B.用“钢丝球”擦洗

C.加热使之剥落     

D.加少量稀盐酸使之溶解

7.下列各组气体中,可用同一种方法收集,且该方法是组内每种气体的最佳收集方法,这样的一组是(  )

A.H2、O2、CO2    B.H2、CO2、CO

C.CH4、O2、CO2   D.H2、CH4、CO

9.NO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NO2气体。

现要收集一瓶NO气体,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

A.只能用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向下排空气法

12.人的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气,排出CO2,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的CO2不是来自空气,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图中单向流气开关省略,它保证吸气时气体从Ⅰ进入,呼气时气体从Ⅱ排出),则向锥形瓶Ⅰ、Ⅱ中加入的试剂为(  )

13.将下列溶液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pH=7)、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能观察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①硫酸铜溶液 ②碳酸钠溶液 

③氯化钠溶液 ④酚酞溶液

A.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B.磷在空气中燃烧有白雾产生

C.一氧化碳通入氧化铜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15.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可行的是(  )

A.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B.用生石灰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

C.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铁粉和铝粉

D.将一氧化碳、氧气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灼热氧化铜的试管,除去一氧化碳获得纯净的氧气

16.向滴有石蕊溶液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KOH溶液,一直加至KOH过量,可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化顺序为(  )

A.红→蓝→紫  B.红→紫→蓝

C.蓝→紫→红  D.蓝→红→紫

17.现有几种溶液,溶质分别为:

①H2SO4、

②Na2CO3、③KNO3、④AgNO3,分别向这些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则只有白色沉淀生成,并无其他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仍显红色的是(  )

A.H2SO4   B.CuSO4溶液   

C.K2CO3溶液  D.CO2

(1)如果采用稀硫酸代替盐酸进行实验,你认为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省去B装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反应,且B、C、E装置吸收是完全的。

若样品为10g,完全反应后,E装置的质量增加了2.7g,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3)若

(2)中实验所得数据是B、C装置颠倒后测出的,那么计算出的结果比实际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大”“偏小”);

如果通过称量反应后_________的质量进行计算,可以避免这种偏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