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5843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2.世界观是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A.时间具有一维性

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

C.时间具有有限性

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

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

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6.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那种主张“天赋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先验论

B.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

C.唯物主义反映论

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

8.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任何真理都是

A.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B.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客观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9.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创新、包容、开放、进取

10.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两种基本对立的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1.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生产工具属于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12.人的本质在于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品质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学识修养

13.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1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5.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价值围绕商品价格波动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6.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

A.有机构成

B.价值构

C.成术构成

D.数量构成

17.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主要有

A.两党制和多党制两种

B.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

C.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三种

D.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专制独裁制三种

18.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前,资本主义处于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D.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9.垄断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垄断行为所创造的更多市场价值

B.垄断势力在自由市场上的巧取豪夺

C.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生产和非生产领域劳动者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面新变化的是

A.生产者中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增加

B.机器生产由“三机系统”发展为“四机系统”

C.生产管理中增加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新手段和工具

D.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出现了法人所有制等新形式

2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向更高级的生产方式过渡创造物质条件,这主要表现在

A.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B.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C.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

2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改变

C.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C.社会矛盾严重激化

D.无产阶级领袖人物的出现

24.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网络社会

25.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社会绝对的公平正义

C.实现国家完全的文明和谐

D.实现公民彻底的自由平等

二、简答题

2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1)马克思找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2)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

27.简要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1)感性材料必须十分丰富而不是零碎的,必须合于实际而不是错觉,人们是无法根据零碎不全和不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的。

(2)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必须通过思维的加工,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8.什么是生产方式?

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指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特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必须有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人类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来自生产活动,并且生产活动又是从事其他活动的基础。

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在生产关系基础上,才形成人们政治和思想的关系。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

29.简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另一种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就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出发点,因为只有在工作日已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基础上,资本家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30.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的原因:

1、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2、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3、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无产阶级必须永葆革命性和先进性,直至实现共产主义。

4、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它的阶级利益同所有其他劳动者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

5、在长期革命中,马克思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应当集中一切力量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并建立起强有力的无产阶级专政,实现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三、论述题

31.论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量变是数量的增减,是不显著的,渐进的变化。

质变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同时两者相互渗透,在量变的程中有着部分的质变,在质变的过程中有着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3.实践意义:

坚持适度原则,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认清事物的质,不至于混淆不同事物,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

注意事物量的变化,重视积累,防微杜渐。

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2.论述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实质及其后果。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

一方面,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2)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増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増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3)资本积累的后果:

一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二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三是引起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3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哪些?

其发展变化是怎样的?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五个方面:

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的高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三、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五、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