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6606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 一作:

阳)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

1.答:

回复。

谢中书:

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山川:

山河。

之:

的。

3.共谈:

共同谈赏的。

4.五色交辉: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

青葱的树林。

翠竹:

翠绿的竹子。

6.四时:

四季。

俱:

都。

7.歇:

消。

8.乱:

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

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11.实:

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

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

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3.复:

又。

与(yù):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

指山水之奇异。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宋代: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

(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元丰六年:

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

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

想要,准备。

月色:

月光。

入:

照入,映入。

户:

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

起身。

欣然:

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

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

……的人。

遂:

于是,就。

至:

到。

寻:

寻找。

张怀民:

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

也。

寝:

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

(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

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

清澈透明。

藻荇:

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

交错纵横。

盖:

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

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盖……也:

原来是。

为:

动词。

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只(是)仅仅。

闲人:

闲散的人。

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

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耳:

语气词,“罢了”。

野望

唐代: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注释

⑴东皋(gāo):

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

傍晚。

薄,迫近。

⑵徙倚(xǐyǐ):

徘徊,来回地走。

依:

归依。

⑶秋色:

一作“春色”。

⑷落晖:

落日。

⑸犊(dú):

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

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采薇:

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黄鹤楼/登黄鹤楼

唐代: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

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

1.黄鹤楼:

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

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

驾。

4.去:

离开。

5.空:

只。

6.返:

通返,返回。

7.空悠悠:

深,大的意思

8.悠悠:

飘荡的样子。

9.川:

平原。

10.历历:

清楚可数。

11.汉阳:

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

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

故乡。

使至塞上

唐代: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

⑴使至塞上:

奉命出使边塞。

使:

出使。

⑵单车:

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

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

有几种解释:

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

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

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

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

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

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

赵殿成注有二解:

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

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

“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

“《六典》:

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

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

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

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⑼都护:

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这里指前敌统帅。

燕然:

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

《后汉书·窦宪传》:

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这里代指前线。

⑽“单车”两句:

一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⑾候骑:

骑马的侦察兵。

渡荆门送别

唐代: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注释

⑴荆门:

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远:

远自。

⑶楚国:

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⑷平野:

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

长江。

大荒:

广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

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

移下。

⑺海楼:

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

依然。

怜:

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

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

喻行程之远。

钱塘湖春行

唐代: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注释

⑴钱塘湖:

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

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

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

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

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

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

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

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

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

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

向阳的树。

⑸新燕:

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

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⑹乱花:

纷繁的花。

渐:

副词,渐渐地。

欲:

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

使人眼花缭乱。

⑺浅草:

浅浅的青草。

才能:

刚够上。

没(mò):

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⑻湖东:

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

百游不厌。

足,满足。

⑼阴:

同“荫”,指树荫。

白沙堤:

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庭中有奇树

两汉:

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注释

1、奇树:

犹“嘉木”,美好的树木。

2、滋:

当“繁”解释。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3、荣:

犹“花”。

4、致:

送达。

5、贡:

献。

一作“贵”。

龟虽寿/神龟虽寿

两汉: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腾一作:

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

1.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

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2.“神龟”二句: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3.竟:

终结,这里指死亡。

4.“螣(téng)蛇”二句:

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5.骥(jì):

良马,千里马。

6.伏:

趴,卧。

7.枥(lì):

马槽。

8.烈士:

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

晚年。

9.已:

停止。

10.盈缩:

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满,引申为长。

缩,亏,引申为短。

11.但:

仅,只。

12.养怡:

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怡,愉快、和乐。

13.永:

长久。

永年:

长寿,活得长。

1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两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只是抒发作者感情,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赠从弟

魏晋: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

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注释

①亭亭:

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

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

多么。

④惨凄:

凛冽、严酷。

 

⑤罹(lí)凝寒:

遭受严寒。

罹,遭受。

⑥"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

(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

--217),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弟:

堂弟。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注解】

[1]异气:

气候不同。

[2]剧:

艰苦。

[3]草墅:

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

[4]行止:

行动的踪迹。

[5]林阻:

山林险阻之地。

[6]柴门:

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

[7]翔:

绕行。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

“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一安于辨别,天下的争斗就熄灭。

  孟子说:

“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吗?

男子行成年礼,父亲对他有所嘱托;女子要出嫁,母亲有所嘱托并送到大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自己的家,必须恭敬,必须谨慎,不要违抗丈夫。

’以顺从作为准则,是为人妻妾的人生道路。

辨别天下众多可辨别的东西,树立天下正确的名位,推行天下最大的道路;如果得志,让人民遵从遵照;如果不得志,就自己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时不能过度,贫贱时不要动摇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秦:

孟子及其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

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

1、舜:

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

起,指任用。

3、畎(quǎn)亩:

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畎,田间水渠。

4、傅说(fùyuè):

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

见武丁,武丁曰:

“是也。

”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

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

5、举:

被选拔。

6、版筑:

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7、胶鬲(gé):

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8、鱼盐:

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

《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9、管夷吾:

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

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

《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0、士:

狱官。

11、孙叔敖(áo):

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

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

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

12、海:

海滨。

13、百里奚(xī):

又作百里傒。

本为虞国大夫。

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

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

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

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

“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

”楚人于是与之。

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

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

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

14、市:

市井。

15、故:

所以。

16、任:

责任,担子。

17、是:

代词,这,这些。

18、也:

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19、必:

一定。

20、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21、心志:

意志。

22、劳: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23、饿: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24、体肤:

肌肤。

25、空乏: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26、拂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拂,违背,不顺。

乱,错乱。

27、所为:

所行。

28、所以:

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29、动: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

30、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

31、曾益:

增加。

曾,通“增”。

32、能:

才干。

33、恒:

常常,总是。

34、过:

过错,过失。

35、困于心:

心中有困苦。

36、衡于虑:

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37、作:

奋起,指有所作为。

38、征于色:

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

征,征验,征兆。

色,颜面,面色。

赵岐《孟子注》:

“若屈原憔悴,渔父见而怪之。

”《史记·屈原贾谊列传》: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

‘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

39、发于声:

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

赵岐《孟子注》:

“若甯戚商歌,桓公异之。

”甯戚,春秋时卫国人。

家贫,为人挽车。

至齐,喂牛于车下,齐桓公夜出迎客,甯戚见之,疾击其牛角而商歌。

歌曰:

“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

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齐桓公召与语,悦之,以为大夫。

40、而后喻:

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喻,知晓,明白。

41、入:

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

42、法家:

有法度的世臣。

43、拂(bì)士:

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44、出:

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

45、敌国:

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

46、外患:

来自国外的祸患。

47、恒:

常常。

48、亡:

灭亡。

49、生于忧患:

忧患使人生存发展。

50、死于安乐:

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饮酒·其五

魏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

(1)结庐:

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