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6699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

A.③地B.④地C.⑤地D.⑥地

【答案】4.B5.A

【解析】试题分析:

4.根据图中阴影区纬度变化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又由于该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所以阴影部分应当位于30°

--60°

之间的大陆西岸,所以n应该等于30°

,根据世界气候的分布可知图中②④⑥在北半球大陆东岸,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海洋气团影响大,具有海洋性;

①位于40°

N之间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海洋性显著,故选项B正确。

5.仔细读图,注意辨别气温与降水量的图例差异及其数值变化。

由右图可知该地终年气温较高,8月份气温最高,12月份即冬季气温较低但大于仍12摄氏度,年降水量100mm左右,12月份降水最多不足30mm,可见该地降水稀少;

根据世界主要气候的特征可知该地应当是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故选项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和后5位的省级行政区及人口数表格(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回答下列问题。

省级行政区

人口数(亿)

广东省

1.043

西藏自治区

0.030

山东省

0.958

青海省

0.056

河南省

0.940

宁夏回族自治区

0.063

四川省

0.804

海南省

0.087

江苏省

0.787

天津市

0.129

6.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后3位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  )

A.粤、鲁、豫B.藏、青、宁C.津、琼、宁D.川、豫、鲁

7.关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省级行政区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C.都位于腾冲-黑河人口界线的东南部D.都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答案】6.B7.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人口和行政区划。

6.由图表可知我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后3位的省级行政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分别是藏、青和宁,所以B选项正确。

7.关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苏省。

其中四川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AB选项错误;

四川和江苏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D错误。

这五省都位于腾冲-黑河人口界线的东南部,C选项正确。

8.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形分布的是(  )

A.

B.

C.

D.

【解析】秦岭以南为四川盆地,A错误;

天山以北为准噶尔盆地,B正确;

横断山脉以东为四川盆地,C错误;

太行山以西为黄土高原,D错误。

故答案选C。

9.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  )

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四川盆地D.准噶尔盆地

【答案】D

.....................

下图中甲图为某区域模式图,乙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划,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甲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当地地理事物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宁夏平原—梯田层层稻花香B.②—华北平原—黄土满山种高粱

C.③—内蒙古高原—草原茫茫牧牛羊D.⑤—东南丘陵—山歌阵阵采茶忙

11.乙图中所示省级行政区划大致位于甲图中的那个区域( 

A.①区B.②区C.④区D.⑥区

【答案】10.D1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区域图的判断。

10.东经120°

,北纬40°

大概就是我们的祖国首都的位置,东经105°

大概穿过川东地区,①是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西北部,②是黄土高原,③是华北平原,④是我国西南地区,⑤是南方,⑥是东南沿海地区。

梯田层层稻花香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

黄土满山种高粱位于我国黄土高原上;

草原茫茫牧牛羊位于我国的内蒙古高原;

山歌阵阵采茶忙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

所以D选项⑤—东南丘陵—山歌阵阵采茶忙对应正确。

11.乙图所示省级行政区是山西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上②区,所以本题B选项正确。

下图为中国地理要素分界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图中a、b、c、d各界线描述正确的是()

A.a是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

B.b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c是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d是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

13.图中a、b界线非常接近,若以a、b两条线为界,则西北和东南可以划分为()

A.牧区、农耕区B.半湿润区、湿润区

C.汉语言区、少数民族语言区D.发达区、欠发达区

【答案】12.B13.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和地理分界线。

12.根据四条界线经过的地区可知a、b、c、d四条界线分别为400mm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东西部人口的分界线。

所以选项B对应正确。

13.将400mm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叠加,可划分出牧区、农耕区和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

A选项正确。

山脉往往作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下列山脉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对图中山脉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阴山B.③是冈底斯山C.④是南岭D.⑥是大兴安岭

15.山脉分界线,正确的是(  )

A.②山脉是年降水量200mm分界线、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分界线的一部分

B.①山脉是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界线的一部分

C.⑤山脉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的一部分

D.⑥山脉是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800mm等降水量线的一部分

【答案】14.A15.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14.结合图示分析,①是贺兰山,②是阴山,③是冈底斯山,④是南岭,⑤是秦岭,⑥是大兴安岭。

A选项对应错误,所以本题选A。

15.贺兰山才是年降水量200mm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应该是长城,所以A错误;

祁连山山脉才是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界线,B错误;

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C正确;

⑥大兴安岭山脉西侧是400mm等降水量的一部分,秦岭才是800mm等降水量线的一部分,D错误。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高原和两大盆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关于各地形区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在乙的东北B.乙在丙的西南

C.丙在①的正西D.丁在②的正南

17.根据所学知识推断,①盆地与②盆地相比,农业生产最大的优势条件是(  )

A.地形平坦B.温差大,光照足C.土壤肥沃D.水源充足

18.下列关于图中四大高原与两大盆地地理环境的对比,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高原比乙高原纬度低,所以热量更充足

B.乙高原比丙高原地势平坦,所以更适合发展种植业

C.丙高原比丁高原地表更崎岖,且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D.②盆地比①盆地更靠近海洋,所以降水更多

【答案】16.D17.B18.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区域地理特征。

16.甲在乙的西南,A错误;

乙在丙的北方,B错误;

丙在①东侧,C错误;

丁位于②的南方,D正确。

17.塔里木盆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两地相比,农业生产最大的优势光照充足,日较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18.由图中所示经纬度可知甲为青藏高原,乙为内蒙古高原,丙为黄土高原,丁为云贵高原,①为塔里木盆地,②为四川盆地。

由图中所示经纬度可知甲为青藏高原,乙为内蒙古高原,丙为黄土高原,丁为云贵高原,①为塔里木盆地,②为四川盆地。

甲高原比乙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A错误;

乙高原为内蒙古高原,适合发展畜牧业,B错误;

丙高原比丁高原地表更崎岖,而丁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C错误;

②盆地比①盆地更靠近海洋,所以降水更多,D正确。

读“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9.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A.③和①B.③和②C.④和②D.④和①

20.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差异 ②大气环流影响 ③距海远近不同 ④地形差异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②

【答案】19.C20.A

19.我国东部地区1月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气温小于0度,南方地区气候温和,气温约在20度左右,所以④对,③错。

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但南方均温略高于北方,约在25度左右,所以①错、②对。

选项C对。

A、B、D错。

20.冬季,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向北纬度升高,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①对。

冬季,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强,气温低,所以有大气环流影响,②对。

东部地区距海远近没有明显差异,③错。

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差异不大,④错。

所以A对。

B、C、D错。

我国气温变化规律,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

下图中“三纵一横”四条线路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的路线。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1.沿线路Ⅰ、Ⅱ、Ⅳ穿越甲区域时均能看到的景色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D.温带草原

22.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四季更替最鲜明,四季类型组合也特别丰富。

4条线路中只经历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四季类型的是(  )

A.I线路B.Ⅱ线路C.Ⅲ线路D.Ⅳ线路

【答案】21.B22.B

21.读图,甲区域是华北平原地区,主要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从温度带划分看,甲处是暖温带,所以均能看到暖温带落叶阔叶林,B对。

A、C、D错。

22.本题考查了我国各地冬夏季节气温的变化。

图中I线经过过“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Ⅲ线路和Ⅳ线路都经过了“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全年皆冬”。

所以它们都经过了三种四季类型。

只有Ⅱ线路只经历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四季类型,北部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是“长夏无冬,秋去春来”。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定位】中国地理

23.我国各地雨季起讫时间有所不同,但却有其内部规律,下图是2013年5月1日~8月31日部分地区平均逐日降水量(mm)直方图,图中降水资料反映了我国(  )

A.降水年际变化较大B.北方旱,南方涝

C.南方降水量比北方少D.北方雨季比南方开始晚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锋面雨带的推移造成的。

根据图文资料可知,我国锋面雨带由南向北推移的规律,5-6月锋面雨带在华南一带,6-7月锋面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以后继续北移到淮河以北地区;

南方雨季来得早,北方来得晚,且降水季节变化大。

选项D正确。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

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如副高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则雨带处于(  )

A.长江中下游地区B.南部沿海一带

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

25.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往往给该区域带来持续一个多月的伏旱天气,能够缓解伏旱天气的降水类型是(  )

A.地形雨B.锋面雨C.气旋雨D.对流雨

【答案】24.A25.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分布移动规律。

24.读图,如果副高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位于南部沿海地区,则雨带处于副高北部边缘冷暖气流交汇处,图示位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A正确。

南部沿海受副高影响,降水少,B错。

东北、华北地区受雨带影响时,副高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B、C错。

25.当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我国是冬季,受冬季大陆冷气团控制,盛行西北风,A错。

雨带已经撤离我国大陆,B错,C对。

台风主要出现在夏季,D错。

二、综合题。

26.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地区的地形区名称: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示信息,描述A地形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答案】

(1)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天山(山脉):

(2)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温带地区);

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周围被高达山脉和高原包围(北邻天山、南岭昆仑山,东接内蒙古高原,西接帕米尔高原)。

【解析】

(1)根据图中经纬和等高线形态可知,图中A为我国塔里木盆地;

B为准噶尔盆地;

C为天山(山脉)。

(2)A塔里木盆地地形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温度带)、南北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来分析。

27.读图“我国沿北纬32°

纬线地形剖面”,完成下列各题。

(1)将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表中相应处。

数字

地形区的名称

(2)冬季,③地的平均气温比④地_________,简要分析原因。

(3)据图描述我国的地势的特征,并简要分析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的影响。

(1)

青藏高原

横断山区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2)高,原因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寒冷空气(西北季风);

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流失。

(3)特征: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影响:

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带来丰富的降水。

(1)由图可知,沿我国北纬32°

纬线地形剖面自西向东经过①青藏高原、②横断山区、③四川盆地、④长江中下游平原。

(2)冬季,④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受冬季风影响较大,而③四川盆地北侧有高大山地阻挡寒流冬季风南下,且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

(3)由图可知,我国地势呈现了西高东低的特征,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水汽深入我国内陆,带来丰富的降水。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南北部分地区降水资料

地名

年降水量

(mm)

春季降

水量(%)

夏季降

秋季降

冬季降

广东广州

1600.5

30.8

44.3

17.7

7.2

江西南昌

1598.0

43.6

31.2

12.8

12.4

河南郑州

635.9

19.9

53.2

22.3

4.6

山西五台山

913.3

13.5

62.3

21.1

3.1

新疆乌鲁木齐

194.6

34.2

33.1

24.0

8.7

材料二: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二,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比南方地区____,简要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二可知,我国南北温差较大的是____季,简要分析该季节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1)时间分布:

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分配特征:

空间分配不均匀,大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大(高),原因:

北方雨季短,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7、8月份),故夏季降水占比大;

南方雨季长,春秋季降水较多,夏季部分地区受伏旱天气影响,故夏季降水占比小。

(3)冬季,原因:

北方太阳高度小且昼较短,南方太阳高度大且昼较长;

北方离冷空气源地近,南方离冷空气源地远,且有高达山脉阻挡。

(1)由材料一、二可知我国降水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时间差异。

南北不同地区不同城市都是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越往北方走,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比重更大;

年降水总量来看我国南方城市降水多与北方,沿海多于内陆。

(2)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北方的城市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远高于南方。

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材料中江西南昌和武汉可虽然位于南方,但夏季降水所在比重比材料中其他南方城市低,主要是因为受伏旱影响,夏季降水有所减少。

(3)

由材料二可知,四城市中1月南北温差大于7月南北温差,所以可推断出我国南北温差较大的是冬季。

我国南北温差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冬季北方太阳高度小且白昼较短,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南方太阳高度大且昼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

北方离冷空气源地近,南方离冷空气源地远,且有高大山脉阻挡。

29.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甲是非洲南部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乙是该区域地形和洋流分布图。

图甲中,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西两岸降水存在明显的差异,请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案】东岸:

湿润的东南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降水多。

西岸:

风由陆地吹响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陆地;

沿岸受寒流降温减湿影响,降水少。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等值线、气候的综合分析。

结合图例,可以看出回归线东西两岸附近的降水大致是东多西少,主要从风向、地形和洋流等因素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