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731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docx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

雾霾治理如何影响中国能源发展

林伯强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中国雾霾治理的一些想法。

我这边有几张照片,这是下午厦门的,下午北京的不管用。

一、我国雾霾产生的原因

雾霾的原因,大家对中国雾霾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很多人是非常不满意的,那很大程度上说政府政策不利,追求经济增长等。

但比较公正地来讲这个问题,中国目前出现了雾霾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这个不可避免的前提底下,是否可以把雾霾降得更低一些?

这是可以的。

为什么雾霾不可避免?

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两手空空的,既没有技术又没有资金,那当时中国就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外贸易增长的一个过程,是外资投资的这么一个过程。

当时中国两手空空的时候,就跟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西欧、欧盟),中国说你们需要什么东西?

你觉得他们会需要什么东西?

他们说我们不生产的东西都在你们那儿生产,而现实当中也是如此,就这么一路走过来。

当时我们能够发达国家不生产的产品中国来生产,那得到了资本和技术,那付出的就是环境,当时劳动力更加低廉,但不可否认,资源与环境的价格的低廉,使得中国一些比较低端的产品具有竞争力。

所以,环境污染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然的过程,污染到什么程度,这肯定与政策是相关的,所以首先要确定一点,我们今天是应该看到的,但也要打一个问号,总体上是不可避免的。

雾霾治理是一个能源结构的问题,也是一个能源总量的问题,之所以这么说,大家很多都说雾霾治理主要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这是对的。

但如果倒退30年的话,那时候中国也是以煤为主,怎么看不到雾霾?

所以很大程度上也是总量的问题,走到今天,我们消费了全球50%的煤炭,不看到雾霾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这个量太大了。

接下来要讨论雾霾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可以有很多估计的方法,可以翻过来,倒过去,但始终跑不掉,煤炭肯定是第一,对大城市而言,尾气排放是第二,这是比较确定的,特别是对于北京这些交通比较拥挤的(城市)。

这是雾霾的原因。

二、如何治理雾霾

如何治理雾霾?

比较简单的是尾气排放,把这几个标准排过去了,国三、国四、国五,交通管理再做得好一些,汽车尾气这边也就差不多了。

我说差不多了,不是说汽车尾气就没有问题了,汽车尾气还是一个问题,把油品都上到最高的话,再接下来的问题是汽车个数的问题,这是更困难的问题,这已经超越了能源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但如果把标准放到国五的话,比美国就高了一些,当至于汽油质量好与坏,这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

(一)治理雾霾的决心与政策措施

那治理雾霾的决心跟政策措施,这是我今天要讲的核心问题,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地向污染宣战。

有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个方面的意思,表示了政府的决心;第二个方面的意思,表明了政府的信心。

中国经过30年解决了贫困问题,我们再花一二十年的功夫也能够解决雾霾的问题。

所以跟贫困宣战一样,有其特殊含义。

最重要的措施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十条措施,这十条措施与其说是环境治理的措施,不如说是能源政策,建国以来最有效的能源政策是这四条,许多任何能源政策能赶过这十条的,对于能源行业而言,没有哪一个政策或哪一堆的政策能够与这十条相抗衡的,今后这十条将对能源行业产生巨大的变化。

雾霾是一个能源现象,所以需要能源解决方案,所以这就为什么这十条是针对能源而来的。

雾霾治理的核心问题仍然是煤炭替代,尾气排放到标5就差不多了,接下来是交通管理的问题了。

但是,煤炭是一个相当长的问题,因为中国的能源系统,现在能源是个煤炭系统,那十年以后仍然是一个煤炭系统,为什么这么说?

在十年之内把煤炭降低到50%的可能性是没有的,目前占到65%,最近三年,每年以1%的速度下来,在一次能源,煤炭的比例以1%的速度在往下走。

在今后的十年当中,假定煤炭能够以1%的速度往下走的话,我们能够把煤炭降至到55%左右,55%仍然是最大的,所以,中国的能源系统,现在是煤炭系统,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然是煤炭系统,所以其核心问题仍然是煤炭替代的问题。

雾霾治理过程应该是一个煤炭治理、煤炭替代的过程,那其核心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其核心问题是成本的分摊。

雾霾治理从技术上没有问题,它的核心问题是成本问题,是如何进行成本分摊的问题。

它的治理时间也与成本相关,如果不计成本的话,应该可以很快,但如果开始计较成本的话,它的速度就开始慢下来了。

所以,政策的关键点今后还是会在这两个点上着手,第一是针对煤炭,第二是成本分摊,怎么来解决好成本分摊的问题。

替代煤炭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成本分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今后假如在雾霾治理中它出事,它不会出现煤炭如何来替代的问题,而是出现在成本如何分摊的问题上。

雾霾治理,这是我让学生算的一个表,大家可以看得出来,这是北京、河北,是最脏的,接下来有红的,再接下来有黄的,还有棕色的。

国十条选择是长三角、珠三角、北京、河北,京津冀,大家看应该选择河北,应该选择安徽、河南、陕西这些才对,因为它比广东要污染得多,为什么选择它?

还是成本问题。

为什么选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进行重点治理?

那是因为这些区域的收入高,支付意愿比较强,总而言之,选择有钱的来干,就这么简单。

河北需要北京跟天津为它买单,但长三角、珠三角自己买单是许多问题的,所以这种区域性的选择,重点治理的选择也是冲着成本去的,我们希望在治理的过程当中有足够的人和足够的力量来买单。

这些区域的收入高的话也决定了他们的支付意愿会比较强,因为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因为他为环境买单,这与现代化生活、收入有直接的关系,无数的研究已经做过这个了。

对环境的诉求和收入是正相关的。

那这些地方的收入比较高,他们的支付能力比较强,他的支付意愿也比较强,所以就选择了这三个地方,这三个地方,其实从一个更宏观的历史的长河中来看问题的话,这些地方基本也到了应该治理的时候了,所以把长三角、珠三角跟京津冀进行重点治理是有其背后的道理的。

否则的话,如果从污染的程度来进行治理是不会选择这三个的,北京肯定是在里头的,接下来是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地。

(二)如何理解雾霾治理的成本分摊问题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来理解成本分摊的问题。

能源行业的发展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围绕这三个目标而进行的,这三个目标支持经济增长,保障环境的可持续以及满足普遍能源需求,这三个是能源的基本目标,这三个目标,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目标,发达国家也是这三个目标,只不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对于目标的侧重性不同,如前30年,我们在能源领域发展,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支持经济增长与满足普遍需求,应该是冲着这两个目标去的,环境是忽略的,使得我们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

但现实当中,不付出环境代价是不可能的,所以前面,支持政府增长跟满足普遍能源需求,这两个目标作为能源行业发展的重点,从历史的选择上来讲也是正确的,甚至说它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选择。

接下来再走30年,这个目标就改成环境更为重要了。

如果我们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前30年跟目前的发展目标是以经济竞争与满足普遍需求作为主要目标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没有问题,它不怎么增长了,满足普遍需求,也没有问题的,所有人基本得到了满足,所以它的侧重点就在环境治理上的问题,发达国家目前的侧重点是中国今后的侧重点。

所以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强调不同的能源发展目标,所以就导致了不同的能源政策。

那政府如何来参与能源行业?

它主要是用能源价格和能源补贴来参与能源行业的活动,来平衡这三个目标,任何一个时间点,任何一个经济发展阶段,政府的政策,无论从主观的或者是客观的,都是以平衡这三个目标作为能源行业发展的主要追求。

那不同的经济发展的政策侧重点意味着什么?

侧重经济增长和满足普遍能源需求需要比较低的能源价格,很简单,要增加实体经济的竞争力,那价格就要低一点,要提高能源的消费能力,特别是农村的,价格就要低一些。

所以如果把侧重点放在支持经济增长和满足普遍能源需求的话,相对应的政策就追求比较低的能源价格,这跟前30年中国的能源价格政策基本是吻合的。

今后侧重环境可持续,那就需要更高的能源价格,更高的能源价格是这个钱可以用来竞争环境治理,这是第一。

第二,抑制能源需求,朝前走,政府就应该有这样的觉悟,前阶段是那个目标,能源价格由政府定价、人为压低等,我们可以从某种意义上得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但今后,假定到了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我们开始注重环境的话,以比较低的能源价格来进行维持,就很难得到至少是理论上的理解。

政府需要采取不同的能源价格政策和减少能源补贴,这应该是今后的一个新常态了,因为能源发展的目标已经取得根本性的改变。

三、雾霾治理产生的影响

(一)雾霾治理会影响经济增长、减少全国能源需求增量

雾霾治理的影响,我简单讲几个方面,它会产生什么影响。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与能源的消费中心,一般水平都能够维持在45%的GDP跟40%的能源消费。

假定我对这些区域进行能源总量消费控制的话,控制能源就会影响增长,大家都是经济结构调整,那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个短期的现象,任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都是一个过程,五年来看待这个过程是有意义的,两年来看待这个过程是没有意义的,观察不出来,所以现在电量这两个月非常低,很多人都认为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成就,不对。

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要用五年来观察,两年观察不出来,两个月就更不可能,是看不出其中的差异来的。

所以,控制这些地区的能源总量消费,它会减少全国的能源需求的增量,因为它占的比例很大,它占40%,只要它这边减少一点点,全国整体的速度就下来了,它就这么简单,针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能源总量消费控制的政策,它除了影响经济增长之外,它还会影响能源总量的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真的是要下来了,如果把雾霾治理,把比较强的措施往这三个地方放的话,那我还真的比较相信经济增长会下来,因为这三个地区占的比重特别大。

那能源消费也跟着下来,因为经济量下来,能源消费量下来之外,还有一个是倒逼机制的问题,总量得到了控制,那就必须要考虑,大家不要以为总量控制就是把工厂都停下来,不是那么一回事,经济总量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永远是一个倒逼机制。

有这样一个说法,现实当中的一个钢铁厂不给电用是不可能的,做不到,但可以做得到,你给我一个总量,我来做某一项,如果我明年总量这么多,我要上一个大的新钢铁厂,行不行?

它解释这个作用,你给我量,然后我来衡量新增的投资应该朝哪个方面,如果有产业淘汰,那那么应该淘汰,肯定不是现在停下来,不是这意思,所以能源总量控制既然是一个倒逼机制,它对今后的经济结构会有很多影响,但它也不是一个短期能看得到的东西。

但无论如何,这些总量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经济增长速度是有影响的,对全国能源也是有影响的。

这个影响主要影响在能源与GDP之间的关系上头,能源与GDP永远是配套走的,简言之,讲GDP不讲能源,或讲能源不讲GDP,它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算一算,前30年,中国能源与GDP之间的关系约1:

0.6,前十年包括今年再算进去的话,可以降到1:

5点几,如GDP10%,那这应该是五点几。

那接下来GDP10%,应该是4%左右,是1:

4这样地往前走。

整体的能源效率与GDP之间的关系,肯定是在逐步往下走的,而且这个规律性很强,不止中国是这样发生的,其他发达国家也是这样发生的,我们看过几十个国家,大致差不多。

电力至今的关系是1:

1的关系,GDP增长是7%,电力增长也应是7%,大概这个关系,属于大家有兴趣可以算算前30年,大致是这么个关系。

理解能源与GDP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因为接下来我们会含量一些因为经济短期的波动,能源与GDP之间会有一些波动,如果对整体有一个基本的把握的话,这个问题就不会大,就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一方面,煤炭替代会提高能源成本,抑制能源消费。

另外一方面,行政控制能源消费与提高能源成本,将影响这些区域的经济增长,反过来影响能源需求。

中国能源总量的需求增长应该是往前走的,之所以这么做,早几年前我是不敢比较肯定这么讲,但今后基本可以比较肯定这么讲,主要的信心也是来自于雾霾治理。

(二)雾霾治理可以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雾霾治理可以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道理比较简单,因为煤炭消费量最大,那它排放的需求也就最大,煤炭治理的核心是煤炭替代。

近三年,煤炭在一次能源当中的比例每年减少1%左右,到2020年,最近有一个文件说中国的煤炭比例应该是62%左右,这比较保守,应该可以到58%左右。

怎么算?

以俄罗斯天然气的量进来,还有中国本土的页岩气以及天然气的增长,天然气从现在到2020年,在一次能源结构当中增加4%的问题不是很大的,目前应该是6%不到,那么那个时候争取9%到10%之间,那这里就有4个百分点,下去的都是煤炭。

第二,非化石能源增长5%。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大家记得的话,中国政府曾经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例在一次能源当中要占到15%,我还记得,我看了一下去年的数据,去年的数据只有9.8%,那政府还欠5个百分点左右。

假定这5个百分点,政府咬着牙把这个任务给完成的话,它不太容易,但如果政府真的咬着牙完成的话,这就出来9个百分点了,这9个百分点出来的话,就意味着煤炭下去9个百分点了,65减9的话,就远远低于62%了,煤炭到2020年比重降低到58%是有可能的。

煤炭消费峰值,我们做了一个计算,煤炭消费峰值2020年到2022年之间可以达到,估计在42亿到45亿之间,待会儿会说为什么会降值。

这是一次能源结构,煤炭是67,这是2013年的,煤炭是65.7%,非化石能源是9.8%,石油十八点几,多少年都没有变过,天然气是5.9%,这几年增长得比较快。

如果结合我刚才讲的话,如果天然气再上去4个百分点,加上所有的气源,再花7年左右,加4个百分点。

非化石能源,如果按政府的指标涨到15%,煤炭(很蓝色的部分)下去将近9个点,65减9,我比较保守地估计,58%以下是没有问题的。

非化石能源这边,水电是相对固定的一个数,不怎么变。

比较不确定的应是其他跟核电。

我对2015年做了一个预测,明年就到了2015年,化石能源涨到12%,这个预测是比较乐观的,特别是对于清洁能源,非化石能源的预测比较乐观。

煤炭可以下到60.5%。

2020年我做了一个预测,煤炭是59%,化石能源是42.2%,这是经济学模型算出来的,如果政府咬着牙,还记着那15%,硬到15%,那就到9%,58%以下了,那政府还是咬着牙达到非化石的这15%的目标。

水电基本还是7.9%,不到8%,接下来是核电与其他能源(风电、太阳能)的增长。

煤炭峰值也算了一下,两条线,一个比较低的情景,2020年在42亿左右,一个是2022年在45亿左右,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煤自给与煤制油,其他很多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都是相对比较确定的一些可以看得见的地方,但这里很不确定的是煤自给和煤制油,政府到底要做多大,这确实没有把握,如果这个做得很大的话,煤炭的峰值是往后推的,但如果相对做得小一些。

煤炭的峰值到2020年应该可以出现,42亿吨,这对煤炭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尽管说现在煤炭的情况不是很好,但以往煤炭碰到过低迷的时候,但以往低迷的时候总能够看得到阳光,第一,走一走,再调一下,再走一走,但现在我告诉你往哪儿走,假如42亿吨到了的话,我们现在应该是33、34亿吨,连进口在一起今年应该是37,如果进口3亿的话,就应该33、34这样子,那假定以后一点都不进口的话,空间就很小了。

中国的煤炭进口不进口,这是一个伪命题。

煤炭在出口的时候,中国煤炭也是进口的,哪怕中国以前是煤炭净出口国,中国煤炭进口,从秦皇岛出去,从广州进来,这个模式是任何时候改变不了的,唯一能够改变的是到底多大,这边多大,那边多小的问题,所以进口煤炭是取消不了的,无论政府怎么做。

如果进口维持在一个相对不变的区间的话,那煤炭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已经到头了,现在煤炭的产能过剩应该10亿吨左右,这么多有什么用?

消费就在那儿了,如果消费42亿的话,现在在33、34,没有多少了,大家分一分就知道了,有一个山西代表团跟我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说还有10亿吨,该怎么办?

只能去掉,还能怎么办。

以前煤炭曾经经过走高再走低,走高再走低,今后就可以告诉你顶在哪里了。

这个顶的意义很大,假设能够找到煤炭的顶的话,二氧化碳排放的顶是我们接下来要找到的,没有煤炭的顶,二氧化碳排放的顶是算不出来的,如果一旦煤炭有顶的话,二氧化碳排放的顶就出来了,为什么?

因为煤炭到顶,接着就往下走,哪怕是稍微地往下走,只要往下走的那个部分能够抵消油跟气排放往上走的,油跟气肯定是要往上走的,煤炭往下走能够与煤、气能够相抵的话,二氧化碳的排放峰值就出来了。

我估计应该是在煤炭峰值之后的三年到五年之内,我们应该可以逼出二氧化碳峰值出来,这对大家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峰值的意思是到顶的意思,接下来就朝下走的意思。

对于煤炭行业而言是一个不好的消息,以前的煤炭行业主要是以扩张来作为企业的主导战略,那今后面临问题是朝哪儿走,今后煤炭企业进一步做大要往哪儿走,因为再往下挖的空间非常小的,你应该做什么?

企业进一步做大应该朝哪个方向去走?

这些都是煤炭今后需要研究的一些比较新的问题。

那短期,煤炭最需要研究的问题是怎么使产能和供需尽快能够达到平衡,可以维持这个价格。

目前政府说限产是不靠谱的,虽然脱题,但讲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政府目前开始对大型煤炭企业进行限产,这一定没有用,尽管股市有一些反应,但没有用。

因为中国的煤炭太分散,前十也就占40%左右,在美国四家就70、80%搞定了,中国前十的企业加起来不到10%,政府只有对大企业进行限产,对小企业不可能进行限产,大企业限产,小企业都生产了,那就又回去了,限产就倒霉了。

挖煤的动力很大,那时候死命挖,死命卖钱,现在价格不好了,动力更大了,不挖煤的话,怎么交银行贷款,怎么保持企业的流动,所以企业挖煤的动力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强,那几家线,所有人都布线,能限到哪儿去。

今后比较有可能的不是以企业限产,而是山西政府与内蒙政府“勾结”来进行定价,这比较靠谱,因为它两家占50%、60%,如果这两家能够联合起来对其进行维持,这是有可能的。

但目前单靠几个国有的企业进行限产的话,那肯定是不靠谱的。

(三)雾霾治理可以改善以煤为主的电力结构

雾霾治理也可以改善以煤为主的电力结构。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清洁电力的比重将大幅度增加,但清洁发展需要关注电量结构,而不是装机结构。

很多人在讲清洁能源的时候,就直接讲去年装机增加了多少,这没有什么意义,应该说去年清洁能源电量增加了多少,因为我们需要的是电量而非装机,当然你可以讲没有装机哪儿来的电量,但对于我们而言的,它的重要指标是电量指标,而不是装机指标。

不能夸大风电、太阳能的作用,一个单位的核电的装机相当于四个单位风电、太阳能的装机,因为一个核电的一个千瓦,它的发电能接近8000,7600、7700,风电去年也就2100左右,太阳能更低一点。

所以清洁能源的比重将会大幅度增长,但大家的关注点要放在电量结构上头,而不是在装机结构上头。

这很重要,特别是做风电、太阳能,他们很喜欢举一些例子,但举一些例子,大家通常比较喜欢用装机结构来讲,如德国太阳能占到30%,他一般不会讲太阳能的贡献只有5%左右,他比较倾向讲30%,因为这个数字比例听上去要好听得多,这要小心。

中国目前风电加太阳能电量一共不会超过2.5%。

在一次能源当中它是微乎其微的,1%多一点。

今年把全国的风电、太阳能关掉,我们一定没有感觉,这样子就不能夸大风电、太阳能的作用,但风电、太阳能在今后当中一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这个道理很简单,我特别看好风电太阳能,因为还有5%要完成,假如政府还记得那15%的承诺,政府还差5%,5%从哪儿来?

核电,4000多万,固定的,现在哪怕今天批,明天批,后天再批的话,都跑到2020年以后去,跟那15%是没有关系的,水电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这5%是从风电、太阳能来,风电、太阳能5%有多大?

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所以我比较倾向于说政府这个目标是很难完成的,但如果政府咬着牙真的要完成的话,风电、太阳能在今后这几年当中是有很大幅度的发展,很大的政府支持力度,否则它是做不出这个数来的。

在清洁发展当中还是比较倾向于核电的发展,中国很难想象没有核电的清洁发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风电、太阳能目前的贡献比例太小,清洁发展肯定不能等到2050年再来算这个账,这肯定是不行的。

那比较短期算这个账的话,是可以翻倍再翻倍,怎么翻?

你去翻吧。

因为贡献小,所以再翻倍再翻倍,贡献仍然是小。

所以清洁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核电是一个可以大幅度、大规模替代煤炭的。

核电现在比较关注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

另外一个是老百姓让不让你干的问题,以前没有碰到这个问题,新一批的核电会不会碰到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也许会,也许不会。

但通过PX项目的经验教训再搬到核电这里来的话,今后这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尽管目前我们没有看到,而且这具有传染性,只要哪一边哪一个核电出问题的话,那所有的核电都有问题了,所以这也是一个比较不确定,但把这些内容都全盘考虑一下,核电的安全问题是可以接受的,任何清洁能源发展,任何能源发展都是有正面与反面的,不可能全是正的。

接下来需要思考和考量的是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接受,核电的安全、对清洁能源的贡献,在安全的问题上,只要政府在这方面得力的话,这个风险还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特别推崇中国的核电的发展。

顺便讲一个另外的问题,有关沿海与内陆核电站的问题,这是一个伪命题。

假如中国今天的核定只是局限在5千万以下的,我们是不需要内陆的,沿海肯定比内陆好,这是确定的,从本国而言,沿海肯定比内陆好。

但中国核电真的要做到一亿到一亿五的话,那内陆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不需要去讨论需要不需要内陆的问题,其实内陆核定需要不需要,取决于核电的发展规模到底有多大的问题,而不在于内陆那边会怎么样,这边就会怎么样,哪边都不能怎么样,一怎么,问题就会很大。

在风险程度选择上,肯定是要选择沿海,这是没有错的,但真的在现实当中要把核电做到一定比例的话,把它作为清洁发展的一个主力的话,内陆核电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电力结构,发电结构,火电是73%,装机结构火电应该是比较低的,火电应该只有63%,但发电是73%,火电仍然是主力,水电是16%,气是2.1%,风加太阳能,2.8%,这是电力。

其他2.4%,核电2.5%,就那么多,这是2013年的。

煤炭治理过程当中清洁替代的路径,路径其实比较简单,短期是用天然气替代,因为它最快,而且它来得也快,动作也快,替代过程比较简单,把煤改成气,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气也来得比较快,几个大管道进来,那气全部进来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短期,它不像核电有工期的限制,风电、太阳能有一个产能翻倍的问题,不断翻番的问题,所以短期而言,煤炭替代的主力应是天然气,大家看看这两三年的数据,做出最大贡献的是天然气,当然清洁能源,风电、太阳能也做出贡献,但主要贡献还是来自于天然气。

中长期肯定是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替代了,这没有什么悬念。

煤炭替代的结果,我们考虑结果了,提高整体能源的成本,煤炭最便宜。

煤炭替代的结果,它削弱中国能源安全,因为我国煤炭最多,所以在煤炭替代过程当中,政府以什么样的速度,以什么样的规划来进行煤炭替代,也是要讲究的,因为它的确有这两个问题,一个是能源安全问题,一个是煤炭成本的问题,把煤炭减少,成本就上来,因为煤炭最便宜,把煤炭减少了,中国能源安全就削弱,因为我国煤炭最多。

(四)雾霾治理有利于能源价格改革

雾霾治理有利于能源价格改革,技术上没有问题,关键是环境治理,成本的问题。

所需要的时间与成本成反比,越关注成本,时间就越长,不计成本,时间可以很短。

需要通过能源价格改革来分摊成本,改革取决于政府的决心与公众的支持,为什么我们突然间对煤炭峰值都很有信心,因为这个信心不是来自于政府经济增长的指标,政府的结构调整,都不是,这个底气来自于雾霾治理,做了这么多研究,真正敢提出煤炭消费峰值,其实我的底气来自于雾霾治理,还不是其他的一些原因。

那为什么雾霾治理会变得如此地有力,对整个的能源结构改革会变得如此地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