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7375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doc.docx

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

学校班级考生姓名考号顺序号

2010—2011学年上期高2012级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题

(全卷分七个部分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

总分

总分人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第Ⅰ部分(选择题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xiān)否泰(pǐ)  垝垣 信誓旦旦 

B.隰则有泮(pàn)栖鹘(gú)鹳鹤陨身不恤

C.赍钱三万(jī)穴罅(xià)踵武鼓瑟吹笙  

D.自牧归荑(tí)清渚(zhǔ)邶风盛蓑之理

2.下列诗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字的一组是

a斜阳外,寒鸦万___,流水绕孤村。

b___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村色___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d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___。

A.只过迷寒B.点穿撩寒C.千伏逗暖D.万止恼清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A.有个人极其聪明,他问教士:

“什么合乎上帝的心意,是说话?

还是做事?

B.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

C.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

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写什么景,怎样写景,为什么写景,是我们阅读分析这类散文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华人姓氏有宝藏

奇云

①姓氏通常被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然而将它作为生物学标记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在国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从19世纪开始,西方姓氏遗传学家已从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姓氏传递中,找到了有关生命遗传的信息。

198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群体遗传学专家卡瓦利·斯福扎将他的“姓氏基因”理论带到中国。

那时,有着5000年姓氏记载的华夏民族尚未意识到姓氏与基因有关联。

②斯福扎认为,通过对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分布规律的研究,就有可能找到探讨中国人起源和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和科学依据;中国人几千年来有关姓氏的记录,甚至可以解开人类遗传的奥秘。

③在许多国家,姓氏传递的历史不够长久也不够连贯。

欧洲大陆普遍使用姓氏的历史只有两三百年,有些地区直到20世纪尚未普遍使用。

土耳其1935年才以法律形式规定使用姓氏;犹太人按传统不能使用基督徒的名字,德、意、奥地区尤其是这样,故都很晚才使用姓氏。

许多国家姓氏的形成与血缘、宗族等关联不多。

日本公元5世纪晚期产生姓氏,此种背景下形成的姓氏传递,很难找到与遗传基因的关联。

④然而,中国姓氏历经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它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并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中华民族的形成和繁衍,在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中曾起到独特的民族凝聚力作用。

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氏时代,姓就被规定为世袭并由父系传递。

受宗法制度的影响,祭祀祖宗、不断烟火,成了家族的头等大事。

尤其是汉族社会,宗族观念根深蒂固,有着同姓聚居和修谱联宗的习俗,国内形成了无数群大小不等的同姓群体。

⑤中国人姓氏的悠久历史和相当稳定的传递,以及具有中国社会进化特色的改姓现象,不但增加了国人姓氏的多样性,为追踪各个姓氏的始祖和年代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广大农村一直存在同姓聚居的习俗,加之婚姻半径较小的特点,同姓人群可以认为是某种程度隔离的Y染色体群体,这为近代生命科学探讨人类Y染色体DNA多样性和进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模型和线索。

⑥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传统独特的中国谱牒学,不但在社会科学中得到发展,在生命科学中也受到重视,并已形成具有中国资源特色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

在多数情况下,中国人的姓氏是世代遗传的,姓氏人口资料比较容易搜集,其历史跨度也很长,非常适于大量数据统计性质的研究。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姓氏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探讨人群的遗传结构、不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人群迁移等。

⑦我国科学家自正式加入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起,共收集了上百万份血型数据,经过计算机聚类统计分析,发现不同人群血样中的血型、酶、蛋白质的区域分布和人们姓氏的区域分布高度一致。

这证明了中国人的姓氏分布是稳定的!

这一发现,无疑说明“姓氏基因”存在的可能,而且证明研究姓氏的遗传规律将有助于找到特殊姓氏人群的特殊遗传基因。

节选自《大众科技报》

5.下列对“姓氏基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氏基因”理论力图将姓氏与基因联系起来,解开人类遗传的奥秘。

B.“姓氏基因”理论以姓氏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特殊的传递规律为基础进行探讨遗传基因。

C.“姓氏基因”理论将姓氏作为生物学的一种标记进行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

D.“姓氏基因”理论以群体基因的遗传规律为基础研究姓氏传递规律和同姓人群分布规律。

6.文中可以作为“中国人几千年来有关姓氏的记录,甚至可以解开人类遗传的奥秘”的依据,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华夏民族,尤其是汉族社会,有着同姓聚居和修谱联宗的习俗。

B.具有中国社会进化特色的改姓现象,增强了中国人姓氏的多样性。

C.中国人姓氏一般只随男性相传,Y染色体的基因信息大体上也就随姓氏代代相传。

D.中国地域人群的血型分布与人们姓氏的区域分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姓氏的遗传和基因的表现一样,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B.所有人都可以根据基因确定一个人或家族的真正姓氏。

C.“姓氏基因”研究显示的生命遗传信息与历史的发展可相互印证。

D.中国姓氏在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经起过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柳宗元传

《旧唐书》

①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

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

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②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

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③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

“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④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

有文集四十卷。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注:

侔(móu,匹敌)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流辈咸推之咸:

都      B.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师:

学习

C.禹锡终易连州   易:

改任      D.还于京师,时人义之义:

道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蕴骚人之郁悼                           B.览之者为之凄恻

余之力尚足以入          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

C.请以柳州授禹锡                          D.著述之盛,名动于时

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0.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柳宗元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又被推荐为宏辞科,因此被授予校书郎、永州司马等职。

B.王叔文想重用,但他任职不久就失败了,柳宗元也随之被贬。

C.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得到世人的称赞,但政治上的才能却没有显示出来,表现在还没被重用就遭贬了。

D.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120分)

得分

评卷人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语句断句。

(3分)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3分)

答: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4分)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上山采蘼芜①

汉乐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②去。

新人工织缣③,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④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

蘼芜,香草名。

閤(gé),旁门,小门。

缣(jiān),双丝的细绢。

素,白色的生绢。

请谈谈你对这首诗主旨的理解(6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6分)

(1)蒲苇纫如丝,                      。

(《孔雀东南飞》)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不可说也!

(《卫风·氓》)

(3)惟草木之零落兮,。

(《离骚》)

(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六国论》)

(5)选自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编辑而成的,被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6)唐宋八大家中,被称为“三苏”的是苏洵、苏轼、。

得分

评卷人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共22分)

 

与庄子和屈原一起飞翔

朱以撒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

这时便可以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

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

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

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

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

老子的文字词约义丰,简练过了头,就让人恍兮惚兮一时摸不着头脑;孔子的文字要比前者生动一些,有的形象性足以令读者倾倒;孟子学说虽说是孔学的发展,但在描述上走向更精美细腻的刻画;至于韩非子的文字,善以寓言出手,挥洒轻松里,笑后颇寻思。

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

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④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

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

读他的《逍遥游》,首句突兀而起: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啧啧,真让人叫绝。

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

⑤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

那个时代是“百家争鸣”、思想之花竞相绽放的时代。

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

庄子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

⑥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

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

由于这个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才更有兴味。

⑦不同的是屈原不象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短暂的忘忧之后,又是深深的痛苦。

后人看得比较痛心的是他对昏聩的楚怀王的痴迷和幻想,在他眼里,楚怀王、楚山楚水楚民都是连为一体的。

屈原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肩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

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

⑧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地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变得阔大起来。

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

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带着江蓠、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

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远离了龌龊,亲近了美好,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⑨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

⑩庄子和屈原是那个时节令人瞩目的人物,又是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

而今人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

因为,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

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打开书本,随便一瞥就能望得见《逍遥游》和《离骚》,不由自主地,心回到那久远的神秘里,和他们一道飞翔。

14.文章第一段中的“空巢”具有怎样的含义?

并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前部分内容意在写庄子,可文章第三段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概括庄子和屈原在创作上的不同点,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末段划线句子包含着作者深沉的感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六.语言运用(16分)

 

18.下面一则招聘启事中有2处毛病,请修改。

(4分)

(1)本公司是属中外合资的专业生产家用电脑的中型企业,

(2)为了扩大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3)加快投资开发家用电脑系列产品,(4)急需能熟练运用英语的对外营销人员10名。

(5)本着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6)现向社会招聘。

(7)有意者可来电来函垂询。

修改:

1

2

19.以“金钱”开头,写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旨。

(不超过20字)(4分)

爱情是神圣的,可悲的是一遇到金钱,爱情就化为乌有;法律是神圣的,可悲的是一遇到金钱,法律就化为乌有;天下有尽真的真理,有尽善的道德,有尽美的事物,可悲的是现在都属于金钱之下,因金钱之有而有,因金钱之无而无了。

答:

金钱。

20.阅读下面有关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4分)

也许因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于北京就华盛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作惊人的让步。

(1)根据文意判断,谁对谁作出了让步?

(1分)

答:

(2)把划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

要求层次清楚,意思明白,不得改变原意。

(3分)

答:

21.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4分)

(1)请在省略号处仿照上文再补写一个例子。

(1分)

答:

(2)请对此社会现象作出简要点评。

(3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处世之道

别爬上山顶去。

也别站在山脚,

打从半高处看,

这世界最美好。

本诗表达的是尼采的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

你认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同?

从哪里看这个世界才最美好?

请以“站在哪里看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10—2011学年上期高2012级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C(A.匪我愆期(qiān)B.栖鹘(hú),殒身不恤D.盛衰之理)

2.B

3.D(A第一个问号改成逗号B两个句号分别移到引号外C去掉后引号前的句号)

4.A(第一处横线后面的文字“深思熟虑”应该是说“少读如果彻底”的效果,而“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很明显谈的是“多读而不求甚解”的结果。

不难看出,这两个分句是在对比谈“少读”与“多读”的不同结果。

据此,我们便可以选出前面两处横线上的答案②③句。

只有A项的内容前后照应,语意贯通。

5.D(逻辑关系搞反了:

研究“姓氏传递规律和同姓人群分布规律”是研究“群体基因的遗传规律”的基础。

6.C(综合第2、5段判断)

7.B(绝对化了)

8.D(意动用法)

9.A(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10.B

附:

译文: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

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

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

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

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

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

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

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

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行走文章。

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侧哀婉。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

“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

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

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

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

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

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

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

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

著有文集四十卷。

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11.

(1)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对两处得1分,对4处得2分,全对得3分)

(2)略

12.参考:

一般认为这是一首通过描写弃妇的哀怨,反映封建社会里妇女受人摆布,命运掌握在他人之手的悲惨处境,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本诗与《孔雀东南飞》有相似之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品评】

这是一首写弃妇的诗。

全篇是弃妇和故夫偶尔重逢时的一番简短对话。

弃妇向故夫打听“新人”的情况:

“新人复何如?

”一个“复”字用得意味深长,既透露出弃妇心中的无限委屈怨恨,又带着一丝本能的妒意。

故夫则回答:

“容颜不如你,手脚更不如你麻利。

”心怀愧意的故夫得出“新人不如故”的结论。

这首诗不从正面写弃妇的哀怨委屈,反而写故夫的念旧。

作者没有做任何正面的说明和谴责,但是故夫的念旧使读者了解到弃妇是一个美丽勤劳的女子,她的被弃是完全无辜的,她的命运是掌握在他人之手。

13.

(1)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2)女之耽兮(《卫风·氓》)(3)恐美人之迟暮(《离骚》)(4)弊在赂秦。

(《六国论》)(5)《古诗十九首》(6)苏辙

14.①“空巢”表面指树杈间鸟儿南飞留下的空空的巢穴,又象征着商丘这一文化古镇,历史上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他们曾经在文化领域创造过辉煌。

但今天在这里,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身影,徒留下一个文化名城的空名。

(3分)③结构上引起下文,由“空巢”引飞翔,由飞翔引出了对庄子和屈原的议论,进而引出全文内容。

(3分)

15.①用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同庄子的作品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衬托出《庄子》语言和内容的诙谐幽默洒脱自然的独特魅力。

(2分)②充实了文章内容,开拓了思路,增强了文化色彩。

(2分)

16.①庄子的创作体现出崇尚自然,淡泊功名,追求自由独立的个性。

这是由于他生活极少牵绊,并且那个时代是“百家争鸣”、思想之花竟相绽放的时代。

(3分)

②屈原创作爱国忧民,洁身自好,有为理想献身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