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8523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6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 试题.docx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试题

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西游记》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本领,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行者。

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B.白骨精诡计多端,想吃唐僧肉。

她先变成十六七岁的少女,然后变成年迈体衰的老翁,最后变成八十岁的老婆婆,均被孙悟空识破,几经争斗,被孙悟空打得露出原形。

C.在《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以便通过火焰山,借不出就智取,他先向灵吉菩萨借得“定风丹”,后又变作小虫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

D.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

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金丹,然后逃回齐天大圣府。

玉帝命李靖带领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悟空得胜而回。

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

(1)美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筋斗云。

(_____)

(2)朱紫国国王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作国王。

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求得金丹,救活国王。

(_____)

(3)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用狂风卷走唐僧,用计骗擒八戒。

悟空战之不胜,请来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

后来他做了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终成正果。

(_____)

3.阅读《西游记》选段,按要求填空。

A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

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

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

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

B慌了道:

“哥哥,不停当!

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我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

快走!

快走!

”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

A指___________(填人名),B指___________(填人名)。

4.阅读《西游记》的节选文字,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

节选文字

形象特点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石猴:

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圣道:

“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

常言道: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齐天大圣:

_______________

行者道:

“……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

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

你趁早儿告诵我!

孙行者:

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_____)

(2)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_____)

(3)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_____)

6.名著阅读

《西游记》中“如来佛辨识假猴王”故事中,那只假孙悟空是_______猴子变的。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称呼有好几种,他最不喜欢的是______。

书中孙悟空是在_______那里借来宝丹________,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7.下面的文字所描写的人物是《西游记》中的(_____)。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8.名著阅读。

(1)填空。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___________处学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________为兵器。

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2)请判断一下描写的人物是谁。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问题。

行者上前叫:

“牛大哥,开门,开门!

”呀的一声,洞门开了,里边走出一个毛儿女,手中提着花篮,肩上担着锄子,真个是一身蓝缕无妆饰,满面精神有道心。

行者上前迎着,合掌道:

“女童,累你转报公主一声。

我本是取经的和尚,在西方路上,难过火焰山,特来拜借芭蕉扇一用。

以上文段选自文学名著《_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这一情节,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紫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最后还是观音菩萨出面带走了妖怪,悟空才救回王后娘娘。

B.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

美猴王一孙行者一弼马温一齐天大圣一孙悟空一斗战胜佛。

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C.孙悟空具有超高的斗争艺术,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认清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

比如,白骨夫人多次变化,均被悟空一一识破。

D.《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四位菩萨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

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11.关于《西游记》中的人物评价,不完全正确的有哪几项()

A.唐僧虽虔诚坚定,却又庸弱无能,更多地是带有象征性的精神领袖。

B.猪八戒有许多缺点,如贪吃好色,喜占便宜,经常在唐僧面前搬弄是非,还总是吵嚷着要散伙,是取经路上的反面人物,是前往西天取经的一个阻碍者。

C.沙僧是一个默默奉献的苦行僧,有着“宁死也要往西天去”的坚强意志,正是这种顽强精神支持着他,并通过他影响了取经队伍,起着消弭分歧,调节矛盾的作用。

D.孙悟空的大部分战斗并未取得直接的胜利,闹天宫的代价是困压五百年,取经路上也是屡遭挫折,因此,他是一个失败者。

12.下列关于《西游记》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变作赤脚大仙的模样参加蟠桃会,看见玉液琼浆,美味佳肴想要大吃一番。

于是,他拔出毫毛变作瞌睡虫丢在众人脸上。

B.高老庄的高太公一共有三女,大女名叫香兰,二女名叫玉兰,三女名叫翠兰。

大女香兰被自称官名叫猪刚鬣的妖精捉去,这个妖精原是天蓬元帅下凡。

C.五庄观的人参果很奇特,遇金而落,遇土而入。

孙悟空等人偷吃了人参果,被两个小道童清风和明月质骂。

孙悟空很生气,就带着金箍棒把人参果树推倒了。

D.在西梁女国渡子母河时,唐僧和猪八戒两人喝了河中的水结了胎气。

唐僧等人求破解之法,得知在解阳山上的破儿洞里有一个落胎泉吃一口可以解胎气。

1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鲁迅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林庚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B.《西游记》中的故事引人入胜,其中的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

C.孙悟空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后追随唐僧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大业。

D.唐僧的二徒弟猪八戒,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

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

14.下面有关《西游记》的人物、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徒弟美猴王起名为“孙悟空”。

B.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赐他一个紫金钵盂,供途中化斋之用。

C.过五庄观时,猪八戒因偷吃人参果而推倒人参果树,然后逃离五庄观。

D.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三徒弟。

15.选出对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两项()

A.孙悟空被请上天管理蟠桃园。

他偷吃了蟠桃,搅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

王母娘娘又派天兵捉拿。

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

B.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傩、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

C.《西游记》中经典的故事情节有高老庄收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三打祝家庄,盘丝洞,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

D.《朝花夕拾》共10篇文章,原题为“旧事重提”。

其中写到“某友人失学回到故多,又受到排挤,只能教几个小学生糊口”这一内容的是其中的一篇《无常》。

E.《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文分别写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毙国人”两个促使鲁迅先生思想转变(“学医救国”和“弃医从文”)的著名事件。

16.下列对《西游记》内容或人物的分析,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书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赞扬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B.唐僧这个形象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明知取经之路重重险阻,但仍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从没动摇。

C.孙悟空这个形象乐观、聪明、勇敢、顽皮、充满斗争精神,是人们心目中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英雄。

D.猪八戒这个形象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占便宜,嫉妒心强,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是本书中的反面形象。

17.下列有关《西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主要写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B.孙悟空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来,先拜菩提祖师学会了长生之道、筋斗云,后又向如来佛祖学习了七十二般变化。

C.“大闹五庄观”一回中,孙悟空忍受不了二仙童的毁骂,一气之下,到人参果树园将树推倒。

D.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作村姑、老妇和老翁来哄骗唐僧,皆被悟空一一识破。

18.下列对名著《西游记》基础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

B.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菩提祖师,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叫如意金箍棒。

它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

C.《西游记》全书共三大部分。

前七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八至十二回写唐僧的身世遭遇,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第十三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D.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乱蟠桃宴大圣偷丹。

19.下面对《西游记》《朝花夕拾》两部名著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行者执扇子,使尽筋力。

望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

果然是宝贝:

有火处下雨,无火处天晴。

次早行者把扇子还了罗刹,那罗刹接了扇子,之后隐姓修行,后来也得了正果,经藏中万古流名。

B.众神道:

“说起他来,或者大圣也知道。

他是牛魔王的儿子,罗刹女养的。

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却也神通广大。

牛魔王使他来镇守号山,乳名叫做红孩儿,号叫做圣婴大王。

”这是《西游记》中一段关于红孩儿的描述。

C.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分析了可以勉力仿效的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也并不难的陆绩怀橘,有些可疑的哭竹生笋,有性命之虞的卧冰求鲤,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朝花夕拾》中作者是这样认识隐鼠的:

有一回我听到一间空屋里传来了“老鼠数钱”的声音,于是就推门进去,结果看见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到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一起一落的。

于是我取来隐鼠,让它躺在我的怀里,过了大半天隐鼠竟然醒过来了,渐渐的复原了,但是隐鼠居然不逃走。

于是从此以后,隐鼠就成了我的玩伴。

20.阅读下面《西游记》选段,按要求作答。

如来道:

“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

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

如来的话是对谁说的?

如来因为什么事说这番话?

请简要回答。

二、名著阅读题

21.名著阅读。

修行是一种成长。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修行路上遇到了众多山。

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座山,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说说它对孙悟空成长的意义。

①舒适——花果山②磨练——五行山③坚持——火焰山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齿钯,降妖杖,二人相敌河岸上。

这个是总督大蓬,那个是谪下卷帘将。

昔年曾会在灵霄,今日争持赌猛壮。

这一个钯去探爪龙,那一个杖架磨牙象。

仲开大四平,钻入迎风戗。

这个没头没脸抓,那个无乱无空效。

一个是久占流沙界吃人精,一个是秉教迦持修行将。

他两个来来往往,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1)这段文字中相互打斗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2)经典名著都有其精神实质。

你认为以下哪个字可以用来概括《西游记》?

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A.坚B.诚C.义

23.下面是《西游记》反映“一调芭蕉扇”情节的四幅画面,请你分别为四幅画面配写简洁的说明性文字。

(一)

(二)(三)(四)

24.根据你对《西游记》的阅读,回答问题。

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两次回到花果山,分别是什么原因?

第一次:

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

_______________

25.请结合《西游记》的阅读体验,补全以下对话:

吃过午饭,小郭、小高和小葛仨人又聚在一起。

像往常一样,他们正畅聊“阅读”的心得:

小郭:

我昨天读了57-58回的“真假关猴王”故事。

讲的是六耳猕猴与孙悟空完全一样,从唐僧到观音,从冥界到天庭,无人能识,最终被①说破识透。

小高:

哈哈,我比你读得快,我已经读到后面了!

我发现从真假美猴王以后,唐僧就再也没有念过紧箍咒。

这是为什么呢?

小葛:

这问题有意思。

我是这样想的:

②。

小郭:

哇!

葛大神,你说得太好了!

听你这样说,我想到了一句评论:

每一个人身上或许都有一只“六耳猕猴”。

人,只有战胜这只“六耳猕猴”,才能走向人生正道,获得生命升华。

26.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行者笑道:

“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

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

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

“泼猢狲!

好没道理,没分晓!

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

你不要走!

吃老娘一剑!

行者是谁?

他为什么称罗刹女为“嫂嫂”?

罗刹女说的“夺子之仇”指什么?

27.阅读《西游记》第十四回选段,按照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

“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

”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

”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

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西游记》中,“他”三次离开取经团队。

请写出“他”在打死白骨精后离队时的表现,结合选段说明他两次离队时性格特点的变化。

28.少年正是读书时。

文学名著总是让人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百读不厌。

初一年级的同学开展了《西游记》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初一

(1)班开展了《西游记》读书交流活动,小语同学设计了幻灯片,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四回中偷人生果的是A________;第二十六回是B________复活了被推倒的人参树。

(2)初一

(2)班的班刊编辑部准备刊出一辑“我看《西游记》”主题讨论,小文同学拟参考以下选题写稿,请你帮她一起完成: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分别以一个字概括了几部名著的精神实质,将《三国演义》归纳为“忠”字,将《水浒传》归纳为“义”字,将《红楼梦》归纳为“情”字。

请你也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归纳从《西游记》中读到的精神实质,并简述理由(4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一(3)班的语文课代表设计了以下任务活动来反馈同学们阅读《西游记》的感想与收获,你认为不合适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

A.填写《西游记》阅读问卷

B.开展“我的阅读心得”交流

C.谈谈班级营造良好阅读风气的方法

D.布置《西游记》阅读文学角

E.分享“我的《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方法谈

F.分享“名家眼中的《西游记》”

29.根据《西游记》第一部分孙悟空的故事(1-7回),回答问题。

石猴出世→石猴拜师→龙宫索宝→大闹幽冥府→官封弼马温→自封大圣→天宫征讨→捣乱蟠桃会→天宫再征讨→斗法二郎神→火炼八卦炉→被压五行山

“龙宫索宝”情节中,石猴向东海龙王索要了____,这原是大禹治水时候,留下的定海神针;“自封大圣”情节中,石猴自封为齐天大圣的地点是在_______;请说说被压五行山之前的孙悟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

30.课外积累

(1)《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不乏与“三”有关的,比如:

_________;师徒四人深受人们喜爱,民间流传下来一些与他们有关的歇后语,比如:

(_____________)——相差十万八千里,(_____________)——里外不是人等。

(2)“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者,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

这个片断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肇开混茫”指盘古_________一事。

31.名著阅读:

有的同学在阅读了《西游记》后,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

磨难。

理由是:

《西游记》中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长达五百年,后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斩妖除魔,最终取经成功,被封为斗战胜佛。

请你也为这部名著提炼一个关键词,并说明理由。

关键词:

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选自吴承恩《西游记》)

语段描写的人物是谁?

他是如何利用“项下骷髅”帮助唐僧师徒渡河的?

请简要概述。

33.填空

①《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鲁迅先生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

如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的《___________》,如书写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真切同情与怀念的《___________》等。

先生都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巨大热情。

②阅读填空

行者笑道:

“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

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

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

“泼猢狲!

好没道理,没分晓!

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

你不要走!

吃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哪一个情节?

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夺子之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名著阅读。

(1)余秋雨评价《西游记》时,把师徒四人的性格概括为“皮猴”“憨猪”“严师”“忠僧”。

其中“皮猴”的“皮”是顽皮之意,孙悟空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之前表现尤其明显,请列举两个相关情节。

(2)唐僧认为“劝善”就是“惩恶”,孙悟空认同这样的看法吗?

结合《西游记》中具体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35.传承先进文化,走近文学经典。

读完了《朝花夕拾》《西游记》这两部著作,同学们一定从中认识了不少鲜活的人物形象,请从这两部著作中选出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写一篇短文介绍这个人物。

要求:

1、概括介绍人物的身世或身份;

(2)引用故事来说明人物性格特征;(3)写出你喜欢这个人的理由。

3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那道士与大圣战经五六十合,渐觉手软,一时间松了筋节,便解开衣带,忽辣的响一声,脱了皂袍。

行者笑道:

“我儿子!

打不过人,就脱剥了也是不能毂的!

”原来这道士剥了衣裳,把手一齐抬起,只见那两胁下有一千只眼,眼中迸放金光,十分利害……行者慌了手脚,只在那金光影里乱转,向前不能举步,退后不能动脚,却便似在个桶里转的一般。

(《西游记》第七十三回)

文段中“道士”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悟空为什么和他打斗?

结局怎样?

37.《猎人笔记》里说:

“任何不幸都是可以承受的,天下没有走不出的困境。

”你是否认同这句话?

请以下列名著中的一个人物为例,简述理由。

A.《西游记》中的孙悟空B.《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

38.一个人的绰号和他的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西游记》中孙悟空被众猴尊称为“美猴王”,他自封“齐天大圣”;《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绰号是“骆驼”;《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是“凤辣子”……请从以上的绰号中任选一个,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39.名著阅读。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

“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詀言詀语,途中更要仔细。

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

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唐僧道:

“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

”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你看他:

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

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

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

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1)孙悟空和猪八戒可谓是一对欢喜冤家,选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孙悟空对猪八戒的不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选文中悟空不再是一个大无畏的英雄形象了,作者对悟空进行了哪方面的刻画?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他当时复杂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名著阅读

(1)下列《西游记》的部分回目,其情节与白龙马相关的一项是(_______)

A.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B.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C.第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

D.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

(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前,曾到东海龙宫索要了几样宝贝,请写出其中两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西游记》的节选文字,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

节选文字

形象特点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石猴:

_______________

大圣道:

“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

常言道: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齐天大圣:

____________

行者道:

“……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

那师傅步步有难,处处该灾。

你趁早儿告诵我!

孙行者: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详解】

B.第二次变成老婆婆,第三次变成老翁。

2.√×√

【详解】

(1)阅读原著,可知石猴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被拥立为王,尊为美猴王。

美猴王为求长生不死,在海上漂泊八九年后,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祖师赐名孙悟空,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和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