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9567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编排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内容分别是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二单元分数,第三单元长方体、正方体,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第五单元方程,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第七单元总复习。

其中穿插安排了3个数学实践活动,3个数学文化。

本册教科书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分内容穿插安排,相关内容有机结合,集中体现了《标准》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生成和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设置了“你知道吗”栏目,用连环画呈现数学文化的内涵,富有趣味性。

本册教科书的每一节课题的编写结构按:

“例题——课堂活动——练习”编写。

例题展现教学内容,体现具体目标要求;课堂活动形式多样,为学生提供了师生互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认知平台;练习是为学生理解、巩固、应用知识而设立的,除思考题外,其他练习都要求在课内完成。

(二)教科书编排特点

1.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3.重视学具操作和数学实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4.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5.配合教学内容安排数学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全册教科书教学重难点

重点:

倍数与因数、分数、方程、长方体和正方体。

难点:

方程、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各单元教科书分析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的内容由“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特征”“合数、质数”“公因数、公倍数”“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等5部分组成,同时安排了5个课堂活动、5个练习及单元整理与复习。

单元教学重点:

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特征。

“倍数、因数”概念是学习本单元一切知识的基础。

“2,3,5的倍数特征”这部分内容是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是学习约分、通分的必要前提,也就是学习分数运算的必要前提。

学生的分数运算是否熟练,取决于约分和通分掌握得是否熟练,而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很快地根据分子、分母的特征看出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是几,能不能很快地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公倍数。

因此,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单元教学难点:

对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在分数的运算中,涉及约分和通分。

约分时,需要尽快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或最大公因数;通分时,需要尽快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或最小公倍数。

这部分知识在整个知识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时加强对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的引导,使学生对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数学概念有清楚地认识;坚强概念简的联系与沟通;加强比较;设计练习题,突出对知识的应用

2.第二单元“分数”

教学内容包括:

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

单元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单元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认识分数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由于分数比整数更抽象,它在意义,读写方法,计数单位及计算法则上都与整数有较大的差异,是数概念教学的个难点。

因此教科书在编写时把分数的认识分成两个学段设计,第学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主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经验和直观图形,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简单的分数以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本册教科书是在进行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一次系统地认识分数。

教学时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活动,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注意沟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深化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要紧紧抓住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要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为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3.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单元主题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与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问题解决、整理与复习、综合与实践以及数学文化。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能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进行正确的分类和识别。

在三、四年级和五年级上册分别学习了一些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进一步的认识,也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重要基础。

同时,学生通过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与获得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内容编排的思路是:

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现实问题情境,体现本单元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从实物抽象到直观立体图形,再到透视立体图形,通过多种操作活动感知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科书提供了长方体的展开图,帮助学生理解表面积的含义,并让学生体会平面与立体的转化与对应,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当学生知道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之后,就能借助观察和已有的表象,自己探索出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体积与体积单位”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的重点,它既是认识体积(或容积)度量单位的基础,也是探索并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积的基础,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教科书在例题、课堂活动以及练习中,通过丰富的观察、猜测、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感知并建立对体积与体积单位的认识。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中,教科书让学生通过开放的自主拼摆、观察并记录,从中发现长方体体积与这个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一般方法。

“问题解决”是让学生在开放自主的数学活动中,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整理与复习”中,用树型图的方式沟通和梳理本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单元学习的最后,教科书还通过数学文化栏目,介绍历史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与体积知识相关的历史趣事,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做一个善于思考和勤于探索的人。

单元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或容积)的意义。

教科书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通过观察、操作、抽象等,让学生感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通过把长方体盒子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帮助学生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

由于体积(或容积)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教科书通过丰富的观察、猜测、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以及开放的自主拼摆活动,让学生体会体积(或容积)的意义和体积(或容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4.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从本单元开始,将系统地学习分数加减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探索规律3个小节及1个综合与实践:

一年“吃掉”多少森林。

由于单元内容较少,所以,未安排单元“整理与复习”。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

对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及正确计算,是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通过理解其计算方法,还有利于沟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单元教学难点:

探索、理解、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需要激活分数的意义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经验;而归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无疑都会使学生感到困难。

5.第五单元“方程”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等式及其性质、方程及其解法、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设计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认识方程”“解方程”“问题解决”和“整理与复习”6个小节。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等式和方程,理解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解法。

单元教学难点:

建构含字母的式子、等式和方程的数学模型。

从学生学习过程来看,在小学阶段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分数乘除法除外),已经全部学完,学生的数与代数的知识和经验已经积累到相当的程度,需要对更高一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进行学习。

作为数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方程,对小学生来讲是相对陌生的。

因为方程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算术解法是不同的,它把学生习惯的由条件到问题建立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思路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构建数量关系,其核心思想是等量关系的建构。

6.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七以及综合与实践。

在前面有关统计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从不同层面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对统计的过程和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数据描述方法上,四年级下学期进一步认识了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与用途——表示数据的对比,能从条形统计图中读出信息,并分析所反映的一些现象,能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科书结合具体实例集中编排了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分析、绘制与简单应用的内容。

教科书还给学生留下了探索和尝试的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中发现或体会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要点与程序。

教科书在综合与实践中设计了“发豆芽”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了解豆芽的发制过程,将数学课的统计与计算、科学课的植物与栽培以及社会课的市场调查等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其中,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单元教学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学会在有横轴、纵轴的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7.第七单元“总复习”

总复习用分块的方式组织期末复习,把全册的内容按知识分类,按倍数与因数、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加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方程、统计5个板块来进行复习,每个板块都用习题或问题提示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理。

这样编排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这种板块式的整理可以更好地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倍数与因数是学生对整数的继续学习。

总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对倍数与因数的相关概念进行运用,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分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是在三年级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安排了三个复习内容,一是分数的意义,二是加减法运算,三是知识的应用。

分数的意义主要通过在数轴上填分数和小数的方式来复习。

因为学生对数轴的理解就要用到分数意义的相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主要安排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观察,强化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二是通过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水箱,让学生进一步区分表面积、体积(容积)这两个概念,并且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方程的复习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安排了3个题。

第1题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和解释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的具体意义。

第2题复习解方程,要求学生解方程后说一说自己的解法。

第3题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统计安排的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复习,因为单式折线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的主要学习内容。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又强化了对折线统计图基础知识的复习。

练习二十八安排了17个习题。

这些题目基本上都是按照复习的先后顺序编排的,但是也有交叉。

第1题是关于倍数与因数有关知识的练习;第2~4题是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练习;第5~6题练习分数的加减法;第7题是用分数解决问题;第8~9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第10~11题是字母表示数的练习;第12~15题练习方程和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第16~17题练习统计。

这些习题基本上概括了本册教科书的学习内容,和前面的练习比,这个练习内容的综合性更强一些,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些学习内容的联系与综合。

教学关键:

指导学生学会反思,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对难点内容和比较与练习,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提高学生进行有效复习的热情;注意学法指导,使学生通过复习将所学知识形成网络,进一步提高思维水平。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教学挂图,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

由于本册的情境图比较多,因此教学前都要考虑把相关的情境图制成教学挂图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

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小正方体、量杯、土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需要小正方体进行拼摆来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因此每个学生至少要准备30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另外还要准备量杯和土豆来做有关体积的数学实验。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是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重要学具,尽管教科书后面配有附图,教师和学生还是得准备几个长方体和—个正方体的纸盒,方便学习中的观察和操作活动。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思想教育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

1.了解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素数)和合数。

2.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能比较分数的大小;能分别进行分数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5.能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

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6.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7.通过实例,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8.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

9.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三)能力培养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班级学习情况分析

本期我担任一个班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从学生的情况看,我班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给老师的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五.1班的孩子,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

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

但从上学年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坚持正面教育,启发诱导,注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给后进生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课题

课时

周次

第二课堂

(一)倍数与因数

(10课时)

1—3

1.制作100以的内质数卡;2.了解数学文化:

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1.倍数、因数

2

2.2,3,5的倍数特征

2

3.合数、质数

2

4.公因数、公倍数

2

5.整理与复习

2

(二)分数

(12课时)

4—6

1.利用分数墙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大小、和分数单位等

2.开展找单位“1”技巧训练

1.分数的意义

3

2.真分数、假分数

2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

4.约分、通分

2

5.分数与小数

1

6.整理与复习

2

(三)长方体正方体

(14课时)

6—9

1.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速算比赛;

2.利用学具自主开展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探究

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

2.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

3.体积与体积单位

3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2

5.问题解决

2

整理与复习

2

综合与实践:

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

1

(四)分数加减法

(7课时)

 

11—12

1.课余开展分数加减计算比赛;2.开展图形面积大小规律探究

1.分数加减法

2

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

3.探索规律

1

4.综合与实践:

一年“吃掉”多少森林

1

(五)方程

(12课时)

13—15

1.开展解方程解题技巧训练;

2.开展列方程解决问题技巧训练;3.了解古老的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

2

2.等式

2

3.认识方程

1

4.解方程

2

5.问题解决

3

6.整理与复习

2

(六)折线统计图

(4课时)

16

指导开展发豆芽实践活动

1.折线统计图

3

2.综合与实践:

发豆芽

1

(七)总复习

(6课时)

16—17

查漏补缺

总计

65课时

注:

本期除节假日外按17周计算,每周4课时,共计68课时,机动3课时。

平时单元测试及讲评利用课后活动时间机动进行(周次安排,除开了节假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