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0125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加强和改进高中物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领会课程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构建高中物理课程的背景研究等,《标准》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正确实施高中物理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㈠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目的侧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仍然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让学生学习物理学核心概念,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的应用等;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

㈡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结构重视对课程的基础性的体现,考虑到全体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了基本的必修课程。

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构建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

㈢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需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联系,而且还应反映科技进步带来的如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另外,还应注重让学生学习对其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同时,在课程内容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其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内容。

㈣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在实施上应让学生较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注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㈤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评价应始终围绕课程培养目标进行,不仅评价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应评价学生经历的过程与学得的方法,评价学生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发展。

二、理解课程结构

㈠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高中物理课程共包含12个模块(如图1所示),其中物理1与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选修系列1包含两个模块,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选修系列2包含三个模块,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选修系列3包含五个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内容。

由于必修需要达到6学分,因而全体学生在学完两个共同必修模块后,还需要在三个选修系列中至少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

在课程的必修与选修模块设置中,有以下基本思考:

1.全体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的学习后,获得4个必修学分,接着必须从选修1-1、选修2-1和选修3-1中选择修习1个模块,完成余下的2个必修学分。

2.完成必修学分的学习后,建议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能力发展倾向以及学校的条件,从下列两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选修。

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在教师的指导下,调整选学的方向。

方案一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倾向的学生

选择修习选修1-2模块(建议在选择修习选修1-1模块后再选择修习该模块)

方案二

理工科发展倾向的学生

第一组

选择修习选修2-2、选修2-3(建议在选择修习选修2-1模块后再选择修习该模块)

第二组

选择修习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建议在选择修习选修3-1模块后再选择修习该模块)

注:

为了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更充分地发展,又提高教学效益,建议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将物理实验专题及物理专题研修作为校本选修课程开设。

㈡模块说明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

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

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选修系列——选修1-1﹑选修1-2:

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让学生体验科学家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选修2-1﹑选修2-2﹑选修2-3:

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加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物理,练习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

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物理知识,能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三、把握内容标准

《标准》内容标准中包含“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共同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三大部分。

内容标准对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与传统的《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相比,主要体现了以下突出的特点:

㈠将科学探究写入内容标准

课程将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视为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学习内容,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旨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㈡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目标要求

内容标准通过相关的行为动词,不仅对知识技能的学习目标提出了要求,而且也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如“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究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促进学生尝试应用这些研究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

内容标准还对相关的行为动词所表示的学习水平以及体验性的要求做出了界定。

㈢强调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内容标准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如“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

其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同时要求从身边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注重培养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㈣关注物理学与社会和科技的联系,关注物理学的前沿

内容标准要求学生关注物理学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物理学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问题,关注物理学的前沿知识。

如,“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又如,“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这种要求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㈤关注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

内容标准关注了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

在内容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了解物理学是怎样带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推动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体会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如,“收集有关电磁领域重大技术发明的资料。

从历史角度认识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㈥设置活动建议,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内容标准中设置了许多针对每一模块相应主题的活动建议。

尽管这些活动建议并不作为学习要求,但它们是针对相关部分教学内容提出的,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应创造性地将其加以应用。

四、课程教学实施

物理教学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切实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㈠理课程开设

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要统筹安排,根据福建省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物理课程模块开设模式提出如下意见:

共同必修模块可采用两种开课模式进行;选修模块采用一种模式开课。

1.物理课程模块开设模式

⑴高一

课程开设模式

方案A

方案B

学段

学段Ⅰ+Ⅱ

学段Ⅲ+Ⅳ

学段Ⅰ或Ⅱ

学段Ⅲ或Ⅳ

开设模块

物理1

物理2

物理1

物理2

周课时

2节/周

4节/周

说明:

高一学年只安排学习必修模块而不安排选修模块,避免过早涉及如何选课,以防止过早进行文理分科。

■“方案A”优点

①物理共同必修模块开设的时间拉长,有利于教师对《标准》和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反思和调整,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人员安排。

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连贯性。

③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每周2节物理课程较为适宜。

④物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许多体现探究理念的可操作的内容体现在物理课中,大部分学校实验室数量远远达不到要求,综合上述因素,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比较适合每周2课时。

⑤拉长教学时间,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数学知识(如,三角函数、代数等),有利于物理教学。

■“方案A”缺点

每周2课时,可能弱化物理学科的教学,而且一个模块要用一个学期才能完成。

■“方案B”优点

①采取相对集中的时间开设课程,有利于该学段的学习连贯性,加强了该学段的学科教学。

②采取与其他学科交叉分段开课的模式,可避免学生同时学习较多的学科,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方案B”缺点

某些学段没有学物理,可能引起知识遗忘。

⑵高二

学段

开设模块

物理1-1或

物理2-1或

物理3-1

物理1-2或

物理2-2或

物理3-2

物理2-3或

物理3-3

 

物理3-4

周课时

4节/周

说明:

物理选修模块需要相对集中的时间开设课程,学段的排课方式更有利于安排2节连堂的课时,建议排课按每周“2+2节”或“2+1+1节”两种形式,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有利。

⑶高三

学段

开设模块

物理3-5

高中物理总复习

周课时

4节/周

㈡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构成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又要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变化,同时要体现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物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教育功能。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样化、有个性地发展

《标准》中指出:

“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思考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让学生学习方式体现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旦表现为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要让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每位学生都有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和欲望,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学习的独立性;有效地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每位学生的智慧类型不一样,具体的学习方式就不同,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知识的学习一旦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领域,学习过程就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身心、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活动”、“实践”、“探究”、“经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心灵去感悟知识;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教师应该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让问题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的价值取向既互相并行又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分享的团队精神,为学生在社会群体性中的适应和发展准备。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适用性问题,教师要充分认识三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倾向和思维特征,引导选择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

高中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是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中实现的。

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学习方式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为每个学生学习的需求提供咨询和帮助,引导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及网络资源,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2.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要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教师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多样化的意义,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教学情境,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过程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和学习需求,与学生共同承担学习的责任,切实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发展。

⑴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过程的体验

备课时,教师应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积极思考学生可能提出的观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的进程。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关注学生自己的观念及具体经验在对产生新的科学概念和获得科学概念深层理解中的核心作用。

⑵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教学情境

创建唤起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环境,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利用它们作为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基础。

首先,在学生已有的看法和观点中,考虑提示难以说明的事物现象,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去进一步研究的积极性。

其次,要充分考虑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具体事物去寻找没有看到的问题,这样产生的疑问就会与学习的积极性联系起来。

最后,要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产生新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⑶与学生共同承担学习的责任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担学习责任,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咨询者的角色,把学生置于被关心、理解、信任的学习情景中,支持学生对所有问题主动解决的意识,鼓励学生对各种想法进行尝试,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方向和程序,当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料,提供机会并支持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促进他们主动、自发、全身心地学习。

⑷实现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实施探究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立探究的目标,根据目标和内容来设计探究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更有价值的知识、深入他们心灵的知识,应充分认识到,脱离具体的学习背景去获得探究能力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探究过程的经历与获得科学的结果是同样重要的;在探究过程中,要创设具有真实感和愉悦感的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解释所面对的事物现象,积极参考别人的看法来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大胆地树立自己的观点,在大家的疑问、惊奇、和欣喜中获得新知。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探究活动,教师的指导作用程度与学生自主探究的程度,是可以不同的,应根据具体的内容、目标来确定学生参与探究的自主程度,有效地发展学生探究能力,从整体上看,应重视探究学习长远的效应。

⑸促进学生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首先,要让学生能够互相倾听,明白别人对问题的不同解释,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其次,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让学生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显化,促进反思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

在讨论中互相质疑,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引发认知的冲突,深化、修正自己的认识,建构出的新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

合作与交流可以使不同的学生贡献各自的经验,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

⑹关注学生的差异,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高中新课程在实现了课程结构的转型,突出了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加强。

教师面对存在各种差异的学生,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应该是多方面的、有针对性的,要努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地发展。

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引导。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就必须从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出发,让学生正确选择每一个课程模块,从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成长需要出发,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具有长远的眼光,而不是仅仅盯在升学和就业上。

教师应该主动关注他们的学习差异,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设定适合于每为学生学习进步的期望。

教师要面向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活动,将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的有机组合,首先保证大多数学生的有效学习;同时,注意创设多种学习途径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师尽量提供多种方式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拓展学习视野。

④在选修模块的学习指导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机、知识背景、学习需求、发展倾向;在教学活动中,注意选择同一模块的学生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学习需求方面的差异;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保证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3.强调创新、实践,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方法是人们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发展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对于实现课程三维目标具有独到的作用。

教师在各模块的教学中,都应根据模块的特点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

⑴重视利用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应充分利用物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来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将实验与思维紧密结合,养成正确描述物理现象的能力,提高观察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⑵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和假设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对物理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充分认识猜想与假设的重要作用。

⑶切实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论证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高中物理实验项目中的仪器和工具,能够获得准确的实验信息;同时应该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的理解,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的前提下独立地进行实验,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把实验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归纳总结,形成结论。

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具有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认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评估,发展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重视物理学经典实验的教育功能

教师可利用物理学史中重要的典型实验,让学生认识科学家解决科学问题的思想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以及其他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学习科学家的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五、课程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并倡导进行多元评价。

物理课程教学评价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理念,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下面就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和学分认定等方面提出实施建议。

㈠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励、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帮助教师成长。

物理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适应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要求的现代教学观(包括现代教学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从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出发,优秀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应突出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立。

除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对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的定位要科学、明确、切合实际,把握好教学重、难点外,还需要重视学生主体性发展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的实现,即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和成功的体验。

2.教学过程做到“生动、主动、互动”

⑴生动:

教师要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内容应具有挑战性、实践性、富有文化内涵;教学方式应注重多样化。

教学组织科学、合理;教学语言精练、简明、生动。

⑵主动:

学生情绪饱满、兴趣浓厚、学习主动;有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学习的主动权;能通过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

⑶互动: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让他们在实质性的讨论中真正地交流想法,丰富见解。

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应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效益度等方面作为一个体系来考虑,常用综合量表评价法、分析法和调查法。

教师教学评价应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推荐一份应用综合量表评价法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量表。

教师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年(班)级执教教师时间课题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要素

评价等级

A

B

C

D

教师行为

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明确,体现课标要求;

教学要求具体、合理,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设计合理,善于设疑,具有启发性;

教学方法灵活、有效、因材施教。

教学态度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信任学生,热情帮助、及时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教学素养

教师教学理念新,教态、语言、板书等符合规范要求,应变能力强,创造性驾驭课堂教学,能恰当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学生行为

参与状态

参与面广、时间充分,积极主动、兴趣强烈,思维活跃、个性突出。

学习方式

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有效交流、合作学习,质疑问难,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氛围

教学节奏明快、张弛有度。

课堂气氛民主、和谐、活跃。

教学实施

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有效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合理调控课堂节奏。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发展性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