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泼水节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0293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docx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乐的泼水节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docx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

  欢乐的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⑴学习本课生字,学习“泼”并与“坡”做区别。

  ⑵理解重点词语:

瓢、傣族、象脚鼓、西双版纳、凤凰花等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利用朗读品悟、合作探究、观看视频等方法感悟泼水节的盛况。

  ⑵用图片理解词意的方法。

  3、情感目标:

  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0课——手指课题

  1.“泼”是本课的生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洗发”这个方法好,一洗头发就想起这个字。

“发大水”给人留下印象很深刻,一下子就记住了。

编字谜的方法真有趣。

  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三点水有点弯,第二笔靠外点,右边发字宽一点,撇要高才好看。

  谁来给他们找找朋友?

大家同意吗?

请你领着大家读一读。

小老师当得不错。

  2.师:

为什么说是欢乐的泼水节呢?

这份“欢乐”从哪里看出来的?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生词多读几遍。

书立起,腰挺直,捧起书来小点声读一读吧.

  二、检查生字

  很多同学读完以后就用自己的坐姿告诉老师,这是多好的学习习惯呀!

  1.同学们要把课文读好,先要读好课文中的词语

  互相幸福水桶意味吉祥如意不肯离去

  生1:

不错,每个字音都读准了,就像他这样读一读,读准每一个字音。

  生2:

你能做到看准每个字再读。

  开火车读,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读一遍,读错了及时帮他纠正。

  2.下面这些词都不多见,你还会读吗?

  瓢、西双版纳、凤凰花、傣族象脚鼓、

  瓢,指名。

,这个瓢右边是什么字。

知道为什么是个瓜字旁?

师:

因为原先就是用像葫芦一样的匏瓜一切两半,变成几个瓢?

一起读读这个字。

同学们看,借助图片理解词语多方便,多形象呀!

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学习后面的几个词。

  傣族,象脚鼓,指名。

这是能歌善舞的傣族人民,他们身上背的这种打击乐器,就是象脚鼓,这鼓一米多长,像大象的脚,所以叫象脚鼓。

演奏时,斜挂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发出的声音激昂深沉,再把这两个词读一遍。

  西双版纳,指名。

在我们祖国的云南穿越大半个中国才能到那里,看!

高大的椰树,宁静的村寨,精巧的竹楼,高高的佛塔,这就是西双版纳。

读读它的名字,西双版纳,多美的名字。

你读,多美的地方一起读。

  凤凰花,指名。

每年四月,是云南春暖花开的季节,这时候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

凤凰花你见过吗?

这就是凤凰花。

看看图片,你来夸夸它?

的凤凰花,你抓住了它的颜色,真会观察。

再读一读,记住这种花的名字。

  湿淋淋,指名。

湿淋淋是什么样子?

一滴一滴的往下滴着水,所以“湿淋淋”还能说成──?

那如果一滴一滴地流着汗呢?

那我一滴一滴地流着血呢?

同学们读一读。

  三、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师: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就跟我们汉族的春节一样。

想想过春节什么心情?

那你高兴地读一读。

  2.“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师:

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

就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

  3.盼啊盼,想啊想,终于迎来了。

齐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出示自学要求:

从哪些词句能看出人们非常欢乐?

划出相关的词句来,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1.出示:

你体会到什么?

  2、师:

来,让我们也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

  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

你怎么来这么早?

拍一下生的肩膀特别激动吧。

那你读一读。

  滴上香水,撒上花瓣,这清水可真讲究啊!

读。

评:

你读出了人们迫切的心情。

师:

滴上的是香水,撒上的是花瓣,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

我们一起读

  预设二:

  1、师:

1、还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这份欢乐的?

  出示:

“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2、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

  生1读“开始泼水了。

  师:

停一下,想一想,等了一个早上,终于开始泼水了,激动吗?

你再来读。

  师:

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村的人。

  师:

谁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远方的朋友。

  师:

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所有的人。

齐读。

  师:

就是这样的感觉,带着这样的感觉接着读,生4读完这句话。

  3、师:

怎样才算互相追赶?

如果能用上“也”就更好了。

  这就叫做互相追赶。

傣族人民你拿着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瓢往你身上泼。

这就叫做“互相泼水”,生活中,你帮助我,我也帮助你,就叫——

  4、话中有几个表示泼水动作的词,你找一找?

拿、端、灌、泼。

  那什么是灌?

  咱们来看一段视频,去体验体验那份幸福和欢乐。

  想不想加入他们的行列,来,你们是想站着来还是坐着来,两手端起盆,你愿意泼向谁,就泼向谁。

  评价:

泼水中你玩得最欢了。

你读

  中你高兴得连盆都泼出去了。

你读。

泼水可真快乐呀!

齐读。

  泼水节真高兴,可把我们乐坏了!

看看图,还有谁笑了?

师:

谁来读。

  评:

读着读着,你脸上都笑开了花了。

  老人笑了,孩子笑了,姑娘笑了,小伙儿也笑了,男女老少都笑了,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这真是一个——!

  5、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不禁产生一个疑问:

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为什么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6、真正的傣族人不是这样想。

赶紧读读课文,再去找一找,为什么身上湿淋淋的傣族人民,脸上还笑开了花呢?

  出示:

生:

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

  【预设】生:

老师,我有个问题,为什么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呢?

  7.你提的问题很好,送你一颗探究星。

  关于泼水节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古时候,有一个火魔,使原本美丽的傣族家乡变得寸草不生。

火魔接连抢走了七个年轻美貌的姑娘,其中最小的一个叫侬香,聪明伶俐的浓香奉承火魔说:

“大王,水、火、刀、剑、哪一种武器都不能伤害你,你永远活着该有多好呀!

”火魔说:

  师:

这水不是普通的水,它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引读“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这句话的后面是什么号?

小小的感叹号说明多快乐呀!

  这是祝福的水,这是象征幸福的水。

我们一起来读。

  8、你打算把这幸福的水送给谁呀?

  生:

我把清水泼向老人,祝愿他身体健康。

有心的孩子!

  我把清水泼向孩子,祝愿他。

善解人意的孩子。

  我把清水泼向。

多么美好的祝福。

  生:

我祝爸爸妈妈平安幸福。

孝顺的孩子。

懂事的孩子。

  9、师:

你们的这些美好的祝福,就是象征着吉祥如意,它代表着你们美好的愿望。

板书:

吉祥如意

  完整第二自然段:

  1、师:

泼出的是一盆盆清水,送出了一份份祝福,此时此刻,大街上弥漫着香气,萦绕着最美好的祝福,这真是一个——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泼水活动结束了,泼水节的欢乐还在继续呢!

这一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喜庆活动呢!

大声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有哪些活动?

  2、交流。

  生:

象脚鼓的画面。

  生:

人们在唱歌跳舞。

  生:

烟火升上天空

  生:

划龙舟

  3、师:

如果我们在现场,会听到哪些声音:

这些声音交汇在一起,就是一支欢乐的交响曲,这真是)!

  4、快乐与兴奋让人们忘记了疲劳,忘记了时间,让我们再来齐读第三自然段。

  5、让我们在词串中记住这份快乐

  西双版纳凤凰花

  一年一度泼水节

  提桶端盆互相泼

  吉祥如意幸福多

  不肯离去笑开花

  评价:

你不仅读得正确,还很有节奏。

谁能像他这样再读一读。

  6、我们一起边拍手边说词串。

好不好?

  四、拓展

  1、学习生字:

  师:

孩子们你们课文读得美,相信你们字也一定写得美。

  出示三个字。

你们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口还有什么不同?

  3、师:

是啊,位置不同,大小不一样,写法也不一样。

  4、下面我们在练字纸上找到这三个字写一写。

写字之前要记住

  5、展示并纠正。

  6、同学们,我们祖国有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节日和习俗,咱们一起去看一看

  7、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好,同学们再见!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重点】

  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教学难点】

  “人人都像只小水鸟”的节奏把握。

【教具准备】

  1、学具准备:

打击乐器。

  2、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1/5

  2/5

  3/5

  4/5

  5/5

  篇一: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江都市郭村中心小学张蓉

  教材简析:

  课文紧扣“欢乐”二字,描写了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

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

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目标预设: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4、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悟情,融情于文,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抓住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运用多媒体,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2、读悟结合,加深阅读感受

  让学生在多媒体的激发下,走进文本,发现文字的生动与美妙,以图助读,以说、演促读,更深刻地体会课文中的欢乐。

  3、课外延伸,强化课文感受

  在了解了傣族的泼水节后,教师又用多媒体出示了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既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补充,又是对学生情感上的巩固加强,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每个少数民族的不同的风俗,从而内心萌发对其他民族的向往和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会认会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欢乐的泼水节》。

  2、齐读课题。

  3、师: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欢乐的泼水节》,老师觉得西双版纳很美,傣族的泼水节也非常有趣,很想去看看,你们想去吗?

  4、走,那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品读课文,体验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音乐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看画面

  师边描述: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迷人的西双版纳,这儿一年四季都春色满园,有椰树掩映的多民族村寨、竹楼,还有高高耸立的佛塔,浓郁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看,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2、课件出示第一段内容: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3、指名读。

  4、理解“一年一度”:

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从“一年一度”你知道了什么?

  5、是的,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和我们的春节一样,它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在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的心情?

  6、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欢又激动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那么在泼水前,人们都要做哪些准备呢?

  出示: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指名读。

  这里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做动作理解“提、端、滴、撒”:

人们为泼水节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这里有两个词“早早地”“早已”,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人们急切的心情。

  2、人们多么地期盼泼水的时刻早一点到来啊!

终于,这激动的时刻来临了!

人们是怎样欢度的呢?

  观看多媒体《欢乐的泼水节》。

  你觉得泼水节怎么样?

  人们是怎样泼水的?

  出示:

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的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谁会灌?

谁来泼?

  学生表演。

  人们泼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从哪一句话知道的?

  出示: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指导朗读

  3、咦,奇怪,怎么身上湿淋淋的,心里还这么高兴?

这么多人想说,老师来做个现场采访。

  大爷,您年纪这么大了,快回家换身衣裳吧!

别着凉了!

  小弟弟,你浑身湿透了,回家不怕妈妈骂吗?

  小姑娘,你身上湿透了,怎么还这么高兴啊?

  4、老师明白了。

因为——

  出示:

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师:

怎么能不高兴呢?

就是非常高兴,特别高兴,高兴极了!

你能读出高兴的感觉来吗?

  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配乐过度: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人们的心情是如此高兴,泼水节的活动还在继续。

  2、出示:

人们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不不肯离去。

  3、指名读

  4、观看多媒体

  5、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泼,尽情地浇,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他们互相庆贺,互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大声地说出来吗?

让我们在

  铺满凤凰花瓣的地上,和傣族人民一起来欢乐地过泼水节吧!

  6、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诵读全文

  1、这是一个欢乐的泼水节,令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也伴着泼水节欢乐的节奏,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2、配乐朗读

  四、拓展延伸

  1、从西双版纳归来,我们了解了很多傣家风情,和傣族人一起度过了欢乐的泼水节。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节日,你们还知道有什么节日?

  3、课件展示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

  五、写字指导

  1、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学笔顺。

  3、老师范写生字,提示注意点。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并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篇二:

  快乐的泼水节

  执教:

曾瑜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重点:

  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教学难点:

  1、“人人都象只小水鸟”的节奏把握;

  2、结束句休止符节奏把握。

  教学准备:

  1、学具准备:

打击乐器

  2、教具准备:

电子琴“泼水节”影音资料

  3、媒体选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泼水节视频,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导入课题。

  学生观看云南傣族泼水节视频,了解关于泼水节的神秘传说故事,说说自己观看泼水节的感受。

  二、学唱歌曲。

  1、节奏训练

  2、聆听歌曲录音《快乐的泼水节》,思考:

这首歌的演唱速度,演唱情绪。

  3、按节奏诵读歌词。

  4、教唱歌谱。

  5、师弹旋律,用电子琴逐句教唱学生。

  6、教师有感情的范唱,要求学生利用身体律动给老师伴舞。

  7、学生互学、自学。

  师:

谢谢,你觉得老师哪句唱的最好听?

能把它哼出来吗?

老师觉得你都可以做“小老师了”教一教大家好吗?

师时刻为声伴奏,卡好音准。

还有谁,你记住了哪一句,做小老师好吗?

学生教唱。

  8、找出难点乐句,师生共同克服。

  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唱,找出自己觉得难唱的乐句。

教师逐组进行

  交流,了解学生的难点演唱乐句,板书在黑板上,进行强化练习。

你们还觉得哪句最难?

  9、随琴试唱歌曲第一段。

  师:

那让我们把第一段来演唱一遍吧。

你们尽量声音小一点,注意听老师的伴奏琴声。

根据学生的演唱做适当点评和纠正。

  10、随琴试唱歌曲第二段,重点对结束句进行练习和指导。

  11、跟琴完整“接龙”演唱。

  三、拓展与延伸。

  1、教学生几傣族舞蹈动作。

  2、伴随《快乐的泼水节》师生一起跳舞。

  3、请几个学生到台前跳舞,其余学生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4、欣赏葫芦丝表演:

《月光下的凤尾竹》。

  篇三: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2、能力目标:

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如,舞蹈,器乐伴奏等.

  3、情感目标:

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并教育学生我们祖国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团结、互帮互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难点:

“人人都象只小水鸟”的节奏把握

  教学准备:

  1、学具准备:

课本铅笔盒

  2、教具准备:

手风琴教科书“泼水节”影音资料

  3、媒体选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节奏训练

  1、出示附点节奏

  2用附点节奏向老师问好

  3用附点节奏向同桌问好

  4学习有附点节奏的本课歌曲的结束句

  师先示范学生学并用手势作提示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快乐的泼水节》观看泼水节视频并听范唱

  2,生说”自己心中的泼水节”

  3介绍傣族泼水节的相关知识

  二学习歌曲

  2、找”相同的节奏型”把它读出来,比一比谁找的最快.

  3、按节奏读词

  4、试着背一背第一段歌词

  5、按节奏读”第二段歌词”师伴奏

  6、师逐句教唱第一段歌词

  7、学生互学,自学.第二段歌词

  8、师拉琴生唱全曲

  9、感情处理

  10、找出难点,师生共同克服.

  11、跟琴完整”接龙”演唱.

  三、拓展与延伸欣赏图片

  1、再次出示泼水节的图片

  2、模仿泼水的动作

  3、师生边做泼水动作边唱歌

  4、出示葫芦丝让生模仿葫芦丝的演奏动作

  5、出示象脚鼓让生模仿象脚鼓的演奏动作

  四、总结

  教育学生我们祖国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团结、互帮互助。

  五、下课

  师生互别!

  《快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授课教师:

许慧茹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我国的民族节日这一主题开展学习。

我所上的《快乐的泼水节》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

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如,舞蹈,器乐伴奏等.

  3、情感目标:

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并教育学生我们祖国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团结、互帮互助。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说教学准备:

  1、学具准备:

课本铅笔盒

  2、教具准备:

手风琴教科书“泼水节”影音资料

  3、媒体选择:

多媒体课件

  下面我说一下教学过程以及相应的教法和学法

  一谈话导入节奏训练

  1、出示附点节奏

  2、用附点节奏向老师问好

  3、用附点节奏向同桌问好

  4、学习有附点节奏的本课歌曲的结束句

  师先示范学生学并用手势作提示

  本环节主要是为了突破歌曲中难点附点节奏及四分休止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