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0617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docx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必修第二册地理

   

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在各大洲、各国和城乡之间的分布均表现出不平衡性。

2.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3.人口迁移受经济、自然、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是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4.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在不同时期受不同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特点。

5.人口迁移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状态,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6.世界人口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化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7.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

8.人口合理容量受到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通过对某一区域的人口调查或者查询相关资料、绘制图表,分析、描述、推测该区域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容量和区域环境承载力。

(地理实践力)能够通过图表和资料,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综合思维)能够比较不同区域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的差异,分析产生区域差异的原因及影响,探讨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第四轮社会学学科评估结果整理出的社会学—人口学专业学校排名

北京大学

A+

中国人民大学

A+

南京大学

A

清华大学

A—

复旦大学

A—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 人口分布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通过调查或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

2.能够描述某一区域或对比分析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的特点。

(区域认知)

3.能够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两方面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综合思维)

4.探讨区域人口密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人地协调观)

知识清单一 世界人口分布

1.衡量:

人口密度。

2.特点:

极不平衡。

(1)表现

1从世界上看:

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2从各大洲看:

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占比最大。

3从各国看:

目前,中国最多,其次为印度,13个国家超过1亿。

4从城乡看:

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

(2)规律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易误辨析]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一成不变的。

提示 这种说法不正确。

在采集渔猎文明时期主要为自然因素,现代工业社会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和科技等因素。

知识清单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条件

(1)气候:

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地形:

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3)水资源: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

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

(4)土壤:

主要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5)矿产资源:

其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2.人文地理环境

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1)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2)农业社会后,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3)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易误辨析]

热带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在平原地区。

提示 这种说法不正确。

热带湿热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地、高原地带,因其地势较高,排水容易且较为凉爽;热带干热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带,主要是因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且降水较多。

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

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却不尽相同。

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而且要分析研究人口分布格局。

巴西人口分布

巴西的人口分布,地区差别很大。

北部、中部、西部人很少,90%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带,其中东南部沿海人口特别稠密,大城市也集中在这一带。

这一带气候适宜,海上交通便利,欧洲殖民者和他们从非洲贩卖的黑人,首先到达这一带,种植甘蔗、咖啡和开采矿石等等,促进了人口的集中。

任务清单一 世界人口分布

情境探究

[情境]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共有13个,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日本、菲律宾、埃塞俄比亚,其中亚洲有7个国家,下图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

[探究](1)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哪些?

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

(2)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是什么?

(3)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的原因是什么?

(4)人口第一大国的人口分布特征是什么?

提示 (1)人口稠密区有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五大湖区。

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历史悠久。

(2)7个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最主要的气候特征。

(3)南极大陆由于纬度最高,气候严寒,不适于人类居住。

(4)人口第一大国是中国,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是东多西少。

素养凝练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其分布分析如下:

素养应用

(地理实践力)阅读图文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 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表

海拔(米)

<200

2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人口数量(万人)

73345.1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

人口比重(%)

64.9

17.2

7.7

8.9

1.4

面积(万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

面积比重(%)

15

10.2

16.9

25

32.9

  (1)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解析 第(1)题,从统计图可看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且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在不断加剧,这主要是由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此地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加。

第(2)题,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一般海拔低的地区人口数量多,比重大,人口密度大;一般海拔高的地区人口数量少,比重小,密度小。

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答案 (1)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趋向:

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不断加剧。

(2)沿海和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和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任务清单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情境探究

[情境]人口分布是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和繁衍后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自然、经济、社会和政治等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下图为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探究]从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角度,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提示 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自然环境优越。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势低缓,平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河网密布,水源丰富。

二是经济实力雄厚。

我国东部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有众多的农业基地和水产品基地;工业发达,集中了我国的最具有实力的四大工业基地,其经济影响力遍及全国;科技文化水平高;水陆交通方便,使人口不断集聚,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东部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不断增多,使人口集中程度提高。

三是政治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全局出发,制定了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这就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得以依据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的先进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从而促进了人口的集中。

素养凝练

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案例

地形

平原和丘陵

地势起伏不大,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适宜人类的生存繁衍,是人口主要分布区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山地和高原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土层瘠薄、交通困难,人口较为稀少

气候

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该类地区既不酷热,也不严寒,季节更迭鲜明,为人类开展多种生产活动提供了条件,使之成为适宜居住的地带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区

水资源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

越是干燥的地区,影响越大

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

土壤

多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土壤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

我国东北黑土的分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2)人文地理环境

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原因

经济因素

相对分散而均衡

对土地的高度依存

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工业、交通、商业的不断发展

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国际贸易的发展

科技、交通运输条件

人口向消费地、交通运输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聚集

科技进步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政治、文化

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素养应用

(综合思维)阅读图文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秘鲁是世界矿产出口大国,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区。

下图为秘鲁人口和矿产分布示意图。

分析秘鲁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秘鲁人口分布不均;以安第斯山脉为界,东少西多。

这是因为西部的位置、交通、资源等条件远比东部优越。

答案 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脉为界,东部人口稀少,西部人口密集。

原因:

西部临海,交通便利;渔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与外界联系方便。

东部位于内陆,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稀少。

课堂小结

核心要点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其表现。

2.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及原因。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4.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课堂学业达标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1234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处于中低纬度B.多濒临海洋

C.经济高度发达D.多为平原地形

2.图中5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5—湿热B.⑥—干热

C.⑦—干旱D.⑧—高寒

解析 第1题,世界人口一般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其中12是东亚和南亚,属发展中国家,34是西欧和北美东部,是发达地区。

第2题,5是北非撒哈拉沙漠,炎热干旱;⑥是亚马孙热带雨林,高温多雨;⑦是南极大陆,寒冷干燥;⑧是青藏高原,是高寒地带。

答案 1.C 2.D

3.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C.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为欧洲

D.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有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区、高山和高原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

解析 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A错误;亚马孙平原由于气候湿热,人口分布稀少,B错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C错误。

答案 D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

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1气温较适宜 2位于平原地带 3开发历史较长4经济相对发达

A.123B.124

C.134D.234

5.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广阔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知南部纬度较北部低,气候较温和,开发历史较长;城市较密集,经济相对发达;河流由南向北注入海洋,故南部还分布有地势较高的山地。

第5题,西伯利亚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主要是由于开发北部资源。

西伯利亚地广人稀,不可能因为北部人口密度低而迁移;北方人口稀少,更不会是市场广阔;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因为资源的开发和人口增多,而不是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善引起人口迁入。

答案 4.C 5.B

课后素养提升

合格考——大显身手

读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回答1~2题。

1.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B.南美洲

C.亚洲D.欧洲

2.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

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

C.集中于沿海地区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

解析 第1题,可根据图示信息直接找出。

第2题,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向性。

答案 1.B 2.C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

据此完成3~4题。

3.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的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D.地处内陆

4.巴西高原东南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1气候适宜 2文化单一 3地势平坦 4水力资源丰富

A.12B.24

C.34D.13

解析 第3题,亚马孙河流域虽然地势平坦开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湿热的环境不利于人类生存,因此人口稀疏。

第4题,巴西高原东南部人口相对密集,是因为其地处沿海平原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自然条件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再加上是殖民者最先开发的区域,经济基础较好,导致了人口的集聚。

答案 3.B 4.D

分析下表,回答5~6题。

国家

日本

巴基斯坦

蒙古

澳大利亚

面积/×104km2

37.8

79.6

156.6

768

人口/万人

12500

14000

236

1766

人口密度/(人/km2)

331

176

1.5

2.3

5.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

6.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

A.自然地理条件

B.开发历史的长短

C.政治经济因素

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

解析 分析给出的数据可知:

人口数量少,经济未必发达,如蒙古;人口密度大,经济未必落后,如日本;人口密度越大,经济未必越发达,如巴基斯坦。

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地理条件。

答案 5.D 6.A

读某地区人口与海拔相关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曲线反映的地区可能是(  )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过渡地带

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

8.该地区海拔400m以下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发

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D.气候干燥,水源短缺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该地人口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500m之间,尤以1000m人口密度最大,可确定该地在热带地区,排除A选项。

B选项人口集中于海拔200m左右的恒河平原上,不符合。

C选项亚马孙平原湿热,人口集中于海拔500~1000m的巴西高原上,也不符合题意。

第8题,该地海拔400m以下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答案 7.D 8.A

9.读以下图表,回答问题。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表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29℃

>24℃

18~24℃

<18℃

<10℃

(1)图1、图2、表中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m的原因。

解析 第(1)题,对照图表分别从河流、地形和气候三个方面反映了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第(2)题,表中人体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24℃,所处温度带应是温带或亚热带。

第(3)题,主要从地形、土壤、交通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河流 地形 气候 (2)温带 亚热带

(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适合人类居住。

等级考——小试牛刀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图中虚线段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

C.地形D.河流

2.关于图中1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位于陇海铁路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解析 从图中的河流的形状可以判断出该图虚线段显示的人口地理界线位于我国的北方,基本与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相似,故影响其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图中显示的1区域属于渭河平原,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故人口稠密。

答案 1.B 2.A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

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1地形区为(  )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D.东南丘陵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

B.2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

D.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

解析 第3题,图中1地形区,地形起伏较小。

在相应纬度处我国东部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

青藏高原地形区,高原面上地形起伏小,有“远看成山,近看成川”之说。

第4题,读取图中信息可知,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全部人口的80%以上。

答案 3.A 4.D

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1234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6.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B.2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基本一致

C.3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D.4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解析 第5题,1国人口集中在国土东南部与西南部,与澳大利亚相符;2国人口集中在莱茵河、多瑙河流域,为德国;3国人口东多西少,与美国相符;4国东北部人口稠密,与印度吻合。

第6题,澳大利亚中、西部气候干旱,人口稀少;美国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开发较晚,人口稀少;印度中部为德干高原。

答案 5.D 6.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